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具有 青少復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青少復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教養青少年守則

標籤: , , , ,
教養青少年守則 (引導青少年邁向成熟並沒有捷徑,但有一些簡單的方針
1. 當你的青少年坦承他的罪或試探時,不要表現震驚。記得你在年輕的時候也做過一些頗愚蠢的事。告訴你的兒子或女兒你曾經犯過的錯,脆弱地並承認自己的失敗。

2. 不要將你的青少年們與他們的朋友相比。你的孩子們不喜歡你基於他們的行為或結果來評斷他們。要以無條件的愛去愛與接納他們,給予他們激勵而非經常挑剔他們。

3. 不要將你的青少年與他們的兄弟姊妹相比,要視他們為不同的個體來愛他們。讓你的每一個孩子都覺得自己很特別。

4. 持續地提醒他們其對你與神的重要性。這可以藉由在清晨或用餐時簡短禱告來達到。另外,也可以找一些一般性的時間來分享。

5.幫助他們發現他們生命的呼召。當你發現你的青少年被某一種活動、才藝或課程所吸引,鼓勵他們去達成,並且盡你可能地去幫助他們發展。

6.留意你所使用的言語。你是否常用一些批評或責難的話呢?像是「你怎麼能做這事?」「你有什麼問題?」或「你不能做一點對的事嗎?」停止這些負面的話語。

7.保持親切。擁抱及親吻你的孩子們,並記得:父親們需要對男孩子親吻,正如對女孩子一樣。

8.給予他們機會犯錯。一隻小鳥在學飛之前一定會失敗許多次。信任地將你的孩子交託神,當必要的時候,讓你的孩子失敗受挫。不要將錯誤與罪平等看待。

9.為他們熱切地禱告。當他們睡著時,到你孩子們的房間並將手放在他們身上為他們禱告。準備一本禱告日誌記錄你所看見神在孩子身上的工作。

(摘錄自〝為神教養你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你就可以做到。〞Mike Fehlauer.和撒那月刊第五十二期)

手牽手為少年

標籤: , ,
    在美國的一個農莊,全村以種植麥田為主,有一對農村夫婦,有一個很可愛的孩子,有一天這對夫婦要下田去,但發現他的兒子卻生病了。他們非常猶豫到底要不要把孩子帶到田裡去,因為他們種的是大麥田,目前長得比人還高,他們很怕把孩子帶去不方便工作,又怕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無法照顧。
    最後他們還是決定把孩子帶去好一面工作一面照顧,但是不該發生的事還是發生了,當他們工作一直到傍晚時,發現孩子不見了,他們四處找終究沒有找到。於是他們趕快回村裡請求全村所有人一起來找,一連找了兩天還是沒有下落。最後,大家作了一個決定,大家一字排開手牽著手,在數百畝的麥田邊一起向田中邁進,沒多久他們就找到了那孩子,但是孩子也死了。孩子的父親抱著還有微溫的小孩,留下為父的淚水喃喃地說,假若兩天前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手牽手來找你,你今天會是活的。這是一本書裡的故事,我不知,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城市國家、我們的青少年或者我們的教會,是否也像故事中的這個孩子一樣?不知是會事後再來後悔,還是一開始我們就一起手牽手奉獻自己的力量投身其中?
    發展青少年事工,以致青少年的復興與社區城市國家的轉化能否達成,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是否有人願意成為那key person,願意回應神作在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當尼希米聽到耶路撒冷之民,因沒有城牆之保障大受仇敵的凌辱的消息,他就憂傷禱告禁食回應神,為了神國的緣故犧牲個人付代價投入重建耶路撒冷城牆的工作;同樣地當尼希米對以色列百姓發出呼求「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城牆,免得再受凌辱」時,以色列百姓的回應是,我們起來建造吧,並且奮勇作這善工。最後,即使仇敵想藉著譏諷、攻擊、陰謀、灰心洩氣、懼怕、貪婪…等詭計想阻礙重建的工作,他們終於完成重建城牆的工程。

   神事工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有人願意回應神成為那key person;尼希米若沒有回應神從舒適的環境回到荒涼的耶路撒冷,以色列百姓若沒有回應尼希米的呼求,起來建造並且奮勇作這善工,耶路撒冷重建城牆的工程絕不可能完成。當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主日學、青年、社區事工、禱告會…牧師發出需求呼聲時,是否有人願意回應神參與頭深其中呢?弟兄姊妹們,來吧!讓我們重建青少年愛的城牆,成為每一失喪生命中的key 
person(關鍵人物),讓我們手牽手為少年為教會,一起來參與在教會的服事中。我們一起禱告!!

為青少年兒童下一代復興代禱

標籤: ,
下面資料乃出於早期的校園禱告網絡

823「24-7 Non-Stop連鎖禱告週」禱告指引(為青少年兒童下一代復興代禱Pray for Youth/Children Revival)

說明:本禱告指引為「823連鎖禱告週」禱告使用,僅提供相關代禱事項之大綱,如有疏漏請自行補充,參考使用。對於那些常常長時間禱告尋求主的人,我們盼望您更多的親近神,為下一代在神面前尋求等候,領受祂的話語,並深切地期待您的分享!對於那些為許多需要忠心在神面前代禱的人,我們請您靈活的應用此指引,為下列相關事項在主面前懇求代禱。我們所期盼的是為著台灣下一代的復興,看見更多守望者興起,台灣的屬靈空氣改變。願神賜下施恩懇求的靈,在每一個時段的禱告中!

主題:與神立約

耶和華說:「至於我與他們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加給你的靈,傳給你的話,必不離你的口,也不離你後裔與你後裔之後裔的口,從今直到永遠;這是耶和華說的。」(賽59:21

代禱事項:
  • 興起代禱者
耶路撒冷啊,我在你城上設立守望的,他們晝夜必不靜默。呼籲耶和華的,你們不要歇息,(賽62:6)

1.求神為台灣的下一代,在每個地區、鄉鎮,興起代禱者,連結他們,使他們為著台灣下一代的得救與復興的來到,不停止的向神呼求。
2.求神為著各青少年、兒童服事團隊,不論是教會中的或是基督教機構,揀選呼召代禱者,使他們委身為著神所託負的特定服事團隊守望禱告。
3.求神為著各青少年事奉牧者、同工及兒童事奉牧者、同工,興起個人的代禱者,為這些第一線服事者忠心代禱,建立禱告的盾牌護衛他們。(現在就為你的牧師、傳道、輔導、主日學校長、老師、同工祝福禱告。)
4.為著你所屬的事奉團隊,或是你的教會的青少年兒童事工禱告,求神興起更多的代禱者來為你們代禱。
5.求神從下一代年輕人、兒童當中,興起禱告大軍,讓孩童禱告、讓少年人呼求主名。(為你所認識的或牧養中的幾位年輕人或兒童禱告,宣告他們要成為愛禱告的人。)
6.求神為台灣的各級學校興起代禱者,能長期委身的為某個學校提名代禱,為著學校師生的得救爭戰禱告。
7.為你社區裡的學校,或你所就就讀、所服事的學校,或你孩子的學校祝福禱告,讓這學校能有小組建立,能有禱告會,基督徒人數增加。
  • 綑綁壯士
人怎能進壯士家裏,搶奪他的家具呢?除非先捆住那壯士,才可以搶奪他的家財。(太12:29

1.奉主名綑綁情慾污穢的靈,性別混亂、同性戀骯髒的靈,離開我們的少年人、孩童。
2.奉主名封鎖色情污穢的網路,不准與校園網站連結,不准接觸我們的年輕人、孩童。
3.奉主名銷毀一切與情慾、偶像、通靈、暴力相關的各種書籍、卡通、漫畫、電玩、電視媒體、網站等。
4.奉主名拯救下一代,脫離各種偶像(明星、自我主張)崇拜的迷思。
5.奉主名棄絕「靜思語」「佛經」等錯謬的教導進入校園,關閉其通路,扭轉學校決策者的心。若你的學校有這樣的事,或你知道有學校如此,現在就為這學校代禱,求主改變。
6.奉主名潔淨媒體,除去錯謬的觀念、似是而非的誤導,釋放神的真理在人心中。
7.奉主名除去物質主義、升學壓力、同儕價值觀、同性戀、憂鬱症、不正常的兩性關係等對我們下一代的影響。
  • 為下一代基督徒代禱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1:1-3

1.求神使我們在新學期裡,與神立約,立志分別為聖,建立靈修禱告生活,不停止聚會,活出愛神、愛人的生命,謹守遵行神的命令。
2.求主賜給我們在新學期裡,能有合適的屬靈同伴,一同奔跑天路。
3.求主祝福參與服事的年輕學生同工們,能倚靠神的聖靈能力服事,不叫人小看自己年輕,在各方面能成為榜樣。
4.求主拯救我們的年輕人與孩童,從課業壓力中得到釋放,賜下但以裡的聰明智慧,妥善管理時間,面對過去不好的科目不逃避,這學期課業能進步。
5.為教會中許多第一代的年輕信徒,在信仰遭逼迫時,能有神的保守看顧,信心不動搖。能在主裡順服父母,有好的生命見證,智慧的應對。並求主施恩典,使我們的全家都能得救。
6.求主祝福教會的下一代,能接續教會的責任,有承擔、有使命感,成為新一代的領袖。
  • 醫治兩代關係
「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裏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4:5-6

1.求主賜下以利亞的靈,醫治橫隔在台灣兩代之間的鴻溝,醫治家庭關係、親子關係、甚至師生關係、輔導與學生的關係。
2.求主為下一代興起屬靈父親、屬靈媽媽,花時間在他們身上,能挑旺帶領、關顧餵養他們靈裡的需要。
3.求主賜給年輕的一代能更加的謙卑,懂得尊榮父母、孝順父母,對在上的權威有健康合適的互動。
4.求主幫助為人父母、師長、輔導、牧者,能更多從神的眼光看下一代,用神的智慧幫助他們成長。
5.求主興起更多的基督徒父母,建立家庭祭壇,使父母為兒女祝福、兒女為父親母親代禱,使每一個基督徒家庭都有祭壇常獻祭。
6.為單親家庭的青少年兒童禱告,求主成為他們的父母,供應他們身心靈的需要。
7.求主祝福我們的下一代,能接納自我的本像、外表、性別、才幹,用神的眼光看待自己。
  • 團隊事奉
「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裏面,我在你裏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裏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約17:20-21)

1.求主護衛所有投入青少年兒童事工的第一線牧者、傳道、同工,使他們與教會有合一的關係。
2.求主潔淨各教會、機構的青年事工、兒童事工,賜下合一的團隊,彼此相愛、彼此配搭,順服的心志、使團隊在聖靈的恩膏下運作。
3.求主使教會的青年兒童事工分別為聖,奉主名除去一切紛爭、爭競、傳舌、嫉妒、虛謊,除去宗教儀文的靈。
4.求主賜給各團隊能有效得著青少年及孩童的策略,方式。
5.為各青年兒童敬拜團禱告,求主潔淨使用,賜下敬拜的靈膏抹,除去明星心態,為團員更深的渴慕親近主禱告。求主教導敬拜團員,更多在敬拜中禱告、在禱告中敬拜。
6.求主膏抹新學期中,各教會、機構、牧區、小組、查經班、校園小組、禱告小組、主日學,每一次聚會都滿有神的同在,敬拜、禱告、宣教齊備。
7.求主將祂的話語賜給教會年輕人的團隊、兒童的團隊,使祂的真理被解開發出亮光來。
8.求主興起有教師教導恩賜、行政管理專才恩賜、傳福音恩賜、音樂恩賜、牧養輔導恩賜等,強化團隊服事的果效。
  • 差派工人
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9:37-38

1.求主為教會青年兒童事工預備更多的人力、物力,呼召更多的弟兄姊妹委身服事青年兒童的事奉。
2.求主興起更多的人投入下一代的建造,更多為下一代編寫的聖經教材、視聽媒體、圖書音樂製作等。
3.求主興起更多針對年輕人、兒童的服事事工、機構,並供應所需用的人力、財力。
4.求主呼召工人、打發工人為即將來到的復興預備。
5.求主廣開各樣能得著年輕人及兒童的福音大門、校園大門。
6.求主揀選並興起更多不向巴力屈膝的青年及孩童的領袖,有剛強的生命成為典範。
7.求主興起下一代成為一個禱告呼求的世代、承擔使命的世代、分別為聖、遵行神話語過聖潔生活的世代。


「613廿四小時連鎖禱告日」禱告指引(為青少年兒童下一代復興代禱Pray for Youth/Children Revival)

說明:本禱告指引為「613廿四小時連鎖禱告日」禱告使用,僅提供相關代禱事項之大綱,如有疏漏請自行補充,參考使用。對於那些常常長時間禱告尋求主的人,我們盼望您更多的親近神,為下一代在神面前尋求等候,領受祂的話語,並深切地期待您的分享!對於那些為許多需要忠心在神面前代禱的人,我們請您靈活的應用此指引,為下列相關事項在主面前懇求代禱。我們所期盼的是為著台灣下一代的復興,看見更多守望者興起。願神賜下施恩懇求的靈,在每一個時段的禱告中!

主題:自卑

經文:我若使天閉塞不下雨,或使蝗蟲吃這地的出產,或使瘟疫流行在我民中,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代下7:13-14)

禱告中,彷彿看見一個手掌大的小池,蜿蜒的流出細長的水流,不料水卻是黑色的。我求問神:這是什麼?神回答:這正是你的肺腑心腸,除非你看見原來自己的心腸比別人的黑,你就不能真正的自卑下來悔改。除非我們看見自己的污穢,我們就無法深切的悔改。台灣每年保守估計墮胎30萬,除非我們視那些胎兒,如同自己的孩子,我們不可能真實的認同性悔改,作有效的代禱。除非我們看見自己正是復興的攔阻,我們就無法為主預備道路。(6月2日晚台北靈糧堂代禱者聚集)

又見,一熊熊燃燒的火團,其上有一個鍋子正在加熱,卻偏置一邊,所以鍋內稍微滾一點,卻無法大滾。這是否正是你我禱告生活的寫照,我們跟隨神卻始終沒有全心踏上主的祭壇。我們這器皿的心不專注,耶穌只是偶而的主,我們的計畫、想法,隨時都能把耶穌排擠出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外表不拜偶像,自我卻死佔著內心的寶座不放。求主焚燒的靈,完全燒盡我們的裡面雜質,除去我們的羞辱。(6月5日晨)

禱告事項:
1.求神親近護衛、每位參與613禱告日的弟兄姊妹,使我們在此屬靈爭戰中,被隱藏在主裡,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
2.求神降下自卑、悔改禱告的靈,指教我們如何禱告。
3.代禱者個人認罪悔改求主潔淨,使代禱者能手潔心清的來到神面前。
4.求主赦免這世代年輕人所犯各樣的罪行。如:毒品、性犯罪、墮胎等。
5.求主砍斷「靜思語」「佛經」等錯謬的教導進入校園,扭轉校長、老師的心,賜給校園清新的靈。
6.求主拯救下一代從物質主義、升學壓力、同儕價值觀、同性戀、憂鬱症、不正常的兩性關係等當中釋放出來。
7.求主拯救我們的下一代,不受媒體虛假錯謬的靈誤導,認識神的真理,堅信神的話。
8.為單親家庭的青少年兒童禱告,求主成為他們的父母,供應他們身心靈的需要。
9.求主改變教會的體質,更加接納吸引下一代,使他們不是被社會所吸引。
10.求主教導作父母、師長、牧者的,能善用權柄,改變眼光,回轉成孩童的樣式,認識並懂得與下一代溝通。
11.求主護衛所有投入青少年兒童事工的第一線牧者、傳道、同工,使他們與教會有合一的關係。
12.求主潔淨各教會的青年事工、兒童事工,賜下合一的團隊,順服的心志、使團隊在聖靈的恩膏下運作。
13.求主使教會的青年兒童事工分別為聖,奉主名除去一切紛爭、爭競、傳舌、嫉妒、虛謊,除去宗教儀文的靈。
14.為各青年兒童敬拜團禱告,求主潔淨使用,求主賜下敬拜的靈膏抹,為團員更深的渴慕親近主禱告。
15.求主賜下聖潔的靈給教會年輕的弟兄姊妹,使他們遵行神的話過聖潔的生活。
16.求主為教會青年兒童事工預備更多的人力、物力,呼召更多的弟兄姊妹委身服事青年兒童的事奉。
17.求主賜下得著青少年及孩童的策略。
18.求主廣開各樣能得著年輕人及兒童的福音大門。
19.為各教會、機構,暑期青少年兒童營會代禱。
20.願主興起年輕人的教會及兒童教會。
21.求主興起更多的人投入下一代的建造,更多為下一代編寫的聖經教材、視聽媒體、圖書音樂製作等。
22.求主興起更多服事年輕人的的事工、機構,並供應所需用的人力、財力。
23.求主為台灣的下一代興起更多的代禱者,用大量的禱告護衛下一代。
24.求主興起更多年輕人來禱告,興起年輕的代禱者。
25.求神興起更多針對青少年兒童的禱告中心、訓練中心。
26.求主為下一代興起屬靈父親、屬靈媽媽,花時間在他們身上,能挑旺帶領、關顧餵養他們靈裡的需要。
27.求主興起屬靈的教師,能用青少年兒童瞭解的話語,解開聖經的真理,開啟下一代的悟性。使下一代紮根在神的話語上,到老也不偏離。
28.求主揀選並興起更多不向巴力屈膝的青年及孩童的領袖,有剛強的生命成為典範。
29.求主興起下一代成為一個禱告呼求的世代、承擔使命的世代、分別為聖、遵行神話語過聖潔生活的世代。
30.求神賜給我們,不論在都市或鄉村,能有指標性的青少年或兒童復興出現。

栽培為主火熱的孩童

標籤: , , ,
資料來源:和撒那月刊1999年1~~2月刊「孩童與聖靈」專輯〉栽培為主火熱的孩童
資料連結網站:大衛會幕禱告中心

栽培為主火熱的孩童 /大衛.華特斯(David Walters)

單單養育不惹麻煩的「乖」孩子是不夠的。神要挑旺我們兒女屬靈上的熱情。

    四十年前,人們若能教得出乖巧的兒女就心滿意足了。在當時的社會中,要使孩子乖巧並不困難,而且似乎只要做到這樣就夠了。而今,光是乖巧還不夠好。我們的孩子必須竭力為神擺上,並準備面對撒但向他們發動的全面攻擊。因為他們一出生就處於爭戰地帶,所以他們必須穿上軍裝。

    身為父母的我們無法寸步不離地保護孩子。我們必須教導孩子自己穿上神所賜的全副軍裝。當我向孩童傳講以弗所書第六章時,我跟他們說神有適合他們每一個人穿的軍裝。

    除非讓兒女在年幼時就成為神的勇士,否則他們長大後可能無法承受攻擊。我們所擔負的是世界將奪去他們的風險。

     傳統上,人們認為教會中的孩童很可愛,但有時他們亦是必須接受管教的小頑童。父母尋找能夠照顧他們孩子的教會,如此,他們便能不受干擾地盡情享受主日崇拜,那是一段解脫父母職責的愉快小憩時光。

    大多數的教會都設計了令人興奮、高度動態的節目以提供孩童玩樂。他們的想法是:我們期盼給孩童一些屬靈的餵養,但我們必須記住他們只是孩子,僅有短暫的專注力和有限的領悟力,所以不用給他們太深入的教導。

    這樣的想法轉化成各種的娛樂──遊戲、錄影帶、玩偶、小丑、汽球和嬉戲──而靈性上的造就卻是微乎其微。屬靈的點心成了孩童的主食,雖然我們多半都喜愛點心,但我們若光吃甜點,則無法保持健康。

    請了解我並非在攻詰有趣味的屬靈活動,我相信這類的活動有其價值──但重點是不能犧牲了基礎的教導。若我們以提供孩童樂趣和遊戲為主,而較不注重他們屬靈潛能的發展,屆時,教會中一大群的孩童將漸漸演變成一小群青少年。

    這是個常見的現象。事實上,大部分我曾拜訪過的教會,其孩童的人數總是比青少年多。原因何在?因為當兒童主日學的樂趣與遊戲不再吸引長大後的青少年時,他們便失去了留在教會的興致。

永不嫌太早

    灌輸我們的孩子神已揀選他們的觀念,並使他們成為神的勇士永不嫌太早,事實上,最好從孩子仍在母腹時就開始。

    請記住,施洗約翰從母腹裡就被聖靈充滿了(參路一15)。在他尚未出生前,馬利亞向她的表親以利沙伯(約翰的母親)問安,他就對馬利亞身上神的同在產生了回應。他的反應是如此雀躍以致以利沙伯喊著說:「妳問安的聲音一入我耳,我腹裏的胎就歡喜跳動。」(路一44)

    當然,我們無法向嬰孩傳講救恩的信息,並期待他們早早向主獻祭,但我們可以培養他們的靈命。他們的心可能尚不認識神,但他們的靈在神面前將有所回應。

    靈是不分年齡的。嬰兒與小娃兒可以感受到神的同在,得救的孩童可以如成人般彰顯聖靈的恩賜。孩童和少年人成為基督徒時所領受的聖靈,並不是一個「嬰孩般的」或「較年幼的」聖靈。

    神比我們對祂的年輕器皿更具信心。如果祂能透過驢駒的口或樹木來說話,並用杖將紅海分開,祂當然也能使用孩童。年齡不是其中判斷的準則,願意的心志才是衡量的標準。孩童或少年人在主裡的限制,全是大人加諸給他們的。

    在聖經中有許多孩童和少年人為神所用的描述:

 撒母耳還是小孩子時就事奉耶和華(參撒上二11、18)。
 小孩子歡呼讚美耶穌(參太廿一15~16)。
 父母們抱著自己的嬰孩來見耶穌,要祂摸他們(參路十八15~16)。
 耶穌十二歲時的靈命就已茁壯,並以天父的事為念(參路二40~49)。
 小孩與眾人一同聚集在耶穌面前。帶著五餅二魚的孩童協助門徒餵飽五千人(參約六9~14)。

    除此以外,下列的少年人也被神使用:
 約瑟十七歲時作了兩個夢(參創卅七2~11)。
 童子撒母耳發出神責備大祭司以利的話語,儘管他剛開始不敢說出來(參撒上三4~18)。
 年少的大衛擊殺歌利亞,縱使掃羅認為他年紀太輕,不能戰鬥(參撒上十七33)。(這聽起來倒像我們現今教會的景況!)
 耶利米試圖以年幼為藉口而不服事主,耶和華因此責備他(參耶一6~8)。
 神揀選小城中的童女馬利亞成為歷史上最榮耀的女子(參路一26~31)。
 提摩太在青少年階段就能義無反顧地完成他的呼召,因為他有敬虔的母親和外祖母培養他無偽的信心(參提前四12;提後一15)。


    這些例子在在顯示出「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林前一27)

不再臨時托兒

    近十年來,我一直在教導有關孩童及少年人的屬靈潛力。如今,在資深牧者抓得住此一異象的教會中,我親眼目睹不可思議的突破發生。兒童牧師、父母及孩童的全新型態即將產生。

    兒童牧師不只在他們的職責下帶給兒童歡樂,並且裝備孩童。父母也按照箴言廿二6所說的,負起「教養孩童走當行的道」之責任。而孩童正與其餘的教會肢體同列為基督大能的戰士。

    長久以來,父母誤解了他們教養孩童的角色,他們以為只要將孩子「養大」就可以了。但是如此一來,我們不是在「養」孩子,而是在養雞。我們應該訓練我們的孩子作主門徒。

    箴言廿二6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獨立了)他也不偏離。」這是一句帶著命令和應許的經文。

    什麼是孩童當行的道呢?不是他自己的道路或世界的道路,而是神的道路!我們當中那些已經承諾要順服這項命令──去教養我們的孩童,而非單單「養大」他們──的父母們,正開始看見兒女不偏離神道路的應許成就。

    嚴格訓練孩童的意思是我們要教導他們順服,而不是任他們選擇。我曾在一些教會中聽到人們這麼說:「我真希望我的孩子今晚也在這兒,如此奇妙的恩膏正是他所需要的呀!」

 我問:「你的孩子為什麼沒來呢?」
 一對父母回答:「他不想來。」
 我追問:「你們為何不要求他來呢?」

    他們回應說:「如果我們強迫他,那將會使他感到厭煩,所以我們只好等他自己預備好想要來時再說吧!」

    這種養育孩子的方式完全違背神的心意。無論你是否有個十二歲的兒子,因晚上計畫與朋友共度而不願來教會,或者你有個叛逆期的青少年孩子,連主日都不太想來教會,隨便他就是不應該的。

    我給這些父母的答覆是:「哦?那在其他你們認為重要的事上,你們也會讓孩子自己選擇嗎?比如說上學、洗澡、刷牙、或吃青菜等等,你總是讓他們隨心所欲嗎?」當然,他們的回答是否定的。

    為什麼我們會認為這些其他的事情比孩童屬靈上的教養更為重要呢?學校老師所教的會比神更豐盛嗎?讓孩子的外表清潔會比使他們的內心仰望神更要緊嗎?

    我們為何容許他們在教會裡不用心呢?孩童和少年在學校課堂中可以任意跑來跑去、出去上廁所十次、玩玩具、講話或睡覺嗎?那麼為何他們可以常常在教會崇拜時這麼做呢?

    我在教會教導時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下規定。相信我,孩童和少年會守規矩的。他們甚至會提醒父母要專注,而且除非真的很急,不要隨意去洗手間。

蛻變

    多年來,我一直向五歲至二十歲的孩子傳講要為神興起的信息,並且看到極大的果效。孩童和青少年被主摸著了,且變得看重神在他們生命中的呼召。我們為資深牧師、青少年牧師、兒童牧師、老師、幼兒工作者、父母、兒童及青少年舉行了為期一日的培訓特會。此特會打破了傳統的障礙,而且改造了陳舊的思考模式。蛻變正在發生中。

    人們震驚於看見小孩子與他們的父母、老師在培訓特會中連續坐五、六個小時,一同學習如何為神剛強。他們真不敢相信小孩子也能夠維持這麼久的專注力!

    他們不但能夠專注,還興奮不已地想要學習更多呢!父母學習如何讓他們的嬰兒不在教會中哭鬧,以使他們的靈得著餵養。幼兒學習安靜聆聽牧師講道,並領受最後的祝禱。

    這是件新奇又振奮人心的事,因為神所行的是今日人們認為不可能的事。「你們不要記念從前的事,也不要思想古時的事。看哪!我要作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賽四十三18~19)

    當已進入復興與更新的教會弟兄姊妹目睹聖靈澆灌兒童時,他們便明白神是不偏待人的,現今所發生的正應驗了先知約珥所說的預言:「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包括孩童)。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徒二17)

    孩童和少年不但經歷了超自然的事(許多人生命中第一次的經歷),而且神還使用他們事奉祂。他們看見天使、看到天堂與地獄的異象、禱告、說預言、傳福音,以及帶領許多其他的小孩子歸主。在我們的聚會中,他們為人按手懇求神的醫治和救恩,而所帶出的果效令人無法置信。這比傳統上兒童在教會做手工藝、勞作要令人興奮得多了!

    不幸地,有些教會(甚至包括某些靈恩派教會)仍然強烈反對孩童事奉的觀念。領袖們對此觀念感到害怕,他們不知該如何掌控此現象。他們怕這樣可能會造成太多混亂,引起不少反彈,有些會友可能會不高興等。

     但無論如何,此現象勢必發生,我們無法攔阻,因為這是神的工作。祂正親自為祂的小孩子辯白。

    極有可能在基督再來前的最後一代孩童,將挺身成為一支大能的軍隊。家庭將被神挑旺,小孩子將參加宣教之旅,十歲的兒童將向數千人傳道,而父母將栽培他們的孩童成為神所恩膏的事奉者。

    雖然如此的景況對我們來說可能很新,但其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鮮。在約翰.衛斯理的年代,孩童已參與在佈道會和復興特會中,而且奇妙地被神摸著。如果我們讓孩子為神和祂聖靈的大能所用,主將不斷變化更新每一時期及每一時代的兒童。

    我們要如何訓練孩童事奉神呢?這與教他們綁鞋帶的方法雷同。「我做給你看。」「我做,你幫忙。」「你做,我幫忙。」「你做給我看。」

    孩童事奉從樂意「加入主的軍隊」開始。他們喜愛跟在有恩膏的事奉者身邊學習。當機會來臨時,我們就放手讓他們運用神給他們的恩賜。

    停止娛樂我們的孩童並開始讓他們經歷神大能的時候到了──因為在我們的時代,單單「乖巧」是不夠的。

(本文原刊登於Charisma & Christian Life magazine, Sep. 1998 顧維筠╱譯)

更新之風

標籤: , ,
資料來源:和撒那月刊1999年7月刊「學生宣教運動」〈專輯〉更新之風
資料連結網站:大衛會幕禱告中心

更新之風 / 羅素.舒賓(Russell G. Shubin)

今日,一個由學生發起的敬拜運動風潮,已高舉了神對萬國的心意,並迫使許多人問道﹕「這是否是另一個學生志願運動的預兆﹖」


    「令人鼓舞的」是個不錯的形容詞,但還不夠強有力地傳達今日在美國各地年輕人中間正在發生的事,「熾熱的燃燒」也許更能貼切地描述這些年輕人的心。他們的心思被神的偉大佔滿,渴望更多駐足在祂面前,並且愈發地熱愛祂的旨意。

    位於密西根州荷蘭城的「希望學院」(Hope College),是無數更新的屬靈火熱中的一個例子。一九九○年代初期的希望學院,志願出席崇拜的平均人數僅二十至四十人,這對於一個兩千五百人的學校而言,實在少得可憐;甚至許多報告中只有二、三人出席。

 
    然而,瞄一眼今日的希望學院,可以看到有八百到一千位熱情的敬拜者,每週四次參加崇拜聚會,這使出席者往往只能站立在約能坐一千零五十人的會堂。主日晚崇拜之後,百分之七十五的出席者會留下來繼續讚美神直到夜晚,這是一件極平常的事。現為希望學院全職的敬拜主領者杜艾特.畢爾(Dwight Beal)說,學生們藉這些機會「駐足於神的同在中,更深地親近神,直到十點、十一點、十一點半,或更晚。他們想竭力地得到其所渴望的一切。」他說:「他們想來到水邊,深深地汲飲。」

 
    畢爾與他的同工們相信,這樣的情況是一小群學生幹部努力的直接成果。這些學生從一九九四年春天開始定期聚會禱告,求神眷顧那時靈性停滯不前的校園。最近出任該會堂主任牧師的班.派特森(Ben Patterson)告訴畢爾,他相信「如果我們能發展出一群敬拜者,就能影響全校園。」

 
    的確,禱告同工們所帶出的最初漣漪,全校園已經感受到了——甚至達到校外。一九九八年秋天,在「惠敦學院」(Wheaton College)舉行的高峰會中,希望學院的一個團體,帶領來自其他二十個學校的出席者,一同進到神的寶座前。在長時間、整天的聚會結束之後,希望學院的敬拜團,聚集在惠敦學院自助餐廳外的台階上,自發地讚美神,歌聲迴盪在潮濕的芝加哥空中,直到午夜。

 
    隔天早晨,他們又再作了一次公開的讚美。

 
    位於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利的「伯特利學院」(Bethel College),學生們已習慣在群體讚美中進入神的同在。他們的晚禱聚會——在主日晚上由學生帶領且自由參與的聚會——近來掀起火熱的浪潮。兩年來出席的人數已經倍增到現在的一千七百人。目前擔任此晚禱聚會的協調聯絡人珍妮.透娜(Jenni Turner),就傳達出他們的敬畏感﹕「我們退後、看著它,說:『哇!它是怎麼變得如此了不起的﹖』……露天看台已經擠滿了人,如果你叫他們坐下,他們作不到因為只有站位。」

 
    據估計,出席該晚禱聚會的人有一半不是伯特利學院的學生,而是來自明尼蘇達大學、西北學院(Northwestern College),以及其他地方的年輕人,包括高中生。

 
    在南部也可以感受到這股屬靈的更新之風。一九八九年,德州農工學院一位年輕的大二學生阿基(Aggie)有感動——他的三位室友也是如此——開放他們的公寓,供一個小型查經班使用。不過他們只有十二人,非正式地從約翰壹書開始查考。但是,也許是使徒揭露神的愛使人著迷,燃起這早期的火,任教於現稱為「突進學院」(Breakway)的葛瑞格.馬提(Greg Matte)說﹕「原本十二人卻變成二十人,二十人變為三十人,並繼續不斷地增長下去。」

  當他們的人數達到約五十人時(傢俱全都在飯廳裏疊起來,以增加活動空間),一位朋友勸馬提搬遷到較大的地方,好使這查經班可以接觸更多的人。
 
    之後,馬提搬離那棟公寓,但是他的家對於三千五百位學生而言,仍嫌小了一點。這些學生每週二晚上聚集在中央浸信會(Central Baptist Church),一起晚崇拜與查經。德州農工學院一位大四的學生蘇珊娜.茵琪(Suzannah Ince),在突進學院的敬拜團中服事,她感受到每週二晚上都有一種「巨大的期盼」之氣氛。她看到突進學院不斷長大成熟,學生們關心神的終極榮耀,並且愈來愈關切祂的終極目的――「更甚於渴望得到神的祝福等。」


週末讚美大會在各地蓬勃展開
 
    週末的讚美大會已經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在德州有個最讓人開心的例子,即「熱情大會」(Passion conference),它是一個連續三天的聚會。最近的一次於今年一月一日至四日,在福和市會議中心(Fort Worth Convention Center)舉行。會場裡約擠滿了一萬一千名學生,都深受大會主要講員,如約翰.派伯 (John Piper )與白瑞德(Bill Bright)所吸引。去年有五千人出席,今年的出席者超過去年的兩倍。

 
    熱情大會尋求在質量上不斷增長、且開展於全國各地的校園事工之間,填補不足並建造合一。為了這目標,他們鼓勵出席者作出一項生活方式的決定——稱為「二六八宣言」(靈感來自以賽亞書廿六8)。它是為了投身於一個「為神名字的榮耀而活的世代」中,所作的五點委身。

 
    熱情大會清楚地尋求復興,並且在其宣言的第五信條中確認,這些聚集所產生的力量,絕不只用在北美教會而已,它看出「因為神正在尋找萬民中的敬拜者,所以我渴望在萬國中尊崇祂。我主動奉獻我的生命和精力,來參與祂在我所處世代中的全球性旨意。」

 
    熱情大會的創辦人路易.基格略(Louie Giglio),堅定地認為這項宣言並不是「巧妙的大會主題,而是基督徒畢生的挑戰,要藉著作鹽作光、在愛中生活……無論在哪裏……都活出榮耀神的生活方式」。

 
    今日的年輕人――群體性地――極渴慕經歷神的同在。在全國各地、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基督教學院和一般大學中,有一股合一的力量,正藉由詩歌將大學年齡的年輕人聚攏在一起。


    「敬拜是一種治療方法嗎﹖」一位宣教學教授這樣問。他關切這種與同儕一起唱歌的經驗,所顯出的熱力超過亮光。但是,畢爾倒不是那麼不自在,他相信音樂只是今日年輕人的語言﹕「我們必須說他們的語言。如果你要在中美洲宣教,你就要學西班牙文。如果這是一個MTV世代,那麼,什麼東西將擄獲MTV世代的想像力呢﹖」
 
    馬提在突進學院教導解經學,對於近年來群體讚美變得日益重要,並不特別感到困擾(或受威脅),反倒視之為一個朝向整合屬靈生命的轉變。他說,詩歌現在已不再只是暖身的角色——只為了「培養心情」。馬提說,今日它比較像是﹕「我們要透過歌曲來敬拜,好使我們接著能透過神的話語來敬拜。」

 
    在一些蓬勃發展的群體讚美現場,年輕人正定意竭力將信息融入崇拜的每一部分——信息更刻意集中在神的榮耀和祂的終極旨意上。馬提最近引導突進學院的群眾,從常常問﹕「神對我一生的旨意是什麼﹖」轉變為﹕「神的旨意是什麼﹖」馬提的回答,豐富蘊含著世界宣教的涵義﹕「認識神,並讓人認識祂。」

 
    惠敦學院的「世界基督徒團契」(World Christian Fellowship)竭力地讓神的大異象和大信心,掌管他們主日晚間的聚會。「我不是宇宙的中心,神才是,」現任惠敦學院學生外展辦公室實習主任(Interim Director of the Office of Student Outreach)的布萊利.江思沃(Bradley Jonswold)說。每個主日晚上,將近八百位學生進入世界基督徒團契時,都能毫無疑問地看出,這位神本質上是一位宣教的神。不管是選曲、或禱告主題、或歌曲之間穿插的信息,學生們都得以和一位被高舉的神面對面。這位神渴望以特殊的方式來肯定祂的尊大﹕

 
    「萬軍之耶和華說﹕『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為大。在各處,人必奉我的名燒香,獻潔淨的供物,因為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為大。』」(瑪一11)


昨日復興的種子今日發芽

    惠敦和其他幾個有份於神一九九五年作為的校園,承認、並深深感激那些以前所栽植的種子,因為它們使今日許多人蒙福。

 
    一九九五年,世界基督徒團契接待一群「豪爾潘學院」(Howard Payne College)的學生――這群學生在他們的校園中,曾經歷極大的復興和潔淨。

 
    惠敦在聽到神的作為之後,也舉行了五天戲劇性的屬靈澆灌聚會,迄今這聚會仍不斷地重塑他們的屬靈景觀。聚會通常持續到凌晨兩、三點,學生們排長龍,等候要公開認罪並蒙潔淨。許許多多彼此交惡的人們深夜互通電話,展現了基督教的復合精神。

 
    在此復興特會最後一夜之前,超過一千八百人的群眾聚集,迫使他們必須移師惠敦旁邊的「學院教會」(College Church)。惠敦學院的宣教學教授萊爾.多賽特(Lyle Dorsett)就曾寫道:「我們可以清楚地說,復興已經臨到惠敦學院,只有時間才能顯明成果。……一種崇敬與讚美的靈襲捲了這學院。」

 
    這些聚會的立即成果既甜美又實在——不只惠敦本身,還及於更廣闊的學生界,也促使惠敦覺得需要與更多同儕分享他們的福氣,於是差遣學生團隊到其他校園,分享神所作的事。江思沃視這些學生團隊為「蒙福以致成為祝福」這原則正在生效。領受類似澆灌的無數其他校園,包括波士頓的「哥登學院」(Gordon College)、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的西北學院、愛荷華州立大學、希望學院,以及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Multinomah聖經學校(Multinomah School of the Bible)。

 
    一九九五年春天的哥登學院,被那時還是大二學生的柯克.麥克里蘭(Kirk McClelland)描寫為「一段發電期」。他看出它是個預備工作,要為今日所發生的許多事打好基礎。「主在那整個學期中潔淨我們……除掉罪和我們生命中的一大堆垃圾,以致神能夠使用我們作祂的器皿,」他說。他以前從來沒有想過要成為宣教士,而今天他的目標是印度。他所記得的一九九五年那學期,是「震撼我世界的春天」。

 
    至於長期的成果方面,江思沃也相信,在起初的復興和今日的復興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惠敦和其他校園,都獲益於神在一九九五年的作為。

 
    世界基督徒團契的中心信息——神的榮耀並在萬民中宣揚它——其實聽起來頗像「宣教士」(missionary)的信息,但是江思沃分享了他對這字的反感。對他而言,「宣教士」帶有一種濃厚的意涵,指「一位可憐的講員進來,說些有關窮人的故事,給人們看些窮乏者的照片,然後傳奉獻袋,並作一切會讓你內疚的事。」江思沃向宣教界發出一項刺痛的控訴﹕在信心宣教聚會中本應尊貴的意圖,卻常常被弄得可憐兮兮。

 
    在那些渴望實現大使命的人心中產生共鳴的,往往是神的榮耀,而不是本分、內疚或義務。雖然本分也扮演了它的角色,但是神的榮耀更能扣人心弦。「超過任何其他事物,」茵琪(Suzannah Ince)為突進學院作出總結:「有份渴望,想證明神的偉大。」當人們熱愛神的偉大時,就不會缺少奉獻犧牲的熱情,到地極拓展神的宣教任務。


另一波學生宣教浪潮興起

    「我感覺到另一個學生志願運動再次發生的隆隆聲。」現任「國際拓荒宣教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Frontier Missiology)總裁的艾美.芭士達(Amy Barstad),在一九九八年的年會致辭時,曾以上述這句話開場。江思沃也觀察到,今日「全國各地已開始推展許多短期宣教旅行」。
 
    例如,希望學院有學生在註冊處前的草坪上露營過夜,為的是確保自己能報名參加希望學院的春夏短宣之旅。在來到惠敦的高峰會之前(後來它轉變為融合敬拜與宣教的聚會),畢爾說,「我們已經看見人們對敬拜的想望與饑渴,並且我們的春假短宣隊數量增加了四倍。」

 
    從高峰會回來時,希望學院的崇拜團隊,把為萬國禱告和讚美,納入其節目的內容。他們開始為那些福音未得之民禱告,並唱詩宣告神的憐憫要為萬民所知曉。當他們進行到「永在之神」(Ancient of Days,引用自但以理書七9、13、22)這首詩歌,其歌詞「天地間萬口都要來齊宣揚你榮耀,萬膝跪拜你寶座前」時,畢爾說,「就像要把屋頂掀了一樣。」


    「我們只不過試著持守在波浪之上,免得我們遭打擊、捲入浪下。」「學園傳道會」(Campus Crusade)中西區世界外展部主任保羅.詹金森(Paul Jenkinson),如此描述他們在適應最近的短宣風潮上所作的努力。

 
    詹金森參與推動學園傳道會的短期國際大會(Short Term International Service,簡稱STINTS)。在一九九七年年終大會裏,他們發出一項挑戰﹕1000 by 2000——換言之,意即在公元二○○○年以前,有一千名學生自願奉獻暑假到外國服事。學園傳道會的領袖們期待,能有約一百五十或兩百位參與者在這次大會中回應這項挑戰。當回應卡被數點時,詹金森深受激勵,因為已有七百人許下了這個千禧年的誓約。

 
    「這回應超過學園傳道會的系統所能承擔的,」詹金森說。「有這麼多人想在那年秋天參加短期國際服務,我們必須徹底重新設計系統才行。」學園傳道會看出這份對短宣的興趣所造成的長期影響﹕參加這些短宣的人們,至少有一半將來會從事全時間的基督教事工。

 
    在最近走訪位於奧蘭多「先鋒會」(Pioneers)的行程中,他們說明了類似的重點﹕他們想不出任何一位他們的宣教士,不是因為短期國外宣教之後才被招募的。一如先鋒會般,許多蓬勃發展的機構一直思索如何最佳地整合短宣工作,以開創日後永久、以工場為基地的服事﹔同時認出短宣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成分,用以招募渴望擁有真實經驗的北美年輕人。

 
    馬提最近剛從中國短宣隊回到突進學院,這是他的第一次跨文化宣教經驗。雖然他一直在突進學院領導著宣教工作,但是他承認,「我去中國這趟旅行,是為要趕上我的學生們。」

 
    「我無法告訴你,光是這週內我所談過的學生中,有多少人蒙神呼召要前往國外,」馬提說。他熱切地說,有一群學生正在修一門「世界基督教運動面面觀」(Perspectives on the World Christian Movement)的課程。「我確實看到了神在宣教界加溫,」馬提說。

 
    短宣熱忱的激增,已經清楚改變許多人的生涯規畫及目標。再次,這重點不是人道主義、利他主義或守本分﹔反倒是為了榮耀和建造神美善之名。一位最近畢業於北愛荷華大學的學生賈士汀.泰勒(Justin Taylor),在經過三十天為回教徒禱告與兩次短宣(一次去拉脫維亞,一次去敘利亞)之前,原本全心想牧會。但在泰勒向回教徒群眾(可能從未聽過清楚的福音)作見證之後,他相當震驚﹕「我這才知道,這些人不尊重基督,是何等得罪神。」

   
    現在,他已將眼光放在全時間對回教世界的跨文化事工上。為要澄清他的動機,他說他有「一份想看到基督在回教徒當中被尊崇的心意與熱情」。


群體性的讚美經驗燃起學生宣教異象

    這些大型的群體性讚美聚會,應當被視為症候過於終極實體,才能明白這項在全國各地年輕人中間,散播開來的屬靈更新行動。談到突進學院在大學城屬靈環境中的角色時,馬提堅稱,有極多其他的學院事工「發瘋般地成長」。蘇珊娜.茵琪報導,有無數正式與非正式的小組聚會,正為復興而尋求神的心意。
 
    迴聲(ECHO)雜誌(這是一份專為年輕一代所辦的門徒訓練雜誌)的助理發行人邁可.史瓦茲(Michael Schwartz)指出,今日的年輕人想要兩方面﹕他們渴望小組中的親密與責任,但是他們卻在群體的讚美經驗中繁茂。群體讚美的時段,提供他們某種預嘗天堂的滋味﹕畢竟在啟示錄第七章的景象是一大群——非常大群——透過歌曲來敬拜神。

 
     小組中的彼此負責與蓬勃的禱告,提供了年輕人所渴望的關係——對於他們渴求的真正基督徒社群而言,這是一項必需品。小組的蓬勃發展(包括正式與完全非正式的)與對群體讚美經驗的饑渴,都反映出一份對個人主義式基督教的轉離﹕「……人們在更廣闊的社區和家庭的情境中——在人生、禱告、敬拜、見證、與對外接觸中互動。」

 
    一點點簡單的比較,也許可以幫助說明今日人們在了解與欣賞神(Deity)方面,有什麼轉變。三十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強調基督的人性——將祂介紹為我們最好的朋友、猶太木匠,強調祂的內住,並提供一份「個人關係」。

 
    這些特質今天依然存在,但是它們存在於一份對神更廣闊的眼界中,更明顯地超越物質世界,是更非物質性、全能和玄妙。這個世代從人類權威而生的幻滅和痛楚,已使得年輕人不再迷戀一位「像我一樣的神」。「我們正在尋找一位可以讓我們產生敬畏和尊重的對象,」史瓦茲說,「這對象是有威嚴、我們知道不會叫我們失望的。那是奧祕的、非人類的。」

 
     當人們轉而推銷教會,並解除神的奧祕性使祂變得平凡時,也許就錯失了目標——不只不忠實於聖經,而且還無法在目前這時期發揮功效。如果它是本色化(這可能又要引起爭論),那麼它就可能是失敗的本色化。史瓦茲說,今日教會對慕道友敏銳的模式,「對我這世代一點也沒有吸引力,一丁點也沒有。」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在奧蘭多舉行的福音派神學學會會議的大聚會中,約翰.派伯提供了另一種見解。他相信,與其面對一位和他們相似、溫馴的神,反倒人們需要被帶來和神面對面,看見祂一切的威榮。「那些慕道友最最需要的,是被全能神的聖潔吹倒——然後他們就會回來,他們回來!」他傳講說。「我們的同胞,」他接著說,饑渴於「神的威榮」。

 
    派伯的基督教享樂主義(Christian hedonism,意思是喜樂地享受神),給了跟隨者合法的根據,能盡情以神為樂。他調合敬拜與宣教,燃起萬民的異象,並且帶領年輕人看出﹕當更多民族敬拜神、明確讚美祂那美善的名時,祂就逐漸得到榮耀。


敬拜是人與差派人的神相遇
 
    哥倫比亞神學院教授達若.古德(Darrell Guder),最近促使北美教會看見其在本地的宣教角色﹕更審慎地看出,作為「教會」一份子的意思是,我們要與神一同宣教。古德顯明,救恩和積極參與神的全球性目的之間,有份不可分割的關係﹕


    我們需要學習敬拜如何具體地呼召、差派我們進入基督的事工中,並作為我們宣教的一個層面。為使它發生,敬拜必須是人與差派人的神相遇。我們所遇見的這位宣教士上帝,正在塑造祂的百姓從事天職,即成為萬民的祝福。
  若想了解這種更「宣教式」觸及北美的作法,可以看看威斯康辛大學的校際事工,就能稍微清楚些。威斯康辛大學的校際事工,提出一個接觸校園的新模式,其中之一是競相參與國外宣教工作。他們這新作法的重點是「見證社區」(Witnessing Communities)——以四、五人編組,一同搬到宿舍,設立模範基督徒群體,每天在事工團隊中一起生活、工作、禱告、研習。
 
    這種校際事工的模範,現在已經傳遍全國,它賦予領袖更多的責任﹔並且在一個逐漸走向後基督教(post-Christian)的西方世界中,透過友誼和強力展現以基督為中心的社區樣式,來增加傳福音的機會。現為威斯康辛大學四年級學生的校際事工領袖柯克.史賓賽(Kirk Spencer)說,他們的事工現在已經從零星的晚間聚會,擴展為「只不過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北美教會能開始更「宣教式」地扮好它在家中的角色,那麼其他一些社會性因素,就更能培育出全球宣教的異象。韋伯字典(Webster)最近詮釋地球村﹕「這世界被視為一個社區,藉由電子媒體,距離與隔閡都大幅縮小了。」隨著經濟的全球化、透過電子郵件方便國際溝通、經由網際網路獲得大量資訊、以及從不同的整點新聞所得到的消息氾濫,使得這世界似乎變得小多了。

 
    這燃起一份樂觀,表明今日的基督徒可以得到更好的裝備,能在他們的家鄉尋求神國的開展,同時在另一個半球滿足人們的需要、並拓展神國。


    約二十五張雷射唱片、一本聖經、一把吉他、一櫃子衣服,塞滿了克萊斯勒最近型號的迷你巴士,它已經成了萊恩.艾略特(Ryan Elliot)的行動家庭,這些基本用品是實現異象的工具。艾略特在惠敦領受異象,迫使他要將這福氣,與全國各地的同儕分享。雖然他曾經希望建立一個旅行團隊,或至少有一位同行的夥伴,但是孤立似乎並沒有澆滅他的熱心,他仍到各校園鼓勵他的弟兄們,並且分享革命性的真理﹕以神為中心的敬拜、神對萬國的憐憫、以及「奉獻你的生命給萬國」的蒙福機會。他與敬拜團主領者談到他們在神的全球性目的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神的榮耀和名聲,是在祂裏面敬拜生活的更新焦點。
 
    然而,艾略特的渴望並不孤單。他盼望那曾經橫掃惠敦、徹底改變他生命的更新之風,在他分享時也能感染別人。有些機構,包括學生動員會(Student Mobilization)、學園傳道會(中西區)、最近剛組成的全球雄心會(Global Ambition))都分別使學生志願運動的產物得著復甦﹔也藉著迦勒專案(Caleb Project)——巡迴傳道人 / 旅行團隊的觸媒角色而暫時興起,傳播了熱情的火燄,並滋潤現存的屬靈更新運動。

 
    在這每一個案中,他們所立志分享的大異象,就是這位宣教士上帝,祂渴望百姓使祂的名為大,祂的心為那些未得之民而哭泣,祂是位道地的天父,卻又純粹是位全能神。艾略特相信,如果我們來到這位神面前尋求祂(並且不只是我們自己),那麼我們的敬拜必然會燃起對萬國的負擔。他說,接著如果神要求我們放下在美國的事業,連根拔起、犧牲、到地極服事祂,「它將不過是我們敬拜的一部分。」

(本文原刊登於Mission Frontiers Bulletin, Jan./Feb. 1999,平山╱譯)

領導青年承接宣教歷史回顧

標籤: ,
資料來源:和撒那月刊2000年3月刊「青年宣教」〈專輯〉領導青年承接宣教歷史回顧
資料連結網站:大衛會幕禱告中心
〈專輯〉領導青年承接宣教歷史回顧  / 大衛‧施博立(David Shibley)

在教會世界宣教運動的歷史中,年輕人一直都站在第一線上。翻開宣教運動的頭一代,我們看到神興起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當時他還不到三十歲,卻拒絕自鳴得意,並向教會發出挑戰,要教會走出既有的疆域。

猶記得站立在英格蘭的諾丁罕(Nottingham),克理在此宣講他那偉大的講章,力促聽道的人要「向神求大事,為神做大事」。當我傾讀撰寫著這句話的紀念匾額時,我感謝神,因屬祂的新一代年輕薪火——從各國而來——已經步上舞台了。我要把一生所餘下的時光放在這些人身上,找尋他們、激勵他們、並使他們的手得以堅定。

在宣教運動的第二代,天下仍然是年輕人的,像是戴德生(Hudson Taylor)、大衛‧李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和瑪莉‧瑞瑟(Mary Lessor),他們帶來不一樣的局面。當宣教運動的第三代嶄露曙光時,依然是年輕人——諸如威廉‧卡邁隆‧唐森(William Cameron Townsend)和達農‧麥卡文(Danold McGavran——改變了宣教的軌跡。

福音運動的黃金大索都是由年輕人編織出來的。尼可拉斯‧欽岑多夫(Nikolaus von Zinzendorf)下定決心要把一生奉獻出來,向世界宣講基督時,年方十歲;浸信會牧師查理‧西門(Charles Simeon)在一七九○年代,挑戰劍橋大學的學生邁向宣教,並發起學生運動,這對劍橋之衝擊一直延續至今日。

在大西洋的彼岸,一八○六年在麻薩諸塞州威廉斯城(Williamstown)威廉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的「即興稻草堆禱告會」(Haystack Prayer Meeting),是美國宣教運動的肇始處。撒母耳‧米爾斯(Samuel Mills)是參與那次歷史性聚會的學生之一——他為學生宣教運動注入活潑之氣,影響所及達七十個校園。米爾斯在一次宣教之旅中,死於賴比瑞亞沿海海上,年方卅五歲;但在死前不久,他已協助成立了全美第一個宣教協會和美國聖經公會。

一八五○年,十餘歲的戴德生奉獻他的一生要在中國來服事基督並祂的工作。一八五四年,他搭船來到中國,後來創立了中國內地會。戴德生的服事所帶來的迴響,一直到今日對中國仍衝擊不斷。同一年代中,大衛‧李文斯敦於劍橋講道,激發出另一波宣教的熱潮;一八五八年,「大學校際協會」(InterVarsity)發韌於劍橋,其根源遠追李文斯敦對校園所帶來的影響。

一八五八年,路德‧魏夏德(Luther Wishard)建議為慕迪(Dwight L. Moody)的學生召開夏季會議,魏夏德的姊姊預言這次的會議將會產生出一百位宣教志願勇士出來。隔年,此學生宣教會議在麻薩諸塞州的賀曼山(Mount Hermon)舉行,宣教士皮爾森(A. T. Pierson)發出挑戰:「在這一代中,把福音傳遍全世界。」之後,剛剛好有一百位學生誓言成為宣教士。這成為「學生志願運動」(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的濫觴,這運動最後帶出二萬名美國年輕人受差遣成為宣教士。

一八八二年,當慕迪在劍橋佈道時,宣教的靈再次降臨這地。在慕迪聚會中悔改信主的人中,有位年輕的板球球員,名叫史達德(C. T. Studd),他志願放棄所繼承的遺產,用來支持慕迪的宣教工作,以及成立「世界宣教運動」(World Evangelization Crusade)所需的花用。

當學生志願運動的火開始轉弱之時,一九三六年有五十三位學生齊集於北卡羅萊那州,求神復興年輕人的宣教熱心,其果子是「學生海外宣教團契」(Student Foreign Missions Fellowship)的出現,伊利諾州惠頓學院(Wheaton College)的吉姆‧艾略特在十年之後曾接掌過該團契。這個禱告聚會所結出來的另一個果子,是大學校際協會開始召開三年一度的學生宣教特會,這特會後來演變成影響深遠的「厄巴那宣教特會」(Urbana Mission Conference),每次都吸引約二萬名學生參加。

一九四四年,葛理翰(Billy Graham)和托雷‧強生(Torry Johnson——當時他們分別是年輕的佈道家與牧師——成立「青年歸主協會」(Youth for Christ);不久之後,全世界都能感受到其衝擊力。一九五一年,神學院學生白立德(Bill Bright)發起「學園傳道會」(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

一九五六年,廿九歲的吉姆‧艾略特和其他四位宣教士為要在厄瓜多爾向蠻荒的奧卡族人傳福音而殉道。他們的殉道成為《生活》(Life)雜誌的封面故事,帶來數以百計的年輕人志願來承接他們的工作。艾略特寡居的妻子壯膽回工場,在奧卡人中成功地拓植出有生命活力的教會。

一九六○年代,在國家主義高漲、美國對越南的預先佔領、以及美國國內不安定的氣氛等因素之下,宣教在某些方面像是地下工作。然而,神再一次預備學生來發起嶄新的宣教擴展浪潮。查理‧富勒(Charles E. Fuller)於一九六五年成立「富勒神學院的世界宣教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s School of World Mission);歐爾‧羅拔士大學(Oral Roberts University)獻校,葛理翰在其中發表基本策略演說,並勸勉這所新的學校要永遠忠於對世界宣教的委身。另在一九六○年代,靈恩派學院也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其中包括影響深遠的「萬國基督學院」(Christ for the Nations Institute)的成立——校址在達拉斯。

大約在同一時期,羅倫‧康寧漢(Loren Cunningham)看見年輕人可能是宣教中未被動用的最大資源,他同時也看見當時的宣教機構並沒有良好的裝備,讓這些年輕人去經驗意義深遠的短宣經歷。為回應這看見,他創立了「青年使命團」(Youth with a Mission),使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可以親身體驗宣教。就如有個青年人如此觀察說:「康寧漢使宣教非正式化。」

一九六○年代末期,狄克‧伊士特曼(Dick Eastman)帶領一群加州的青少年參加禱告退修會,會中為他們朋友勞苦、代禱的靈抓住了這群年輕人,當他們為著他們那世代的靈魂,在神面前痛苦掙扎時,神以一種滿有能力的方式與他們面對面,向他們確證,祂要戲劇性地回答他們。就在短短的幾個月之內,「耶穌運動」(Jesus Movement)把數以千計的人帶入祂的國度之中。

在這些年輕人當中,有許多人在他們未信基督之前,過的是激進的生活;很自然的,他們當然就繼續激昂下去——只是現在是為耶穌基督而癲狂。這種徹底委身的生活型態很容易帶領許多「耶穌人」(Jesus People)進入宣教的行列之中。在這其中,有許多人投入「青年使命團」、「學園傳道會」和「青少年挑戰團」(Teen Challenge)等機構在世界各地的事工。

如今,回應宣教的青年數目遠高於過往的歷史,每年廿六個星期,神使用隆‧盧斯把「擎起薪火」的活動轉變成龐大的青年宣教特會,被吸引的人群比美國最大型的宣教會議還多。每年夏季,「青少年奮進營」差派數千名青少年到數十個國家傳福音。

(本文原刊登於Ministries Today magazine, Sep./Oct. 1999陳建宏╱譯)

約書亞世代神工作的法則

標籤: , , , ,
下面資料乃出於校園禱告網絡

約書亞世代神工作的法則(略論青少年禱告運動的屬靈原則與架構) 

傅傳道 (校園禱告網絡負責人)  2005/1/20

1.神正在興起一個在青少年當中的禱告運動。這個禱告運動的目的並不是禱告本身,而是祂要帶出一整個聖潔的世代,是敬畏神、熱愛神、全然委身向主的。然後,祂要在這個分別為聖的根基上,帶來台灣的復興以及宣教的浪潮。


2.如今,發動這個禱告運動的鑰匙已經被賜下來了。現在正是打開車門、坐上駕駛座、插上鑰匙、發動引擎、預備前往目的地的時候到了。

3.當我持續為青少年禱告運動尋求神的心意的時候,神提醒:當祂要在下一代當中釋放約書亞得地為業恩膏的時候,要注意祂工作的法則。接著,祂指示我從民數記中去明白一些重要的法則。以下就是在查考聖經及持續禱告中所得到的一些領受及實務作法。

4.民數記從以色列百姓預備從西乃山起行往迦南美地時寫起,就是出埃及第二年二月。當時,十誡及律法已經賜下,會幕也已建造立好,百姓在西乃山已經停留了十個月。神預備祂的百姓,並且在祂所設定的時間點中引導他們承受應許之地。

5.上帝原本的心意是要他們在這一年(出埃及第二年)就直接進入迦南。可惜因為後來探子報惡訊引起整個百姓信心的崩潰,所以祂延後四十年才帶領下一代進入應許之地。民數記記載「上一代」如何失落神的應許與「下一代」如何進入神的命定。所以,這一本書記載著以色列得地為業的條件,也關係著現在我們是否能夠承接約書亞恩膏的關鍵。

6.約書亞得地為業的恩膏並不是單給青少年的;這恩典是神賜給所有專心跟隨祂的子民的。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為業。(民14:24)誰是現在的約書亞與迦勒呢?

7.讀民數記,有一件事是整卷書裡面重複出現、不可能不注意的,就是「神吩咐」、「神曉諭」、「神指示」的用語。類似的說法,粗略估計在民數記卅六章中至少出現了一百次。出埃及記及利未記也有同樣的特色。其實,整個以色列民族國家的建立,就是建立在上帝所啟示的話語上面。以色列(以及教會)的成敗完全在乎是否遵行神的話語。

8.要得地為業也需要建立在神話語的根基上。這也是為什麼當約書亞要進入迦南地之前,神唯一特別交代他的就是: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書1:8

9.民數記中記載神所啟示的話語基本上有兩種類型:一個是普遍的生活、祭祀、與組織的規定,這在百姓中是世世代代要被遵守的;另外則是特定時空背景下的明確指示(例如:兩次數點百姓數目、起營的次序、設立七十長老、差派探子,等等)。

10.所以,教會要承接約書亞恩膏,除了要遵守一般性的聖經原則之外,也需要清清楚楚的聆聽到聖靈此時正對教會所說的話語與引導。我們需要恢復先知性的聲音在我們當中,不是為了取代聖經的地位,而是為了明確的跟隨主當下的鼓勵、警告、與帶領。

11.神賜給以色列百姓生活與祭祀的規定,其實並不是以此做為得地為業的交換條件。祂是要以色列百姓成為「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出19:6),好叫祂自己可以居住在其中(出29:45-46)。這是很重要的聖經原則,我們真正所要的並不是「得地為業」,而是「神的同在」。(出33:15-16)神所賜下一切生活與祭祀的規定,都是為此。「聖潔」是關鍵。

12.我們也如同利未人一般,真正的產業乃是耶和華神自己。(申10:9; 18:2)我們在得地為業的過程中,也要謹慎自己眼光的焦點。當我們僅僅定睛在得地為業上,我們很可能因此失去了神的同在。我們只有一件事:就是要更深的認識主基督自己。這也是整個青少年禱告運動的核心:在神的同在中親密認識祂及祂的能力。(腓3:10-15

13.帶領一、兩百萬以色列百姓移動在荒漠之中,是件極為困難的事情;但要讓聖潔的神得以居住在他們當中,卻更加困難。祂除了賜下生活及祭祀的聖潔條例,祂也引導摩西在百姓中建立了一個屬靈帶領的架構,為了使百姓可以持續不斷的專心跟隨神自己。

14.這個架構基本上有三個層次:先知(摩西)、祭司(亞倫,及所屬的利未人)、族長(十二族長,以及其下的長老、首領、千夫長、百夫長,等)。青少年禱告運動中,也需要這三種不同的角色、功能、與架構,才能單單讓神自己不斷的在其中帶領下一代得地為業。

15.先知系統是為了不斷領受與傳遞神的話語與引導;祭司系統是為了獻祭以及教導的工作;族長系統則為了有效管理與確保神的話語被落實的應用。先知系統人數最少,卻是整個民族發展與存亡的關鍵;族長系統管理大部分百姓,他們卻不能像君王一樣管轄百姓(參考撒上8:6-7),他們必須在神的啟示中帶領與管理;祭司系統是長期穩定的關鍵。

16.族長系統相對於青少年「牧者連結」以及學校「禱告小組」或現有之教會小組系統。透過連結各地的青少年牧者,我們可以動員最多的青少年進入這個禱告運動之中。學校禱告小組則是整個禱告運動的第一線組織,目標是要為主得著所在校園。禱告小組只要兩三個人即可組成,不一定隸屬同一教會。同校的幾個禱告小組可以定期合一禱告。

17.我們也需要有「先知團隊」被建立。他們的職責只是單純的領受與傳遞神的啟示性話語。他們可能在個人或群體尋求中,以預言、異象、異夢等形式領受信息。他們應當熟悉聖經、個性成熟、也彼此順服。他們並不高於其他系統,也不強迫其他人接受他們的領受,他們只是在主面前盡他們被託付的功能。先知團隊也在主的引導之下發動先知性行動。

18.祭司系統在青少年禱告運動中,可以分化成兩個部分:「教導團隊」及「禱告祭壇」。教導團隊負責讓聖經相關的真理以有效的方式根植在青少年當中,他們設計教材、進行訓練、也培訓師資;另外,他們也以聖經的角度回饋與修正先知系統所領受的信息。禱告祭壇則是以代禱遮蓋附近幾個學校裡的全體師生以及禱告小組。

19.禱告祭壇在青少年禱告運動中有特定的含意。舊約祭壇燒柴或香壇燒香,都是每天例常性、在固定時間中進行的。(出30:8;利6:9-13)所以,一個定點能夠被稱為禱告祭壇,最基本的條件乃是擁有帶狀守望禱告。(例如:每週一到週五16:00-18:00都有守望禱告聚集。)除了代禱者例行守望聚集,禱告祭壇也可另外發展出公開的中型敬拜禱告聚會。

20.這個青少年禱告運動的目的,本質上是要興起一個全然屬主的世代,實務上是要在各處建立學校禱告小組與禱告祭壇。這些禱告小組與禱告祭壇將帶來神的同在,並改變每個學校的屬靈空氣,進而帶出有效的福音與宣教行動。禱告小組可轉型成校園小組或「校園教會」。因先知與教師的聯合服事,也將催生出下一代的使徒性百姓。(參考徒13:1-2

神正在賜下約書亞得地為業的恩膏與智慧;祂正在釋放下一代起來建造榮耀的教會。

青年學子――復興浪潮不可少的推動者

標籤: , ,
資料來源:和撒那月刊1998年3月刊「青少年,興起發光!」之<專輯>

青年學子――復興浪潮不可少的推動者

資料來源連結網站:大衛會幕禱告中心

一個由學生主領的禱告運動,正在全美各校園中掀起一場屬靈的覺醒。

 據美國一群年輕的牧者們說,一個由學生帶領的禱告運動正不斷地在全美各中學中擴展。

 自從一九九六年九月首次在全美國各地中學舉辦「相會於旗竿下」禱告聚集行動之後,許多青年牧者們期待能夠很快地在各公立學校校園中看到一波前所未有的青年學子歸主運動。

青年學子主領的禱告運動

 根據位於聖地牙哥的「國家青年事奉網絡」(The National Network of Youth Ministries,簡稱NNYM)的統計,去年九月十七日參與第二屆「相會於旗竿下」禱告行動的青年人數已較去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使它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青年禱告聚集行動,總計約有三百多萬位學生,年齡從小學到大學均有,在當天上課之前同心合意地聚集禱告。今年,除了美國的學生之外,在德國、土耳其、日本、馬來西亞及英國等地也都有學生參與此項禱告行動。

 位於亞特蘭大「得勝全球福音出擊」(Victory World Outreach)機構的彼利‧亨福瑞(Billy Humphrey)表示,更多青年學子的參與為「學生們主動地分享他們的信仰」帶來更大的推動力。在亞特蘭大,今年參與「相會於旗竿下」禱告行動的學生人數是去年的兩倍。他附帶地說:「禱告是一件好事,也產生有了功效的結果,孩子們能夠為基督站立是最明顯的差異。」

 青年佈道家雅各‧阿朗若(Jacob Aranza)也深表同意。第二屆「相會於旗竿下」禱告行動結束一個星期之後,他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郊區舉辦的一場聚會中,就有半數的與會者願意接受講台的呼召決志歸主。「有一位女孩抓住我說:『當我到達學校,看到有一百八十多位同學圍繞著豎立國旗的旗竿一同禱告時,我想那就是復興。然後當我看到我的朋友中有一百五十個人將他們的心獻給主時,我更加確信。』」

 在南加州,布萊恩‧伊諾(Brian Eno)認為「相會於旗竿下」禱告行動的影響之一,是看到學生們因著面臨逼迫而變得更加剛強。隨著愈來愈多的青年學生參與這項行動,有一些的學生接受了基督教信仰,但是也有人遭受更多的譏笑與嘲諷。

 伊諾說:「孩子們並未因此感到困擾。在一所初中,當學生們相會於旗竿下且發出救恩的呼召時,有兩位學生受感動接受了基督。」

禱告扭轉頹勢

 這項禱告行動創造出一種正面積極的環境來翻轉美國許多正瀕臨艱難的學校,例如素來高居校園犯罪率首位的聖休士頓中學,如今學生中途輟學的比例下降,當地的一些青年牧者們正輔導學生,引導他們走向正途。此外,基督徒父母親的靈性也逐漸被甦醒過來,基至有些教會還為國小的兒童開設查經班。

 藉著動員基督徒設立或擴展查經班,達拉斯郊區的傑洛伊‧卡本特(Jaroy Carpenter)牧師說:「『相會於旗竿下』禱告行動促進了今年一整年福音的影響力,……神正在推動青年人聚集起來成為一支屬神的軍隊。」

 即使在屬靈環境艱困的新英格蘭,身為青年牧者的邁可‧亞倫(Mike Allen)也發現他在麻薩諸塞州恩典堂的聚會人數現已增加了百分之三十。

 然而,「相會於旗竿下」禱告行動仍有一個缺點,即因著黑人對美國政府的不信任,要使黑人學子們一同聚集環繞美國國旗禱告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為此,有一些牧者們將在今年致力於化解根植於許多黑人年輕人心中錯誤的愛國主義觀念,因為在美國的歷史中有太多的黑人英雄,若黑人不關心這個國家,豈不是自摑自己的臉。

 除了以上的問題之外,佈道家阿朗若相信,「相會於旗竿下」禱告行動已經為另一個由年輕人發起的「耶穌運動」(Jesus Movement)搭好了舞台。

 阿朗若說:「孩子們明白他們的青年牧者並不打算帶領這個禱告運動,他們必須自己帶領,而這已經導致一場屬靈的覺醒在各校園中發生。」

 傑洛伊‧卡本特也相信這個禱告行動的影響將是非常巨大。「隨著禱告的正面影響,誰能知道它會帶來何等長遠的影響呢?」

(資料來源:Charisma & Christian Life magazine, Dec. 1997)

去得著每一個校園

標籤: , ,
下面資料乃出於早期的校園禱告網絡

去得著每一個校園   傳道 (校園禱告網絡負責人)  

看哪, 神的羔羊!(約1:29

異象:基督在校園(校園充滿基督的榮耀,哈2:14

使命:協助在同一個校園中工作的教會與機構,透過合一、禱告、與拓植,使整體學生信主比例與學生族群已建立信徒社群比例持續提高,以完成使門徒化校園的使命。

策略:針對每一個校園,我們認定:各團體間的合一關係、全面性的禱告動員、與刻意的拓植行動是有效提升學生信主比例與信徒社群比例最重要的策略性原則。

原則
作法
備註
合一1.同工聯合禱告
2.學生領袖聚集
同工層與學生層都有合一(約17:20-23
交接、擘餅、祈禱、相愛(徒二42;約13:35
禱告1.為每個人禱告
2.學生禱告小組
3.學校「禱告殿」
以禱告覆蓋每個教職員生(提前2:1-2
在空間上以禱告小組充滿校園(提前2:8
在時間上邁向廿四小時禱告(賽62:6-7;弗6:18
在禱告中醞釀一切行動(可1:35-39;約5:19
拓植1.校園現況分析
2.學生小組
3.校園「教會」
分析並協力得著校園未得族群(羅15:23
用諸般智慧傳揚祂(西1:28;徒10:38
家裡的教會(羅16:5;林前16:19;西4:15;門1:2

近期工作:

確定方向(確定異象、使命、策略)、尋找同伴(透過溝通發掘校園窗口)、
先導計畫(開始在某些校園中進行)、支援系統(策略團隊與行政辦公室)

說明:

主耶穌吩咐使徒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太28:18-20),我們也深信主已經呼召我們要去使每一個校園作祂的門徒。過去廿年,台灣整體信主比例並沒有改變,校園中的情況也大致類似。如果我們要有所突破,就必須有新的眼光與新的策略。

根據統計: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廿五歲以下;百分之九十的信徒在廿五歲以前信主。校園其實是世界上最大的宣教禾場。當我們把校園裡各種學生族群視為未得族群,而把地方教會與校園機構重新定位為宣教基地時,校園工作就有了嶄新的方向。

宣教學告訴我們,最有效使福音滲透與紮根在一個區域的作法是:在每一個未得族群中建立能見證基督的信徒團體。因此,我們不僅選擇「整體學生信主比例」,也選擇「學生族群已建立信徒社群比例」作為衡量校園福音進展最重要的兩項具體指標。

「學生族群」可以是一個學校裡的某個系所、社團、宿舍、運動隊、校友會、等。隸屬同一學生族群的學生,彼此間有更緊密的互動,因此為福音傳播提供最自然的管道。

學生族群中的「信徒社群」可以是任何型態,只要符合下列四個條件:1)幾個學生信徒;2)同屬一個學生族群;3)在學校的環境中(教室、校園、宿舍、或靠近學校的任何地點)固定聚集;4)致力於將福音分享給該族群的每個成員。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發動你的青年事工!

標籤: , , ,
資料來源:和撒那月刊1999年3月刊「得著這世代的青(少)年」專輯〉發動你的青年事工!
資料連結網站:大衛會幕禱告中心

發動你的青年事工! / 伊斯特曼‧科提思(Eastman Curtis

要為耶穌贏得這世代的青年,我們已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

    今日在美國劇烈的屬靈覺醒運動正如火如荼地影響著當地十幾歲的年輕人,而且世界各地也正感受到這個影響。一群青年牧師和教會領袖們正活躍地帶領著高中生、國中生進入神所澆灌下來的聖靈之中。

    去年透過電視和佈道大會,我們的事奉帶領了五萬多名年輕人接受了耶穌,而在我們的青年聚會中,有超過一千兩百人得醫治的報導。這個數字比一九九六年多了三倍之多,而且更棒的消息是,我們並不是唯一經歷到這種成長的事奉團體。

◎去年,麥爾斯‧麥克費生(Miles McPherson)透過校園事工與其他機構在聖地牙哥運動場共同主辦了一個佈道會,該佈道會共吸引了一萬九千名青少年參加,其中有九千名接受了耶穌。

◎奧克拉荷馬州GUTS教會的牧師比爾‧薛爾斯(Bill Sheers)牧師,在去年十月的前三個星期所舉辦的全城市「萬聖節鬼屋」(Halloween Hell House)福音出擊行動中看到有七千八百名年輕人信主。

◎在奧克拉荷馬州「行進教會」(Church on the Move)的青年牧師布萊尼‧巴托爾(Blaine Bartle)說,每週三晚上都有一千一百多位十幾歲的年輕人參加他的青年聚會。

    這樣的報導還可以持續下去,甚至連世俗的媒體也注意到這樣的消息。不久前,美國NBC新聞主播湯姆‧布洛可(Tom Brokaw)就製作了一個名為「深入美國」(America In-Depth)之廣播節目,報導高中生的禱告運動,全國聽眾由此得知青少年為復興禱告的消息。

    我們不應該訝異,多年來我們一直呼求神在青少年身上動工,如今真的發生了!我相信神不會遺漏掉任何一個呼求屬靈覺醒的教會、青年小組和青少年。事實上,祂已經給了我們一些合乎聖經的原則,以幫助我們動員青少年起來配合神正在進行的工作。

1.啟動你們的引擎

要不要開始全都在於你。身為領袖,我們是站在一個能強有力影響他人的位置。


不久前在帶領一場青年牧師的研討會上,有一個人問我:「我能做什麼?我在教會裡擔任青年牧師已長達八年,但是現在我所牧養的青年小組是我所帶領過最不屬靈、最屬世的一群人。

「他們不禱告也不讀聖經,我甚至沒有辦法叫他們持續來聚會。」

那時因為有一群青年牧師正圍繞在我身邊,我只簡單地分享一些可能有些幫助的做法,之後我請他在聚會結束後再來找我談。當我們獨處的時候,我問他:「你有沒有像你早年剛牧會時那樣地迫切禱告?你有沒有像你以前那樣地鑽研聖經?你有沒有像以前那樣積極地和別人分享你的信仰?」

這位牧師掉下眼淚哭著說:「你說得對!問題在於我自己。」

事實上,我們能夠傳講正確的真理,教導強而有力的聖經原則,甚至給予青少年重要的屬靈指導,卻還是看不見果效。為什麼?因為我們雖能傳講我們所知道的,卻只能「複製」出像我們一樣的人。

2.把禱告的油門開到最大

禱告能將青少年對復興的態度從觀望轉變為實際參與。禱告能使他們從看台上站起來,挽起袖子跳到舞臺上加入演戲的行列。迫切的禱告不僅能邀請全能神在他們的生命和環境中動工,也會促使他們與神同工。

禱告是每一次聖靈大澆灌的特徵。從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到史密斯‧維格氏維爾(Smith Wigglesworth),從包斯沃斯(Bosworth)到布朗斯維爾(Brownsville),禱告始終扮演著一個關鍵性的角色。當我們的心渴望神的運行時,禱告就自然地從我們的靈裡流露出來。

但請記住:若想到你的青少年起來迫切地禱告,他們必須先看見你迫切地禱告。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只有你和一群「核心」青少年禱告,但是很快地這星星之火將會燃起一場大火,把大部分的年輕人都燒起來。

同儕的壓力可以使負面的變為正面的,他們的態度將不再是:「我可以與這個世界多接近?我可以犯多少罪?」而是:「我可以多接近神?我可以多像神一樣?」

3.投注金錢

你想要看到你的青少年被神發動起來是一回事,但使它發生又是另外一回事。

今年當全美大賽車進入第五十週年的時候,贊助單位的數目仍然高居不下。多數時候你不容易看出賽車本身的真正顏色,因為贊助廠商的貼紙五花八門地把車身都貼滿了的。廠商信任車子、賽車手和維修保養的工作團隊,於是他們敢花費大筆的鈔票來資助那一部車子。因此,那部車子也合情合理地貼上了那一家贊助廠商的廣告。

如果我們要使福音成為這個世代的「標誌」,花錢也是必要的。購買一棟青年大樓、音響系統、道具、視聽設備、音樂器材、燈光等等都需要投注無數的金錢。

我們可以傳講神在青少年當中的作為,為此禱告、歌頌且作見證;但是如果我們不為此奉獻金錢,我可以向你保證:我們的新並非真的在那裡。如同耶穌告訴我們:「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太六21

幸運地,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心。請注意這個次序:我們的心跟著我們的財寶跑。如果我們現在把錢財放在我們要我們的心去的地方,我們的心很快地就會跟上來。

4.用神的話加滿油

讓青少年的心渴慕神的話是必要的。當你的青少年開始禱告的時候,他們將對神的話語開始有胃口,而且神的話語將使他們剛強。

在這個太多太多青少年(也包括成人在內)跟著「感覺」跑的世代裡,神的話語給了他們某些當「感覺」不在的時候,仍可以抓住之絕對真實的東西。

看看保羅對以弗所長老所說的話:「如今我把你們交託神和祂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二十32)在Strong字典裡,「交託」(commend)的希臘文意思是「交付、保管」。此處保羅乃是強調神話語的重要性,它能使復興之火持續燃燒。

青少年需要將救恩建立在絕對的真理上,而不是建立在感覺或情感裡,要記住:真理第一,感覺第二。

5.不要把燃料稀釋

不要簡化了神的話語。據統計,目前美國青少年中每天有十三人自殺、十六人被殺、一千個未婚媽媽、十萬個學生帶武器上學、二千二百個學生輟學、三千五百人遭遇暴力,以及八十個女孩遭受強暴。

這些年輕人當中有許人來自破碎、功能不健全的家庭。在他們成長的歲月裡,父母自他們的家庭及心中缺席。他們不要一種「次等」的福音,面對每一天現實的生活,他們需要神未經摻雜的話語所帶來的全能。

6.適當地加速

從神的話語給予青少年可供他們應用在所面對的情況和問題之答案。今日神的話語跟兩千年前一樣具有相同的適切性,它並未失去一絲一毫的能力。

最近有一群青少年在一個網站上談論屬靈的事務,其中有一個人作成如下的結論:「讓我看看適切性在哪裡,幫助我解決就業、道德、AIDS、功能不彰的家庭關係,以及物慾的問題。這是我需要幫助的地方。」

如果我們把十個腳指頭的怪獸、小紅母牛的灰燼,和金燈台後面的約櫃尺寸暫時先拿開,全力處理這些有關適切性課題的話,我們會更有效地得著青少年。我們必須問自己:「我所教導孩子的,在他禮拜一走進學校教室時管用嗎?」

7.將讚美和敬拜予以充電

將青少年帶進神的同在中才能改變他們的生命,而讓他們進入神同在中最好的辦法是透過敬拜和讚美。

我們都知道音樂對青少年有極大的影響力,音樂能使他們降服、全心投入,連身體也可以全然獻上(搖頭、展現各種舞姿及動作,甚至非常瘋狂!)。他們有一種把身體交給某一種東西的內在衝動。

但神的話語告訴我們,我們的身體是要獻給神當作活祭的。事實上,羅馬書十二1說:「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

我們必須給年輕人一條路,使他們在敬拜中很容易地就可以進入神的同在。也許你個人的音樂喜好和孩子們的偏愛不大相容──他們喜歡熱門音樂、流行歌曲或是扭扭舞曲。但請記住,風格形式不是最重要的事,重要的是聖靈的恩膏。

8.讓他們實際操作

提摩太前書四14告訴我們,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輕忽」(neglect)這字在馬太福音廿二5中被翻譯為「不理」。我們不能讓青少年「輕忽」了神已經賞賜給他們的恩賜。

事實上,青少年愈多地為主操練他們的恩賜,就愈能擴展他們的恩賜。但是如果他們輕忽這些恩賜,它們就會腐朽、枯竭和失效。

既然如此,我們的職責是什麼呢?以弗所書四12清楚地告訴我們,我們的職責是裝備信徒作主的工作。這意味我們有些時候必須給他們機會捲起袖子,把頭探進車蓋裡,讓他們的手被機油弄髒。

當我還是一位青年牧師時,某次週三青年聚會結束後,有一名年輕人前來找我為他禱告,他被香煙所捆綁。他是一名優秀的吉他手,但是因為台上的人會對台下的會眾造成影響,所以我無法讓他加入敬拜團,除非他戒煙。我告訴他,如果他能把香煙戒掉一個禮拜,我就答應他在排練的時候可以上場。

他滿懷希望而來,而且他真正地做到了!戒煙的時間也從一個禮拜延長為兩個禮拜,然後是三個禮拜。經過三個月沒有香煙的日子,他開始在敬拜團中擔任彈奏吉他的事奉。今天,他是一位大有能力的福音見證人,也是他朋友的好榜樣。

神信任我們的青少年,所以我們也應該信任他們。如同我那位在「青少年狂飆事工」(Teen Mania Ministries)事奉的朋友說:「青少年總是忙著做一些事情;不妨讓他們也為主而忙碌。」

9.提供挑戰

青少年喜歡接受挑戰。他們希望找到一個理由使他們能從人群中脫穎而出,並且做與眾不同的事。

我曾經參加一個在某所高中體育館舉行的軍隊招生說明會,會中來自陸軍、海軍、陸戰隊的代表們作了約兩個鐘頭的說明。

那位陸軍代表講了九十分鐘,只留下三十分鐘給另外兩人。之後,海軍代表上台講了廿五分鐘,只留給陸戰隊員五分鐘。

「沒問題,」那位陸戰隊代表對校長說,「我只要三分鐘。」

他放下麥克風且開始在體育館裡上下走動,注視著每一個學生。你幾乎可以聽到針掉在地上的聲音,沒有人敢動。

他不停地走了兩分鐘,好像走了兩個小時。最後,他拿起麥克風說:「我看了你們一下,發現只有兩個人可以加入陸戰隊。如果你們兩個認為夠格的話,馬上到我的櫃檯來報到。」

說明會結束之後,到陸軍和海軍櫃檯的學生寥寥可數。但是,陸戰隊的櫃檯前卻被兩百個學生擠得水洩不通。如果這麼多學生會對那位陸戰隊員的挑戰作出這樣反應的話,難道他們不會對加入神的軍隊作出更大的回應嗎?

10.讓他們加入隊伍

羅拔士大學(Oral Roberts University)的校牧比爾‧舒樂(Bill Scheuler)說:「告訴我你正在跟從誰,我就能告訴你將來會變得如何。」如果教會沒有提供青少年一個健康的社交場所,他們就會到別的地方去找──通常我們不會喜歡那種結果的。

令我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看到各地方教會的青年室裡增加了電動玩具室、撞球檯、咖啡間,和室內籃球架。事實上,增加這些設備和活動的教會看到了更多得救的青少年。

比賽開始了!神早已經預言青少年在末世裡將會扮演的重要角色。身為青少年領袖,我們可以鼓勵我們的青少年,並幫助他們培養神賦予他們的恩賜;相反地也可以帶領他們偏離神所給予他們的旨意。我們可以引導他們留在屬靈的停車場上,也可以鼓舞他們參加賽車大賽──並且奪魁!


(本文原刊登於Ministries Today, March /April 1998甘耀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