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具有 家教會信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家教會信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聖靈第四波(09.家庭教會的興起)讀後心得

標籤: , , ,
    「聖靈第四波--聖靈運行的十大最新趨勢」,第9章「家庭教會的興起--家庭與教會融合的趨勢」讀後心得:
冰山下的危機
    作者於開頭時點出,有多少事奉神的人,因著婚姻的衝突、家庭的危機而無法事奉下去...不論中外的家庭婚姻有許多的問題,造成許多受傷的夫妻,首當其衝的就是兒女們,...我們的下一代感到被拒絕、沒有父親形象、懼怕婚姻家庭的一代。甚至是基督徒的婚姻問題也與社會不相上下!教會往往也忽略了這最根本的需要,George Barna(www.barna.org)全美福音派最有名的民意調查專家,2005.12.20提出「2005年度美國基督教趨勢報告」中指出,有80%的教會嚴重忽略了家庭和兒童事工! 2005年底,聯合國宣布21世紀的最大危機,不是貧富不均,不是能源不足,而是家庭制度的破壞
人格養成所
    現在婚姻專家都認為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生活習慣,乃至人格塑造都有極深刻的影響。作者從其從事婚姻重建經驗,更體會到原生家庭對我們的生命氣質(提後1:5)及屬靈的傳承(初20:5~6)都有密切的關係。
爭戰的焦點
    魔鬼對人類的攻擊,首先就是破壞婚姻(創3),而造成夫妻互相推卸責任;接著攻擊家庭(創4),使得手足相殘!婚姻家庭之所以難調和,不僅在於雙方的差異,更在於魔鬼的攻擊!為什麼婚姻家庭會成為魔鬼攻擊的焦點呢?不但是因為家庭會影響下一代,更是因為家庭讓我們深切體會三一真神的屬性!從夫妻關係可稍稍體會到基督對我們捨命的愛(弗5:25~31)!從父子關係,我們可以明白天父對我們回家的殷殷期盼(路15:11~32)!透過像母親一樣的耐心孕育,來經歷聖靈的看顧帶領(太1:18;路1:15)!
恩典的管道
    神使用家庭成為神拯救的管道!徒10神拯救哥尼流一家及親友們,更藉著他們啟示出福音要傳給外邦人的真理。徒16:14~15呂底亞一家成為保羅宣教團隊的接待家庭。徒16:30~34腓立比的獄卒全家歸主全家喜樂。徒18:2~3亞居拉和百基拉夫婦與保羅同行和同工,更是不斷建立家庭教會(羅16:3)。徒18:8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成為保羅的罪加見證人。徒21:8傳福音的腓利一家不但傳揚福音,更說預言成為神話語的出口。「聖靈第四波」中,神更藉著家庭成為傳遞祂恩典的管道。
得勝者學校
    提前3:1~13,要想管理神的家嗎?先管好自己的家!要管好自己的家嗎?先管好自己!家庭是神用來訓練得勝者的學校,透過體貼聖靈不體貼自己,逐漸從小事上得勝,直到像耶穌一樣,至終與祂一同作王!要作得勝者嗎?歡歡喜喜的接受神的學校,在家中學習順服聖靈並接納家人吧!
基督的教會
受傷的家庭從哪裡得安慰與醫治呢?就是從神的家(忌諱)中。
1.教會的意義
    「教會」的字義就是「一群蒙神呼召出來的人」。而教會的應用意義在徒7:38「這人曾在曠野會中和西乃山上,與那對他說話的天使同在,又與我們的祖宗同在,並且領受活潑的聖言傳給我們。」這裡用以色列人在曠野中的「會眾」來形容教會,可見「教會」是:「蒙神呼召去迦南地」(不只得救更要得勝),且是「跟隨雲柱火柱而行」(跟隨聖靈的帶領而行),更是「天天經歷嗎哪供應」(每天有神話語餵養)。
2.健康的教會
    林前3:6、可4:26~28,個人與教會的成長關鍵在於神!而教會的成長是自然的,只要有健康的種子,有合適的環境,自然就會成長!Christian A. Schwarz所寫的「自然的教會發展」裡提到當教會健康時就會自然成長,而「健康的教會」有八種優良特質,包括:1.令信徒得力的領導方式。2.以恩賜為本的事奉方式。3.充滿熱忱的靈性表現。4.功能鍵全的結構。5.激勵人心的敬拜。6.全面兼顧的小組。7.以需要為本的佈道事工。8.彼此相愛的會眾關係。
3.生命的團契
    約一1:1~3,我們所信的生命之道是可以親身經歷,甚至傳給他人。並且這種「生命的傳遞」更是基督徒團契生活的核心。這包括1.信仰內涵的分享分攤:(腓利門書6、羅15:27)。2.實際生活需要的捐獻與幫助:(羅12:13、林後8:4)。3.警告信徒勿被別人的罪所傳染:(約二1:11、提前5:22)。4.要與主聯節,與主同受苦,同得榮耀:(彼前4:13、林前1:9)。5.更要隨從聖靈的帶領:(林後13:14、腓2:1)。所以教會的實際不是各式的聚會,而是生命的交流;不是各種組織規章,而是隨從聖靈的帶領
家教會興起
1.教會的趨勢
    2001.4.29 The New York Times (紐約時報)刊了一篇文章「適合的教會就在家庭」(Search for the Right Church Ends at Home)敘述在全美正如在大陸、越南、英國和澳洲一樣,有越來越多的基督徒選擇了「家庭教會」。2005.10 George Barna出版了<革命>(Revolution)一書。提到根據調查,在美國二十到四十歲的青年當中,希望更認識神的人數有明顯的增長;他們不一定去教會,但他們在家裡、工作場所、公共場所等地方聚會,估計這些人在美國超過兩千萬!
    這稱之為簡單教會」(Simple Church)的運動,已經安安靜靜地從傳統教會中吸引數以百萬計的信徒!他認為在二十年後,只有三之一的人口會依賴傳統的教會!2006.3.6時代週刊(Time)上也刊出一篇「家是最好的講台」(There's No Pulpit Like Home),認真探討這個不需要牧師、詩班、講道、場地費、保險費,卻能自由接觸社區,自己參與敬拜,及自在分享個人情況的地方。「家庭教會」(house churching)好像「在家學習」(home schooling),可能帶來第三次美國靈性的大覺醒!青年佈道家馬正遠牧師(Jaeson Ma),他領受從神來的異象,成立「校園教會網絡」(Campus Church Networks),訓練學生領袖,協助當地教會及校園事工,建立各地區的簡單校園教會。
    這種家庭教會(或簡單教會)的趨勢,已默默無聲地進入社會的每個角落,在家庭、校園、辦公室、餐廳...裡,不斷活出基督徒的生命來!
2.家庭與事奉
    徒2:46~47,徒5:42,徒12:12,徒21:8,初代基督徒的家庭與事奉是融合在一起的,他們就是在家庭中擘餅吃飯,一樣天天有人得救!他們也在家中教導、禱告、事奉、接待聖徒。所以今天有些基督徒掙扎於家庭與事奉之間,很可能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教會體制對家庭的不友善,造成事奉與家庭的不能並存。我們先將聚會定了型,再把家庭塞進來,以致一家人各有各的聚會活動,卻沒有家庭的時間!應該相反,先設定家庭的目標,再設計適合全家的聚會內容!所以是教會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才使得家庭與事奉不能相容。
3.全面的教會
    初代教會不僅在家中,也在聖殿中,更在會堂中(徒13:14、44,14:1),還在河邊(徒16:13)、監獄(徒16:32)...所有可能的地方聚會。信仰要在生活中流露出來,事奉更在生活中融合進去!所以不僅家庭與事奉不能衝突,工作、學習、休閒都可以與事奉相結合。不僅應該有家庭聚會,更要有餐廳聚會、工廠聚會、校園聚會...所有生活的所在都可聚會,所有人群的地方都有教會
    「教會繁殖」(CPM)一書提到福音廣傳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斷地繁殖教會,「教會繁殖運動」(CPM)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藉著培育當地不受薪的領袖,用各種家庭教會、小組教會的方式,有策略地快速繁殖教會。
4.遮蓋與成全
    由弗4:11~12可以瞭解建立教會的基本概念,按聖經原文的意思,主賜下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的五重職事團隊,「目的是」成全聖徒,「進入到」做成每個人的職事,「進入到」建立基督的身體!這三個介詞表達出建立教會的目的與階段。所以要建立教會,先建立五重職事的團隊!「成全聖徒」、「各盡其職」,最後達到最終目的:「記練基督的身體」。
    現代科技的發達,互聯網絡的便利,使得家庭教會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科技的幫助,取得各樣的資源;然而唯一不能取代的,就是使徒性團隊為父心態的成全
家庭與教會融合
    太9:17主提醒,「聖靈第四波」的新酒,只有裝在充滿彈性的新皮袋教會中,才有意義。不但讓我們先成為具有彈性的新皮袋,更讓我們知道如何建立讓聖靈自由運行的新皮袋教會。美國最大宗派美南浸信會已開始在現有的堂會外,又繁殖了幾百個家庭教會,彷彿一國兩制般讓人可以自由選擇;一方面快速繁殖新皮袋教會,另方面讓現有的教會可較不受衝擊的慢慢更新!如同約書亞的宣告「...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聖靈第四波」更是約書亞的世代,而這一代的特徵,就是「家庭與事奉融合」!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起來作父母,生養眾多

標籤: , , , ,

那誰來作門訓?很明顯的大使命是給每一位信徒的,所以不要看別人,就是你,使萬民作主門徒,這是你我的工作,不要再把工作通通推給牧師推給全職傳道人,因為這是託付給你我的工作與責任。當神的家--教會裡的每個人都願意起來作父母,更多的屬靈嬰孩被門訓、牧養、建造與成全,我們自然可以經歷神的同在,神的家自然會復興與增長。沒錯!起來作父母,教會領袖的培育,不能像外面企業界經理人CEO的訓練,只是知識與技術上的教導與訓練,他們更需要生命關係的連結與品格榜樣的影響,需要屬靈父老進入他們的生活去關心、牧養、教導、引導、改正、鼓勵、幫助與成全(p.265)419保羅寫信給加拉太的教會說:「我親愛的兒女,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保羅沒有稱呼他們作他的學生,門徒,受訓者,而是稱他們為「我的孩子們」,所以我們與門訓的對象,乃是要發展父母與兒女的關係。

我要用一個例子來說明為何與門訓對象要發展父母與兒女的關係。各位有看電視嗎?我不是要鼓勵大家看電視!最近最紅的節目是什麼?是兩個選秀的節目,一個叫「快樂星期天校園割喉戰」,一個叫「超級星光大道」。在台灣有兩個選秀節目都很紅,但兩個節目的style卻很不同,一個節目的焦點是評審,一個節目的焦點卻是參賽者;一個裡面的評審曾被稱為毒舌派,一個卻是愛心說成實話為要培養新人;一個是常常看到參賽者獨自落淚,甚有因參賽受不了刺激生病休養許久,一個卻是不僅參賽者落淚,連到場的專業評審也留下各種滋味的淚水。一連看到有關的新聞報導,所以為了瞭解我也看了兩集,昨天看了淚水竟然也不禁留下,昨天剛好看到「楊宗緯」告別星光的部分,當他一一向每一位評審老師謝謝過程中,不僅他本人哭了,與他一起成長的伙伴哭了,許多現場的觀眾哭了,主持人陶子哭了,評審的老師也都哭了。這正是與另一個節目截然不同的地方,我印象特別深刻與感動的是,當楊宗緯向評審老師Roger說謝謝時,他提到乃是因著Roger老師讓他開始覺得自己很帥,一個很真誠與真實的告白。如同溫小平在論壇報裡對此節目裡評審的評論,她說:這些評審老師讓人相信,他們真的是愛護這一群年輕人。它與另一個節目的不同,在於他們把愛的成分加入,所以能造成這麼大的效應。這就是我說為何教會的門訓要發展父母對兒女愛的關係,因為教會更有資格講愛,也應更懂得如何加入正確的「愛」這個的成分,也唯有如此教會才能成全出具有影響力的教會領袖。

每一個人都可以當父母,不管你的智商、背景、年紀……如何,當你願意起來負責任,當你願意去愛願意付代價去生兒育女時,你就開始作父母。在座為人父母的,你們那一個是經過學校充分訓練後才作父母的?那一個不是當你把孩子生出來,你就成為父母。夫妻二人成為一體,就會生孩子;同樣地,當我們與主合一,自然就能生養屬靈的孩子。所以,弟兄姐妹勇敢的起來當父母。誰會陪孩子走路呢?只有父母,老闆不會陪員工走路的,當孩子跌倒的時候,作父母的就要鼓勵他,陪他走路直到會走為止。父母和老闆是很不同的,因著愛你的兒女,你會勇敢的去付出去犧牲,關於你的兒女的一切,你會非常關心的,你不會感到不痛不癢的。自己的例子(墾丁行)

    弟兄姊妹們!你要看見教會增長教會復興嗎?如果你想看到,那就請你起來作父母,使你的兒女得著餵養。但兒女或門徒的生命是需用生命來感染與影響,是需要有人願意付上代價用生命榜樣來成全與裝備。我們需要把焦點放在兒女與門徒的身上而不是我們身上,屬靈兒女或門徒的成全建造;注重的應該是與他們〝生命的關聯〞;注重的應該是他們生命的改變、生命的傳遞與生命的繁殖。所以我們應該不是要訓練更多教會界的〝經理人〞,而是要栽培更多的人起來成為屬靈的〝父母〞,成為眾多屬靈嬰孩的幫助與遮蓋。有〝願作父母的心〞,才可能栽培更多教會真正的人才。唯有成為父母,付出無條件的愛與代價,兒女才得以成長被成全,成為教會的傳承,如此神的家才會增長才會生養眾多。

    所以,弟兄姊妹們!我要再次鼓勵我們當中的每一位起來作父母,生養眾多。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我年紀大了、我對聖經不太懂、我還不太會禱告、我我我,只要你對神是認真的,你願意你就可以起來作父母。在上個月的信息裡提到不管是老的或是少的或什麼樣的身份,你都能參與在教會的服事與建造工作上,你是沒有什麼藉口的!從使徒行傳知道,保羅四處傳道在大部分地方他待的時間都不久,安提阿一週,路司得一天,和帖撒羅尼迦人相處三週就被趕出去了,而在腓立比,他們在那裡「幾天」。但是這些初信者並沒有小看自己,他們勇敢的起來擔當責任,神就藉著他們建立教會。親愛的弟兄姊妹們!當與初代教會的信徒相比,我們受的裝備與造就夠多了、夠久、夠深了!同樣是林道亮牧師說的「華人教會不需要有碩士、博士,而是需要烈士!烈士願意為主活、願意為主死!」沒錯!我們缺的是烈士,缺的是有人起來作父母,為神為教會預備未來的領袖。但成為烈士、起來作父母,是需要付上許多代價的,弟兄姐妹們!你願意付上這樣的代價?你願意回應神HiNeNi我在這裡?若你的回答是,HiNeNi我在這裡,我願意,好不好現在你就開始尋找你周遭的提摩太,開始為他的靈魂時刻警醒,並為自己開始祈禱,求神使自己能成為他生命中的保羅與榜樣,能成為他的遮蓋與成全。好不好,讓我們一起來禱告!

聖徒的興起

標籤: , , , , ,


經文:林前14:31 講員:蕭富山傳道

大綱:

u 裝備成全

1. 成全預備全為了耶穌(林前11:24-25)

林前11:24-25 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有古卷:擘開)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2. 門訓裝備完成神使命(太28:19-20)

太28:19-20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3. 開始小群門訓的生活(林前14:26)

在太大的團體很難遵行新約的命令與使命,團契生活在一個太大的情境中是不可能做到的。林前14:26各人或有詩歌、教訓等等,只有在比較小的環境下才可能做到。恢復並執行人人皆祭司的真理,幫助肢體的相愛互動,建立真實的生命關係。

4. 重要的是你願回應神

保羅四處傳道在大部分地方他待的時間都不久,安提阿一週,路司得一天,和帖撒羅尼迦人相處三週就被趕出去了,而在腓立比,他們在那裡「幾天」。

→來不及產生聖經教師

→最年輕的基督徒也能帶領牧養教會

5. 聖經的作者來作拉比(太23:8-10)

太23:8 但你們不要受拉比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夫子;你們都是弟兄。v.10 也不要受師尊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師尊,就是基督。 →聖經、聖靈親自引導的聚會

u 互動學習

1. 在教會裡應讓人人都有機會投入。

積極參與所學到的,遠比光是聽講而學到的還多。所聽到的內容可記得百分之二十,看見又聽到的內容記得百分之五十,聽到、看見、然後自己說出來的內容,則記得百分之七十。

2. 耶穌與使徒的榜樣(徒20:7)

耶穌門訓的榜樣,不只上課知識(有討論、提問、回答、實習,互動性很強)。新約時代,教導遠比現在更為互動;徒20:7保羅長篇教導的字「講論」就是dialegomai,從那個字衍生出dialog「對話」一字。

3. 門徒式學習的本質是效法、模仿。(林前11:1, 約5:19)

門徒式學習不同填鴨式或課堂式的教學,它的本質是效法、模仿。

保羅叫人模仿他,林前11:1 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約5:19 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子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

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

藉著查考聖經彼此學習互動,每一信徒都可分享他從主所得的教訓與亮光。

u 方法原則

1. 共同的原則(林前14:26,31)

林前14:26 弟兄們,這卻怎麼樣呢?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繙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

林前14:31 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的作先知講道,叫眾人學道理,叫眾人得勸勉。

帶領者責任是確保查經過程流暢,人人參與,沒有人霸占不放。回答問題不是帶領者的工作,每人的意見都寶貴,主要為造就人幫助人與神更親近。

=>聖經才是權威,而非小組長;邀請聖經作者聖靈啟示;優秀的帶領人會要求人提出意見時,附上聖經根據來支持。

2. 發現性的問題:引導討論聚焦於經文,使每個人都參與。

引導討論聚焦於經文,使每個人都參與。幫助建立互動的氣氛,消除一人講課,眾人坐著聽的需要。 =>所讀的內容中,你喜歡什麼?你不喜歡什麼?哪些你不明白?學到有關神的什麼新東西?獲得什麼啟示或經句?你打算怎麼作?

3. 觀察、解釋、應用

觀察:聖經說了些什麼?有些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表達了什麼思想?結果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在哪裡發生的?何時發生的?為什麼發生的?

事情是怎麼完成的?

解釋:聖經的涵義是什麼?對原始的聽眾是什麼意思?現在是什麼意思?中心思想是什麼?這段經節與本章或整本書有什麼關連?其他聖經經節對

這段經 節有什麼啟示? 應用:我該怎麼做?

S:有我要避免的罪(Sin)?

P:有諾言(Promise)要實踐,有讚美(Praise)要給予,有禱告

(Prayer) 要作?

E:有我跟隨的榜樣(Example)?

C:有我要遵守的命令(Command)?

K:有我要學的知識(Knowledge)?




金句: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的作先知講道,叫眾人學道理,叫眾人得勸勉。(林前14:31)



聚會的所在 / 倪柝聲

神是喜歡祂的孩子們,聚集在一起有家庭的氣味在裡面。所以,聖經才沒有正式會所的記載。一切的事情,要在起頭的時候就起頭。你到一個地方,傳了福音,有人得救了,你就要給他們明白,不只聽道、得救,得勝是緊要的,並且聚會也是緊要的。不是工人替他們主持聚會,乃是他們自己要起來。像什麼讀經的聚會、禱告的聚會、擘餅的聚會、運用恩賜的聚會,都是他們自己要負責的。聚會的所在最好是在弟兄的家中,或是在一個家裡,或是在幾個家裡,是他們自己要去找,要去定規的。

今天的錯誤,就是教會的會所乃是工人所租所置的。當有人得救的時候,不是請他們自己負責去找一個聚會的地方,乃是請他們加入這個工人所已租好置好的會所來聚會。結局就叫地方的教會沒有聚會,只有工人有聚會。同時,就叫弟兄們誤會了基督教實在的性質,叫他們從起頭就沒有學習負教會的責任,負屬靈事情的責任。所以一起頭的時候,就得指明給初信的弟兄們看見,你所租所置的所在乃是為著作工的。這個與他們現在所謂成功的教會是不能相混的。工作是可以,許多時候是應當有一個正式的所在。但是你們更好的乃是聚會在家裡,應當在相信的人中,自己去找出哪一家有相當的所在,是可以用的。如果人多地廣,就不妨多有一兩個家。你們自己要負責去尋找定規這樣聚會的所在。平常的時候,你們可以分家而聚會。每月之中,如果覺得要有一次全城的信徒都聚集在一處,以便交通,以便造就,就可以借用或是租用公共的地方。如果力量來得及,就是長備一個所在也是可以的。如果什麼時候,有了特別的聚會,有一個比較長期的大家聚集在一處,也就可以租用或是借用什麼公共的地方。但是,教會經常的聚會總是以家為普通的。

巍大的建築是屬乎世界的虛榮與肉體的誇耀的。在家裡的聚會是有許多益處的,如果在家裡聚會,大家就自由許多能不受壓制的,大家在一起談論屬靈的事。如果把同樣人帶到一個會所裡去,人都規規矩矩起來,好像一個沒知沒覺的人。到一個地步就是作一個被動的人,讓別人去講道,這不是教會的聚會。教會的聚會是應當充滿家庭氣味的,除了聖靈的約束外不受其它的拘束。聖經中的聚會連弟兄的發問都是不受禁止(林前14:35)。在家裡聚會可以叫鄰舍知道這一家是信主的,對於作見證、傳福音,都是大有益處。多少不肯到「禮拜堂」的人,是肯到家裡來的。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家庭教會的興起

標籤: , , ,
     經文:瑪4:6                    講員:蕭富山傳道
大綱:相關內容主要參考何志勇牧師「聖靈第四波」一書第9章「家庭教會的興起」內容
u  引言
許多事奉神的人,因著婚姻的衝突、家庭的危機而無法事奉下去...家庭婚姻的問題,造成許多受傷的夫妻,首當其衝的就是兒女們,...我們的下一代感到被拒絕、沒有父親形象、懼怕婚姻家庭的一代。甚至是基督徒的婚姻問題也與社會不相上下!教會往往也忽略了這最根本的需要。
George Barna(www.barna.org)全美福音派最有名的民意調查專家,2005.12.20提出「2005年度美國基督教趨勢報告」中指出,有80%的教會嚴重忽略了家庭和兒童事工! 2005年底,聯合國宣布21世紀的最大危機,不是貧富不均,不是能源不足,而是家庭制度的破壞!
德雷沙修女曾說:「今日的世界我認為是非顛倒的,也有著很多的痛苦,因為家裡和家庭生活的愛太少了。我們沒有時間給孩子,我們相互之間沒有空檔,沒有時間一起享受過生活。愛要從家裡開始,愛要住在家裡。」 
u    (Family  爸爸和媽媽我愛你)
  在美國洛杉機,有一個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是當地的一位富翁。當警察說讓我送你回家時,富翁說:「家?我沒有家。警察指著遠處的別墅說:「那是什麼?」「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說。
  三個不同的概念,分別是house(住屋)、family(家庭)與home(家)。「我的家非常的寬敞」、「今天晚上不回家」指的是house;「我家有四口人」指的是family;而「我有一個溫暖的家」則指的是home
是爸爸 Father  F     
是和 And  A      
M是媽媽 Mother  M
是我 I  I
是愛 Love  L                                                     
是你 You  Y
Family  爸爸和媽媽我愛你
l  家庭的影響
一位社會學學家對兩個同時代卻不同信仰的人作調查:
愛德華滋:一生敬虔傳揚上帝的福音。一位基督教的佈道家。
祖克士:他和太太都是無神論者,嘲笑愛德華滋,稱自己後代絕不可能有人信上帝。         
二百年後…
拒絕神的祖克士的後代:
他子孫有310位流氓;100酒徒; 440位患上性病;130位坐監13年以上;7位謀殺罪犯;60位職業小偷;190妓女。他們對社會無貢獻且花了人民120萬元。
佈道家愛德華滋的後代:
共有300位傳道人、神學家;100位大學教授;70位律師;30位法官;60位醫生;60位作家;14位大學教授;3位國家議員;1位副總統
     高長先生(1837~1912)是台灣本地產第一位基督徒,也是第一位傳教師。在他晚年時常對他的兒女說:我沒有留下金銀財寶給你們,我所留下給你們的,最重要的是基督與聖經。他的後裔特別蒙上帝的祝福,五男三女中,長男金聲成為牧師,次男篤行也成為牧師,以下再得、再祝、再福三位都是醫生;長女阿金(適黃信期長老)、次女秀圓(適吳秋微醫生)、三女秀理(適李秉文醫生)。論及第三代,僅男孫二十位中就有五位是牧師、十二位醫生、一位工程師、一位農學士、一位教師。其中較有名的:曾任長老教會總幹事的高俊明牧師、台灣聖教會的高耀民牧師、神召會的高耀東牧師、高天成醫師(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高端模長老(高安醫院院長),孫女婿有陳明清長老、阮德輝牧師,曾孫輩有高明仁長老(曾任花蓮門諾會醫院院長)、宋泉盛牧師(曾任台南神學院院長)。正如聖經詩篇一百一十五篇13節中說:“凡敬畏耶和華的,無論大小,主必賜福給他。”
l  人格養成所(提後1:5, 20:5-6)
現在婚姻專家都認為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生活習慣,乃至人格塑造都有極深刻的影響。原生家庭對我們的生命氣質(提後1:5)及屬靈的傳承(20:5-6)都有密切的關係。    (造成不同習慣、性格、價值)
20:5-6 …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
l  爭戰的焦點(3,4, 5:25-31, 15:11-32, 1:18,1:15)
魔鬼對人類的攻擊,首先就是破壞婚姻(3),造成夫妻互相推卸責任;接著攻擊家庭(4),使手足相殘!為什麼婚姻家庭會成為魔鬼攻擊的焦點呢?不但是因為家庭會影響下一代,更是因為家庭讓我們深切體會三一真神的屬性!從夫妻關係可稍稍體會到基督對我們捨命的愛(5:25-31)!從父子關係,我們可以明白天父對我們回家的殷殷期盼(15:11-32)!透過母親的耐心孕育,來經歷聖靈的看顧帶領(1:18,1:15)
→真實面對爭戰,需倚靠神
l  恩典的管道(10, 16:14-15, 30-34, 18:2-3,8, 21:8, 16:3)
神使用家庭成為拯救的管道!徒10神拯救哥尼流一家及親友們,啟示出福音要傳給外邦人的真理。徒16:14-15呂底亞一家成為保羅宣教團隊的接待家庭。徒16:30-34腓立比的獄卒全家歸主。徒18:2-3亞居拉和百基拉夫婦與保羅同行和同工,更是不斷建立家庭教會(16:3)。徒18:8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成為保羅的最佳見證人。徒21:8傳福音的腓利一家不但傳揚福音,更說預言成為神話語的出口。
         →全家得救→開放家庭→家庭服事→服事家庭
l  得勝者學校(提前3:1-13)

提前3:1-13,要想管理神的家嗎?先管好自己的家!要管好自己的家嗎?先管好自己!家庭是神用來訓練得勝者的學校,透過體貼聖靈不體貼自己,逐漸從小事上得勝,直到像耶穌一樣,至終與祂一同作王!要作得勝者嗎?歡歡喜喜的接受神的學校,在家中學習順服聖靈並接納家人吧!
         →信仰生活化,學習經營婚姻家庭
u 家教會興起
l  家庭與事奉(2:46-47, 5:42, 12:12, 21:8)
2:46-47, 5:42, 12:12, 21:8,初代基督徒的家庭與事奉是融合在一起的,他們就是在家庭中擘餅吃飯,一樣天天有人得救!他們也在家中教導、禱告、事奉、接待聖徒。所以今天有些基督徒掙扎於家庭與事奉之間,很可能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教會體制對家庭的不友善,造成事奉與家庭的不能並存。

我們先將聚會定了型,再把家庭塞進來,以致一家人各有各的聚會活動,卻沒有家庭的時間!應該相反,先設定家庭的目標,再設計適合全家的聚會內容!所以是教會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才使得家庭與事奉不能相容。
l  權責的恢復(22:6)
家庭教會有利訓練兒童和青少年作門徒。父母恢復培育自己孩子的靈性的權責。有些雇用青年和兒童牧師的教會,會不小心向基督徒 父母灌輸一種錯覺,以為他們無法培育自己孩子的靈性,也沒有責任這樣做。「我們會照顧你孩子的靈命成長,我們是受過訓練的專家。」
箴 22:6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以家庭為本的青少年事工」(福音團契出版社)提的概念很好!青少年的牧養不應以個人而以「家庭」作為牧養的單位,這樣效果才會明顯。兒少不要再與大人分隔了,要不他們如何從成人中學習,如何學習與成人互動?或許成年人反而應該先被教育教導,使成年人能成為兒女的榜樣,父母勇敢起來牧養兒女。
有不少父母親:「我的孩子不愛神,可不可以請你幫助他?」我的回答都是:「孩子的屬靈責任是在父母親身上,而非在教會身上。」當然我們很樂意幫忙,但能幫的實在有限,最終還是要看父母親願不願意學習家庭祭壇。不要把帶領你孩子屬靈的事丟到教會牧師、傳道、主日學老師身上。他們雙方一個禮拜才見一、兩次面,你覺得能幫多少忙呢?(陳思國傳道)
真正的教育是「知識+品格」,而非現在學校所實行的「知識+」而已。家長應在當中看到自己孩子的處境,並補上品格這塊,基督徒家長更要知道藉著家庭祭壇,我們更能補上「靈命」這塊。若供應小孩吃住行這種「體」的需要,是家長的責任,而教導孩子禮義廉恥這種「魂」的需要,也是家長的責任。那引導孩子更渴慕神,這種「靈」的需要,豈不更是嗎?(陳思國傳道)
l  教會的趨勢
2001.4.29紐約時報刊了一篇文章「適合的教會就在家庭」敘述在全美正如在大陸、越南、英國和澳洲一樣,有越來越多的基督徒選擇了「家庭教會」。2005.10 George Barna出版了(Revolution)一書。提到根據調查,在美國二十到四十歲的青年當中,希望更認識神的人數有明顯的增長;他們不一定去教會,但他們在家裡、工作場所、公共場所等地方聚會,估計這些人在美國超過兩千萬!
在美國,最廣泛且最有創意的非傳統教會,就是所謂的「家庭教會」。服事於一個世界性細胞小組教會和家庭教會網絡「國際馴鴿基督徒團契」的賴利‧克瑞得宣稱:它再度發生了;一種全新的教會模式正在北美各地興起。由於對社區生活和團契關係的渴望,人們正透過親身參與來瞭解神國的價值。他們或在家裡、辦公室、會議室、餐廳裡,以小組的模式聚會。對他們而言,教會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馬蓋文博士在《認識教會增長》提到:教會在城市裡的非基督徒當中開始增長時,每群會眾都必須儘快找到一處聚會點。會眾應該在最自然的環境中聚會,這樣非基督徒就很容易前來,歸信者自己也能進行那些儀式了。取得一處聚會點的事,不該把財務重擔加在小小會眾身上。家庭教會符合這一切條件,非常理想。無論在植堂之初、或日後擴張方面,總要考慮採用家 庭教會。
Del Birkey, The House Church (德爾.柏基,《家庭教會》)提到:如果你在第一世紀世界的任何一個重要城市,問人到教會怎麼走,他們就會指示你去某人的家!甚至美國總統也說到:一國的力量在於它百姓的家。簡單教會、家庭教會的模式與特質,將非常有助於恢復並執行全民皆祭司的真理,幫助肢體之間關係的互動,進而建立肢體間真實的生命關係。
何志勇牧師:美國最大宗派美南浸信會已開始在現有的堂會外,又繁殖了幾百個家庭教會;「聖靈第四波」更是約書亞的世代,而這一代的特徵,就是「家庭與事奉融合」!
Jaeson Ma牧師:許多決志信主的人沒有融入健康的地方教會家庭裡。他為如何建立校園家庭教會禱告,最好方法是為每一未被接觸到的群體建立一個獨特的教會,把教會帶給他們,而不是把他們帶給教會
陳彼得牧師在台中貴格會中心教會舉辦國度教會321特會中,提到復興的策略是以「家」的模式,教會若要復興,必須人人起來作屬靈父母。「家教會」最大的潛力,是其繁殖的能力,作父母是各人的天職,不管你有沒有牧養的恩賜。屬靈父母的責任,是生(傳福音)、養(牧養)、教(教導)、訓(訓練)、放(成長)、離(成家)和衍(繁殖家)。必須看見每位兒女成家,才算完成責任。一代接一代,教會便會不斷增長下去。
劉曉亭牧師(劉三):因應台灣95%未信主族群需求,教會正面對一場「寧靜的宗教改革」,而「家教會」以新的牧養型態出現,把使徒行傳中初代教會的精神活出來了!全球各地正風起雲湧地出現「家教會」模式,以職場教會、球場教會、海邊教會、戶外冒險教會以及大賣場教會等各種新型態呈現,對傳統教會形成衝擊。他說,從馬丁.路德改教至今,現今該是教會再一次從舊皮袋更新的時候。
陳逸豪牧師在事奉滿十年、主日聚會人數逾千、各方慰留聲中宣佈辭去現職,自2011年起專心推動「門徒家教會」運動。陳牧師反省自己過去的服事,若不看重與神真實的關係,就不是事奉神,而是事奉「事奉」。教會應當是差遣和裝備中心,而非只是叫人來聚會參加活動而已。若忙於活動把教會作大了,到最後自己受不了而burn out,可能還要到其他地方再接受「內在醫治」,但這並不是上帝的心意。
夏忠堅牧師談植堂的新模式,他提到尼維斯法植堂策略,他大量按立平信徒,就在自家客廳植堂,不用薪水,不用另覓地點建立教會。美南浸信會亦然,短短十年按立一萬名平信徒作牧師,大量走向美南和美西,結果就把福音帶出去,成為最強的教派;全職傳道人則以巡迴方式關心各教會,一個月約探訪十至十五間教會。夏牧師強調,教會若引用家教會或恩典小站的概念,遍植完全不是問題
馬尚修牧師:「台灣的離婚率已接近50%,因為內在生命被曝露、原形畢露了,家庭便瓦解、社會也因而逐漸崩潰。今日世界所追求的是建立高聳的巴別搭,但這與上帝所啟示的背道而馳,上帝透過亞伯拉罕啟示:築壇、搭棚、賜福萬族(創世記十二章17-8節)。」這是家教會協會推廣的異象與雛型
菲律賓宣教士陳光道牧師表示,每個基督徒都可以開放家庭及職場,建立起小型的「家教會」或「職場教會」,這是傳福音的藍海策略,期帶領台灣95%的未信者進到...
個人領受:建立家庭的祭壇,使你家成為發光的教會
教會異象:建立家庭祭壇使家成為教會
   金句: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4:6)
一條看不見的環節:從有機體到組織  Wolfgang Simson
每個家庭都不必仰賴嚴格的組織系統,他們也可以完成所有相交與團契的目標。不必任何人主持儀式,作話語的介紹,破冰遊戲,特別的領唱,或有內函的講道,家庭仍然可以有良好的氣氛。只有當舉行婚禮時,我們才需要以上所說的,經過策劃的節目。因此,教會生活其實是不需要這些節目與活動的。教會生活有如每天的家庭生活,因為信仰就是一種的生活方式。
  我們可能團體劃分底下界線:如從有機體變為組織化;從非正式的到正式的;從自發性的到儀式化;從自然表現到專業表演的。教會也有這樣的「節環」,作者稱這個「重要的節環」為:20的瓶頸線。許多人都同意,家庭是最自然,自發性,非儀式,不太需要特別定規矩,定節目的。組織化強調的是系統,架構,程序。作者要指出的是;一個組織性的集會形式,乃是從外面加進來的架構;而有機體的形式架構,卻是源自本身。定規一個集會的作法,其本身就已經決定和判定了集會的範圍,消除了其自然性。
  就「家教會」來說,如果超過了20人的瓶頸線,整個團體就不再是個有機體。開始變成為一個正式的,儀式化的,開始感到需要照著一套的程序來運作。關係的有效性與相互交通的誠意,開始減低;需要有人來帶領聚會的情況提高了。「家教會」失去了它原有的吸引力,更改了它的價值。它不再自己運作,不再自然,活潑,不再有為母為父的心。取而代之的是要靠一個固定的程序,看得見的組織來幫助運作。原本有機體的功能失去了,身體仍存在,但卻從此被綁在一個正式的系統裡,被定位,被限制。

  聖經裡「團契(koinonia)」的基本意思是指:交通,與人分享,施捨,在別人的需要上有分參與。讓這樣的團契消失的原因是,它失去了內部生命的潛能。從外面以替換,復制,模仿,規劃,大量生產,等方式取而代之,結果限制、奪取、忽略了它內在爆炸性的潛能。教會歷史裡把具屬靈生命的信仰,變成教義,規條,組織,硬化,常是我們所犯的毛病。

2015年8月14日 星期五

基督徒的特徵

標籤:
   在網路上看到一篇信息提到,一位姐妹一次在回台灣的飛機上,遇到一位銀髮天使,對她說:「要作基督徒,不要作基督教徒。」,「要作基督徒,不要作基督教徒。」這一句話讓那位作者在心裡跳動了幾個星期,我們給人的感覺是「基督徒」還是「基督教徒」呢?

  這一句話其實也值得我們思考,我們給人的感覺是「基督徒」還是「基督教徒」呢?什麼是「基督教徒」?那位作者有些詮釋,但從聖經裡我們可以聯想到某些人可說 是所謂的「基督教徒」,大家想到了嗎?對!就是耶穌罵得很兇的法利賽人,他們給人的感覺只是在盲從一個宗教,遵守一套道德標準,或幾條清規戒律;以為只要 定期參加崇拜,為教會的工作奉獻,靠著好行為即可稱義;他們乃是能說,不能行。弟兄姊妹!相信大家跟我一樣,不希望我們給人的感覺是是「基督教徒」,我們 要作基督徒。但什麼是基督徒?我們還是回到聖經來找答案吧!

   基督徒這個詞在聖經中共出現過三次(請參考背經卡),我們要從這些經文來認識基督徒的特徵。我們先來看使徒行傳的第1119-26(p.180),第20節:但內中有居比路和古利奈人,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利尼人傳講「主耶穌。」,21節:「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23節:他到了那裡,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24節: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從這幾節聖經我們可以看出,基督徒的特徵就是「以主耶穌為中心,以聖父(神)、聖子(主耶穌)、聖靈三一真神為他們生活的中心。」

  我們再來看徒1119-24節:19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並安提阿;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20但內中有居比路和古利奈人,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利尼人傳講主耶穌」。21「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22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人的耳中,他們就打發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為止。23他到了那裡,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24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另外,彼得前書 4:16(p.339)若為「作基督徒受苦」,卻不要羞恥,倒要因這名歸榮耀給神。從這幾節聖經可以歸納出基督徒的另一個特徵就是「有為主受苦的心志,經歷主的恩典與同在並多結果子的生命。」

  我們再來找找看,請看徒1119節後半: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20後半: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利尼人「傳講主耶穌」。另外在徒26:28節:亞基帕對保羅說:「你想「少微一勸」,便叫我作基督徒啊(或作:你這樣「勸」我,幾乎叫我作基督徒了)!」。從這些經節可以看出基督徒另一個特徵就是是「勇於傳講並見證主耶穌。」

 最後我們要來看徒1123節:他到了那裡,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26節: 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從這兩節聖經可以看到基督徒喜歡聚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的,而在一起 作什麼呢?就是勸勉,教訓與學習,簡單來說就是彼此相愛。所以基督徒另一個特徵就是「常常聚集一起,過彼此勸勉、彼此學習、彼此相愛的教會生活。」 

 總結上面的分析,一個基督徒的特徵就是,1.「以主耶穌三一真神為他們生活的中心。」2.「有為主受苦的心志,有經歷主同在與多結果子的生命。」3.「勇於傳講並見證主耶穌。」4.「常常聚集一起,過彼此勸勉、學習、相愛的教會生活。」。簡單說就是,遵行神的話語並愛人如己。更簡單來說就是「愛神愛人」。

基督徒的職任

標籤:
  瞭解基督徒的特徵後,我們要針對基督徒的職任作進一步的認識。統合希臘文與希伯來文「基督」有「受膏者」、「彌賽亞」及「被神選定」的意思。聖經中提到特別被神受膏的有「祭司」(利未記4:3、詩篇133:2)、「先知」(列王記上19:16、詩篇105:15)及「君王」(撒母耳記上16:13列王記上1:39),而耶穌基督正是集祭司、君王和先知為一身受神膏的救世主。

  基督徒Christian也就是Christ Jr, 可以說是「小基督」。因此,每當你介紹自己「我是基督徒。」時,你是在告訴人家「我是小基督」。既是如此,基督徒也承及了小基督的職任,就是也集 小祭司、小先知和小君王三職任於一身。所以,我們需要期勉自己行事為人像基督的樣式,以基督的心為心,在思想、言語、行為上更像基督。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 來看看基督徒的這三個職任:

  彼前29 (p.336):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從這裡清楚看到基督徒的職任 就是君尊的祭司,舊約祭司的工作就是獻祭、代禱,並檢查人身體病痛。因此我們就該為人祝福、代禱,並為別人的病痛求醫治。而新約祭司要獻的祭,乃是(121)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1315)以頌讚為祭;(1316)行善和捐獻;(彼前29)為主作見證,宣揚祂的榮耀。

  馬丁路德就是看見恢復了「信徒皆祭司」的真理,因此才有了今日的「基督教」更正教派,但五百年過去了,有多少聖徒真正領受執行這個身份呢?弟兄姊妹!請不要懷疑!懷疑你是否有這身份?不要懷疑!當你成為基督徒你就「是」,看看聖經,聖經沒有說我們要「成為」,彼前29寫到: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你們「是」。(小組至深坑一安養中心服事的見證,當走下為人禱告時,只是靠近他們,就有多人感受到愛,感動的流淚或紅了眼眶)。

  接著我們來看基督徒的另一個職任,林前14:1(p.242):「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原文作:是說預言;下同)」另外,林前14:31(p.242):「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的作「先知講道」,叫眾人學道理,叫眾人得勸勉。」從這兩節聖經清楚告訴我們,每個聖徒都可以且要羨慕作先知講道!在這末後彎曲悖謬的世代需不需要學道理、需不需要勸勉?當然需要啊!如果需要那就需要作先知講道。

  所以基督徒另一個職任就是「末後的先知」。從「先知」這個字的字意和新舊約的先知所做的,大概可以歸納出三個含義:1.代替神說話(157):指一般所說的講道,每一個聖徒都可以講神的道,將我們所學的去教導其他弟兄姊妹。2.預先說話,也就是說預言(167)(當我們瞭解神的法則,則我們就會有足夠的知識與經驗預知事情的後果)3.宣告神的話(提前414):當我們領受感動而宣告出來時,往往神就真的做工。這個部分可以從先知約拿的例子來瞭解,約拿書3:2「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約拿書 3:4「約拿進城走了一日,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最後,約拿書3:10「於是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在這裡我們看到,約拿不是在講道,當然約拿也不是預言,因為預言沒有成就,他乃是把神的吩咐宣告出來。

  約翰衛斯理所帶來的復興運動,秘訣就是他所用十二個人組成一班,而由班長(信徒)來教導聖經。從那時他恢復了「信徒皆先知」的地位!弟兄姊妹!當我們在前面所說「先知」的三種意思裡面運作時,我們就是「末後的先知」!

    接著我們要來看基督徒的第三個職任,啟510(p.360):「又叫他們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神,在地上『執掌王權』。」,以及路1917(p.111):「主人說:『好!良善的僕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權柄管十座城』。』」從這裡看到,我們要被賦予權柄,在地上執掌王權。

    所以基督徒的第三個職任就是「永遠的君王」!當我們讓耶穌在心裡作王,順服聖靈的掌管,自然我們可以管理好自己,管理好我們的家庭、學業與工作,如同提前35所說,接著我們才可以管理好我們的教會。當我們可以管好教會時,相信我們才會對我們的社區、城市發揮影響力,能在神的國度裡作王掌權。

    有一位姊妹大家可能都認識,她天生是一個腦性痲痺患者。但,她靠著無比的毅力與信仰扶持,在美國拿到藝術博士,沒錯!她就是黃美廉。常常有學校邀請他去演 講,有一次,她應邀到一個國小演”寫”,會後發問時,一個學生當眾問她:「妳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妳都沒有怨恨嗎?」這個無心但尖銳 的問題讓在場人士無不捏一把冷汗,深怕會深深刺傷了黃美廉的心。但只見她回過頭,用粉筆在黑板上吃力地寫下了「我怎麼看自己?」這幾個大字。她笑著再回頭 看了看大家後,又轉過身去繼續寫著:一、我好可愛!二、我的腿很長很美!三、爸爸媽媽這麼愛我!四、上帝這麼愛我!五、我會畫畫!我會寫稿!六、我有隻可 愛的貓!七、還有……。忽然,教室內一片鴉雀無聲,沒有人敢講話。最後,她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結論:「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那天,許多人因 著她的樂觀與見證得到許多激勵。

    所以,弟兄姊妹!我們也是不要看我們所沒有的,我們要看我們所有的,看我們所是的,我們是「永遠的君王」,掌管萬有的主在我們生命中作王,我們應該帶來影響力,管理影響祝福我們周遭的人群。

建立家庭祭壇,使家成為教會

標籤:
 在瞭解如何建立家庭祭壇,使家成為教會前,我們需先瞭解「家庭祭壇」、「教會」與「家」各自代表的意義,但在瞭解這些之前我們要先來看一個重要的聖經原則,那就是:上帝從跟一個人立約帶出一班人進而帶出復興
 
    從聖經的例子我們看到,挪亞一個人帶出八個人,再帶出時代的復興;亞伯拉罕一個人帶出318個人,也帶來一個民族的復興;大衛從一個人帶出六百多個人,帶來一個國家的復興;耶穌從一個人帶出12個人、120個人,帶出整個人類的復興;從上面的例子看到,由一個感受到呼召跟異象的人,因著被愛而生出的自由和勇敢的出走,進而會帶來極大的影響改變與復興。因此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當上帝要與人立約時,有人願意敢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而走出來,像亞伯拉罕、摩西、撒母耳、以賽亞、亞拿尼亞一般,向神說:Hi-Ne-Ni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事情就會帶來改變與復興。所以你要看見復興嗎?看見你的家庭復興?看見教會復興?那就從你的家庭開始,並且從你開始,成為與神立約者,勇敢的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自由與勇敢的走出來,建立家庭的祭壇,使你家成為教會。

  接著我們要來看什麼是「家庭祭壇」?

1.家庭祭壇」祭壇上是需有火和香的,火就是獻祭,將牛羊殺了獻上,使我們與上帝和好,亦即因為耶穌是被殺的羔羊,我們可以奉耶穌基督的名,與神和好,並且常常把自己獻上為活祭,為要討神的喜悅。香就是我們的禱告,禱告的意思是從我們的旨意轉向上帝的旨意掙扎的過程,人藉著與神交通不斷獲得啟示。因此當家庭建立家庭祭壇相當於,一家人要在這個地方完成神對我們生命與家庭的計劃。

2.「教會」在聖經中的定義:(林前1:2, p.231)「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另外「教會」這個字希臘文的意思是「被選召出來」,很明顯指的是一群人,但不是一群普通人,乃是為 神從世界中呼召出來的人。指的乃是信徒,不是指地方或建築物。是活的,是一個團體,是那些信主的人。另外聖經在五旬節之後,頭一次用教會二字是怎樣說呢?當亞拿尼亞和他妻子撒非喇,因試探主的靈以致死亡了,底下聖經就說:「全教會和聽見這事的人都甚懼怕。」(徒5:11, p.171)這明明給我們看見,什麼叫作教會。教會是活的,是一個團體,是那些信主的人。主在(太18:17, p.26)說:「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這也明明告訴我們,教會是活的,是一個團體,是那些信主的人。有了信徒的團體,就有了教會。教會是一班活人,不是一個會所。

3.最簡單定義:很多人以最後一句,(太18:20)「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作為教會的最簡單定義。甚至在(林前1:2, p.231)知道只要是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他就是教會的一份子,他就是教會。因此一個信主的家庭,相當於是以「父」母為家長(祭司、牧人)的教會,父母和兒女為基本成員,成員甚至可以擴及我們所認識的親友或鄰舍。所以可以這麼說,在場的弟兄姊妹你的家就是教會、你就是祭司,因為彼得前書2: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

4.教會的性質(125, p.225)「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在教會之內,大家都是肢體,沒有一個是頭。大家乃是彼此聯絡作肢體的。所以,教會的性質,乃是什麼都是彼此的,都是互相的。教會中間所有的關係,都是肢體和肢體的關係,而非元首與肢體的關係。教會的特點,就是一切在教會裏面的人,都是作肢體的,沒有一個是作頭的。所以,在教會裏的一切,就都是以彼此為性質的,以互相為特點的。每個人都是不可少的,都有他可奉獻的那一份,而且必須互相連結彼此幫補,這也就是為什麼耶穌賜下一條新的命令要門徒「彼此」相愛,新約使徒的書信裡常常提醒我們要「彼此」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