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具有 使徒行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使徒行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不行也不能攔阻神的工作

標籤: , , ,

使徒行傳11:2 及至彼得上了耶路撒冷,那些奉割禮的門徒和他爭辯說:
  1. 使徒行傳第11章講到了彼得在耶路撒冷教會,為他們給外邦人哥尼流等人施洗的事申辯。彼得從幾個方面挨次給這些質疑的人講解並說明,透過與他同去的六位弟兄相信也可作為查驗與見證,彼得並引用主的話來說明哥尼流被聖靈澆灌乃神的心意,神的恩典同樣是要給外邦人,叫他們也能悔改得生命。

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神滿有慈愛不偏待

標籤: , ,

使徒行傳9:13 亞拿尼亞回答說:主阿,我聽見許多人說:這人怎樣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你的聖徒,
  1. 這段聖經講到了掃羅的歸主,雖然掃羅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主耶穌的跟隨者,掃羅如同在逼迫主耶穌,但主對他卻仍賜下憐憫,透過大光向他顯現,並因著亞拿尼亞的帶領,使掃羅得醫治與受洗。
  2. 假若是我們,我們會如何看待掃羅呢?我們會不會如同當時約拿一樣,不願傳神的恩典訊息給尼尼微城人一樣對待掃羅,會不會如同這段經文中的亞拿尼亞一開始對掃羅有疑慮、有意見,認為掃羅過去怎樣怎樣?但感謝神,亞拿尼亞順從了主的吩咐與指示,去見掃羅並帶領他歸主,最後掃羅也被主大大使用成為主所揀選重用的器皿。
  3. 神愛每一位祂所造的,凡接待主的神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但我們卻常常不小心用個人的偏見、好惡,因著人的過去來評判與做取捨人,因而沒有正確的回應神把福音傳出去。祝福神兒女們,讓我們學像亞拿尼亞,禱告明白並順服上帝的心意與帶領,跨越我們個人的歧見、好惡、立場、經驗、知識、文化...等框架,看見屬靈田地的莊稼已經熟了,不因人過去的所作所為、怎樣怎樣所限;祝福我們都能正確回應順從神的呼召與託付,用仁慈、良善和尊重去接觸關心傳好消息給失喪的人。
使徒行傳9:26 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
  1. 這段聖經講到掃羅(也就是保羅)在前往大馬色的路上歸主蒙召後,大有能力地在各處會堂見證耶穌是基督。但當他到耶路撒冷嘗試與門徒結交時,因他過往曾逼迫教會、殘害信徒,所以沒有人願意與他互動、接納他,眾人都對他懷疑、懼怕他、不相信他。當其他的人懷疑他時,巴拿巴卻相信他;當別人都避開掃羅的時候,巴拿巴有寬宏大量的愛心卻接待他、保證他。他沒有因掃羅的過去而敵視他,就一般而言,我們常會因一次犯了錯誤,便永遠受人們責備。
  2. 巴拿巴真的很不一樣,他能慧眼識英雄,他有不一樣的眼光與眼界,看到別人所沒有看到的。雖然他可能也清楚保羅的過去,但他卻看見保羅的未來—他會成為上帝使用的器皿。也只有巴拿巴接納保羅,信任他,給他機會,帶領他去見使徒們,並見證推介保羅如何歸主、如何到處宣揚基督,讓他得以與眾信徒來往、被接納,並放膽傳道,後來也看見神大大使用他們的團隊。
  3. BBC英國廣播公司主持⼈克⾥希.坎迪亞博⼠,在他提出的領導力VIP法則之一的「眼光」法則時說到,一個領袖:1.要正⾯看待別⼈的負⾯;要看到⼈的珍貴、尊嚴與價值。2.要有「⾒⼈所不能⾒」的眼光。3.別⼈看到問題、你看到機會。4.別⼈看到混亂、你看到出路。5.領袖與管理者的差別,在混亂中,領袖看到變⾰的機會,管理者努⼒讓⼀切保持調理分明。6.領袖是幫助別⼈⽤不同的眼光看事情。
  4. 因此祝福每一位神兒女、神國領袖,讓我們都能學像巴拿巴有為父寬大的心胸、眼光與信心,能用上帝眼光看人的特質,能看見人所沒有看見的,讓我們能看得遠、看得早,看出人的潛能與美好,看見上帝在每一個人身上長遠的計畫,接納成全每一個神都可雕塑的器皿。
徒9:42 這事傳遍了約帕,就有許多人信了主。
  1. 使徒行傳第9章的後面講到了彼得的福音工作,其中彼得在呂大醫治癱瘓的以尼雅,另外他在約帕使多加復活,這兩個福音工作帶來了住呂大和沙崙的人歸服主,以及約帕有許多人信了主。
  2. 從這兩個例子我們看到,我們不僅口傳福音讓人聽見,更要能夠讓人「看見」,不是人的智慧、知識和能力,而是聖靈大能在人身上的工作。透過神蹟證實我們是從神來的,顯出神的榮耀叫人能相信我們所傳的、相信主。
  3. 在彼得這兩個福音醫治工作,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宣告了相同的話:「起來!」,其中他對以尼雅說:「起來!」收拾你的褥子。他就立刻起來了。當他向已死去的多加說:「起來!」多加就睜開眼睛、坐起來。我們看到彼得的宣告「起來!」帶來極大的果效,在聖經中我們還可以看到許多類似這樣的例子,當主耶穌或門徒宣告得醫治的話語時人就得了醫治。
  4. 因此若是你或你所深愛的親友正面對著疾病的痛苦,我們可以試著現在就為他們做宣告的禱告:我奉主耶穌的聖名宣告___潔淨了,___脫離___(疾病)了,___起來行走,___得著醫治了。奉主耶穌的聖名,阿門!祝福神的兒女們,在傳揚主及福音時都能經歷保羅所說的:「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
使徒行傳10:3 有一天,約在申初,他在異象中明明看見神的一個使者進去,到他那裡,說:哥尼流。
使徒行傳第十章一開始介紹了非猶太人的義大利百夫長哥尼流,經文提到了神透過使者向哥尼流在異象中引導,哥尼流領受後立刻回應並差派人去找彼得;同時神也在異象中三次向彼得顯明,加上聖靈向彼得的解惑,最終彼得前往去找哥尼流,後面則提到福音如何臨到哥尼流全家與親人。
蠻特別的是不管是哥尼流或是彼得,神乃是透過異象來引導他們;哥尼流的異象是清楚的指示,而彼得的異象卻是隱喻,需多次再加上聖靈的協助,最終完成神的計畫。這些都是出於神的,在此也看到神的計畫成就需要神的工、神的手。而在兩造之間,不管是哥尼流或是彼得的行動,都有人或同伴參與其中,或許因這是一個須超越國籍、種族的福音工作,有更多人參與見證證實可以防仇敵無法辯駁。
當彼得得著異象時是滿有疑問的,因祂嚴守律法規條,認為猶太人和外邦人有所分別,猶太人原是不與他們相往來的,但是神透過異象中多次顯明以及聖靈的引導,終打破彼得裡面的框架順從回應神。
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能常常禱告尋求上帝的心意與帶領,領受聖靈光照、力量與異象並順從,沒讓我們個人的歧見、立場、經驗、知識...等框架,攔阻了主的旨意與計畫。也求神的手帶領使我們能找著,像哥尼流一樣已預備好、對周遭產生影響的平安之子,使更多的人能認識耶穌領受神的祝福。
使徒行傳10:24 又次日,他們進入該撒利亞,哥尼流已經請了他的親屬密友等候他們。
  1. 這段聖經講到神得救恩臨到哥尼流一家及親人的過程,義大利百夫長哥尼流是個義人、敬畏神,是對神柔軟敞開的人,他不僅自己領受神的啟示,最後也把神的祝福恩典帶給他的親屬密友。
  2. 這段聖經再次的點出平安之子的佈道秘訣,彼得在哥尼流的家裡聚集起一個教會;彼得只是回應了哥尼流的邀請,而神通過哥尼流這個當得平安的人,把一切人帶來聚在一起。當這些人聽到彼得講說耶穌的好消息,這些人相信了,也受了聖靈;因此當彼得離開時,他留下了一個新教會。
  3. 除了哥尼流的例子,在使徒行傳第十六章的呂底亞身上,也看到類似的情形;呂底亞顯然渴慕神,當她聽見保羅講道,就開放她的家。怪不得耶穌在路加福音十章裡指示那七十個門徒,進入城裡時,要尋找「平安之子」。「平安之子」的特徵就是那些心是渴慕敞開的,這人早已預備好了,要領受神國的好消息。他有好名聲,也和社區裡的許多人關係良好。這人的家或工作場域成了傳福音者的活動中心,信息從那裡發出,滲透整個社區。
  4. 求神帶領我們能關心並察覺到我們周遭那些現代的哥尼流、呂底亞、埃提阿伯的太監等,對神渴慕敞開、神已預備好了,要領受神國的好消息,且和社區裡的許多人關係良好的平安之子,透過他們把上帝的祝福恩典帶給周遭更多的人。
使徒行傳10:44 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
  1. 使徒行傳第十章最後講到彼得去找哥尼流,當他見證宣揚耶穌復活的福音,他還說話的時候,聖靈降在哥尼流這群聽道的非猶太人身上,並聽見他們說方言,於是彼得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
  2. 從這段聖經我們看到神是不偏待人的,那敬畏主、行義的人,不管是猶太人或非猶太人都為祂所悅納。從經文可知主耶穌所做的大能事奉,乃是靠著聖靈所賜的恩膏能力做的!如果連主耶穌的服事都需要領受聖靈、被聖靈充滿得著能力,那軟弱的我們豈不更需要?軟弱的我們實在需要領受聖靈的恩膏能力,需要聖靈保惠師的幫助、引導與智慧能力來面對我們工作、服事上的困難與挑戰。
  3. 經文中提到哥尼流他們乃是先被聖靈充滿、靈浸,然後才接受水的浸禮,表示被聖靈充滿的主權在神,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流程公式。這邊的例子是當人聽見見證耶穌的真道時,縱使他們還未受洗,仍會被聖靈澆灌、領受聖靈的恩賜、說方言。
  4. 另外哥尼流雖然虔誠敬畏神,且樂於賙濟窮人,他有好的行為,但靠著人的行為仍不足以使人得救。因此神透過彼得來教導他,使他得聽主的話語,認識神的道得著屬天引導,領受聖靈的澆灌,進而得著主的救恩。
  5. 因此,求神幫助我們沒有輕看每一個祂所造的兒女,讓我們能敏銳於聖靈的引領,進而能幫助那些已預備好,敬畏主、行義、為主所悅納的人,也能認識並領受神的救恩與祝福。也祝福神兒女們都能看重並專心聆聽關於耶穌的真道與見證,使我們也能像哥尼流他們一樣,領受聖靈的澆灌、充滿與所賜的恩賜與能力。

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為父為母的心

標籤: , , ,

「為父的心」 愛加倍榮光堂父親節主日歡慶

牧師、各位弟兄姊妹平安,很高興能來貴教會分享信息。美國羅斯福總統曾說到:個人的成功、幸福及對國家的貢獻,都比不上養兒育女重要。把兒女養育成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是父母最重要的責任。父親節即將來到,對於這個這個與父親、父母、領袖的角色與職責重要的主題,每一個父親、父母就是家中的領袖,每一個領袖在你的所在領域就是為父為母。因此我們要透過聖經中的人物巴拿巴來祝福在場的父親,並與每位弟兄姊妹、每位領袖一同從巴拿巴身上學習為父為母的心。 

巴拿巴是個怎樣的人?從聖經我們可以知道巴拿巴他帶出兩個很棒的門徒,保羅和馬可,幾乎一半的新約聖經出於他們的手中。當沒有人相信、願意接觸保羅時,獨有巴拿巴接納他、並且看到他的恩賜把他找到安提阿幫忙造就教會,從剛開始由巴拿巴帶領整個團隊,到後面巴拿巴成全放手讓保羅來帶領團隊,他還曾面對保羅的指責…,他有一個極寬廣、成全人的心;另外他也陪伴馬可成長,當保羅不看好馬可時,他仍舊選擇給馬可機會,相信是因著巴拿巴的陪伴成全,使馬可的生命成長,最後連保羅對馬可的看法都改觀,稱許認可馬可的傳道服事。 

從巴拿巴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幾個生命特質,因此一個有為父的心的人會有底下幾個生命特質:1.能慷慨分享關心人、2.有不同眼光與眼界、3.願意接納成全別人、4.能謙卑接受人意見、5.給機會總沒有放棄。 

因此底下我們要透過幾段關於巴拿巴的聖經經文,並配合GLS+全球領袖高峰會課程中,一個卓越領袖相類似的原則,來學習為父的心的這幾個向度,使在場的父親們及每一個領袖,都能成為許多人及神國的幫助與祝福。 

  • 能慷慨分享關心人  

企管大師、《從A到A+》暢銷書的作家詹姆・柯林斯說:人生的重點在於人,要把握機會,做出貢獻。成功到底是什麼?是找到你的人生使命,並致力完成它!是不斷超越自己,不斷成長!乃是幫助別人成功、改變別人的生命!簡單來說成功到底是什麼?是不僅自己成功!更是幫助別人成功、改變別人的生命!  

徒4:36-37有一個利未人,生在居比路,名叫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巴拿巴繙出來就是勸慰子)。他有田地,也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 

當五旬節聖靈降臨時,結果3,000人受洗歸主,耶路撒冷教會成立。當時歸主的人中,有相當高比例是從外地來過節的人。於是耶路撒冷教會因著彼此相愛,為著有需要的肢體分享自己所有,許多信徒賣了田產家業,按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在這段經文提到了巴拿巴,他也是這樣的人他也把田地賣了,把價銀拿來,巴拿巴這個名字甚至是使徒叫他的、取名的,他是個安慰別人的人,他的安慰不僅只是口頭說說,他乃是實際的去關心透過愛的行動、給的行動,去安慰與幫助有需要的人。巴拿巴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他擁有「慷慨分享關心人」的生命特質。 

因此從巴拿巴的身上我們看到為父的心、卓越的領袖第一個生命特質乃是:能慷慨分享關心人,祝福每一位父親與領袖們都能學像巴拿巴,有慷慨分享關心人的特質,成為一個能回應神愛的使命,能用實際愛的行動慷慨分享安慰幫助有需要的人。 

  • 有不同眼光與眼界 

領導學大師、暢銷作家約翰.麥斯威爾說到:以前的領袖能看得遠是最重要的,能看見更大格局的人就是領袖。但今日的領袖則需要比別人更早看見,才能提早「起步」。 

BBC英國廣播公司主持⼈克⾥希.坎迪亞博⼠,在他提出的領導力VIP法則中關於「眼光(Vision)」的法則提到,領袖:1.要正⾯看待別⼈的負⾯;要看到⼈的珍貴、尊嚴與價值。2.要有「⾒⼈所不能⾒」的眼光。3.別⼈看到問題、你看到機會。 

別⼈看到混亂、你看到出路。5.領袖與管理者的差別,在混亂中,領袖看到變⾰的機會,管理者努⼒讓⼀切保持調理分明。6.領袖是幫助別⼈⽤不同的眼光看事情。 

徒9:27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色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 

當保羅在前往大馬色的路上歸主蒙召後,就大有能力地在各處會堂見證耶穌是基督。但當他到耶路撒冷後,眾聖徒們卻都不接納他,因為他向來以逼迫教會、殘害信徒聞名,眾人都懼怕他、不相信他。但巴拿巴不太一樣,他有不一樣的眼光與眼界,他看到別人所沒有看到的,巴拿巴慧眼識英雄,雖然他也清楚保羅的過去,他卻慧眼看見保羅的未來—他會成為上帝使用的器皿。也只有巴拿巴接納保羅,信任他,給他機會,帶領他去見使徒們,並見證推介保羅如何歸主、如何到處宣揚基督,讓他得以與眾信徒來往,並放膽傳道,後來也看見神大大使用他們的團隊。 

從巴拿巴身上我們看到為父的心、卓越的領袖第二個生命特質乃是:有不同眼光與眼界。因此求神祝福每一位現代的父母、領袖或生命教練能學像巴拿巴,有用上帝眼光看人的特質,都能有從上帝來為父的心的不同的眼光、眼界…,能看見人所沒有看見的,讓我們能看得遠、看得早,看出人的潛能與美好,看見上帝在每一個人身上長遠的計畫,看見每一個人若願意神都可雕塑成為祂合用的器皿。 

  • 願意接納成全別人 

BBC主持⼈克⾥希.坎迪亞博⼠,在他提出的領導力VIP法則提到「接納(Iclusion)」的法則:1.⼀個⼈最遭的⾏為或境遇,不⾜以代表他。2.每個⼈都有原本的價值,都該被我們接納。3.領導不是排他,⽽是接納,並服事⼈。4.改善偏⾒,接納⼈的⽅法:款待。5.本著善⼼與愛來經營企業,是最有商業智慧,也最有趣的經營⽅式,全⼼接納並為⼈付出,他們將以忠⼼回報。 

懷斯曼集團總裁、曾任甲骨文企業大學副總裁的麗茲‧懷斯曼提到:要成為頂尖的乘法領袖,這樣的領袖是成為天才製造者,而不是讓自己成為天才。他能激發人的潛能,創造出一群天才軍團,而不是讓自己成為天才。 

一個乘法領袖乃是: 人才(才華)吸引者:吸引有才能的人,讓他們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 

釋放者:營造積極的工作環境,讓員工自動奉獻出最好的想法與服務 

激勵者(挑戰者);定義方向與機會,挑戰員工盡力發揮 

討論發起者:透過審慎的討論,找出最好的決策 

培育者(投資者):讓人對工作成效負責,並提供他們需要的資源 

簡單來說一個乘法領袖會放手成全,激發帶領帶領者的潛能。 

徒11:25-26 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 

保羅(掃羅)原本是個熱衷壓迫基督徒的人,當他遇見耶穌生命改變以後,仍然不被基督徒群體所接納。在這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巴拿巴除了有不一樣的眼光眼界外,他接待了保羅,替他作見證,為他說話辯白解釋(徒9:27),甚至重用他,並邀他加入自己的團隊,一起服事神。另外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巴拿巴做了一個動作,他往大數去找掃羅並帶他到安提阿,然後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相信是巴拿巴看見了安提阿教會的需要,而且他更看見掃羅保羅的那一份他的恩賜能滿足教會的需要,能成為安提阿教會的祝福。巴拿巴不僅接納保羅的過去,他還欣賞、成全掃羅的恩賜、教導,因此成為安提阿教會極大的祝福。保羅在整個教會歷史中,能夠發揮巨大的影響力,巴拿巴的接納、成全與提攜,實在功不可沒。 

因此從巴拿巴的身上我們看到為父的心、卓越的領袖的第三個生命特質乃是:願意接納成全別人。求神祝福在場的每一位父親、教會每一位基督徒,都能學像巴拿有巴接納成全人的特質,能看見自己的有限,能看見、欣賞並成全別人的恩賜、別人的那一份,進而能「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成為乘法領袖發揮「乘法領導力」:相信我們周遭的人是聰明的,能讓人覺得自己更聰明、更有能力,進而激發他們的潛能,使得他們有最好的表現。2.營造有壓力但沒有壓迫感;會授權,而不會掌控的環境。3.在我們所在的家職場與教會創造出一群神國的天才軍團。 

  • 能謙卑聽別人意見: 

當代企管大師、《從A到A+》暢銷作家詹姆・柯林斯(Jim Collins)曾提出有五級領導力,他的研究顯示,如果沒有第五級領導人掌舵,由平庸到偉大的轉變就不可能發生。他提到:第五級領袖能帶領人一起為一個使命效力,他們身上有兩種看似矛盾的特質:謙卑、堅定的意志力。 

BBC主持⼈克⾥希.坎迪亞博⼠,他提到的領導力VIP法則的第三個法則為貼近(Proximity):他建議領袖不要成為拍桌型的領袖(威逼強勢、壓制跟隨者),乃是成為擺桌型的領袖:1.邀⼈⼀起同席、邀請別⼈參與我們、2.給⼈空間說他們的故事、3.不強⾏⼰意。 

加2:13-14 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甚至連巴拿巴也隨夥裝假。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與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眾人面前對磯法說:你既是猶太人,若隨外邦人行事,不隨猶太人行事,怎麼還勉強外邦人隨猶太人呢?   

這裡講到保羅看到磯法、巴拿巴等猶太人有可責之處,因他們怕奉割禮的人,而裝假、行的不正、與福音的真理不合,因此當面抵擋指正他們。譏法(彼得)、巴拿巴這些比保羅資深的領袖,面對保羅這後輩的抵擋與指責時,相信是因著他們有夠大的心胸與雅量接受保羅的建議,他們聽得進別人的意見,因此我們看到神的工作能繼續的延續與推動。 

因此從巴拿巴與磯法的身上我們看到為父的心、卓越的領袖的第四個生命特質乃是:能謙卑聽別人意見。求神祝福每一位父親與教會領袖,都能具有謙卑聽取別人意見的特質,能成為擺桌型領袖:邀⼈⼀起同席、參與,給⼈空間說他們的故事,不強⾏⼰意;能成為第五級領袖看見我們自己的不完全,能謙卑地聽見對我們有益處的建議、意見而願意去改變,使我們的家庭、教會、團體帶來改變與創新。 

  • 給機會總沒有放棄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演講在TED穩居點閱率前三名的賽⾨.⻄奈克曾提出無限賽局的概念,他分享中詢問並要聽講者反思自己是用有限或無限賽局的規則過⼈⽣?人生是個無限賽局,不是一次就定勝負,無限賽局中真正的競爭者是⾃⼰。 

徒15:39 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 

在這段經文中看到巴拿巴與保羅因著馬可起了爭論,最後同工許久的團隊因而彼此分開。起因可能是馬可在第一次旅行佈道中途返回耶路撒冷(徒13:13),保羅認為馬可不耐受苦、對他不再信任,沒想讓他同行,但巴拿巴卻沒有因馬可的過去而放棄他,選擇仍舊給馬可機會並幫助陪伴引導他。 

我們在西4:11耶數又稱為猶士都,也問你們安。奉割禮的人中,只有這三個人是為神的國與我一同做工的,也是叫我心裡得安慰的。可以知道在保羅的服事中只有三位猶太人信徒,甘願與保羅同在外邦人中間作工,叫他心裡得安慰的。從第10節經文可以清楚的知道,其中一位就是馬可,他本是保羅所不看好的,甚至保羅可能是因他與巴拿巴爭辯而導致二人分開。但在這裡我們看到保羅的看法大大改觀,保羅對他賞識與肯定,表示馬可的生命有很大的翻轉。為何會有這樣的翻轉呢?相信與巴拿巴有很大的關係,相信是因巴拿巴為父的心,他可能有無限賽局的概念,他不放棄、他給機會、耐心的陪伴幫助引導馬可,因而使馬可的生命有極大的翻轉。 

因此從巴拿巴身上我們看到為父的心、卓越的領袖的第四個生命特質乃是:給機會總沒有放棄。求神祝福每一位父親與教會領袖都能有給機會總沒放棄的特質,讓我們都有無限賽局的概念,不是一次論英雄定生死,乃是對人沒有放棄總是能給機會,付代價耐心的陪伴幫助引導,使陪者的生命如同馬可、保羅有極大的翻轉,帶來神國的祝福。 

  • 總結與禱告 

在這被宣稱是無父無母、孤兒的世代,最需要的是什麼?就是瑪4:5-6所提的: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這無父無母的世代最需要的,就是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我們需要求神興起能生養陪伴訓練傳承的父母,興起像巴拿巴這樣有為父為母的心的人,能獨具慧眼、花時間不放棄的去關心、陪伴、教導、成全年幼者,不怕被冒犯,不怕他們比自己好、有成就,使他們成為主所要大大使用的器皿。 

惠普公司前董事長與執⾏長卡莉.菲奧莉娜說的:領袖的最⾼呼召,是開啟⼈⾝上的潛能,就像⾺丁路德⾦恩、曼德拉、耶穌。在場的每一個父親與每一位領袖,你就是領袖,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帶出影響,不管是肉身或屬靈,讓我們一同來學習巴拿巴為父的心,讓我們能建造:能慷慨分享關心人、有不同眼光與眼界、願意接納成全別人、能謙卑接受人意見、給機會總沒有放棄等這些生命特質。求神祝福我們能透過這些生命特質,能去影響祝福,去開啟⼈⾝上的潛能讓別人的生命,讓人因我們而不同,而更好!!讓我們的生命中,不僅能有為父的巴拿巴成為我們的幫助,更求神祝福我們也能成為有為父的心的巴拿巴,去幫助祝福更多的馬可、保羅生命能得著翻轉。  

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

大逼迫下福音廣傳

標籤: , , ,

使徒行傳7:6 神說:他的後裔必寄居外邦,那裡的人要叫他們作奴僕,苦待他們四百年。
  1. 使徒行傳第7章1-19節記載司提反被大祭司審問,司提反的辨明與傳道,他說到了亞伯拉罕的蒙召及神對他的後裔的預言與應許,講到了十二位先祖的由來,以色列人因著飢荒下埃及寄居外邦,以色列人遭迫害被作奴僕、被苦待四百年;也講到了神要懲罰使他們作奴僕的那國,以及神未來的救贖計畫。

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艱難中教會的建立

標籤: , , , ,

徒5:3 彼得說:「亞拿尼亞!為甚麼撒但充滿了你的心,叫你欺哄聖靈,把田地的價銀私自留下幾分呢?
  1. 徒5:1-11提到了一件初代教會的憾事,聖經軟體這段經文的標題為: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的審判。這段聖經講到亞拿尼亞和他的妻子撒非喇賣了田產,他們把價銀私自留下幾分,其餘的幾分拿來放在使徒腳前。彼得點出他們是撒但充滿了心、欺哄聖靈、試探主的靈,最後他們都仆倒斷了氣。

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

受逼迫時靠主剛強

標籤: , , ,

使徒行傳3:8 就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讚美神。
  1. 徒3:1-10提到彼得在美門口醫治了一位生來是瘸腿的,這個瘸腿因得醫治而讚美神,而百姓看見他行走讚美神感到滿心希奇、驚訝。瘸腿的一開始看見使徒們只是想求他們賙濟,給幾個小錢能過生活,但最後卻是身體得康復。

2025年6月23日 星期一

聖靈與初代教會建立

標籤: , ,

徒1:3 他受害之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的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
  1. 耶穌復活後花時間與工夫對門徒講神國的事,主耶穌所在意的是神國的事物,但使徒、主的門徒當時在意關心的卻是地上的國,他們在意以色列國的復興,所以聚集的時候,問耶穌說:主阿,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麼?
  2. 使徒們問的是,主啊,你復興,他們認為復興以色列國的工作是屬於主的,應是主的工作。耶穌卻對他們回答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耶穌點出神國度的擴展與祂的跟隨者有關,祂的門徒要領受能力為主作見證;耶穌的看法與使徒們的看法很不同,祂點出神國的工作、使命是給主的跟隨者的。
  3. 主耶穌滿心在意、關注的乃是父的事、神國的事,所以祂花時間、工夫教導、囑咐並告知主的跟隨者,要完成祂的使命的關鍵與實際需要注意的。我們會是在意神的國多一點呢?還是地上的國多一點呢?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都能看重神國的事,照著主的囑咐等候領受聖靈得著能力,經歷神的大能並活出美好生命見證主。
  4. 願意愛祢_宛如僕人的心 https://youtu.be/Dc4VGcqzf53
徒1:26 於是眾人為他們搖籤,搖出馬提亞來;他就和十一個使徒同列。
  1. 使徒行傳第一章後段記載門徒見耶穌升天後,他們聽從主耶穌的囑咐回到耶路撒冷,耶穌要他們等候父所應許的,也就是要受聖靈的洗。於是使徒、聖徒們順從主耶穌的囑咐回到耶路撒冷等候,他們等候時在做些什麼?我們看到他們乃是聚集一起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
  2. 另外我們看到他們聚集時除了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他們還補選使徒要代替猶大,補選使徒當時對他們來說應是一件重要的事,透過補選的使徒來替代猶大原來的職分、職事、責任與工作。這似乎點出團隊的重要,團隊中需要不同恩賜的人配搭合作,彼此互補、承擔共同的工作與責任。團隊、一群人分享的快樂加倍的多,分擔的重擔格外的輕,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
  3. 從經文看到使徒的補選,首先是先經人為過濾篩選,條件是從那常與使徒們作伴的人中立一位與他們同作耶穌復活的見證。另外是需要常作伴、能同作耶穌復活的見證的;常作伴意味著是能與使徒們的人際融合互動良好、能委身;能同作主復活見證,表示他們有共同的理念目標看法,就是為主復活作見證,領受同樣的見證能分享同樣的見證。而最後則是透過搖籤,搖出馬提亞來;他就和十一個使徒同列。有人說因當時聖徒們還未被聖靈充滿,能藉由聖靈的引領清楚神的旨意,因此透過搖籤表示是神最後親自的揀選。
  4. 我們也何等需要領受父所應許的、領受聖靈在我們生命的工作,但當我們還沒有領受時,我們也需要耐心等候恆切禱告,等候神的時候、並調整預備我們的生命。另外我們也何等需要有同伴,而且是我們可彼此信任、接納、互融、調和、扶持,有共同的屬天異象、使命、目標的夥伴、團隊來一同奔跑天路。
  5. 主是葡萄樹_煉我愈精_祢的同在 https://youtu.be/1DfQEsBDgmc
徒2:11 革哩底和亞拉伯人,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說神的大作為。
  1. 使徒行傳第二章一開始講到了在當時五旬節發生在門徒們的奇妙事情。當門徒聚集在一處,忽然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2. 這件事是忽然發生的,發生在五旬節節期,發生在門徒們聚集的地方,天上有響聲,而這響聲也引來許多從天下各國回到耶路撒冷過節的虔誠猶太人。而更特別的是,眾門徒們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是來自不同地方的鄉談,內容乃是講說神的大作為。這些奇妙的組合,正點出了這些是神特別的安排與計畫,這件事的發生是為著這些來自不同地方的人,相信是為了讓他們看到認識經歷神的奇妙與恩典。
  3. 門徒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從經文可知他們乃是被聖靈充滿後才發生這樣的事。但當時聚集的其他眾人對於這件事的反應卻是甚納悶、都驚訝希奇、驚訝猜疑,甚至還有人譏誚說:他們無非是新酒灌滿了。
  4. 這段經文中有不同的人、身分與反應,我們會屬於哪一類?我們會有怎樣的反應?當經歷聖靈在我們或別人身上我們不明白的工作時,我們會有什麼反應?我們會是納悶、驚訝、希奇、充滿猜疑、或甚至落入論斷譏誚嗎?祝福我們不會如此而是能如同當初的門徒們因謙卑順從主的囑咐,等候在耶路撒冷,在神定的時間、計畫中,成為承接神祝福的導管被聖靈充滿引導,傳遞講說神的慈愛、恩典與大作為。
  5. 願意愛祢宛如僕人的心 https://youtu.be/u3a4o-yykn0
徒2:32 這耶穌,神已經叫他復活了,我們都為這事作見證。
  1. 徒2:14-36經文提到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為著前面他們被聖靈充滿發生的事作說明,因為有人以為他們是喝醉了酒,使徒們引先知約珥所說的預言來說明證實他們並非是醉酒,乃是先知預言中所提到現正成就的事。
  2. 使徒說到這預言的發生是與耶穌息息相關,因著耶穌的死了、葬埋、復活,被神高舉、神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祂從天父受了所應許的聖靈,於是就把眾人所看見所聽見的,澆灌下來。這些事的發生似乎正呼應21節所提到的:到那時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這事的發生是與神的救恩有關,而救恩正與基督有關,使徒們的說明乃是見證耶穌,當人認識救主知道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說到了因著耶穌的神的救恩計畫。
  3. 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當我們領受聖靈的引領、感動進行一些行動或神的事工,必須有聖經的依據與支持;而且這些事工的目的應是為要高舉基督、見證基督。祝福我們都能清楚辨認從神來的感動,在神話語的依據與支持下,得著信心與神的大能完成神所要成就的計畫與旨意。
  4. 祂是世界的光_讓神兒子的愛圍繞你 https://youtu.be/w5J0wZ-HEJU
徒2:37 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
  1. 徒2:37-41經文提到了眾人聽了這話覺得扎心,這話一般認為是指猶太人抗拒和釘死耶穌,但神立耶穌為主、為基督,這些聽了這話的人,因著他們認知自己的錯誤,覺得扎心他們的良心感到不安。不知我們傳福音、做見證與人分享的時候會使人扎心?會如同光照進黑暗帶出光明,讓人舒醒看見並遠離錯誤?
  2. 眾人覺得扎心,接著他們問:我們當怎樣行?真正的悔改、歸正,相信不會是僅僅的心動而已,還需要有所行動,所以他們問當怎樣行?當我們領受神的真理,也不能只是停留在心動、感動,還需要即時的採取行動。在這邊我們看到,當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用許多話作見證,勸勉當時的眾人時,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就有三千人。
  3. 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都能如同當時的使徒們領受聖靈充滿,使我們所傳講、見證主的真理,能帶著大能使人覺得扎心,進而採取行動。同時祝福神的兒女們,當我們聽到神的真理的時候,沒有停留在扎心、感動、心動,而是能進一步的採取行動去遵行,進而領受因我們遵行真理透過聖靈所帶來的大能與祝福。
徒2:47 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1. 使徒行傳第二章的最後,講到了三千人信主初代教會當時的教會信仰生活,他們乃是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說到了初代教會肢體生活的內涵。
  2. 經文也提到他們乃是在殿裡且在家中,表示他們教會生活的中心,乃是在殿裡與家中,有大群的聚集、也有個別小群的聚集;而且是天天在進行,表示這是他們當初的生活模式。或許是當初的時空背景與節期,以至於他們可以作到天天實體在殿裡與家中的教會生活;現今我們或許無法在實體作到天天殿裡的大聚集,但透過網路科技似乎可以做到;而天天家職場中實體的祭壇、聚集在忙碌的現今雖是不容易,但卻是只要付代價卻可以達成的。
  3. 因此祝福神的教會都能活出像初代教會一樣得眾民喜愛的生活見證,神兒女們活出真實信入的生活,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彼此相愛、扶持、照顧所需,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遵行並真實活出我們所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