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15:1 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訓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
- 這段聖經講到了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訓弟兄要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才能得救,保羅、巴拿巴起來與他們大大的紛爭辯論;於是眾門徒叫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而在耶路撒冷為外邦人是否行割禮辯論的會議裡,彼得起來述說神透他自己在外邦傳道及神所作的,點出不分猶太人、外邦人,人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要眾人不可把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
- 這段聖經我們可以學習當面對律法主義者的爭論爭端時如何因應,經文提到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與長老,尋求成熟有經驗的長輩前輩協助評判;過程中容許各造透過述說、商議、辯論自由且充分的發表其觀點作透徹的交通;並透過有經驗的使徒、長者彼得的見證外邦人也一樣因著信得救來看出這是神的心意;最後巴拿巴和保羅見證他們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蹟奇事,以神同在的事實來證實支持自己所作的。
- 傳福音或面對教會內的一些事工,我們不免會面對激烈的討論、溝通甚至是辯論來透徹的交通,但常常卻會因人的不完全,無法謙卑放下自己的面子,事情最後常常是無疾而終或造成彼此的傷害分裂。除了透過理性辯論,福音再出擊--綑綁黑暗的權勢一書作者提出的觀點與做法,倒是作為我們在面對教會福音工作與事工爭議爭論時另一種選擇的做法。書中提到他們在回教宣教策略所觀察到的現象,發現曾有回教人士說到:「我們所懼怕的宣教士就只有聖方濟會的修士。七百年來,他們的確徹底地將我們打敗了。我們的招數是以辯論護教法來極力說服有可能相信的人。就辯論而言,我們的確所向無敵,然而,這方法對聖方濟會修士們卻不管用。他們並沒有與我們唇槍舌戰,只是靜默在周遭的城市裡去服事每一個人。凡是受到那些修士們服事的人就會對基督教有興趣,再接下來你會發覺,他們已經成為耶穌的跟隨者了。那些聖方濟會的修士們根本不與我們正面決戰、一較高下!」
- 這些聖方濟會修士們默默的服事,他們從未想要成為最優秀的宣教士,也不想成為任何一場辯論的優勝者。他們證明恩慈是一股力量,能夠擊垮黑暗勢力。因為他們心中所熱望的是贏得人心,而不是爭辯得勝。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面對教會事務的爭端時都能得著神的智慧來處理;也求神幫助我們當我們傳福音、或面對有意見的敵對者時,讓我們學習聖方濟會的修士們,乃是熱望的想贏得人心,而不是爭辯得勝。
徒15:13 他們住了聲,雅各就說:諸位弟兄,請聽我的話。
- 這段聖經裡提到了處理外邦人是否受割禮的爭議,雅各最後的斷案乃是不可為難歸服神的外邦人,並作後續的安排與處理,最後與使徒和長老並全教會差遣他們當中作首領的兩個人,和保羅、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說明他們的決議與定規,並在他們去之前先寫信託人帶去告知相關的緣由,釐清說明從耶路撒冷那幾個去用言語攪擾他們,惑亂他們的心的人,不是他們派去吩咐的。
- 使徒雅各當時在教會中承擔了屬靈領袖的責任,發揮他的智慧並帶出權柄來決策。從經文我們看到雅各引述同意彼得的經歷和他所說的,並引眾先知的話以及經上所寫的如「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尋求主」,斷定神的恩典也臨到外邦人,神確實也眷顧了外邦人,外邦人得救乃是符合先知在舊約裏所說的預言。他進而要人不可難為那歸服神的外邦人,並提出歸服神的外邦人應行的規範,使外邦人信徒也能為猶太人所接納。
- 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初代教會處理有爭議的事的時候是很慎重不馬虎的,他們尋求並體貼神的心意,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別人的身上。在教會中我們難免因人不同的背景、經驗,以及對事情的領受、看法不同而產生爭議或爭論,我們很需要求聖靈幫助我們在真理裡能有所分辨。並要求神賜給祂的教會有成熟、有經歷、有高度、明白聖經的屬靈父老與領袖,來幫助我們斷定疑惑辯論的事。更要求神賜神兒女們有謙卑的心,能貼近明白神的真正心意,沒讓自己的喜愛好惡、人的傳統、框架,攔阻了神的工作與計畫,或造成教會、肢體間的分裂與傷害。
徒15:39 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
- 使徒行傳15章的最後講到了巴拿巴與保羅再次的佈道旅程因著馬可起了爭論,最後同工許久的團隊因此而彼此分開。主要的爭論是是巴拿巴有意帶馬可與團隊同行,但保羅認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做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誰是誰非,難以斷定,最後二人起了爭論而彼此分成兩隊分頭服事。而保羅這一旅程所邁進的一大步乃是越出了亞洲,進入了歐洲。
- 保羅與巴拿巴這本配搭良好的團隊分手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保羅對馬可失望,不願再給他機會;而巴拿巴則願意給馬可機會,結果二人終於分手,各自有自己的佈道行程。經文中我們看到巴拿巴並沒有倚老賣老,認為保羅是他帶出來的就要保羅順從他,他反而放手讓保羅走自己的路。
- 另外從保羅在晚年肯定了馬可的貢獻,最後仍以馬可為親密的同工。從巴拿巴的身上,我們看到他的愛心、寬大造就了馬可,使他可以繼續事奉,巴拿巴沒有因馬可的過去而放棄他,他仍舊給馬可機會幫助陪伴引導他。所以起初保羅與巴拿巴的分手,初期看起來團隊分裂好像很可惜遺憾,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神的國度而言反而是擴展了。
- 每個人都很獨特不同,都會有不同的意見看法,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能學習謙卑尊重彼此特質的不同,能去欣賞與成全彼此,進而使教會團隊在各樣恩賜才幹能更完備整全,讓神的國度可以不斷的增長與擴張。另外求神幫助我們學像巴拿巴不輕言放棄任何人,並能適時放手讓年輕的領袖可以被成全傳承獨立,不因我們自己習慣的框架有限,反而成為他們的攔阻與牽絆。
徒16:7 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
- 使徒行傳第16章講到了,提摩太加入了保羅的傳道團隊,他們經過各城堅固眾教會,他們的行程受聖靈的禁止和不許,後來在特羅亞看見馬其頓的異象,保羅的團隊前往去傳道,來到歐洲的門戶腓立比打開歐洲福音的門。
- 經文中看到他們經過各城,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長老所定的條規交給門徒遵守,於是眾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加增。表示眾教會信心堅固、人數天天加增的原因,與保羅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長老所定的條規交給門徒遵守很有關。
- 另外神透過聖靈禁止保羅他們在亞西亞講道,而當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最後因著夜間有異象顯於保羅,使他們轉前往馬其頓去傳福音給那裡的人聽。這段經文我們看到神透過聖靈、透過異象向保羅他們顯明神的心意。
- 經文中保羅本想要去服事某些地方的基督徒,但神透過聖靈、耶穌的靈不許來引導保羅他們。禁止、不許並不表示我們錯失了神的旨意,也不能視為神要我們停止某些行動,因為我們看到保羅後來有在亞洲宣教。神常使用禁止、不許來引導我們行進的方向,很多時候不是神不喜悅那件事,而可能是時機還沒成熟,也許一段時間,同一扇門後來會為你開啟了。
- 這段經文神藉異象向保羅說話,在聖經中可以常看到神透過異象賜下啟示,譬如神透過異象向亞伯拉罕說出對他的應許;但以理書充滿了異象與異夢,神使用異象啟示關於世界將要發生的事;本章中指示保羅將福音傳給歐洲的外邦人;鼓勵保羅在哥林多繼續傳講福音。異象啟示通常是用屬靈眼光看見,或用肉眼看見的,是神在我們的靈裡賜我們關於某事的一幅圖畫。一個畫面勝過千言萬語,一個充滿喜樂的未來異象,使我們能夠忍耐眼前艱難的處境。祝福主的工人都能敏銳並順服神的引導,經歷神透過聖靈、異象的啟示而進入神的心意與計畫。
徒16:14 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名叫呂底亞,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來敬拜神。她聽見了,主就開導她的心,叫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
- 使徒行傳16章講到保羅到了腓立比,知道那裡有一個禱告的地方,於是在那裏向聚會的婦女講道,遇見呂底亞,後來呂底亞一家領洗。一般認為因腓立比的猶太人少沒有會堂,所以虔誠的猶太婦女們聚集在河邊固定的地方親近神禱告。
- 這段聖經提到了一個重要關鍵的人物呂底亞,呂底亞是個禱告、素來敬拜神的人,當保羅在禱告的地方對他們講道,主開導她的心讓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道,最後領一家人歸主。不僅如此,她是對主認真、熱情接待人的人,她開放家庭接待主內肢體,她接待保羅的團隊,她可說是平安之子,神已預備好的人。據說她是保羅在腓立比、也是在全歐洲所結的第一個果子。
- 從這段聖經我們看到神使用呂底亞一家,她們一家不僅領受救恩、祝福,並成為保羅團隊的接待家庭祝福宣教的工作。另外我們看到在這裡的聖徒乃是在河邊聚集,在其他經文我們可以看到初代教會不僅在家中,也在聖殿中,更在會堂中,還在河邊監獄...聚會,表示聖徒的聚會不會受到場所的限制。信仰可以在生活中流露出來,事奉可在生活中融合進去!我們可以有教堂聚會、家庭聚會,更可以有餐廳聚會、工廠聚會、校園聚會...所有生活的所在都可聚會團契,人群所在的地方都可以是教會!
- 因此祝福神兒女們都能熟悉並敏銳於聖靈的聲音及神的啟示,就像保羅在神的引導下找著神已預備好的平安之子呂底亞,進而使更多的人能領受神的救恩與祝福。也祝福我們都能像呂底亞一樣是個禱告、敬拜神、對神認真、渴慕經歷祂的真理與同在的人,並能學像她開放家庭接待人、接待肢體,透過我們的家庭帶下神的祝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