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真道的追求與分辨

標籤: , , , ,

徒17:2 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一連三個安息日,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
  1. 使徒行傳17章講到了保羅在帖撒羅尼迦的傳道,他利用安息日在猶太會堂傳道,有些人聽了勸附從了他們,但有些猶太人卻因嫉妒,假藉名義向官府控訴他們。
  2. 保羅傳講講道的方式為本著聖經辯論,依據舊約預言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裡復活,並由新約事實證實耶穌確實已受害並復活,最後結論並宣傳耶穌就是基督。保羅的傳講雖然有人附從,但看到也有人反對他們,最後他們不得不離開,1-9節裡我們看到他們傳講時遇到宗教與政治力的反對,猶太人因對祖傳宗教規條的熱心反對他們,羅馬人、地方官員則因他們可能對自己既得權勢有害的戒心而反對他們。
  3. 經文中我們看到不信的猶太人心裡嫉妒,他們竟招聚了些市井匪類搭夥成群,進而聳動合城的人並拉收留他們的耶孫等人到地方官那裏,這些反對者結合藉助政治力量,並以不實的指控來反對,這很像我們現今政治領域的現況。
  4. 辯論的好處是能讓旁聽的人認識真偽得到造就;但壞處是對爭辯的對方有時只能叫他口服,卻不能叫他心服,可能辯贏了對方,但對方的心卻更加剛硬。就人的結果論來看保羅在本章中兩次的辯論似乎都沒有得到預期的好結果,甚至早期殉道的司提反雖是以智慧和聖靈說話,眾人敵擋不住,但最後自己卻因而殉道。但就神的國度、神的角度而言,結果與評判可能會有所不同。
  5. 因此祝福神的僕人們都能智慧靈巧的傳講真道,若神感動他們要像保羅、司提反一樣起來為真道辯論時,求神祝福他們能以智慧和聖靈說話為真道辯論。同時求神保守護衛他們,免除來自內外仇敵的一切謊言、毀謗等攻擊,賜給他們夠用的恩典與供應,能面對每一次的困難、反對、攻擊與挑戰。
  • 反思:
當你為真理發聲或與人辯論時,你更在意的是「辯贏對方」的結果,還是「榮耀神的名」的目的?你如何將成果交託給神,而不被世俗的成功定義所左右?
  • 禱告:
為所有為真理傳講和辯論的服事者禱告,求神賜給他們有像保羅一樣的智慧與聖靈,使他們能用真理引導人。同時也求神保守他們,免受一切來自內外仇敵的謊言與攻擊,並賜下夠用的恩典與供應,使他們能持續堅定地前行。
  • 行動: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信仰或價值觀與自己不同的人時,練習不以爭辯勝負為目的,而是以真誠關心的態度,本著聖經的教導來分享,並將對方是否願意接受真理的結果交託給神,相信神會在最適當的時機動工。
徒17:11 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
  1. 使徒行傳第十七章講到在庇哩亞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因此當中多有相信的,但因帖撒羅尼迦猶太人前來攪擾,保羅他們被迫離開。『賢於』的意思乃指較為開明,沒有偏見;表示庇哩亞的人思想開明,他們態度單純受教。
  2. 庇哩亞的人除了「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另外經文提到他們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庇哩亞的猶太人很熱烈要聽保羅的訊息,他們不是圄圇吞棗地接受,而是自己查考聖經,表示他們乃是慎思明辨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要看看到底保羅說的是否屬實。
  3. 神的道是不變的真理,不怕被辨明的,越研讀遵行就越能認識經歷其中的奧妙。英國解經王子摩根曾說:『解經的秘訣無他,乃是用功讀聖經,用功再用功。』也因著庇哩亞的人如此,結果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又有希臘尊貴的婦女,男子也不少。
  4. 因此祝福神兒女們,讓我們能學習庇哩亞人,謙卑、開明、不帶偏見、不固執己見,能聽見聽進別人的意見,進而能領受所聽到的真道。祝福我們都能有著饑渴慕義的心,殷勤追求考查聖經,慎思明辨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進而經歷神話語的真實、大能與豐盛。
  • 反思:
在面對各種資訊或教導時,我是否願意像庇哩亞人一樣,保持開明受教的心,並且勤奮地查考聖經,來確認所聽到的道是否屬實?
  • 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賜下不變的真理。求祢幫助我能效法庇哩亞人,賜給我一顆謙卑、開明的心,不固執己見,能甘心領受祢的道。也求你賜給我渴慕的心,使我能殷勤地天天考查聖經,懂得慎思明辨,進而能更深地經歷您話語的真實與大能。
  • 行動:
  1. 養成習慣: 每天設定一個固定的時間,用心地閱讀和研讀聖經。
  2. 深入查考:針對所讀經文,不只閱讀,也嘗試使用解經書或工具,深入了解其背景與意義。
  3. 付諸實行:思考經文對我有什麼提醒或教導,並將其應用在生活中。
徒17:34 但有幾個人貼近他,信了主,其中有亞略巴古的官丟尼修,並一個婦人,名叫大馬哩,還有別人一同信從。

  1. 使徒行傳17章的後段講到保羅在雅典時,因見滿城的偶像,心裏著急就到處與人辯論,後來被帶到亞略巴古,保羅所分享的信息,眾人聽了,有譏誚的,有敷衍的,但也有幾個信的。在這邊我們看到保羅一如往昔為主的道大發熱心,看見許多人未認識真神,心裡著急就每日與在市上所遇見的人辯論,為要使更多的人能認識真神。
  2. 這段聖經提到雅典人喜歡談論事情,但卻只是將新聞說說聽聽,保羅點出他們凡事很敬畏鬼神,但卻不認識所敬拜的是誰的問題,於是保羅透過傳講真道,要雅典人能悔改歸向已死裡復活的真神。保羅在這裡做了如何對大頭腦的知識分子講道的示範,他先從聽道者已經知道的事說起,接著點出並糾正這些人對神的錯誤觀念,陳述神與我們人之間的關係,引用聽道者可以明白的哲理說法來證明,最後勸勉眾人要把握機會悔改,因將來必有公義的審判。
  3. 現今許多信徒聽道信道的態度,會不會也很像雅典人一樣,只是將道理當作「新聞說說聽聽」,不是很認真看待真道與信仰,並沒有渴慕尋求的存心,因而許多人聽道聽了多年,仍停留在屬靈嬰孩的階段,屬靈生命似乎沒有長進。許多時候我們對於神的話語不求甚解,不明白也不想付上代價,好好去查考、請教或主前禱告尋求明白。有時還常常像提摩太前書1:7所說的:想要作教法師,卻不明白自己所講說的所論定的。許多時候生命軟弱而不知不會不懂如何運用神的話語來抵擋仇敵的攻擊與責難。
  4. 因此從這段經文的學習,求神賜福我們都能學像保羅能有一顆愛靈魂的心,有傳福音的熱忱期待更多人能領受神的恩典與祝福。也祝福每一位神兒女,對神的真道都能認真看待、渴慕追求,不只是頭腦的理解,也不是把它當成新聞說說聽聽而已,而是能夠真實的領受、信入與活出,把我們所信的在生活中應用與實踐,實際的經歷體驗神話語的真實。
  • 反思:
我對待真理的態度,是像雅典人一樣,只是將道理當作「新聞說說聽聽」,還是像丟尼修和大馬哩一樣,認真看待並信從?我是否曾因為對神的話語不求甚解,而讓屬靈生命停滯不前?
  • 禱告:
求主賜給我一顆渴慕真理的心,使我不只是頭腦理解,而是能將神的話語真實地領受、信入與活出。求主賜我像保羅一樣愛靈魂的心和傳福音的熱忱,期待更多人能領受神的恩典與祝福。求主幫助我在生活中應用與實踐所信的真理,使我的屬靈生命不斷成長,並能運用神的話語來抵擋仇敵的攻擊。
  • 行動:
  1. 深入學習神的話語:選擇一段經文或一卷書,透過查考、請教或主前禱告,深入理解其中的真理,而不只是聽聽而已。
  2. 應用真理於生活:挑選一個你上一個行動學習到的真理,思考如何在未來一週內,將這個真理具體應用在你的工作、人際關係或個人生活中。
  3. 分享信仰見證:思考並寫下一個你經歷神話語真實的見證,並找機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將傳福音的熱忱付諸行動。
徒18:8 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還有許多哥林多人聽了,就相信受洗。
  1. 使徒行傳第18章記載保羅在哥林多的時候投奔亞居拉和百基拉,他每逢安息日在會堂傳道向猶太人見證基督,卻被抗拒,但仍舊有許多哥林多人相信受洗。經文提到保羅面對抗拒、毀謗者就『抖著衣裳』,抖著衣裳用意在抖去衣裳上的塵土,原為猶太人向外邦人表示斷絕往來的舉動,保羅可能是藉此來向那些不信的猶太人表示,他們如此頑梗不信,必須自己承擔其後果。
  2. 這段聖經講到亞居拉和他的妻百基拉,本是製造帳棚為業,保羅投奔了他們並因與他們同業,就和他們同住做工;表示保羅為主出外傳道,在長期定居缺乏供給之際自食其力,重拾製造帳棚的舊業藉以謀生,他算是雙職傳道,平日製造帳棚作工,但安息日則在會堂裡與人辯論傳道,勸化猶太人和希臘人。
  3. 在新約聖經我們可以看到神使用家庭成為祂拯救的管道,徒18:2-3亞居拉和百基拉夫婦不僅與保羅同行和同工,所到之處不斷建立家庭教會。徒18:8也提到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成為保羅的最佳見證人。徒21:8也提到傳福音的腓利一家不但傳揚福音,更說預言成為神話語的出口。
  4. 看來初代教會聖徒的家庭與事奉乃是融合在一起的,他們在家庭中擘餅吃飯,他們也在家中教導、禱告、事奉、接待聖徒,一樣天天有人得救!今天許多基督徒掙扎於家庭與事奉之間,很可能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教會體制對家庭的不友善,造成事奉與家庭的不能並存。我們先將聚會定了型,再把家庭塞進來,以致一家人各有各的聚會活動,卻沒有家庭的時間!我們應該看重家庭的重要,先設定家庭的目標,再設計適合全家聚會的內容,這樣才能使家庭與事奉相容。
  5. 祝福神的教會全職傳道人的供給沒有缺乏,同時能有更多有美好生命見證的雙職傳道人被興起,不僅在職場有專業的好表現,並且能活出美好的生命來見證主。更求神祝福這些在職場的弟兄姊妹,能因著他們遵行神的真理成為活道,把神的同在與國度帶到他們所在的職場。也求神賜福現今教會聖徒的家庭與事奉乃是融合一起的,讓家庭成為神拯救與賜福的管道。
  • 反思:
我們是否將家庭與事奉視為兩個獨立的區塊,而非互相融合、彼此相成的整體?我們如何檢視並調整目前的生活和事奉方式,以能更有效地將信仰與家庭生活結合,使家庭成為傳福音和服事的中心?
  • 禱告:
  1. 為現今教會的體制禱告,求主幫助教會更看重家庭的重要,並設計對家庭友善的事奉模式,讓家庭與事奉能更相容。
  2. 為教會中能有更多有美好生命見證的雙職傳道人禱告,願他們在職場上不僅專業表現優異,更能活出美好的生命見證,將神的同在與國度帶入職場。
  3. 為我們自己的家庭禱告,求主讓我們看見家庭作為神拯救與賜福管道的重要性,並賜下智慧,讓我們能夠在家庭中擘餅、吃飯、教導、禱告、事奉、接待聖徒,使我們的家也成為一個充滿神同在的「教會」。
  • 行動
  1. 與家人(配偶、子女)共同討論,如何將家庭生活與信仰連結,例如:固定安排家庭靈修時間、一起為特定的人事物禱告、或共同參與教會的事奉。
  2. 嘗試打破傳統對「事奉」的框架,將服事融入日常生活中,例如:在自家招待非信徒朋友,向他們分享信仰;邀請教會肢體到家中作客,彼此分享與代禱。
  3. 在職場中活出基督徒的樣式,將專業能力與信仰價值觀結合,並尋求機會與同事分享福音,將職場視為傳福音的禾場。
徒18:10 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
  1. 使徒行傳18章記載保羅蒙主在異象中說話鼓勵他不要怕、有主與他同在,保羅在哥林多住了十八個月將神的道教訓人,他後來被猶太人控告,但方伯不予審問,最後他離開哥林多到以弗所,再經耶路撒冷回到安提阿。
  2. 經文提到猶太人想利用一省的首長方伯迦流來審判保羅,但迦流是個公平的羅馬人,他明白保羅和他的朋友並未犯過任何罪過,乃是猶太人想利用他去達到他們的目的。於是迦流命令把猶太人逐出公堂以外,表明他乃絕對的公道,不容自己受別人所左右。
  3. 迦流事件上述的結果正說明神掌權、神有祂的計畫,並應驗成就了主在異象中的保證,叫保羅不要怕,沒有人可以下手害他,因神的計畫乃是要保羅繼續傳福音,城中有許多的百姓,神對他們生命有得救的工作與計畫,因此神應許必與保羅同在祂會保護他。而百基拉和亞居拉留在以弗所,結果幫助了亞波羅成為福音使者,這都說明了神特別的計畫與安排。
  4. 耶和華神是我們四圍的盾牌,當神是我們的盾牌、與我們同在,我們就不怕敵人的攻擊、不怕會受遭害。但許多時候我們會像王下6章中,以利沙的僕人一樣似乎看不見、感受不到天父的保護。其實並不是天父沒有保護我們,只是我們沒有察覺、肉眼看不出來或是我們有限的頭腦不明白。我們生命中許多的事情可以平安順利,其實並不是理所當然的,許多時候乃是天父已安排計畫,祂差派調度各方在為我們效力、保守。願我們都能經歷這位愛我們、保護我們的天父,領受祂的保護看守。
  • 反思:
在您的生命中,是否曾有過看似巧合的順利或平安?當下您是如何看待這些事?現在回頭看,是否能從中看見上帝特別的保護與計畫?
  • 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您是我們四圍的盾牌,您保守我們,使我們在許多未知的危險中得以安然。求您開啟我的屬靈眼睛,幫助我能更多地看見您在我的生命中掌權,並為我所安排的一切美好計畫。願我不被肉眼所見的困難嚇倒而沒有定焦在祢身上,讓全心信靠祢的同在,並經歷祢奇妙的保護,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 行動:
接下來的一週,請試著每天記錄一件你感受到平安或順利的小事。在記錄時,刻意練習將這件事歸因於神的保護與安排,並向祂獻上感恩。這將幫助你更敏銳地察覺並經歷神在你生命中的同在與保守。
徒18:25 這人已經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心裡火熱,將耶穌的事詳細講論教訓人;只是他單曉得約翰的洗禮。
  1. 使徒行傳18章的最後講到了亞波羅的事奉工作,他來到以弗所將耶穌的事教訓人,他謙卑的接受百基拉和亞居拉對神的道的講解,後他轉往亞該亞幫助許多的信徒,他的傳道極有能力駁倒猶太人,引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
  2. 在這段聖經裡提到亞波羅是個有學問、有口才,最能講解聖經的人,他已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心裡火熱,只是他單曉得約翰的洗禮。當百基拉、亞居拉聽見,就接他來將神的道給他講解的更加詳細。百基拉、亞居拉可能只是個製造帳棚的一般人,當然可能因他們曾與保羅生活同住一年半,因此對聖經、神、神的真理有更深更詳盡的認識與實際經歷。
  3. 但很重要的關鍵是亞波羅的謙卑,因著他肯虛心聽取別人的教導,沒有因自己的學問、身分、經驗而驕傲看不起別人,才能使他後來能多幫助蒙恩信主的人,在神的道上成為眾人祝福。
  4. 這段聖經提到了保羅堅固眾門徒,而亞波羅則是幫助那蒙恩信主的人,亞波羅可說是五重職事教師職事的重要典範。在哥林多前書中,保羅甚至把自己使徒的職事與亞波羅教師的職事,作出比較,他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他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
  5. 亞波羅教師的職事乃是用神的話語,澆灌新生的幼苗,在已有的根基上加上籬笆。亞波羅的「多幫助」,乃是如經文所形容他的教導「極有能力」,有恩膏的教導總是極有能力。聖經同時說到講道和教導,教導較多運用邏輯,也較有教導性,而講道則更著重靈感和動力。但很遺憾地,有些信徒不承認與領受教導的價值,甚至認為講員要說得大聲、又快、情緒化的肢體語言,才算為有恩膏!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6. 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學習亞波羅,能成為謙卑受教的人,求神幫助我們,看見我們自己的不完全,因著受教者的耳,聽進神的話、聽進別人有建樹的建言並願意去改變。進而能有受教者的舌頭,如同被神使用的亞波羅一樣,藉著教師的職事,透過言語的教導去扶助教導有需要與疲乏的人。

  • 反思:
你是否曾因自身的學問、經驗或身分,而阻礙了自己向他人學習的機會?回想一下,在什麼情況下你特別容易感到驕傲,不願接受他人的指正或建議?

  • 禱告:
為自己能擁有像亞波羅一樣謙卑受教的心志禱告,求神幫助你看見自己的不完全,並賜予你樂意聆聽他人教導的耳朵。也為自己能成為有能力、有恩膏的教導者禱告,求神讓你所說的話語,能扶助那些需要幫助與疲乏的人。

  • 行動:

  1. 動找出一位你敬佩,且在信仰上有值得你學習之處的基督徒。誠實地向他請教你在信仰或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並虛心聆聽他的建議。
  2. 嘗試在下一次與人分享福音或聖經真理時,不只是「講道」,更著重於「教導」。你可以試著使用更清晰的邏輯和結構,幫助對方能理解與消化神的話語,而不只是單純的情感傳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