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8月14日 星期五

異軍突起的家教會(一)紐約史德頓島家教會專訪

標籤:
Joshua 24:15 (52 kb)

    在神國雜誌上看到一篇關於紐約史德頓島家教會楊彰興醫師的專訪,底下是相關文章系列內容,相信對於想瞭解家教會建立的弟兄姊妹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參考。底下是相關文章內容一:

    教會如何突破、蛻變,一直是有心服事的你我關心、思考的課題。三十多年來在紐約史德頓島(Staten Island)辛勤參與教會服事的楊彰興醫師,對教會運作模式一直在做深刻省思。2004年,他毅然脫離傳統教會的窠臼,積極推動家庭教會,底下是神國雜誌中對其專訪中楊醫師分享其理念與作法。

楊彰興醫師小檔案:

    楊彰興醫師,出生於台灣南投竹山鄉下,在傳統模式的教會長大,是第三代基督徒。家族中擔任教會傳道人及醫師的人數,三代加起來近六十人。於三十多年前來美 學醫,是核子醫學及放射科醫師,長年致力於防癌協會的推動。定居於紐約史德頓島,曾歷任當地美國教會、台英雙語教會的長老並主持建堂。幾十年的服事閱歷與 省思,都使他越來越掙扎於傳統教會模式的侷限,因而多方禱告,開始了這條尋索突破的道路。(有興趣進一步瞭解或參與家教會的弟兄姊妹可以利用電郵聯絡楊醫 師,homechurch@gmail.com

    每個禮拜日,我們去教堂做禮拜,一個教會少則幾十,多則幾千會眾一起崇拜並聆聽牧師講道,這大概是一般基督徒在信主後就連帶接受過來的模式,一股股無形的張力卻成了束縛教會發展的網

  • 不少教會把大部分奉獻用在自己教會的租金、維修、建堂、神職人員及行政同工支薪的花費,所剩經費不足以宣教,傳福音的大使命要如何完成?
  • 因著依靠會眾的奉獻,奉獻多的人發言往往更有份量,牧師、傳道人在牧會時不敢得罪會眾或長執會,教會運作產生了偏差。這樣的教會,神的真道要如何傳開?
  • 因著對教會人數的盲目追求,有的牧者不滿被其他教會「偷羊」。這樣俠愛的利益觀不打破,教會與教會之間很難團結合作,神國怎樣會壯大?
  • 因著一些職業的需要,有的醫生護士、餐飲業者必須在週日守在崗位,然而不去主日崇拜常被視為不敬虔,這樣的掙扎又有誰知道?難道在週間不可以敬拜主?
  • 因著20%的人服事80%的人,牧長同工服事到身心崩潰、顧不上家庭的現象時有所聞,這難道就討神喜悅?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與現有的教會模式有多大關係?現有的教會模式該做哪些改變?未來的教會又要往哪裡走?

教會模式新探索

        我 們不得不承認,好的傳統是一個國家與文化的珍貴遺產,他沈澱了先人智慧的結晶;同樣,基督教現有的教會傳統也是基督教的寶貴財富。根據文化學得研究,傳統 可以被分為顯性與隱性兩部份。顯性傳統包括服飾、食物、儀式等外在表現;隱性傳統則指表面之下所蘊藏的理念、義抑或價值觀。教會傳統也可分為顯性與隱性兩 部份,及教會模式與其內涵。

        缺 了隱性傳統的內涵,顯性傳統則成了沒有意義的空架子;例如,在現有傳統教會的模式下,若望記得人是為主贏得靈魂、使生命悔改,單單追求教會人數的壯大,那 麼,人數再多都是空的。而許多真心瑋深的牧者服事了幾十年,教會仍然沒有起色,又該怎麼辦?顯性傳統若阻礙了福音的廣傳和教會的成長,或是過度堅持而造成 教派之間互相抨擊、自以為義,則此模式的改變與未來走向必定成為一個亟待思索的課題。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開始了e世代教會模式的探索和嘗試。來自紐約史德頓島家教會楊彰興醫師,便是這樣一位先行者。2004年,在聖靈的引導下,楊彰興醫師讀到<改變世界的家: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會架構>,在這本書中,作者所提到的「家教會」模式讓楊醫師豁然開朗,在許多禱告、請教、尋索與服事省思中,決定將家教會的模式加以實踐。

        家教會是以家庭為核心概念,聚會地點與時間都更彈性的模式。楊醫師相信,不論是傳統教會或家教會,各種教會模式都有其存在必要。有鑑於美國家教會趨勢已風起雲湧,他很樂意拋磚引玉,分享紐約史德頓島家教會的理念與落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