搜尋此網誌

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家的教會-事工策略

標籤: , , , , ,
(家的教會課程)

  • 聚集新信徒
    莊稼一收割需被收到倉庫裡了,假若把新收割的莊稼留在田間,莊稼就會萎縮、枯乾、腐爛或是被害蟲吃掉。同樣,新信徒接受基督之後,若單獨留在世上也會枯竭、流失或是被神的仇敵吞吃。教會就是保存莊稼的屬靈倉庫,教會神的家若健康發揮家庭的功能,就會成為信徒永遠的避難所。假若有兩三個人在家庭、在職場,工作生活中用心靈按真理敬拜上帝,那裏就有神的同在、那裏就有愛,那裏就是神的家,哪裡就成為無牆、無形的教會,它就是最佳的佈道工具與場所,可以讓更多的浪子回到神的家,一起在愛中成長。
  • 耶路撒冷教會的模式
第一世紀,耶路撒冷教會是健康有力教會的極好例子。

使徒行傳2:42-47 他們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他們天天同心合意, 恒切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在這個教會裡,圍在四周的每個人都是有信心堅定的。他們一開始就與耶穌在一起,領受了耶穌對他們的一切教訓,他們又把這些教訓傳給後面相信的人。這個教會像親密關愛的家,一起吃喝、一起禱告。他們都敬畏聖經提到的那位智慧和知識源頭的主。除了彼此分享喜樂之外,彼此都是按需所用。弟兄姊妹沒有爭論教義或瑣事,彼此都是款待好客,常常在彼此的家中聚集交通。弟兄姊妹喜愛一起讚美和敬拜神,並且得到周圍每個人的喜愛。這樣的教會絕不會停止增長!

    如何判定農作物或樹是否健康的?乃是觀察它們是否生長並結出果子。教會是否健康也一樣,健康的教會它的成員會在神的恩典、力量和喜愛中成長並且成熟,成員的增長數目也非常大。根據徒2:42-47, 這個健康、人數增長快的耶路撒冷教會擁有著什麼?

     1.信徒 2.領袖 3.相交(團契) 4.敬拜 5.傳福音 6.門徒訓練 7.事奉 8.擘餅用餐 9.受過神學訓練的領袖 10.錢財 11.教會的房屋 12.領薪水的牧師 13.最低限度的人數。根據上述的經文,只有1至8 項是必需的8 至 13 項也許有幫助,但不是必需的。
  • 有幫助但非必需
    在耶路撒冷的教會看到,下面這些並非必需:
  1. 受過神學訓練的領袖。領袖必須願意受教,應當常常學習。然而,神學學位並不是新約的要求。耶穌和保羅要求品格和順服更為重要
  2. 教會房屋。早期教會是在公共房屋裡聚會,諸如聖殿或者私人住宅。這一類聚會場所有利於開拓教會,因為這些場所不需依靠大量的貸款,不需要政府的許可,也不需要不住的募款。
  3. 領薪水的牧師。教會付錢給牧師或事奉人員也許是一種祝福,但並不是一個命令。羊群之所以是羊群,就是羊群有牧者,而不是有總裁。
  4. 最低限度的人數。耶穌說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奉祂的名聚集,那裡就有祂在他們中間;換句話說,這就是教會。人數太少,也許無法供應一名全職牧師,但絕不會因人數太少就無法增長!
    聖經中,教會的概念就是指一群信徒與一個或多個領袖,常常聚集一起遵守基督的命令。不幸的是,在許多文化中「教會」的意思如今卻偏離了。在現代假如一群人聚集沒有房屋、沒有領薪水的牧師和一定的人數,通常不認為他們是「教會」。這些要求都是好的,但並不是必需的,聖經中也沒有這些要求。
  • 訓練當得平安的人
使徒行傳10:23-27 次日彼得起身和他們同去,還有約帕的幾個弟兄同著他去。又次日,他們進入該撒利亞。哥尼流已經請了他的親屬、密友等候他們。彼得一進去,哥尼流就迎接他,俯伏在他腳前拜他。彼得卻拉他,說:“你起來,我也是人。”彼得和他說著話進去,見有好些人在那裡聚集。

    彼得在哥尼流的家裡聚集起一個教會;彼得沒有出去分別向新教會成員的每一個人傳福音。他只是回應了哥尼流的邀請,神已經提前把哥尼流預備好了,神通過哥尼流這個當得平安的人,把一切人帶到聚在一起。彼得對他們講說關於耶穌的好消息,每個聽見的人都相信了,也受了聖靈。當彼得離開時,他留下了一個新教會。

    約翰福音4 章也講了一個平安之子類似的故事,就是關於井旁撒瑪利亞婦人的。耶穌與婦人談話,隨後婦人返回城裡,把城裡人帶到耶穌面前要聽他的話。這是神賜予「當得平安之人」的作用:迎接傳福音的人,為他打開向當得平安之人的朋 友、鄰舍和家人傳講福音的門。

    最好和最快開創新教會的方法就是圍繞新教會訓練當得平安的人,神早已預備了這當得平安的人。然後,這當得平安的人把他的朋友和家人帶來聆聽福音(或者把你帶到他們那裡)。

    我們可以這麼做,列出100個需要聽見福音的人,並為他們禱告。求神啟示賜下平安之子;如何知道誰是平安之子,對基督感興趣的人?我們可透過詢問他(或她)一個簡單的問題:你有一些朋友或家人可能對談論屬靈的事感興趣嗎?就可以看出神是否預備了他(或她)具有“當得平安之人”的作用。如果他們回答“當然有”,他們很有可能就是神預備的當得平安之人。然而,更好的方法就是,教導你們的當得平安之人向他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介紹福音。 
  • 如何開始一個新教會、小家、小群?
    我們都願意成為教會的肢體,就像第一世紀耶路撒冷教會那樣美好。所以在開拓的新教會中,事奉團隊需要討論決定如何營造出互愛、好學、喜樂、長進的氣氛。

    在開拓新教會的地區,需要使用適合該地區最佳的事工模式。有些地區,最佳事工模式是家庭聖經學習小組,或者細胞小組也許更適合作工;有些地區是以稱為“聆聽小組”開始的,那些成員聆聽聖經的錄音帶,然後討論他們所聽到的。也需決定如何稱呼這個團體?新團體將在哪裡聚會?一個家庭裡?別的地方?多久聚一次會?哪一天聚會?每天的什麼時間?這些都是需要協調計畫可以實際執行。
  • 教會就在家裡
徒2:46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
徒5:42 他們就每日在殿中,在家裡,不住的教訓人,傳耶穌是主。
  1. 從新約大部分看來,主要聚會點的確是在家中。
  2. 使徒在猶太會堂講道,通常不久就被趕出去了。
  3. 新約也經常提到在某人家中的教會。新約時期的
  4. 考古證據也證實這點。(教會生活就在家裡)
  • 家的教會
西5:15「請問老底家的弟兄和寧法,並他家裡教會的安」。
門1:2「和寫給妹子亞腓亞,並與我們同當兵的亞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會安」。
林前16:19 亞西亞的眾教會問你們安。亞居拉和百基拉並在他們家裡的教會,因主多多的問你們安。
羅16:5「又問他們(百基拉,亞基拉)家中教會的安….」
  • 適合的教會就在家裡
想了一想,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 他母親馬利亞家去,在那裡有好些人聚集禱告。(徒12:12) 
你們也知道,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裡,我都教導你們(徒20:20) 
  1. 在家裏的教會指的是人數並不多,房子也夠大,就在家裏聚會的教會。
  2. 在家裏聚會自由許多,能不受壓制的在一起談論屬靈的事。
  3. 一個隨時隨地可用心靈跟誠實聚會,自由禱告、敬拜,無牆、無形的教會。
  • 教會生活的實際
    我們聚會的時候應該做什麼?我們最大的試探,或許就是想把它變成一個大聚會的迷你版,授權某人預備一些敬拜詩歌,某人準備一段教導等等。如果我們那麼做,我們就沒有從小組聚會裡得到多少東西了。小組動力和大團體是全然不同的。

    教會是神的家,是家庭。一個正常的家庭,圍繞著餐桌聚會時,不會有母親對兒女說,「現在,讓我們都來聽爸爸要說的話,」然後作父親的談了四十分鐘,向孩子們解釋某件與他們不大相干的事。不是的,正常的家庭會彼此互動人人參與,和在場的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教會也應該一樣才是。

    我們聚會的時候,聖靈應當是掌控議程的那一位。對於應該成就什麼,祂自有計畫。如果我們學習去傾聽、順從祂的感動,我們的聚會就絕不會枯燥乏味!
    
    林前第11到14章裡有提到我們聚集時該做的事,另外根據徒2:42「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教會聚會應以使徒的教訓、交接、擘餅及祈禱四項元素為聚會的內容。來10:24-25「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教會性的聚會應著重於彼此、互動,應該不再是單向式的互動,不是有人在哪裡主持控制的聚會,不一定有一定的程序、流程,乃是由聖靈來引領、聖靈來主導的聚會。 (林前11-14,徒2:42,來10:24-25)

    倪柝聲也提到關於教會經常性的聚會,就是林前14章26節:「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的話。」這一種的聚會,是地方教會的聚會。教會聚會的時候,不是一個人主持,不是一個人講道,眾人聽道,乃是大家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的話等等。在這個聚會裡,不一定是誰講,或是他,或是你。或是你起來,或是他起來。沒有一定,乃是或有。所以,這個聚會的原則,乃是彼此,乃是互相。今天也許是我站起來講,下次也許是他站起來講。今天也許是你被聖靈感動幫助弟兄,下次也許是我被聖靈感動幫助弟兄。這是「兩個人或是三個人」(27、29節)一類的聚會。這一類的聚會,叫作教會性的聚會,因這個聚會的性質,乃是彼此,乃是互相的。

1.使徒的教訓─查考聖經的聚會。(徒15:21,西4:16,徒20:7)

    在新約時代,教導遠比現在更為互動;徒20:7保羅的長篇教導的字「講論」就是dialegomai,從那個字衍生出dialog「對話」一字。科學家的研究單單閱讀內容可記得10%,若是用聽的可以記得20%,若是聽加上看的則可記得50%,假若聽加看加上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則可記得70%,當像門徒學習師父實際去做時則可以記得90%。因此在教會聚會裏藉著查考聖經彼此教導互動,每一個信徒,都可以分享他從主所得的教訓、經驗與亮光,相信這樣的教導互動將會有更佳的學習效果。

  • 帶領簡單的聖經討論會
  首要步驟一書提到關於簡單的聖經討論會的實際做法與建議,沒有指定的“老師”(當然,除了聖經和聖靈)。帶領者只是主持,而不是牧師或解答聖經的人。請小組成員大聲念一段聖經時,要顧及到每一個人。然後,提問幾個簡單的問題。允許有別的答案。倘若你發現你做了大部分的討論,那麼你就沒有用對方法。互動討論有助於會眾落實他們所學的。整個小組不僅要讀聖經,也要一起找出經文的意思。然後,對於每個小組成員要怎樣“生活”,或者遵守他們所學的,以及他們要把他們所學的“告訴”誰,他們要做出承諾。這些“生活”和“告訴”的承諾就 是門徒訓練的基本要求。下次聚會時,每個小組成員要給出他們承諾“生活”和“告訴” 的進展報告。你不要每次討論會都擔任帶領者。只帶領第一次做個示範。然後下次聚會, 請別人帶領。

有兩種不同的思路,可以選擇對我們小組最合適的一種。

一、找出思路:用於傳福音預工或傳福音場合。

  • 六項小組的基本原則:
  1. 講故事與小規模。鼓勵會眾講述他們的故事,聆聽別人的故事。然後討論聖經故事。你們小組的人數應當少一些(2 至 8 人之間),就能達到最大化的效果, 讓每個人都討論那些故事。
  2. 人人事奉捐獻。為幫助會眾學習如何成長,你們要教導他們親自去做這些事:① 向別人講述耶穌,② 學習聖經,③ 與神交談,④ 幫助並鼓勵別人,⑤ 忍受困難時期。
  3. 視每個人為可能的領袖。無論每個人是否已信基督,都要視他們為可能的領袖。倘若有人持續順服神,也有長進,就給他帶領的機會。小組領袖不拿薪水,也沒有受過正規的訓練。
  4. 以順服為基礎,不是只注重知識。每次你們聚會時,要做出“生活”和“分享”的承諾。當你們做那些“生活”和“分享”的問題時,讓聖靈指導會眾,他們就需要在生活中做出改變。每次聚會開始時, 要回顧上一次聚會的承諾。倘若會眾沒有完成那些承諾,不要考慮進行下一課。這就營造了“愛耶穌,就要遵守耶穌命令”的環境。
  5. 成立新的小組,而不是發展大組。會眾與別人分享時,不要鼓勵他們邀請新人進入你們小組,而是鼓勵他們開始一個新小組。小組在家庭或中立地點聚會。指導新領袖在小組聚會,並鼓勵他們同樣向別人做這些。繼續訓練並有責任地與他們同住交通。
  6. 討論與找出。要注重聖經,當你們小組討論經文時, 相信聖靈會幫助每一個人找出經文的意思。引領問題而不是講課
  • 小組聚會樣式
1.回顧:討論上次聚會承諾的“生活”和“分享”。承諾兌現了嗎?倘若沒有,那麼要重做上一課。
2.與神交談:做出簡單短暫的禱告。
3.閱讀聖經:讀或者講述下面所列的一段經文。
4.討論聖經:

用這些問題討論和學習聖經。
  • 你喜歡的經文是什麼?
  • 你不喜歡或者感到困惑的經文是什麼?
再讀聖經經文。 討論這段聖經經文
  • 這段經文關於人談論了什麼?
  • 這段經文關於神談論了什麼?
再讀這段聖經經文。
5.生活和分享:當重視“生活”和“分享”的問題。正常健全回顧“生活”和“分享”,要佔用一半的聚會時間。
  • 你們怎樣活出了這些?請具體些。
  • 你們把你們所學的告訴誰了?請給出名字。
6.報告:你們的六項小組聚會結束後,要與你們的導師談談你們的小組。什麼進行的良好?什麼進行的不好?有多少人參與你們的小組?他們兌現了他們承諾的“生活”和“分享”嗎?
7.導師的聯繫方式:
 二、堅固思路:用於目前的信徒。
  • 六項小組的基本原則:與找出思路同。
  • 小組聚會樣式
1.回顧:討論上次聚會承諾的“生活”和“分享”。承諾兌現了嗎?倘若沒有,那麼要重做上一課。
2.與神交談:使用耶穌在《馬太福音》6章9至13的教導禱告作為指導:
關係——感謝神是你們的父,朋友和幫手,或者其他關係。
敬拜——讚美神的屬性和他所作成的。
交托——委身順服神和聽從神。
請求——為你們的需要請求神。
認罪——承認你們的過錯,並且赦免那些得罪你門的人。
保守——求神保守你們脫離試探和惡者。
3.閱讀聖經:讀或者講述所要讀的一段經文。
4.討論聖經:
用這些問題討論和學習聖經。
  • 你喜歡的經文是什麼?
  • 你不喜歡或者感到困惑的經文是什麼?
再讀聖經經文。 討論這段聖經經文
  • 這段經文關於人談論了什麼?
  • 這段經文關於神談論了什麼?
再讀這段聖經經文。
5.生活和分享:當重視“生活”和“分享”的問題。正常健全回顧“生活”和“分享”,要佔用一半的聚會時間。
  • 你們怎樣活出了這些?請具體些。
  • 你們把你們所學的告訴誰了?請給出名字。
6.報告:你們的六項小組聚會結束後,要與你們的導師談談你們的小組。什麼進行的良好?什麼進行的不好?有多少人參與你們的小組?他們兌現了他們承諾的“生活”和“分享”嗎?
7.導師的聯繫方式:
三、一些靈修、讀聖經原則與方法:

底下網頁連結也提供了靈修、查經聚會的相關原則與方法

2.彼此相交─分享、團契、彼此服事的聚會。

   林前14:26節所描寫的聚會情形為聚會的時候,人人都當有所貢獻。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隨時有需要、或聖靈的感動就講道、聚會、敬拜、禱告、醫病、趕鬼…不消滅聖靈的感動,神的靈向人說話,就馬上起來行動。不只是信息本身,還有基督徒對彼此的愛。林前14章聚會的性質乃是「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的作先知講道」,聚會中一切屬靈恩賜的運用乃是為著造就人,可以自由的受聖靈的引導,運用聖靈的恩賜在教會中。除了屬靈的分享,在使徒行傳看見初代教會,他們並且實現了愛的分享生活:凡物公用、共同施與、幫補有缺乏的弟兄姊妹。他們在屬靈和物質上彼此的分享、團契、陪伴、扶持、鼓勵、協助,更深的彼此確實相愛。


底下網頁連結也提供了聚會團
契的相關原則與模式

3.擘餅─一起吃飯分享的聚會。


    家庭式聚會有一項因素比別的更重要,更能決定一個團體成功與否。他們聚會的時候一起吃飯嗎?一起吃飯的人,一定比那些不一起吃飯的人做得好。

    吃飯,顯然在初代教會生活扮演重要角色。耶穌與非信徒之間最有果效的相處時間,常常包括吃飯,例如撒該、馬太的朋友們等等。聖經裡描述祂和門徒相處的場合,很多都和吃飯有關,如最後晚餐、復活後和門徒相處時間。徒2:46節顯示,初代教會天天存著歡喜的心,一起用飯。一起吃飯會產生一種不拘形式的氣氛,使人在一起團契分享信仰時容易多了。透明、信仰生活化,不是聖俗兩分的,從生活中活出基督的信仰。

    每當耶穌在執行教導時,他都是選擇在家裡進行,而他們會一同享用家主所供應的食物。有時他的教導是在餐桌上,周圍坐滿了大大小小,以非常自然的,生活會談方式進行;而不是餐後,以一個專業集會程序的方式,來開始他的教導。家教會的團契,是個以真正食物彼此接待,桌上的團契。聖餐在家教會裡是以真正的食物套上屬靈的意義;而不是以真正的屬靈意義,套上一個象徵性的用餐。傳統猶太人,在用餐前是先把餅擘了,然後才開始吃正餐,最後以喝幾口酒來結束用餐。它有三個步驟:啟用,正餐,甜品。新約使徒行傳形容初期教會的信徒:「他們天天在殿裡,且在家裡擘餅,存著歡喜與真誠的心用吃飯(徒2:46),似乎說明這是屬於每天的經歷。  

    關於此點也需一些指導方針,就像在別的事上一樣,需努力使它容易複製。有時一個接待家庭煮了一頓美食,對別人而言就很具威脅與壓力,以為必須達到那個標準才行。為避免這樣的情景,聚會時可以一人或一家帶一道菜,人人都有所貢獻。如果是晚上,我們可能請上班族從商店裡帶些東西來,例如汽水或甜點。當然在缺乏規劃組織下,會出現缺點,例如每個單身家庭可能每次都帶某種麵食來。不過一般而言,這個方法非常有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擾。如果有的家庭經濟拮据,那麼剩菜就能不帶痕跡地協助他們。(有時候可以煮特別多食物,以便那麼做。)

4.禱告的聚會。(徒4:24-31, 徒12:5)

    「他們同心合意的高聲向神說,……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徒四24、31)在這裡我們看見有禱告的聚會。十二章的時候,我們又看見「教會卻為他(彼得)切切的禱告神」(5節)。禱告的聚會乃是教會所有的一個聚會。
    
    哥林多前書十四章26節說,你們聚會的時候,人人都要有所貢獻。聚會中有一段公開的時間,人人都能把心裡所存的事帶來,那是家庭教會的特徵之一。典型的聚會可能包括某種含有詩歌、經文、讚美的敬拜,然後也許是一句預言、或某人看到的圖畫,伴隨著一些討論,服事那裡有需要的人,分享大家在這一週內所學習的事,為城裡我們想成立新教會的地區禱告――可能做的事情說不完。

    從上述聖經經文了解,初代教會聚會中的禱告應不是一個人領,其餘人照他分配而禱告,應是大家因著聖靈引導與感動而禱告,你禱告,我也禱告。為個人禱告時可以請他坐在中央,有些人來按手在他們身上,表示認同他們。然後無論禱告時有什麼感動,我們就環繞著那方面來禱告。往往大家會有預言或圖畫給他們,或者受感而給他們一節經文。許多的經驗與見證,這種禱告是可能改變生命的!

    聚會沒有太多或一成不變的程序,儀式;復活的基督,才是我們中間所當注重、或規定的「程序」。 也就是說,當不知道下一步要作什麼時就禱告,仰望主而得到啟示,知道下一步要作什麼。求聖靈賜下啟示,預言、造就性的信息,這些常可指出人心的隱秘事(徒5:3; 林前14:24),將特別的信息帶給使徒(徒8:26);指出屬靈的潛能(徒9:10-19);安排特殊的神聖約會(徒10:9-47);指出使徒性的突破(徒16:6);鼓勵個人(徒18:9-11)。     

    主耶穌教導人禱告時說:求主赦免我們的過犯(路11:4)。在一個彼此分享生活的團體裡,任何不良的行為都不會隱藏太久;這樣的團契提供彼此負責,監察,與委身的環境,因此,我們須要容許彼此認罪: 「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的(雅5:16)」。若我們公開認罪,又公開被赦免,這樣的舉止不論在什麼文化裡,都是合宜的(西 2:13),而且這樣能停止假冒偽善;打破隱藏的罪,把需要,呈現在恩典與赦免中;放下面子,得到愛與接納;離開黑暗進入光明(約二書);謙卑自己,被主升高(雅4:7-10)。在這樣的團契裡,我們讓犯錯的人,為罪生出懊悔(不是審判要他付出代價),結出自悔,自恨,慇勤,熱心。保留了團契的健康,聖潔。
  • 完成大使命的教會
馬太福音28:19-20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在大使命中,耶穌告訴了我們祂要的教會樣式。凡祂所吩咐的,祂希望門徒都要遵守。合乎聖經教會的目標並不是擁有一座大房子,優美的音樂或龐大的會眾。這些都是好的,但他們不是核心目標。核心目標是“使人作門徒,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 換句話說,這目標就是生命的改變,就是使會眾的生命遵守耶穌的命令。

    生命改變的教會就是可以傳福音、長進和倍增的教會。保羅對猶太人說,“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們受了褻瀆,正如經上所記的”(羅2:24)。不幸地,基督徒也經常是這樣。我們的生命經常與我們所傳的不一致。我們說,“相信耶穌,祂必赦免你的罪,賜給你新生命。”然而,那些聽的人,看看我們卻不相信,因為我們的生命沒有改變。反過來說,
信徒遵照耶穌的命令成長時,他們的生命改變就會堅固所傳的信息, 就會吸引人歸向基督和祂的教會

   但教會怎樣改變生命呢?一位牧師也許向三百人的會眾講了一篇道,一篇出色的道。一周後,有多少人還記得那篇道呢?大概只有幾個。更重要的是,有多少人真正遵照他們所聽到的行事,也就是把信息行出來。不幸地,甚至更少。作為教師和牧師可能會非常沮喪,可能會生氣,把這些都歸咎於會眾的遲鈍。還是我們可能反思,檢討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更有效的改變生命。
  • 成為改變生命的教會
馬太福音16:13-17 耶穌到了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 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耶穌給了一種極好的教導方法。祂通常不是直
截了當地教導,通常不告訴人祂要教導他們。祂詢問他們問題。祂要他們親自發現問題

    耶穌想要教導他門徒的是,祂是神的兒子,就是應許的彌賽亞。祂可以很容易地說,“我就是那應許的彌賽亞。事實上,我是神的兒子。”但祂並沒有那樣說。相反,祂問了他們一些問題:“人說我人子是誰?” “你們說我是誰?”祂沒有告訴他們,祂請他們告訴他。

    祂讓祂的門徒努力克服問題,並且親自發現真理,祂的門徒需要有一個深刻的確信。耶穌懂得,人們最好的學習效果,乃是他們學他們親自所發現、所學到的;而且人也更有可能落實他們自身學到的原則,並行出他們自身所學的。倘若我們想要會眾行出他們所學的,我們就需要像耶穌那樣,幫助他們親自發現他們所學的

    因此我們若想要會眾行出他們從聖經所學的,我們需要幫助他們弄明白他們自己所學的聖經,而不是告訴他們一些訊息,這難以用於龐大的會眾。但在小組中,這卻是非常簡單。請小組成員大聲念一段經文,要顧及到每一個人。然後,提出幾個簡單的問題,允許有別的答案。倘若你發現大部分是你自己做了討論,那麼你就沒有用對那個方法。這種互動討論的目的是要幫助會眾落實他們所學的。
  • 監督檢查所學的
    倘若我們想要使人作門徒,教導他們遵守耶穌的一切命令,只告訴他們耶穌的命令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檢查。例如聖經討論或學習神的命令時,要求每一個小組成員回答兩個問題:
  1. 你要做什麼?特別是你如何落實你所學的
  2. 你要告訴誰?你要把你所學的告訴誰
   每一小組成員都要回答這兩個問題,請小組成員寫下他們的答案。鼓勵小組成員給出具體的答案,並在下次聚會前完成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說,有人說“我需要更加謙卑”就是不夠充分具體,而是你需要決定什麼樣的具體步驟,打算達到那個目標。也許是;“因為我粗魯傷害了妻子,這週我需要向她道歉。”

    每一個小組成員在下次聚會時,都要分享他們怎樣兌現了他們所做的承諾。這一點非常重要,倘若小組下一週沒有檢查這些,那麼小組分享兌現遵守神話語的承諾,就會被視為不重要。倘若每個人都沒有採取措施兌現他們的承諾,就不必進行到下一課了,因為我們上一課還沒有學習完成。

    有時可以這樣說,“弟兄們,我們為你們禱告,願神下周賜恩保守你們的承諾。但是,倘若我們沒有行出我們已經學到的,那麼學的再多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們一起再次回顧上周的課吧。” 例如,倘若一個弟兄承諾要向他的妻子道歉,但他並沒有做,那麼你應該問明白一些問題的原因。(也許他的姻親突然登門造訪,他沒有機會私下向妻子表白)。倘若他沒有真誠努力持守承諾,請他再次與全小組一起回顧同樣的課程,為這個弟兄禱告,在一周內檢查他,幫助他兌現他的承諾。在小組內通過這樣做,我們就建立了一種直接遵守神命令的習慣。我們學了聖經所說的,我們就要行出來。我們也要與別人分享這些。這是屬靈長進的真正道路。這是生命改變的教會,這是結果子的教會。

    這章節內容主要整理參考自e3 Partners Ministry的「第一步/挑旺你們教會進入神的收成地」及「家庭教會建立手冊」書籍內容,其他則參考底下延伸閱讀內容

延伸閱讀:

「simple church」 line社群 https://reurl.cc/aN5GY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