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具有 言語智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言語智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9月6日 星期日

點舌成金

標籤: , ,

經文:箴18:20-21 講員:蕭富山傳道
大綱:

※ 舌頭的影響

●操縱生與死(箴18:20-21,加6:7-8):(simple touch, 說話影響的實驗)

●喜樂或憂傷(箴17:22,約6:63,箴12:25,箴16:24,詩59:7,詩52:2)

※ 謹慎所說的

●說合宜的話(箴25:11,箴21:23,箴17:27-28):一句話說的合宜乃指所說的話,很適合那個場所,適合那個時候。話語能否產生成功的能力,取決於我們出口時作了好的選擇。

●要慢慢地說(雅1:19,箴18:13,箴12:18):先成為好的聆聽者,才能做有果效的溝通。不只要耳到,還要做到眼到和心到;用耳聆聽、用眼觀察、用心體會。不僅聆聽對方表達的內容,也要聆聽對方沒有表達出來的感受。

●柔和的言語(箴15:1,箴15:4,西4:6):當我們學會凡事謝恩,凡事數算神的恩典,話語就會變得很柔和。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話語會變得很柔和。

●奉主名說話(西3:17,約14:13-14):直譯為在主的名裡(求、禱告、宣告…),不是一句話,也不是一個格式;乃是我們和主有完全的聯合,你禱告就是主禱告,就是主和你一同禱告。

※ 分辨所聽的

●多多聽主話(箴18:13,雅1:19):英文聖經譯作多多的聽Listen much,有兩個意思。一是,多多的聽清楚;人的毛病就是輕信片面之詞,聽了一方面的話,就斷定事情的好歹。另有一個更積極及重要的意思,就是要肯多聽神的話。

●主話來辨明(來4:12)

●讓神來辯護(賽54:17,羅12:19,來10:30)

●穿戴神軍裝(弗6:11-13)

金句: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1:19)

<說話的影響力量 / 鄧溥年牧師>

某地一個鄉村天主教禮拜堂裏,有一位孩子輪到拿主餐杯分給會眾,卻不小心把杯子倒翻在祭壇前,主祭的祭司斥責他,並且賞了他一記耳光,說:「從今以後,你給我永遠離開祭壇遠遠的!」這個孩子長大後,成了美國的共產黨領袖狄托Tito。又有一個城市天主教堂裏,也有一個孩子輪到他拿主餐杯,也不小心倒在祭壇前,主教輕輕在他的耳邊說:「沒有關係!說不定有一天你會成為主教。」結果許多年之後,這個孩子真的成為大主教,就是沈弗騰Fulton Sheen。一個消極性的責備,另一個是積極性的鼓勵,對孩子們心靈做成難以置信的影響。

翟莫生是古希臘的名演說家。他第一次在公眾面前演講時,被人唱反調,噓下台。因為他的聲音唦啞,外貌平凡。他要改變希臘人對他的看法:於是他剃光了頭髮,使自己不敢見人,人也不願意請他。為了克服口吃的毛病,他在口裏含著石頭練習。為了鍛煉音量,他面對著愛琴海大聲演說。為了克服自己向一邊傾倒的壞習慣,他站在鋒利的刀子之間。他又為自己預備了一面大鏡子,要知道自己看起來如何。所以下一次輪到他演講的時候,他改變了希臘國。

他和另一位演說家一同為要不要和腓利開戰展開辯論。另外一位演說家說完以後,大家都稱讚他:「真精釆的演說。」等到翟莫生演說完以後,大家說:「讓我們一條心與腓利開戰。」

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請聽我說

標籤: , , , ,
Psalm 34:11 (28 kb)
聖經:1:7-19      蕭富山傳道    2012.4.15  我們家的教會

弟兄姊妹平安!上週我們談到如何為我們的孩子傳承生命榜樣,從猶太人身上我們學習,他們的孩子從小有很好的家庭教育、信仰教育,他們從小就藉著聖經為孩子訂立好的界線,以至於猶太人在各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現。另外也提到父母對孩子有極大的影響,家庭教育對孩子品格與能力的建立極為關鍵。因此父母永遠也不要把教育的職責推卸給其他人,因為影響孩子最關鍵的人就是你。家人之間的親情、家庭生活教育是任何教育單位都替代不了的。所以要想使孩子的未來有好的發展,父母就得先學會主動承擔教育的責任,用關心、耐心、信心、虛心營造愉快、健康的親子生活,在生活中管教孩子,也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與成長。因此今天我們要進一步來談談親子關係的經營,親子的溝通與管教。講到溝通就必須有對話與互動,必須有人說、有人聽。但到底我們說的孩子會聽?我們的孩子都在聽些什麼?誰在向我們的孩子說話?

l 誰在對孩子說話?

箴言 1:7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
箴言 1:8 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或作:指教);
箴言 1:9 因為這要作你頭上的華冠,你項上的金鍊。
箴言 1:10 我兒,惡人若引誘你,你不可隨從。
箴言 1:11 他們若說:你與我們同去,我們要埋伏流人之血,要蹲伏害無罪之人;
箴言 1:12 我們好像陰間,把他們活活吞下;他們如同下坑的人,被我們囫圇吞了;
箴言 1:13 我們必得各樣寶物,將所擄來的,裝滿房屋;
箴言 1:14 你與我們大家同分,我們共用一個囊袋;
箴言 1:15 我兒,不要與他們同行一道,禁止你腳走他們的路。
箴言 1:16 因為,他們的腳奔跑行惡;他們急速流人的血,
箴言 1:17 好像飛鳥,網羅設在眼前仍不躲避。
箴言 1:18 這些人埋伏,是為自流己血;蹲伏,是為自害己命。
箴言 1:19 凡貪戀財利的,所行之路都是如此;這貪戀之心乃奪去得財者之命。

這段聖經裡提到有兩種人在說話,一個是父母會在對兒女說話,另一個是惡人也在說話。今天的現狀也是如此,每天電視、媒體、網路、朋友、同事、家人,都在對我們說這話,到底哪些是對我們有益的,哪些是對我們有害的?哪些是神要藉此安慰、提醒、指引我們,使我們更親近祂?哪些是魔鬼仇敵設下的詭計謊言,為要使我們遠離神的祝福與保護?我們很需要好好處理這些聽進去的話。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孩子不僅贏在起跑點,更希望他們能跑到終點。如同箴言所說希望我們的孩子就像勇士頭戴勝利桂冠,就像新任的官員獲賜代表官位的鏈環和官服。
   
但如同現今許多父母碰到的問題,我們的孩子到底有沒有聽進去?他們是否選擇聽我們的話?就像一座城必須有可開關的城門,才能拒絕敵人的進入,城裡的人才有保障和防護。但大部份的人甚至基督徒,就像是沒有城門的城沒有防衛的功能,常常妥協於世界的價值文化,報紙、雜誌、網路、電視等傳媒登的播的都照單全收,無法分辨判定,大人都如此了,那就更不要說我們的孩子、青少年了!10:7-10「所以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凡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是強盜;羊卻不聽他們。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因此我們自己及孩子都需以耶穌基督為城門,藉著神的話語與本質,讓我們了解認識神的界線,因而可以分辨善惡好壞,進而使我們能站立在安全被保護的範圍裡,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有平安,生命才有永生的保障!

l 孩子你要聽誰的?

   既然有不同的對象向我們講話,而且不都是對我們有益的,因此我們要學習分辨並做選擇。大家大概都聽過父子賣驢的故事:1.父子牽驢,2.子坐父走,3.父坐子走,4.父子同坐,5.父子扛驢。

   在某個鄉村裡,有戶人家養了一頭驢,這頭驢長得肥肥壯壯的。有一天,他們決定要把驢帶到市場去賣,父親就帶著兒子,兩個人高高興興的牽著這頭驢,要往市場方向去,希望能賣個好價錢。

   當他們牽著驢走在往市場的路上,有位路人看到,就跟旁邊的人說:「你看,那邊有兩個笨蛋,那頭驢長得那麼壯,這兩個人竟然傻傻地走路,都不會利用,實在有夠笨」。這位老爸聽見了,就對兒子說:「兒子趕快坐上去,我們不要讓人家笑我們笨」,兒子就騎到驢子上,繼續往前走。

  這時,又有一個路人看見這情形,就對著旁邊賣饅頭的老爹說:「你看,這個兒子真是不孝,讓他老爸在走路,自己卻騎在驢子上享受,實在是不孝、不孝」。這老爸聽到了,就叫兒子下來,換自己坐上去,繼續往前走。

    這時幾位正在買菜的媽媽,看到這情況,就彼此議論紛紛說:「唉呀!你看,天底下竟然有這麼狠心的父親,自己騎在驢上面享受,讓年幼的兒子辛苦地走路,這個孩子可能不是自己親生的。」這老爸聽見了,就叫兒子趕快上來一起坐,這對父子就一起坐在驢上,繼續往前走。

   沒多久,遇到一群保護動物協會的人士,看見就大叫:「唉呀!你們看,竟然有人如此虐待動物,兩個人一起坐在驢上,不把這頭驢累死才怪。」這老爸聽見了,就跟兒子一起下來,兩個人扛著驢走到市場。

   這故事提醒我們,別人提供的意見不一定都有幫助。得勝者課程中教導輔導的同學,當想找別人幫忙時,一定要考慮下列幾項重要原則:

1.認識瞭解我:他才能針對自己的情況提供有效的幫助。
2.真正關心我:他才能用同理心的角度為你著想。
3.比我懂得多:遇到嚴重問題時一定要請教師長或父母而不只是找同學或朋友。
4.願意幫助我:他是願意陪伴你一段時間或整個過程的人。

   這樣的原則同樣適用在我們要聽從誰的話?我們要選擇聽怎樣的人的話?我們要聽那些認識瞭解我們、真正關心我們、比我們懂得多、願意幫助我們的人的話。誰是認識瞭解、真正關心、比我懂得多、願意幫助我們的人?沒錯!絕對是你最親近的人,尤其是你的父母,世上除了耶穌外,大概找不到像你的父母那麼愛你、那麼關心你、那麼願意幫助你、的人了。這也難怪乎箴言1:8神要孩子們聽從父母的訓誨,也不可離棄父母的法則。所以因著父母對我們的愛、不會害我們的緣故,我們必需聽從父母的話。

  以弗所書6:2「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可知孝敬父母是上帝的命令,聽從父母的話就是孝敬父母,因此聽從父母的話乃是上帝的命令。馬太福音15:4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申命記21:18-21 「人若有頑梗悖逆的兒子,不聽從父母的話,他們雖懲治他,他仍不聽從,父母就要抓住他,將他帶到本地的城門、本城的長老那裡,對長老說:『我們這兒子頑梗悖逆,不聽從我們的話,是貪食好酒的人。』本城的眾人就要用石頭將他打死。這樣,就把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以色列眾人都要聽見害怕。」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上帝對違反「孝敬父母」這條誡命是很嚴厲的處罰。有這樣的說法舊約有十誡,前四誡是神人關係,後六誡是人倫關係,在猶太人的兩塊法版中,第五誡「孝敬父母」放在第一塊與神關係的法版上,表示孝敬父母比後面的五條誡命,更會影響我們與神的關係。我們孝敬父母聽從父母,便記念了我們的根源。人輕看父母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輕看父母就是輕看我們的根源、本源上帝。所以因著神的命令,我們必需聽從父母的話。

   另外箴言「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這是講到家庭的秩序。因此我們必須在家庭中落實敬畏神的原則,這個法則就是藉著建立一個有紀律的家庭。神的設計是:把我們放在家庭裡,讓我們有肉體的家庭幫助我們曉得如何過活,信主後神把我們放在屬靈的家庭──教會裡過屬靈生活。當我們身體和心靈都過有紀律的生活時,便擁有幸福長壽的人生的基本條件。所以因著神的次序與紀律,我們必需聽從父母的話。

l 孩子請你聽我說

   從理論上、從情感上,我們都知孩子要聽從父母的話,父母也應該要負起責任,要說要管教。但是如同腦筋急轉彎的題目:為什麼猴子不喜歡平行線?因為沒有「相交」。親子的互動常常也遇到了這樣的景況「沒有相交」:孩子就是不聽;不再想聽父母的了,因為他們都不了解我,他們根本不在乎我。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讓孩子願意聽?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管教?

   孩子是否願意聽從我們,也和前面所提的原則息息相關。我們是孩子眼中認識瞭解、真正關心、比我懂得多、願意幫助我們的人?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有效管教的基礎。親子關係就像銀行帳戶,每一次的愛與關懷,都是一筆存款;每一次的管教或傷害,就是一次的提款。所以我們要多多的溝通以累積更多的「親子關係存款」,存款若低只要一點小衝突就會造成關係的破產;反之存款若夠,哪怕是嚴厲的管教,孩子也會體會背後的關懷。想要孩子聽從我們或有效的管教,平日就要溝通、經營良好的關係,不要等到問題出現時才溝通。

   當然我們也很想經營親子關係,但我們自己常常把它搞砸了,把溝通的管道給堵住了,越溝越不通。溝通過程譬如我們常說「等一下」,這往往讓孩子感覺他們不重要,不只會影響親子關係,也會傷害孩子的自我形象。又譬如我們表達的方式常常把矛頭指向「你」。譬如:你這孩子為什麼這樣沒禮貌!別人會認為我們家沒有家教!這樣的溝通結果孩子的心常常是被刺傷的、變得防衛、不想溝通,也達不到管教的效果。難怪孩子們不再找我們,朋友同學的意見常常勝過我們的意見。如同「雅各書1:19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箴言18:13 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歌羅西書4:6 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歌羅西書3:21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的教導,我們須學習傾聽,學習同理孩子,學習合適的表達,並學習不滅了孩子的志氣。假若我們想要與孩子的溝通暢通,讓孩子願意聽我們的話與管教,父母們就需要先放下我們的身段,求神幫助我們可以學會如何與孩子溝通!

l  父母你要說什麼?

   那我們到底要和孩子說些什麼?為孩子立什麼界線?以弗所書 6:4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箴言1:8-9 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或作:指教);因為這要作你頭上的華冠,你項上的金鍊。因此如果父親的訓誨、母親的法則,都是「主的教訓和警戒」,兒女就必得著「華冠」、「金鍊」。從新約聖經知羅以和友尼基是提摩太的外婆與母親,提摩太「從小明白聖經」,就是出於她們的教導。提摩太後書1:5「想到你心裏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裏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裏。」提摩太後書3:15 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摩太不離棄母親的法則,「聖經」、「無偽之信」就是父親的訓誨、母親的法則,最後也成為他「頭上的華冠、項上的金鍊」。

   所以要孩子聽什麼?管教、教養孩子什麼?乃是主的教訓和警戒,也就是神的話。但父母必須在日常生活小節中來談論神的教導,不要讓大事發生時才管教兒女,因為這樣起不了什麼作用,必須自小生活中就要給兒女有品格的操練。孩子們是否聽得進去,其實跟父母的身教有關。孩子要看要聽的是我們的身教、言教,不是說教,是我們有沒有真實的活出信仰來。若我們自己無法體會神,也就無法按著聖經的教訓生活,並扮演好父母親的角色;可以這麼說,身為父母親,最大的挑戰就是真實的對信仰實踐。我們必須在家庭生活中,很真實的將這位上帝活出來。這正是我們需要好好思想,我們是否能在生活中活出,讓我們成為上帝的活道去向我的下一代說話?

l 禱告與回應

瑪拉基書 4:6 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

       不要放棄!不要灰心!相信神要恢復親子的關係,因為這是神的心意!


說話的智慧

標籤: , , ,


經文:太12:36-37 講員:蕭富山傳道

大綱:

※ 說對話的重要(箴15:2,4, 雅3:6, 箴25:11, 18:21)

你是否曾因說錯話使人受傷?或者曾經被別人言語傷害的經驗?常話說:“一句好話三冬暖,半句惡語九秋寒。”

  • 給人最大幫助的是我們的言語,給人最大傷害的也是我們的言語。
從前有位皇帝做了一個很特別的夢,這個夢境使他的心裡覺得非常不安,就召見一位會解夢的大臣來為他解夢。沒有想到,這個大臣向來是心直口快。大臣聽了皇帝的敘述之後,立刻脫口而出,“皇上啊,你是苦命人,你的親人都會比你先死,就剩下你一個人孤苦伶仃。”這個皇帝越聽越氣,再也聽不下去,就下令把這個大臣處斬了。後來,他又做了同樣的夢,夢境裡所見和上回完全一樣。他又召了另外一位會解夢的大臣來替他解夢。這個大臣平常話不多,但是講出來的都是好話。大臣聽了皇帝的敘述之後,想了一下就笑著說“啟稟皇上,您真是有福的人,您的長壽遠遠的超過您的親人。”這麼一說,皇上就樂了,不但大大的獎賞這位大臣,還升了他的官。

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講,竟然得到不同的結果,只因為說話不夠謹慎。有句話說:“會說話的人,想了再說;不會說話的人,說了再想。” (以上故事摘錄良友電台)

箴15:2 智慧的舌,善發知識。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
箴15:4 溫良的舌是生命樹,乖謬的嘴使人心碎。

一句話改變你的世界

標籤: , , ,


經文:箴18:21 講員:蕭富山傳道

大綱:

※ 帶來祝福或咒詛 (參考引用梁瓊月牧師「話語的能力」教導)

 正面積極的話語會帶來生命的改變,但負面、批評、消極的話語會影響我們的心情、工作、事工、成功…(箴18:21)

 利百加(創27:13,46)、探迦南地(民14:2, 28-30)、彼得(可14:71)…

利百加為兒子雅各得到長子的祝福,無心的話語也給自己帶來許多的咒詛

探迦南地,只有迦勒和約書亞進入耶和華應許之地,沒信心的探子與百姓,神就照他們口裡的話語成就。

彼得三次不認主,無意中咒詛自己的話(可十四71,十六6-7);主耶穌特別對彼得問了三次「你愛我嗎?」(約廿15-17)主耶穌帶彼得棄絕他否定的咒詛。

 生活中實際會發生的例子

口裡講了什麼話,雖不經心,但有時就是帶下了祝福或咒詛。

身為父母或配偶一定要有一對聆聽的耳,只要聽他們傾訴心中的感受,不要給意見或批評。

基督徒常為自己帶來不少咒詛,起因是自己說出一些消極的、否定性的話語。

平常講話中,我們不小心就會為自己帶來咒詛,如「我煩死了、累死了…」;管教孩子時,最好想一想可能帶來終身的傷痛,話到口中,要硬把咒罵的話語吞進去吧!以免遺憾。

中國人有一個很深話語上的轄制-生肖,別人問我們一定要回答「我屬耶穌基督」,(創一26)地上一切生物的管轄權,神已交在我們手中,我們並不屬牠。

夫妻間在吵架時就說到「你嫌我不好,那我們離婚好了!」仇敵抓到破口,牠就用分裂的火箭攻擊。

梁瓊月牧師服事的例子:

記得我曾服事一位年輕人,因著小時母親對他種種羞辱、辱罵的話語,造成長大後非常自卑、缺乏自信心,自認為「我做什麼事都不會成功,是一個失敗者,沒有人會對我好,我來到這世上是多餘的。」

他告訴我他自小唸書功課不佳,大學也沒唸完,在社會上做事,與老板、同事之間相處總有許多問題。主要就是由於自小母親話語中所帶來對他的殺傷力,因為他母親常對他說咒詛的話,他也就相信了仇敵藉他母親的口所給他的謊言。

因此我們要明白,父母對孩子話語所帶出來的權柄和能力。因為我們的神起初創造天地萬物,是用祂口中的話語,祂說要有就有,命立就立。(參見創世紀第一章) 而我們每一個人是按照祂的形象所創造的,我們口中所出來的話語也是帶著極大的權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不經心的對人說出一些咒詛的話語,譬如:「你怎麼總是學不會?」「你怎麼老是沒有想到?」「怎麼老是想得不夠周密?」這些話語無形中帶給對方的訊息是:「你永遠不夠好,你永遠不會成功。」所以真是要儆守我們的口舌。

有次在聚會後,一位老媽媽來找我,她說因想帶兒孫信主,他們不聽從,她一怒之下就大吼一聲:「你們這麼壞,讓撒旦進入你們的心好了。」過後她發現孫子愈來愈叛逆,愈來愈糟糕,直到她聽了「話語能力重要性」的教導後,她才明白自己的錯。當我帶領她在神面前認罪悔改後,神極大的膏抹臨到她身上,令她重擔完全脫落。

記得幾年前我的女兒在英國上班,有天非常沮喪的打電話給我,因為她當時工作不順利,她講了許多咒詛自己的話語,我告訴她說:「女兒,妳做的真好,倘若媽媽處在你這種情況下,可能沒有辦法做得像妳這麼好….」

我在電話中說了許多安慰、鼓勵、建造、肯定她的話語後。她馬上對我說:「媽媽,我現在很開心了,妳認為我行,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做得到。」因此可見一個做父母的對孩子在話語上,所造成的影響力有多大!十分鐘前後她判若兩人,由沮喪進入喜樂的光景!父母的話語在孩子身上是多麼的有權柄啊!

 從負面、批評、論斷、咒詛話語得釋放的步驟

若曾在日常生活中對家人、配偶、兒女、親友說過許多負面、批評、論斷、咒詛的話語,三個步驟可幫助他們得到釋放:

第一、你要先到神面前認罪悔改。

第二、取消先前批評、論斷、咒詛的話語。並奉主耶穌的名向靈界宣告:所有說過的話語無效,不對他們產生任何作用。

第三、用各樣祝福的話語取代先前所講批評、論斷、詛咒的話語。

※ 選擇帶來祝福

 好的存心(路6:45)

善惡的話語從心發出 (→需有好的存心)
沒有愛=罪,使我們發出惡的話語

 聖靈充滿(林前13:8)

有口才、有各樣的恩賜及神的能力,若沒有愛,我們就算不得什麼、一無所有。

(需被聖靈充滿→管制心、控制舌)

 學習溝通(內容7%、表達38%、儀表55%)

在整體表現上, 旁人對你的觀感或評斷你是否信任的標準:

7% 在於你說話的內容
38% 在於你表達的口氣,手勢等方法
55% 在於你的外表
***大忌:生氣與爭辯!!!

讓聖靈來掌管我們的心,進而謹慎控制我們的舌

→奉主的名

 奉主的名(西3:17, 箴25:11,約14:13-14, 弗3:20)

控制舌頭→奉主名釋放話語

奉主的名(求、禱告、宣告…):直譯為在主的名裡(求、禱告、宣告…),不是一句話,也不是一個格式;乃是我們和主有完全的聯合,你禱告就是主禱告,就是主和你一同禱告。

金句: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喜愛 他的,必吃他所結的果子。(箴18:21)

<話語的大能 ◎馬禮遜葉>

這次台灣之行,終於相信話語的大能,不再是認知,是相信。

作為傳道人,當然明白說話的重要,然而知道是一回事,行出來又是另一回事。過去,常以自己是好好先生自居,說話不會得失人,…,然而,當傳道人的10年來,每遇上不暢快事時,總免不了口出怨言, 在事奉中,更有意無意對人或事說出批評話,美其名是實話實說,但靜下來自問,那是拆毀性的話,對事對人都沒有幫助,只產生更大磨擦。

這次台灣之行,是屬靈高峰會,不再是知多點甚麼,是學師。

在其中一次由張茂松牧師帶領禱告的時候,神清楚的告訴我,不要再說那埋怨的話,即使別人真的錯了,我們都要為他們禱告,…,即使我的主任牧師有不合適的做法,我的同工有不太理想的表現,教會領袖的事奉不理想,我也不要私下批評,心裏埋怨,反要為他們禱告,要對他們說出祝福語,要想辦法用說話造就他們,…。

這次台灣之行,聖靈叫我只要祝福,不再是說說,是立志。

不要再埋怨,批評,想起從前牧會時,曾因對某領袖的作風提出尖銳的批評,把對他的遺憾回應在網上發放給所有領袖,惹來軒然大波,事後雖作了一些補救,道歉一類的動作,但破壞已因此做成,話語確是大有能力,可以建立,更可以拆毀,我們往往沒有發揮建造之功,卻不斷生發拆毀之能。

這次台灣之行,我終於相信說話的大能,不再是認知,是相信。

求聖靈給我能力,從今以後,教我口中所出的話,都是叫人得益處的,不單是在講台上,而是在生活中任何一個時候,甚至在夢中,也要叫人得益處,我知道靠我是不可能的,只有靠你們的代禱,才可以做得到;只有靠聖經的話語才有可能,更加是靠那加給我力量的,才可以做得到。求主把同樣的感動加倍加給你,叫你更像耶穌,更榮耀神,阿們。

(以上文章乃是網路上一位傳道人馬禮遜葉的反思

約瑟的彩衣生活

標籤: , , , ,
腓立比書2:14-15(73 KB)
經文:創37                  講員:蕭富山傳道

大綱:

約瑟的特質(創37:2-3,5,14)

分辨善惡,不喜哥哥所做的惡行
純真不諱,對人沒存戒心或防備
聽從父命,深得長輩喜愛與恩寵

約瑟的人際關係(創37:3-5,8-9,11,18) 

得到父親特別喜愛與恩寵
遭到哥哥們的嫉妒與怨恨
哥哥們不與他說和睦的話
哥哥們甚至同謀要害死他

問題出在哪(創37:4,2,5,8-9) 

不合神心意教養

        父親以不公平的愛對待眾子,溺愛又沒好的處理,導致約瑟的哥哥們吃醋忌恨不與約瑟和睦。

不懂得如何做人

        約瑟不懂做人,不懂得用愛遮掩哥哥們的惡,不懂得尊榮他的哥哥們。

不懂得說話溝通 
 
        約瑟太純真不懂察顏觀色,很可能是因父親的溺愛而非常自我中心,不敏銳於哥哥們對他的態度,不懂得說話還告訴 他哥哥們會不高興的夢。

※     五種溝通.風格:   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與一致型

     溝通的風格係藉由個人的身體姿態、身體語言與口語內容綜合表達出來。為要保護個人自尊而產生口語訊息與非口語訊息互相衝突的「不一致溝通」,說出來的字句是一個方向,情感卻是另一個方向。四種類型: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與打岔型。最直接、真誠的溝通是「一致型的溝通」,最有助於自我價值感的提昇,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學習的。
 
    以家人互動為例,「討好者」因害怕與家人的意見不同,或表現出獨立,可能會得到負面評價,會被拒絕或不再被愛,習慣以他人的意見為意見,以他人的喜好為喜好。「指責者」雖然內心覺得寂寞,且時常充斥著失敗感,但仍習慣攻擊別人,藉以逃避空虛的感受和自覺不可愛的自己。「超理智者」則強壓內心的脆弱感,而習慣依賴自己的理性,及與他人保持距離,以使自己覺得安全和不受傷害。「打岔者」常覺得自己是沒有人關心的,在家庭中沒有容身之處,因此會不斷裝作可愛或表現出無辜的樣子,以博得家人的注意和讚賞。(以上參家庭溝通影響自我價值 ◎林秀慧(愛家執行長)文章)
 
※     回應與禱告
 
       你父母怎樣教養你?
        你與人相處融洽嗎?
        有被人恨惡的經驗?
        有被人潑冷水經驗?
        你完全的愛肢體嗎? 

金句: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愛約瑟過於愛他們,就恨約瑟,不與他說和睦的話。(創37:4)

<家庭溝通影響自我價值 ◎林秀慧(愛家執行長)>
 
    薩提爾女士在數十年家族治療的臨床經驗中,長期觀察家庭內成員的互動,發現人們在面對威脅或壓力的情境時,因著要保護個人的自尊而產生口語訊息與非口語訊息互相衝突的「不一致溝通」的應對方式,也就是說出來的字句是一個方向,情感卻是另一個方向。常見的四種類型分別是: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與打岔型。而她認為,最直接、真誠的溝通方式是「一致型的溝通」,這種溝通型態最有助於自我價值感的提昇,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學習的。這五種溝通的風格係藉由個人的身體姿態、身體語言與口語內容綜合表達出來,其呈現方式約略分述如下:

.「討好型」-這類型的溝通者常自我貶抑、自我忽略、乞憐、讓步,總是同意、感到抱歉、且不斷試圖取悅他人,尤其是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指責型」-這類型的溝通者常是忽略他人、支配、批評、攻擊的,經常只會去找別人的錯誤,並為自己辯護,要別人為自己所承受的一切負責。
.「超理智型」-這類型的溝通者常採取如同電腦般的冷靜與冷酷立場,並不在乎自己與對方的感受,隨時保持理性,以避免自己情緒化。
.「打岔型」-這類型的溝通者常做的事是使自己和他人分心,多半表現出一副看起來和任何事都無關的樣子,而忽略自己、他人和情境。
.「一致型」-這類型的溝通者常是真誠真實的自我表達者,同時也能關注對方,在適當的情境脈絡中,傳達直接的訊息,並且為此負責,能顧及自己、他人和情境。
 
    在有關家庭人際溝通與互動的理論方面,以美國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女士(Virginia Satir, 1916~1988)所發展的「五種溝通型態」薩提爾女士發現,在大部份的家庭中,溝通型態混合了其中的數種,尤其是四種「不一致的溝通」,而我們也確實因此避免了可能的威脅感或傷害感。但長期維持這四種不一致的溝通所付出的代價是:我們必須不斷地藉由環境或他人來界定自己,或採取防衛、或壓抑感受,或者維持現狀,而無法有所改變、提昇自我價值感。因此,長大成人後的生活往往被兒時的家庭規條所束縛,生活中充滿了「應該」、「絕對」、「一定不可以」等這類沒有彈性的規條,因而失去了真正的自由與真實的滿足。不但無法接納自己和愛自己,也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感。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建立永久友誼的有效原則

標籤: , , ,
應該是多年前第一次上得勝課?或青少契時給學生的資料!忘記是從哪本書整理的資料,

內容中提的原則對現今年輕人的交友應該還是蠻有幫助,與大家分享:

你不需成為一個很特別的人物就能交到朋友;不需聲名遠播,不需相貌出眾,也不需活潑外向,就能與人建立持續不輟的關係。重要的是,你是不是願意成為別人的朋友。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抱持某種態度、採取某些行動,讓友誼變得更真實。如果你願意,底下的原則可以幫助你。

1﹒我們必須定意去發展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的友誼

愛,為要能產生功效,必須是毫無條件的。每一次建立友誼的關係,我們都必須毫無條件地接受對方。

2﹒努力培養真心關懷別人的習慣。

讓自己成為一個細心且能幫助別人的人;相信別人,不怕受騙;向你所關心的人開放自己。

3﹒花時間--一段很長的時間去了解你的朋友。

每個人都是上帝獨一無二的創造,所以你我需要投資大量的時間來明白發自朋友內心深處的心聲。

4﹒致力學習傾聽。

一個皺眉、一張鬼臉都意味著:「我正在聽」。一個吞嚥、一聲嘆息正表達:「我聽到了」、「我了解」、「我知道你現在的情形」。這些動作都表明你正側耳傾聽。

5﹒學習同在的藝術。

學習去接近那些沒有朋友的人,而且在他最需要我們的時候適時出現。不管你是否清楚該做什麼,只要默默的陪在身邊,這就夠了。

6﹒抱持一視同仁的胸襟。

不論對方是窮人或富人、年長或年幼、聰明或愚笨、漂亮或不可愛都要平等對待。

7﹒慷慨給予合宜的讚美與鼓勵。

讚美要自然,鼓勵的話要遍施你所遇見的人,以慈愛的話以及憐憫的行為去接觸人。

8﹒將你的朋友放在第一位,放在高於你的地位上。

選擇去愛、去盼望、去關心、去相信周圍的人、看別人的優點、讓你的朋友當老大。

9﹒正確的動機

上帝造你的目的乃是在友誼中分享你自己,愛別人如同愛你自己。

10﹒轉移注意力

將注意力放在別人的優點和美德上,而非專挑他的過錯與軟弱。

你現在是否已準備妥當,願意提起勇氣去體會那可能是一生中最奇妙、最美好的經驗?你是否已準備好伸出雙手,開始一段眼前看不出任何蛛絲馬跡的友誼?感動不如馬上行動,現在正是付諸行動的時機,勇敢地付出你的愛給需要你關懷的朋友吧!

教養青少年守則

標籤: , , , ,
教養青少年守則 (引導青少年邁向成熟並沒有捷徑,但有一些簡單的方針
1. 當你的青少年坦承他的罪或試探時,不要表現震驚。記得你在年輕的時候也做過一些頗愚蠢的事。告訴你的兒子或女兒你曾經犯過的錯,脆弱地並承認自己的失敗。

2. 不要將你的青少年們與他們的朋友相比。你的孩子們不喜歡你基於他們的行為或結果來評斷他們。要以無條件的愛去愛與接納他們,給予他們激勵而非經常挑剔他們。

3. 不要將你的青少年與他們的兄弟姊妹相比,要視他們為不同的個體來愛他們。讓你的每一個孩子都覺得自己很特別。

4. 持續地提醒他們其對你與神的重要性。這可以藉由在清晨或用餐時簡短禱告來達到。另外,也可以找一些一般性的時間來分享。

5.幫助他們發現他們生命的呼召。當你發現你的青少年被某一種活動、才藝或課程所吸引,鼓勵他們去達成,並且盡你可能地去幫助他們發展。

6.留意你所使用的言語。你是否常用一些批評或責難的話呢?像是「你怎麼能做這事?」「你有什麼問題?」或「你不能做一點對的事嗎?」停止這些負面的話語。

7.保持親切。擁抱及親吻你的孩子們,並記得:父親們需要對男孩子親吻,正如對女孩子一樣。

8.給予他們機會犯錯。一隻小鳥在學飛之前一定會失敗許多次。信任地將你的孩子交託神,當必要的時候,讓你的孩子失敗受挫。不要將錯誤與罪平等看待。

9.為他們熱切地禱告。當他們睡著時,到你孩子們的房間並將手放在他們身上為他們禱告。準備一本禱告日誌記錄你所看見神在孩子身上的工作。

(摘錄自〝為神教養你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你就可以做到。〞Mike Fehlauer.和撒那月刊第五十二期)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學習關懷

標籤: , , ,
以下內容主要參考引用角聲癌症關懷「關懷病人常識手冊」
引言
保守估計50%的基督徒信主的原因之一,是與自己生病或親友患病有關;原因是當人面對重病時,既無助又無奈,導致他們思想人生的意義、生命的真理、死後何去何從等嚴肅的問題。當他們要尋找人生的答案時,基督徒的愛心關懷,所傳達的生命訊息,很容易便會吸引他們到耶穌面前來。
25:34-40 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阿、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裏、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關懷時會對病者說些鼓舞或安慰的話,但有時卻會說些不合適的話,例如:「你如果看開些就沒事啦。」「你以前是不是……所以現在才會……」或「神允許這樣的事發生在你身上,為要讓你經歷祂的慈愛。」說這些話的人,通常都是出於好意,但這些話卻不合宜
病人的痛苦感到乏力無助,你會說些表示同情的話,例:你好可憐。或看了你之後,我吃不下、睡不著。有時因太急為病人解決困難,而提供醫療的意見、偏方、未經證實的食療物品。有些人過於熱心和固執,要病人照著他的意思去做,好像他的意見是最好的。這些都是一般人常犯的錯誤,我們需一些合宜的觀念和實用技巧
觀念和方式
扮演的角色
  • 導航員──藉提供正確的資訊和指引,讓病人做出合宜的決定,避免無謂的痛苦和損失。
  • 啦啦隊員──藉著鼓勵,幫助病人積極地面對疾病或治療。
  • 安慰者──有時,病人需要的是一位陪伴他度過病痛憂傷的人。
一個關懷者,雖不能替病人做決定或擔當其疾病痛苦,但藉著關懷者的陪伴,可以給病人正面、積極的鼓勵。
林後1:4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
動機與目的
一般基督徒關懷病人的動機或目的,就是希望把福音傳給非基督徒或把神的安慰帶給病人。
達到目的或以神為中心的關懷方式
只一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不顧對方的需求或感受時,比較不容易被對方接受,甚至容易產生反感。
  • 「達到目的為主導」的關懷方式
以關懷者自己的動機為主導。主動積極,希望達到目的。有時忽略病人的感受或實際的需要。覺得自己有責任改變對方,為他解決問題。甚至有時想操縱對方,要他按你的意思去做。重視結果或有時希望馬上看到成果。通常缺乏長期關懷的後勁。
  • 「以神為中心」的關懷方式
尊重神的主權,我們只是神器皿。角色乃是去關心和愛對方。重視對方的感受和需要。幫助對方看到需要並尋求解決辦法。鼓勵對方做決定並享受其結果。尊重對方自主權和神在他身上工作。控制自己想操縱對方的行為。持續聯絡長期關懷。藉關懷贏得對方的信任和分享神的愛的機會。
委身於病人和家屬:
  1. 藉持續的關懷,先建立關係。
  2. 聆聽對方的需求,確認對方的感受。
  3. 按當時的需要提供願意接受的支持。
  4. 接納對方,給與關愛和安慰。
  5. 為對方禱告,祈求和明白聖靈引導。
關懷技巧
1:19-20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
西4:6 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
彼前3:15 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 聆聽
關懷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聆聽」。「聆聽」的定義是:「隨著對方的思想、感情和觀點,來了解他所說的話和意思。」當一個人不注意聆聽對方時,通常會有下列的問題,例如:心思飄蕩、批評或論斷對方、焦慮、緊張、只想自己要說的話、或過分注意自己的感受。
聆聽的基本要素:
  1. 營造適當環境──消除影響聆聽雜音(例:找安靜的房間或把電視關掉)
  2. 身體姿態──調整與對方的距離、高度、身體的角度、眼目的接觸。
  3. 全神貫注──使用意志力,用心默記交談的重點,以便進一步了解。
  4. 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去了解和體會對方的感受。
  5. 注意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對方所講的如何影響你?
  6. 鼓勵對方繼續分享──藉著合宜的問題和肢體語言(態度)。
  7. 適當的回應──用自己的話告訴對方,你所聽到的內容和感受。
  8. 聖靈的引導和幫助──讓你進一步了解事情真相或對方未表達的事。
真正的聆聽,包括設身處地以對方的角度,來看他的世界和體會他的感受。
  • 回應
(1)內容的回應:以自己的話,重複所聽到的內容,以確定聽到的的訊息是對方所表達的(好讓可以再問一些能夠幫助你更了解實際狀況的問題)。
病人:自我生病後,就沒人來看我。
關懷者:你的意思是最近很少人來探望你。」(回應所聽到的內容。)
(2)感受的回應:以你自己的話說出你所體會到對方的「感受」。
例如:病人:「自從我生病後,就沒人來看我。」
關懷者:「你是不是覺得很寂寞?被忽略了。」(回應所體會的感受。)
(3)澄清你所聽到的話:以自己的話把聽到的內容、感受告訴對方,以便澄清你所了解的是正確的。
關懷者:「聽起來,你好像覺得……」
關懷者:「你的意思是不是……?」
關懷者:「你是不是覺得……?」
  • 問合宜的問題
使對方多分享他的感受,以便對他身心靈的需要,有更清楚的認識。使用開放式的問句,而不是關閉式的問句,會讓對方有機會多講,並讓你對病人的情況瞭解得更清楚。
關懷者可從許多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個現象或感受。但切記不要使用一連串的問句,免得讓病人覺得有壓迫感。
開放式問句:「當你聽到消息後,你有什麼感受?」(鼓勵對方闡述。)
關閉式問句:「當你聽到消息後,你難過嗎?」(對方的回答可能很簡短:「是」或「不是」,因此不能鼓勵對方闡述。)
病人:「最近我一直睡不好。」
關懷者:「這個現象有多久了?」
「有什麼事情讓你睡不著呢?」
「當你睡不著時你心裡想些什麼?」
「這樣對你白天有何影響?」
「你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關於病情
  1. 你最初怎樣發現自己生病了?
  2. 醫生說了甚麼?
  3. 最近睡眠好嗎?胃口如何?
  4. 除了醫療人員外,還有誰在幫你?
  5. 很痛?與醫生談過?如何處理?
關於病人心理的健康
  1. 你對現在的治療有何感受?
  2. 這段期間你覺得最難處理是甚麼?
  3. 甚麼可以讓你心情鬆弛?
  4. 對親友的探訪,你覺得如何?
  5. 你的工作,你最滿意的成就為何?
關於病人靈性的光景
  1. 生病過程中是否引發你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2. 可否談談你的信仰對你的影響?
  3. 可否談談你對神的觀念?
  4. 你自己想向神說甚麼話?
  5. 我可以如何為你禱告?
  • 可以說與不該說的話
可以說的話
藉著開放式的問句和積極聆聽,幫助你在適當的時機,說合宜的話。除了話語之外,你的真誠和愛心,也會影響對方。
15:23 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
  1. 問他(胃口、身體、心情…)如何?
  2. 肯定他的感受和體會。
  3. 詢問他的需求,及他如何滿足這些需求。如他無法滿足這些需求時,可與他一同討論從哪裡尋求幫助。
  4. 表達你的關懷。
  5. 談談他的興趣、嗜好、家人、成就、事業、信仰…。
  6. 允許沈默或流淚,或與他同哭泣。
  7. 當你瞭解他真正的狀況和感受後,你可以講一些安慰、鼓勵、肯定、讚美、感謝的話、或為他禱告。
  8. 在適當的時機,你可以作見證,分享神的愛和救恩,或鼓勵他信靠耶穌。
不該說的話
任何你不希望別人在你生病時對你說的話,就不宜對你所關懷的病人說。
25:11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
  1. 否定對方的感受、體會或經歷:「噯呀!不要這麼想。」「不要擔心,不會有事的。」
  2. 將對方與第三者比較:「你這一點算什麼,某某人更慘…」
  3. 可憐對方:「真慘!你怎麼會遇上這樣的事…」
  4. 使對方有罪惡感:「你是不是以前…,所以你現在才…」
  5. 給忠告:「我告訴你…」「你要聽我的…」「我覺得你應該…」
  6. 評論醫師或療法:「你的醫師真糟…」「某人也是看你的醫師,他…」
  7. 述說別人的恐怖遭遇:「某某人做治療時,副作用好厲害,頭髮也掉光了…」
  8. 質疑對方:「你為什麼會有這種奇怪的想法?」
  9. 把病痛神聖化:「你要有信心,神才會醫治你。」「神允許這病臨到你是為了…」
回應與禱告
25:40  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初進教會的人

標籤: , , ,


牧會時常會遇到一些從外地遷移本地教會、初進教會或屬靈生命不成熟的肢體,這樣的人因為還不了解本地教會的生態,加上自己的生命不夠成熟,因他們還沒融入教會或委身順服於教會,常常會提供許多他們個人的看法、意見與感受,這往往會造成牧者許多的困擾,牧者需要更多的愛、智慧與能力來帶領與牧養。

教會的弟兄姐妹彼此的關係,最重要是看其有沒有融入教會的生活,委身投入參與教會的活動。教會有許多肢體互動機會,譬如早上的晨禱、查經班、陪讀、小組、團契、愛宴、敬拜、主日崇拜...以及許多一起服事的機會,委身熱情的弟兄姐妹有空時往往會樂於常來教會或電話聯絡,常常彼此相找自然彼此的關係就會熟絡與認識。但一些初到教會的弟兄姊妹,來沒給次、教會唱過的詩歌也沒聽幾首,對教會自然一切都不是那麼熟悉,如果再加上不願敞開而有所保留,沒太多的發言,或只是在那發表高論,與以前的教會或接觸的教會、聚會比較,會讓人覺得不易親近,即使有熱心的兄姐碰幾次釘子被澆幾次冷水,熱情被澆熄自然會減少再去被澆熄熱情了。這樣的人因不太容易融入委身群體,自然與別人會較疏離,自己也容易有被拒絕冷落的感覺。

因此教會會若能進入小家聚集生活或傳統的小組,肢體關係自然會較親近。一些團康帶領當然可以帶來活動的熱絡,但更重要的是參與者是否願意敞開心,成為教會一員信任別人也取得別人的信任,彼此信任才能進入更深的團契,這個很需要時間來作生命關係的建造。

對這些人許多的建言,不管是各樣的聚會、崇拜敬拜流程...可能的現況,教會的牧者大致都應了解知道。但差異是牧者不僅只是看到問題或現狀,他們更想去解決問題與現況,而且還知道怎個過程與造成現狀的一些背景,所以他們希望很實際的就教會目前的狀況與資源去解決現狀,去做現在能做也是神量給每個不同教會能作、要做的事。而不是一味去學每個教會、趕流行、個人的喜好,畢竟神對每個教會的託付與帶領都不太一樣,況且家教會運作的模式更是不太一樣的,並不是那一教會的模式就適合所有的教會的。有許多在幾千人教會、萬人教會聚會的朋友,他們仍然對他們教會不滿意或有諸多意見,不同的資源、不同領袖特質帶出來的教會會非常不一樣的。

所以要講的是,弟兄姊妹最重要的是如何進入、委身並融入教會,需要先學習謙卑調整自己去適應教會的文化與運作,委身於教會的異象並順服於教會的權柄。(需跳脫原有教會模式、教會觀,適應新的教會)前提是弟兄藉妹你有尋得自己可以委身、順服的教會,或你可以接受適應的教會,還是你不願面對自己生命的問題,還是在曠野漂流長不大呢?

說真的,很多時候初進教會或屬靈生命不成熟肢體的建議,對牧者來說常常會造成許多困擾。因為初到教會,參與教會沒有太多次,對教會的異象、運作、相關的教導與時空歷史背景參與不深,看得似乎還不夠多、甚至不瞭解時空背景,況且與弟兄姐妹不熟悉,無法真正瞭解教會及其需要?怪不得保羅在提摩太前書 3:6 「初入教的不可作監督,恐怕他自高自大,就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罰裡。」教會的牧養或帶領基本上還是需要花時間陪伴關心瞭解,才會更多的認識瞭解弟兄姐妹的需要,也這樣才能看到教會真正的需要,而不是像個孩童處處好奇,也發出一些幼稚的看法與意見。

聚會的重點不是要活動很high,重點是有沒有把人帶到神面前,新約聖經裡看到沒有特別的音樂敬拜,甚至沒有團康破冰活動,沒有所謂的一個絕對的儀式、程序、敬拜流程,絕對可以把人帶到神面前(關於「怎樣敬拜」神學的討論有許多),但神卻使用這些初代信徒,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把人帶到神的面前。重點是這些人有敬畏的心、預備的心、期待的心,神就成就應許,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重點是我們帶敬拜的、一同敬拜的,有沒有用心靈與誠實(真實、真理)來到神面前,反而我們需要小心的是,我們所作的是把人帶到誰面前,人?活動?音樂?高的情緒?

我們弟兄姊妹的見證,是在分享活動很棒、敬拜團好棒、講員講得好好...還是分享因我們所做的使他們與神更親密、對罪更敏感、讀更多聖經、更多經歷神、比較多禱告…?

香港611靈糧堂的教會核心價值蠻有道理,值得大家參考與共勉!

先恩典後真理 先關係後事工 先神後人再大地 先信心後理性 先生命後恩賜 先順服後領受


2015年8月16日 星期日

管理你的舌頭

標籤: ,


某一次青少聚會中談到了說話的智慧,內容簡述如下:

這次主要跟大家談到了說話的智慧,或多或少我們都曾因說錯話使人受傷,或者曾有過被別人言語傷害的經驗。給人最大幫助的是我們的言語,給人最大傷害的也是我們的言語。

藉著短片、小故事並引用聖經的經文使我們更深的知道智慧言語(如何管理舌頭)的重要;我們也談到要成為影響人的領袖,經營人際關係贏得關係非常重要,而要贏得關係影響人就要懂得做人會做人,而要會做人則需懂得如何表達溝通,講合宜智慧的話說對話是重要關鍵;當中我們也藉著陳慧潔--不一樣的十四歲,為東非兒童募款、現甚至到大專院校、教會演講的例子激勵大家。

最後實際的談到要如何說智慧的話--管理我們的舌頭:1.開口要謹慎:會說話的人,想了再說;不會說話的人,說了再想。我們需察看我們所說的是什麼?2.說說合宜的話(合宜的話=應該說的話):學習說話溝通原則,需要更多同理:愛、關心、尊重、服事別人。3.表達溝通的學習:認識感覺詞彙表,認識學習更多的情緒感受詞彙,正確表達說明自己的感受,或幫助引導別人說出正確的情緒感受。

其中再藉著幾個短片練習文字的使用可帶來不同的效果,並應禁絕髒話、不文雅、不妥或殺手型傷害人的話語!希望以上的分享也可幫助沒來到我們當中的人!願上帝祝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會說話的人,藉著智慧話語祝福激勵周遭的親友!

http://youtu.be/VLuKJfQaR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