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8月14日 星期五

教會的聚會

標籤:
底下文章是倪柝聲於1938年發表的文章,有人(鱼咖啡)把它翻譯放置於網路上,提供大家參考裡面提到的主題,蠻值得大家思考,原文為簡體請參考連結:有沒有牧師?有沒有禮拜?有沒有禮拜堂?- Watchman Nee 1938 

教會的聚會

 我想我們應當先知道什麼是教會的性質,我們才會知道什麼是教會的聚會。我們如果不明白什麼是教會,我們就不知道什麼是教會的聚會。我們都知道基督乃是教會的頭,教會乃是基督的身體。而我們在教會裡面的個人,乃是「我們這許多人互相聯絡作肢體」(羅十二5)。教會除了基督之外,就沒有頭了。在教會之內,大家都是肢體,沒有一個是頭。大家乃是彼此聯絡作肢體的。所以,教會的性質,乃是什麼都是彼此的,都是互相 的。教會中間所有的關係,都是肢體和肢體的關係,而非元首與肢體的關係。教會的特點,就是一切在教會裡面的人,都是作肢體的,沒有一個是作頭的。所以,在 教會裡的一切,就都是以彼此為性質的,以互相為特點的。如果有一件事是教會裡面的事,就定規帶有這一種彼此的性質在內,就一定會顯出這一種互相的特點於 外。

但是,工作就與教會不同。神所定規的,乃是在工作裡,有主持的人,祂的使徒們就是這樣的人之一。就是在使徒中,我們也是看見有的職事小,有的職事大。所以在 工作中,我們看見有差派、調動和留下。有的勸勉,有的順服。至於實行作工的時候,就作工的人完全是主動的,而被作工的人乃是被動的。工作的性質不是那麼彼 此互相的。乃是主動和被動的。工人是主動的,眾人是被動的。一切的工作,都有這一種單方的性質在裡面。主動的乃是一方,並非雙方。這就是工作和教會性質不 同的地方。工作乃是單方動的,教會乃是互相動,彼此動的。

明白了這個以後,我們就明白聖經中關於聚會的問題。因為我們只要看其性質,就能知道其範圍何所屬了。

今天人的思想,不只要有一個主持的人,管理一個教會;並且還要有一個聚會,就是所謂的「禮拜」,就是一個講道的聚會,一個人在臺上講,許多人坐在那裡聽,才 能算是一個教會。如果把所謂的禮拜取消,把聽道的聚會取消,就什麼都沒有了。教會的根基乃是建立在「禮拜」上面的!他們以為講道聽道是頂要緊的事。但在聖 經裡,並不是這樣。在聖經裡,你所看見的是什麼?是弟兄們一成功教會,立刻就有「教會」的聚會。我所說教會的聚會,和講道的聚會是完全兩樣的。什麼叫講道 的聚會呢?就是一個人在臺上講,許多人在台下聽。一個人在臺上領,許多人在台下跟隨。這不是教會的聚會。因為這並不是彼此的,互相的。這樣的聚會,乃是工 作的聚會,不是教會的聚會。因教會的聚會,必須是彼此的,是互相的。工作的聚會才是單方主動,單方被動的。

在聖經中,有兩種不同的聚會。這兩種不同的聚會如不分別,就要弄得工作不像工作,教會不像教會。聖經裡,有一種的聚會,是使徒性的聚會;有一種聚會,是教會 性的聚會。一切使徒性的聚會,都是使徒自己主持,讓眾人在那裡聽他一個人講道。聖經裡還有一種的聚會,乃是「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 言,或有翻出來的話」。這一個是教會性的聚會,不是一個人主領的聚會,乃是彼此,乃是互相的聚會;在聖經中,使徒性的聚會,乃是一個人的;教會性的聚會, 乃是兩個人或三個人實行貢獻的,全體都有權可以貢獻的。換一句話說,一切是彼此的,才算教會性的聚會;一切都是一人主持的,就是使徒性的聚會。這兩種的聚 會,聖經都是分得頂清楚的。

使徒性聚會

使徒性的聚會,可以分為對不信的人和對信的人兩種。當初在耶路撒冷「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高聲說」(徒二14);這是使徒對不信的人講道;這就是使徒性的聚會。彼得在所羅門的廊下,對以色列百姓講道(徒三12),也是使徒性的聚會,是一個人對眾人講。後來使徒到哥尼流家裡講道(徒十), 這一個也是使徒性的聚會,不過是在那裡傳福音,一人講,眾人聽。像使徒行傳十三章,保羅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對眾人講道,也是使徒性的聚會,不是教會性的聚 會。如果我們讀使徒行傳,像這種對人傳福音的「使徒性的聚會」多得很。至於保羅在特羅亞的講道,就是對信徒的了,但也是使徒性的聚會。保羅在那裡雖然是對 信徒講道,不是傳福音;但是,那個性質,乃是保羅單方的,而非教會全體的。保羅在特羅亞講道,是因保羅從那裡經過。地方的教會,常可如此作:就是當有使徒 經過本地的時候,就趁機請使徒講道。不過一人講道,眾人來聽,這是使徒性的聚會,不是教會性的聚會。後來使徒保羅到了羅馬,許多人到保羅的寓處來,保羅從 早到晚,對他們講論,證明神國的事。「保羅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裡,住了足足兩年。凡來見他的人,他全都接待,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徒廿八2330-31)這也是使徒性的聚會,是使徒一人講,眾人在那裡聽。有一件事要記得,基督教有兩種的聚會,一人講道,眾人聽道,乃是其中一種的聚會。這種聚會,就是工作的聚會。

教會性聚會

聖經中還有一種的聚會,就是哥林多前書十四章二十六節:「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的話。」這一種的聚會,是地 方教會的聚會。教會聚會的時候,不是一個人主持,不是一個人講道,眾人聽道,乃是大家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的話等等。在這 個聚會裡,不一定是誰講,或是他,或是你。或是你起來,或是他起來。沒有一定,乃是或有。所以,這個聚會的原則,乃是彼此,乃是互相。今天也許是我站起來 講,下次也許是他站起來講。今天也許是你被聖靈感動幫助弟兄,下次也許是我被聖靈感動幫助弟兄。這是「兩個人或是三個人」(2729)一類的聚會。這一類的聚會,叫作教會性的聚會,因這個聚會的性質,乃是彼此,乃是互相的。

我們讀聖經看見最少有四個聚會,乃是教會性的聚會。()就是禱告的聚會。「他們同心合意的高聲向神說,……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徒四2431)在這裡我們看見有禱告的聚會。十二章的時候,我們又看見「教會卻為他(彼得)切切的禱告神」(5)。禱告的聚會乃是教會所有的一個聚會。這個聚會在聖經裡不是一個領,其餘人隨著他的分配而禱告,聖經雷根本就沒有這麼一回事。乃是大家因著隨著聖靈的引導而禱告,你也禱告,我也禱告。

()就是讀神話語的聚會。當日的信徒,他們還沒有我們今天的新約書。他們所有的聖經不過是舊約書。他們因為是猶太人的緣故,所以,已經「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徒十五21)了。至於庇哩亞人的查考聖靈,也是團體的舉動。至於新約書方面,我們看見安提阿的「聚集會眾,……眾人念了」(徒十五30-31),以及歌羅西的「你們念了這書信,便交給在老底嘉的教會,叫他們也念;你們也要念從老底嘉來的書信」(16),都可作為教會聚集讀經的根據,雖然我們知道當日並沒有這麼的正式。在這個聚會裡,每一個信徒,都可以說出他從主所得的教訓與亮光。

()就是擘餅的聚會。「你們聚會的時候;……吃主的晚餐。」(林前十一20)在這一個的聚會裡,大家都來記念主。不是一個人在那裡作什麼,乃是「我們同領基督的血,……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林前十16-17)。在這個聚會中,你也可以用禱告來讚美神,我也可以用詩歌來讚美神。

()就是運用屬靈恩賜的聚會。這就是哥林多前書十四章所說的聚會。這個的聚會特別明顯是教會的聚會。所以就多次說:「在教會中」(2834-35)。並且這個聚會的性質乃是「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的作先知講道」,這個與一人講道,眾人坐聽的聚會,是何等的不同呢!在這個聚會中,一切有屬靈恩賜為著造就人的,都可以自由的受聖靈的引導,運用他的恩賜在教會中。

但是,有一種的聚會,是地方教會所沒有的,也是地方教會所沒有資格有的,就是像今天這種講道的聚會。這種是一人講,眾人聽的聚會。這一種的聚會,是地方教會 範圍中所沒有的。我們記得聖經中所記載的事實。聖經給我們看見,教會從來自己沒有這一種單方主動的聚會。聖經中所有教會的聚會,都不過是包含有「彼此」和 「互相」的性質的。他們從來沒有彼此和互相性質之外的聚會的。所以,今天所謂的「禮拜」,或是「講道的聚會」,或是你給它起了一個另外的名目,乃是一人主 席,眾人順從的聚會,乃是使徒性的聚會,而非教會性的,乃是地方教會所不當有,也是不能有的聚會。我們如果將這一個聚會拉人教會來,就要看見有了許多的難 處和害處。

但是今天這個「禮拜」式的聚會已經變成了教會中的聚會,並且變成了教會中最主要的聚會。幾乎全個教會就是建立在這個聚會的根基上;好象沒有這個,教會就要倒 了。誰是好教友呢?一年五十二個主日都到禮拜堂,聽牧師在那裡講道的,這就是一個好教友了。但是,按聖經看來,這是被動,這是死僵。他就是一年五十二個主 日都到禮拜堂聽道,他還沒有到過「教會」還沒有聚過教會的聚會上他不過是赴工作的聚會。這並非說,我們不能有這一種的聚會,乃是說,這一種的聚會乃是工人 負責的。什麼時候有了工人,就可以有這一種聚會;沒有工人,就不可有。地方教會自己經常是沒有這個聚會的。所以,今日凡有這個聚會的地方教會,應當早日停 止這個聚會。聖經沒有叫我們保存這個聚會。這個聚會一長有,結局就叫許多的弟兄作一個懶惰不長進的人。每一個人只打算聽人講道,每一個人只打算得人幫助, 每一個只打算作個被動的人。這並不是新約的原則。新約教會的原則,乃是要彼此幫助,互相造就。如果弟兄姊妹一直作一個被動聽道的人,就失去教會的性質了上 百餘年來,教會所以變作這樣軟弱,就是因為神的僕人們將工作性的聚會拉人教會來,所以,神的孩子們誤會了,以為只要被動去作「禮拜」,坐在那裡聽講,已經 是一個基督徒了。結局神的孩子們就沒有盡他們在聚會中的責任,而且變成完全的被動,對於屬靈的事沒有興趣,沒有活潑的能力。

並且為要維持這個每主日的講道聚會,就得維持一個會講道的人。這樣就不只需要一個工人為著管理教會了,並且也需要一個工人,為著維持講道聚會了。就是為著這 一個緣故,神的使徒就必須留下作牧師了。不然地方的教會中,有誰要負這個每主日講道的責任呢?如果一個地方教會需要每主日都有講道的聚會,而本地的弟兄中 又沒有能負這個責任的,就最自然的結果,就是神的使徒坐鎮下來,為著維持主日的聚會。

我 們試試再讀保羅第一次國外佈道的記錄,我們就要看見,一個地方有了得救的人,成了教會之後,使徒從來沒有傳授他們以主日要有一個「禮拜」——一人講道的聚 會——的事。根本我們就看不見有這個東西。我們知道使徒是命令他們應當聚會,但是,他所命令的聚會,並非工作性的聚會,乃是教會性的聚會。「你們不可停止 聚會……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來十25)

所以,這個紛亂聚會的性質,結局乃是非常嚴重的。一面,是弟兄們弄得死僵不活潑;而另一面,工作因為要散佈這麼多的工人於各地教會,為著負責講道的責任,就 叫神的福音因著工人坐鎮的緣故,不得廣傳;就叫罪人因著神的福音不廣傳的緣故,不能得救。推原禍始,乃是因為人以為:教會應當有講道的聚會——「禮拜」。 有誰能講道像神的工人一樣呢?作工的人就坐鎮下來,維持這個講道的聚會。結局就弄到福音不能廣傳,罪人不能得救。而地方教會得了益處麼?變作永遠是工作中 的一個聽眾,而非教會中的一個弟兄!

許多的人到一個地方,開堂傳福音,得了一班弟兄,成立了一個教會。他們沒有看見工作性的聚會,和教會性的聚會不同,就不免把工作性的聚會,代替教會性的聚 會,以致就租了房子,叫這些弟兄繼續來到他的地方來聽道,來查經,就叫這一班的弟兄一直的來聚他工作的聚會,想不到他們該有自己的聚會。他們在這種聚會中 一直繼續下去,作一個被動的聽眾,也許也受了幫助,得了造就;但是乃是被動的,結果就顯不出他們所當顯出的教會性質,就是彼此的幫助,互相的造就。但是, 聖經並不是這樣教訓。我們如果憑聖經的原則來作,當人一得救,就該對他們說,我這裡是一個傳道的聚會,是工作性的聚會,不是教會的聚會。你們現在已經是教 會了,所以你們應當有你們自己的聚會。你們或是在人家裡,或是租一所房子,你們自己該在那裡有禱告的聚會,有讀經的聚會,有擘餅的聚會,有運用恩賜的聚 會。在這些的聚會中,你們要學習彼此幫助,彼此造就。每一個人可以按著他從神所得著的分給別人。不是一個人包辦一個聚會,乃是每一個弟兄都可受聖靈的引 導,藉著聖靈的能力,來學習幫助別的弟兄。要讓他們聽道一得救了之後,立刻就有他們自己的禱告聚會、讀經聚會、擘餅聚會、運用恩賜聚會。這樣才是教會的聚 會。

這樣就能從起頭就叫信徒知道:他們不應當盼望每一次主日都有這麼好的道理聽。工作的聚會乃是暫時的(工人長久在一個地方維持一個見證,是一個例外)。 他們乃是地方上的弟兄,他們這一種彼此和互相性質的聚會,才是教會的聚會。他們雖然幼稚,雖然不清知真理,雖然也不會教訓聖經,但是,他們要滿意於他們聚 會中所已有的幫助。他們不可有奢望要常聽好的講論。他們要仰望聖靈在他們身上顯出祂的恩賜,使他們能看見亮光,明白真理,並且有口才能以述說出來。

今日的信徒的確是道聽太多了!耳朵是受了教育,知道什麼是好道,但是於他們的靈性有什麼幫助呢?他們是一個死僵被動的人。從來沒有學習幫助別人,盡他們的本 分。我們應當知道,地方的弟兄自己聚會,自然是幼稚的。但是,工作性的聚會,不能代表地方教會靈性的程度;乃是教會性的聚會,才能顯出地方教會的實在情 形。當使徒在那裡講道,聽眾在那裡點頭的時候,好象這個教會的靈性是很高超的。但是,乃是當他們自己聚會的時候,我們才能看見他們實在的情形。但是,無論 如何,本地的弟兄必須受教訓,不重看工作性的聚會,而輕看教會性的聚會,以致盼望作單方被幫助的人,而忘記了彼此的幫助與勸勉。

工作性的聚會不過是工作的一種方法。什麼時候作工的人一走,工作就停;但教會性的聚會,是要仍然照舊繼續的。今天人沒有看見教會性的聚會,和工作性的聚會不 同,所以往往作工的人一走,教會就不能有聚會了,因為沒有人能講那麼好的道,能負那個責任。這兩個必須分別。這兩個如果不分別,就不能叫神的孩子幫助別 人。今天的失敗就在這裡,神的孩子不能幫助別人,總以為教會是附屬在工作裡的,只要有人講道,有人聽道就夠了。

但聖經的教訓,教會裡並沒有「工人」的地位。大家都是弟兄。教會裡的聚會,不是說,只有他一個人禱告,只有他一個人揀詩,只有他一個人擘餅。在教會裡是大家 都是祭司,工人不是他們的祭司。不是說,工人能作什麼,他們不能作什麼。教會裡,不只工人不是他們的祭司,並且大家都是祭司。所以不是工人來代替他們禱 告,不是工人代替他們辦屬靈的事,乃是他們自己來到神的面前。

但是,地方上的弟兄怎能在聚會中,彼此造就呢?按聖經看來,人一得救,他就可以得著聖靈的澆灌,人一得著聖靈的澆灌,神就有恩賜給他。不過恩賜不一樣。有的 是能在聚會中運用的,有的是不能在聚會中運用的。如先知的恩賜、教訓的恩賜、知識言語的恩賜、智能言語的恩賜、說翻方言的恩賜等,都是可在聚會裡面運用 的。神就是用這些有恩賜的人,來造就地方的教會。教會的聚會,能叫弟兄們把他們從他們的恩賜所得來的分給眾人,叫教會得著造就。神所定規經常造就地方教會 的方法,乃是教會的聚會,而非工人的聚會。不然,一個人一直在這裡講道,眾人一直在那裡聽道,結局就除了作工的人外,誰都不管屬靈的事,誰都不管幫助別人 的事。這樣,就是有聚會,也不過是工作單方的,並不是教會全體的。這樣,教會怎能長進呢?

教會怎樣會落到今日的地步呢?就是因為教會是建造在工作的聚會裡,並沒有哥林多前書十四章那樣的聚會。為什麼今天有工作性的聚會,而無教會性的聚會呢?因 為,如果要有哥林多前書十四章的聚會,就得有聖靈的澆灌,沒有聖靈的澆灌,就是有哥林多前書十四章的聚會,也不過是等於具文的。所以,弟兄們,我們不能不 先帶領人得著聖靈的澆灌,不然就是你讓他們起頭有教會性的聚會,也是不發生效力,沒有能力的。

先知和教師。就是在地方的教會裡運用他們恩賜的人。神乃是將這樣造就身體的恩賜分給信徒,使他們能建立教會。所以,在這裡我們看見神一切的安排。在職分上,我們就看見,在工作裡乃是使徒負責,在地方的教會裡乃是長老負責。在那職事裡就有使徒、先知,和教師(傳福音者)。 其中使徒乃是為著工作在各地的;先知和教師乃是為本地的。所以,在地方的教會裡我們看見有二條線:在管理方面,職分方面乃是長老和執事;在造就方面、恩賜 方面,乃是先知和教師。管理乃是為著教會的,恩賜乃是為著聚會的。長老乃是為著教會的,先知教師乃是為著聚會的。長老如果也有恩賜,就他不只有了管理教會 的職分,並且也有傳道教導的責任;但是他乃是以長老的地位來管理,而以先知和教師的資格來造就。使徒對於直接管理地方教會是沒有責任的,因為那完全是長老 的事。但是,使徒如果也是先知和教師,他就能以弟兄的資格,用他的恩賜,在地方教會的聚會裡,造就別人。所以哥林多前書十四章雖然沒有使徒的地位,但是, 他還能以先知的資格進來。

但是,如果信徒們都知道什麼叫作聖靈的能力,就在使徒之外,神在地方的教會必定另外興起許多的恩賜,為著成全眾聖徒,建立基督身體,作成那職事的工作。我們 看哥林多前書就知道神是這樣的賜下恩賜,在地方的教會裡,便他們能彼此造就,能有教會性的聚會,而不必倚靠使徒的常川駐錫。今天教會的失敗,就是因為人注 意了工人過於聖靈,以工人所已有的恩賜來代替聖靈所能賜的恩賜,以致一個地方只能有工作性的聚會,而不能有教會性的聚會。

什麼叫教會性的聚會?什麼叫工作性的聚會呢?一切圓桌的聚會,都是教會性的聚會。一切講臺的聚會,都是工作性的聚會。在聖經中,神一直要維持這兩種不同性質 的聚會。不是只有使徒的聚會就夠了,也要有教會的聚會才行。什麼時候有工人從這裡經過,我們就可以有工人的聚會。但是,這種聚會是偶然的,而非經常的。地 方教會的聚會乃是經常的。教會的聚會是圓桌的,是你分給我,我分給你的,都是彼此的,都是互相的。今天要把神的福音廣傳,要神的教會長進,在一個地方的教 會第一要廢去的,就是今天這種講臺的聚會。神的工人才會自由前進,去沒有福音的地方作工,不必在一個地方作留守的工作。同時,地方的教會才肯讓神的工人自 由前進,他們自己才會在神面前追求,才會不一生一世的被動聽道,才會活潑的注意屬靈的事。講臺的聚會一天不廢去,地方的聚會一天不會有,地方的教會就也一 天不會長進。講臺的聚會,只能有使徒的時候就有,沒有使徒的時候就沒有。有使徒在那裡就傳信息,使徒一走,立刻就要結束。(至於先知、教師和傳福音者,有時偶然要招聚弟兄,乃是可以的,但這是例外的聚會,非地方經常的聚會。)

我們看使徒行傳,就知道當初的情形。使徒行傳二章四十二節:「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在那裡有許多人因聽使徒彼得而得救,他們得救之後,就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了。使徒沒有替他們立一個中央的聚會,乃是他們自己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使徒行傳二章四十六節:「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這一個就是當時的情形。當初的信徒,今天到殿裡去聚會,明 天到家裡去聚會;今天到這一家,明天到那一家。不是天天聽使徒講。教會的聚會,根本就和使徒的聚會分開。今天,我們的同工,如果要地方教會建立,就必須將 教會從工作中挪出去。教會一從工作中挪出去,地方教會性的聚會就有成立的可能。地方教會,有許多恩賜,神要賜給他們。今天因教會附屬在工作中,以致地方教 會有許多能得的恩賜,許多能被神用的人都埋沒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