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設立明確目標-勤奮

標籤: , , , ,

JOY核心能力與品格:勤奮
  • 看每件工作都是神特別的委任,因此全力以赴。
西 3:23 無論做甚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

願神幫助我…努力執行祂的旨意
  • 耶穌從小知道祂的使命是完成天父的事
路 2:48 他父母看見就很希奇。他母親對他說:我兒!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
路 2:49 耶穌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或作: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麼)?
  • 以斯帖明白她得了王后的位份有上帝的旨意

斯 4:10 以斯帖就吩咐哈他革去見末底改,說:
斯 4:11 「王的一切臣僕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個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內院見王的,無論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現在我沒有蒙召進去見王已經三十日了。」
斯 4:12 人就把以斯帖這話告訴末底改。
斯 4:13 末底改託人回覆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裡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
斯 4:14 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
斯 4:15 以斯帖就吩咐人回報末底改說:
斯 4:16 「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
斯 4:17 於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
  • 保羅清楚耶穌的呼召,因此一生忠於那恩召
徒 26:12 那時,我領了祭司長的權柄和命令,往大馬色去。
徒 26:13 王阿,我在路上,晌午的時候,看見從天發光,比日頭還亮,四面照著我並與我同行的人。
徒 26:14 我們都仆倒在地,我就聽見有聲音用希伯來話向我說:掃羅!掃羅!為甚麼逼迫我?你用腳踢刺是難的!
徒 26:15 我說:主阿,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
徒 26:16 你起來站著,我特意向你顯現,要派你作執事,作見證,將你所看見的事和我將要指示你的事證明出來;
徒 26:17 我也要救你脫離百姓和外邦人的手。
徒 26:18 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
徒 26:19 亞基帕王阿,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
徒 26:20 先在大馬色,後在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以及外邦,勸勉他們應當悔改歸向神,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
徒 26:21 因此,猶太人在殿裡拿住我,想要殺我。
徒 26:22 然而我蒙神的幫助,直到今日還站得住,對著尊貴、卑賤、老幼作見證;所講的並不外乎眾先知和摩西所說將來必成的事,
徒 26:23 就是基督必須受害,並且因從死裡復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傳給百姓和外邦人。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培基品格靈修月曆內容)
  • 勵志精選閱讀一:出處:www.binzz.com,轉載請保留。
   哈佛大學有一個十分著名的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25年的跟蹤研究結果,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分佈現象十分有意思。那些占3%者,25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我的人生目標。25年來他們都朝著同一個方向不懈地發奮,25年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精英、社會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標者,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那些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的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標者,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面,他們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來都沒有目標的人群,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生活都過的很不如意,常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世界。

 調查者因此得出結論: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性作用。成功,在一開始僅僅是自我的一個選取。你選取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成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此刻你能夠暫停閱讀下方的文字,先花幾分鐘思考一下,捫心自問自我有沒有目標?是否清晰?是多長時刻的目標?自我過去屬於27%、60%、10%、3%中的哪一類人?此刻又屬於哪一類?
  • 勵志精選閱讀二:目標的重要性
    曾有人做過一個實驗: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沿著十公里以外的三個村子步行。

 第一組的人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只告訴他們跟著嚮導走就是。剛走了兩、三公裡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時有人感到憤怒,他們抱怨為什麼要走這麼遠,何時才能到達終點,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願走了,越往後走他們的情緒越低落。

 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段,但路邊沒有里程碑,他們只能憑經驗估計行程時刻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就想知道他們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於是大家又擁簇著向前走,當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時,大家情緒低落,覺得疲憊不堪,而路程似乎還很長,當有人說:“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步伐。

 第三組的人不僅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塊里程碑,人們邊走邊里裡程碑,每縮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陣的愉悅。行程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向很高漲,因此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當人們的行動有明確的目標,並且把自我的行動與目標不斷加以對照,清楚地知道自我的進行速度和與目標相距的距離時,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人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並發奮到達目標。
  • 想一想:
A. 上帝對你的旨意(你為何在這裡,你在這裡要做什麼?)
B. 找到並設立目標(遠程、短程、現階段的目標為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