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具有 家教會實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家教會實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神國藍圖--如何開始植堂(4.簡單教會網絡的運作與領導)

標籤: ,
   第三部為拓殖簡單教會的熱情,摘錄整理書中部分的章節與重點,底下為「神國藍圖--第16章如何開始植堂(4)」(天恩愛修園叢書)心得分享:

第四個問題:簡單教會網絡如何運作?

    可不可以是傳統教會或大型教會的一部份,還是必須有自己的教會網絡?答案是都可以!Jaeson校園教會與地方教會(大型教會、社區教會、傳統教會)同工,同時也幫助校園跨教會機構,與他們的學生在校園建立簡單教會,或「宣教社群」。Jaeson他們還培訓這些地方教會和機構將簡單教會的原理運用在他們自己的事工上。有些學生在校園裡建立簡單教會,與此同時也參加在教堂聚會的地方教會,他們還幫助世界各地的校園、城市和國家從零開始建立了許多簡單教會。作為迅速倍增的獨立簡單教會網絡,這些簡單教會是完全自治的。

    作者依Larry Kreider所著<家庭教會網>一書的基礎改寫,如下簡單教會網絡的定義,且也顯示了作者的事工,完全自治的教會網絡與運作的樣式。

    會與傳統的社區教會和大型教會很不同。不需要大教堂,因為每個簡單教會本身都是一個全功能的教會,聚會的人少到十到二十位信徒。

    可以在不同地方聚會,包括宿舍、公寓、家裡、教室、營業場所、自助餐聽、溜冰公園、購物中心、公園、咖啡廳或任何學生聚會的地方。

    一個團隊的學生領袖(長老們)帶領一個校園教會,同時由一位屬靈父親或母親以教練的關係輔導、守望他們;他們的責任是牧養簡單教會。一個城市或地區的校園 簡單教會彼此聯繫,建成一個教會網,防止驕傲、排他性和異端。在同一區域的新簡單教會可以一個左右舉行一次聯合慶典,禱告或舉行外展活動。簡單教會是真實的教會,不僅僅是查經班,甚至也不是細胞小組。他們有長老,他們收十一奉獻,而且教會的領導要為教會裡的靈魂在主面前交帳(來13:17)。

    此外,這些年輕領袖致力於簡單教會的迅速再生。這些簡單教會有訓練新 領袖的小細胞小組,並為每個信徒提供事奉機會。每次一個學生領袖被差派出去建立新的簡單教會,他們會留在這個領袖細胞小組,或得到差派他們出去的簡單教會 領袖一對一的不斷指教。這種師徒關係(輔導者和被輔導者之間),討論他們內在生命和外在事工的狀況。隨著教會網落的成長,他們可以舉行定期的「退修會」, 所有簡單教會聚在一起,在真理的根基上、內在的醫治和釋放中與神相遇。並且,當簡單教會增長,聚會點容納不下的時候,不是修建一間教堂,而是建立新的簡單教會。

    這個簡單教會網絡將由在這個區域的一個團隊,包括使徒、先知、傳福音、牧師和教師來管理,他們將是屬靈父母,訓練每個簡單教會的長老牧養教會,成就事工(弗4:11)。每個教會植堂運 動,都將有國際性的、全國性的、地區和校園的「411團隊」(根據弗4:11的教導而組成的團隊)。裝備中心和24-7禱告殿將建立在每個地區,為領袖們 作及時的訓練。411團隊可以在週末為網絡內的所有長老們每月舉行一次(或更多)密集領袖培訓。學生畢業以後,將在職場、家中、鄰里建立簡單教會網絡,從 校園、城市到各國,在貧困區到社會各階層,建立跨世代的簡單教會網絡。

第五個問題:簡單教會網絡的領導

    簡單教會的領導方式是根據以弗所4:11所指示的模式。神安排了使徒、先知、傳福音者、牧者和教師,不是當家作主,而是為了事工「裝備」聖徒。每個事工的功能都與其他不同。

  • 使徒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神子民的使命感(擴展)。
  • 先知的主要功能是裝備肢體聽見神的聲音並做出反應(經歷)。
  • 傳福音者的主要功能是培養對失喪者傳福音的緊迫感,增長教會,並訓練人如何去作(佈道)。
  • 牧者的主要功能是確定大家彼此關懷,共同成長(造就)。
  • 教師主要功能是確定大家得到神話語的餵養並活出來(教育)。

    每一位411隊員可以有多種功能,每一種功能可以有多位411隊員。每個411團隊有幾位牧者、幾位使徒、幾位先知都沒有限制。411團隊是建立在恩膏之上,而非潛能之上的。之所以被任命監督各項功能,是因為他們的恩賜和被證明了的恩膏。411團隊通常由五到七人組成,他們分享恩賜,一起同工,照看一個教會網絡。

    不是教會裡的每個人都必須有這五種恩賜之一。這五恩賜是從基督來的禮物,為的是幫助造就聖徒。一個健康的411團隊會有這五種功能的代表在他們的小組裡。此外,一個人也許有一個以上的411恩賜。例如保羅自稱是使徒、傳福音的和教師。

     411團隊不是在那裡作所有的決定,或者作所有工作的。相反,他們只是在那裡服事聖 徒,在他們做工時幫助裝備他們。411團隊定期聚會,討論校園簡單教會網絡的健康和成長需要。他們為簡單教會網絡內的領導團隊安排定期的強化訓練、退修會 以及提供教會事工資源。此外,隨著簡單教會的數量在某一特定區域的增加,更多的411團隊將會興起,新的教會網絡就會在其他校園、城市和國家誕生。

簡單教會領袖概覽

    底下是作者根據渥夫根‧辛森的<改變世界的家>,改寫的校園領導系統如何運短名參考:

A)長老(Elders):簡單教會,或校園教會由長老(學生領袖)帶領,功能是教會屬靈父親或母親。他們把救贖的智慧帶給教會,像父親照顧著孩子一樣照看羊群(學生),向他們顯示如何過一個基督徒的生活,因為他們已經這樣生活並被證實如此了。
B)五重職事(Five fold ministers):長老們由神呼召的五重職事之一來訓練和裝備。這些五重職事: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者和教師,在校園教會裡流通。「從一個校園教 會到另一個校園教會」,其功能就像是屬靈的血液循環系統,哺育著所有的校園教會,為他們提供所需的養分,使他們健康而且倍增。這些職事們就像肌肉和關節, 將不同的校園教會聯接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他們的事工是將獨立的校園教會變成基督肢體的屬靈基因庫,特定校園或區域的校園教會或簡單教會可以從中之取資源, 有時甚至超出那範圍。
C)使徒父親(Apostolic fathers):與屬靈裝備者五重職事相關的第三組人稱為「使徒父親」,他們是一些有使徒和預言的 恩賜,有從神而來的魅力,以及對一個特定校園、城市、區域或國家的特殊呼召。那些使徒父親,通常可以從他們對一個特別的校園、城市、國家或人群組幾乎不堪 忍受的極度痛苦和屬靈負擔認出(加2:7-9),成為地方骨幹,地區或全國的「信心柱石」,成為當地整個簡單教會的錨,並為整個城市的教會慶典負責。因為 他們通常有真正的國度意識和被他們所負的重責壓碎的靈,他們最不可能以自己為中心興起一場大規模運動或建立一個王國,而是真正地為眾人作僕人--因而成為 --「作首先的」,不是自上而下的權利金字塔的等級制度,而是腳踏實地,與其他裝備者同工(可9:35)。

    執事的功能可以看成與長老一同同工的人(腓1:1),並作使徒性父親的文書或助理,處理行政事務,滿足社會需要,讓使徒們騰出手來,作他們要作的工(徒6)。

如何在你的校園裡興起簡單教會運動

列出至少十位以上失喪朋友的名單。

開始一個禱告細胞小組(邀請其他委身於在失喪者中建立簡單教會的學生宣教士加入你的復興禱告和團契
  1. 分辨並讓每一個成員進入一個未觸及的學生群體。
  2. 祈求神聖的約會,並求神為屬靈的討論和大能的相遇開門。
  3. 開始一個福音性查經班。
  4. 使用十四步程式跟進栽培新決志者。
  5. 建立一個簡單教會。
  6. 興起新領袖開展倍增運動。
相關詳細的內容請參考「神國藍圖」一書(天恩愛修園叢書)或JaesonMa的網誌。

神國藍圖--浸潤式植堂

標籤: ,
 第三部為拓殖簡單教會的熱情,摘錄整理書中部分的章節與重點,底下為「神國藍圖--第14章浸潤式植堂」(天恩愛修園叢書)心得分享:

    作者Jaeson的朋友比爾,讓作者看一份他在中國的「策略協調人」的報告,透過家庭教會網絡的領袖,幾個月內,他在某一個特定地區建立了一千多個教會。而那個地區最頂尖的兩個教會植堂者,不是什麼使徒「張」保羅或「天堂男人」,而是兩位年輕的中國女子,一個大約十八歲,另一個二時出頭。比爾說:「她們倆沒有建大教會,她們建的是小教會。 她們每天從東家到西家傳福音,建立福音性查經班,把新決志的人聚集由十到二十人組成的家庭教會,教導他們遵守基督的命令,建立一些簡單的培訓計畫,然後就 繼續前行。他又分享了簡單教會如何有意識地建立其他簡單教會,以及如何持續快速地擴展,直到整個地區的城鎮都被福音浸潤。這是「浸潤式植堂」(saturation church planting)SCP的概念就是在族群、地區、城市、國家和世界的每一個人群單位裡看到基督化身的異象。換句話說,目的就是在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地方,甚至在校園裡,看到教會在運作。

德州大學

    作者和他的朋友吉米在「校園革新網絡」的事工合作,其中吉米和他的團隊開發了為基督有效地接觸到校園的四個關鍵訓練專案
  1. 動員禱告:聯合校園裡所有基督肢體舉行策略性的禱告。
  2. 領袖培訓:聯合校園裡的教職員和學生領袖互相學習,分享資源,一起同工。
  3. 繪製屬靈地圖:透過圖像診斷,分辨在校園裡,主和仇敵各在作什麼。
  4. 浸潤校園:識別沒有信徒在其中的群體,差遣信徒們作為宣教士進入那些群體,建立基督教會。
    他們意識到,要看到福音傳到校園裡每一位學生的唯一方法,是聯合他們所有的力量和資源一起禱告,並在校園每一個群體建立「宣教社群」,或「簡單教會」。透 過屬靈圖像的診斷和研究,他們在校園裡找到700多個未被接觸到的學生/教職員群體,他們決定要接觸所有這些群體。過去幾年,已有120多個「宣教社群」 或「簡單教會」建立在德州大學未被觸及的群體中。各團契的學生志願座校園的宣教士,參加每月兩次的簡單教會植堂培訓,然後兩個兩個到不同的未被接觸的學生 群體中。

    另一個主要的觀念性轉變,是校園裡的基督徒不再把自己看做是觀眾,而自視為校園裡的宣教士。他們為失喪的朋友禱告,關心他們的實際需要,透過成立簡單的福音性查經班與他們分享福音,其結果是建立了簡單教會。

校園的浸潤式植堂

    歷代志上12:32「以薩迦支派,有二百族長都通達時務,知道以色列人所當行的;他們族弟兄都聽從他們的命令。」如果我們要看到福音浸潤每座城市的每所校園,我們必須通達時務,抓住異象,然後知道採取什麼具有策略的行動。

瞭解教會植堂運動(CPM

    作者的一位輔導,華大衛是美南浸信會的宣教士,他利用「教會植堂運動」,十二年內,他在北印度建立了三萬多個家庭教會,有一百多萬新信徒。這個運動完全是本土化的(由當地人帶領),開始於六個家庭教會,然後級數式地倍增,幾乎無法想像。美南浸信會國際差傳委員會給這個運動下的定義是:「教會植堂運動的簡要定義是當地的教會在一特定族群內部植堂快速地、級數式的增長。」每次教會植堂運動,必須有人施行一個仔細考慮過的教會植堂策略。

    作者認為當我們走進一個未觸及的學生群體時,我們的目的是「一個自動倍增簡單教會的本土化運動。」
  • 本土化的:適應當地情況/社區;能與校園語言和文化的核心融合。
  • 運動:自發自動的行動(活的,不是靜止不動或死的。)
  • 自動倍增:讓「嬰孩」自立(不是加法增長--幾年增加幾個教會,而是乘法增長(像人口似的激增爆炸)。
  • 簡單:由精簡的要素組成,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複雜性或繁瑣性。
  • 教會:任何數目的一組信徒相互委身,並遵守耶穌的命令。
校園植堂運動的八個要素
  1. 禱告(24-7的禱告)
  2. 聖經的權威
  3. 佈道(大面積地傳播福音)
  4. 教會建立教會
  5. 門徒栽培(在職領袖培訓)
  6. 職場事工和宣教
  7. 學生領袖
  8. 簡單教會
1.禱告(24-7的禱告)

    禱告總在復興之前,並使復興持續。建立並發展成功的校園教會網絡需要很多禱告。個人、集體和地區的禱告是CPM的基礎。個人,校園中的基督徒必須過禱告的生活。集體,校園或簡單教會,必須定期聚會參與屬靈的爭戰,為失喪的人代禱。地區,校園教會必須以代禱網為目標,保持為他們校園和城市24-7的禱告。禱告是這些被呼召出來開始簡單教會植堂運動的首要任務。從一開始就是你的禱告生活塑造這個運動(路18:7;賽62:6~7)

2.聖經的權威

    「學習神的話並服從聖經」必須深植為每個校園教會的核心。聖經必須是教義和教會制度的指導根據;接受聖經的權威和完全遵守神的話是任何校園教會運動成功的根本因素。聖經教學不是以知識為基礎,而是以順服為基礎。用所有成員都能參與的聖經學習方式,代替由一位牧師或老師承擔每週的講道,這樣大家可以參與、互動、學習並互相守望,立刻遵守所學到的。每此聚會,大家互相查核是否遵守了上次學到的話語,並且是否交了其他人。

3.佈道(大面積地傳播福音)

    有許多方法,但關鍵是要把福音不斷地介紹給盡可能多的學生。簡單教會的焦點是收割!路加福音第十章是我們傳福音的榜樣。裝稼是多的而工人是少的。所以我們禱告求神差派工人出去,兩個兩個,到校園特定未被觸及的區域或群體禾場去,為他們禱告,關心他們,與他們分享神的好消息。

4.教會建立教會

    校園裡的大型佈道特會是很棒,但其結果若不是教會的建立,並連帶促發更多教會建立的話,就沒有果效。要使植堂運動發生,新信徒必須要被造就,帶進一個健康的屬靈家庭,必須立刻向他們傳遞為基督贏取社區朋友和家人的異象。佈道的結果導致教會的連鎖增值絕不是 隨意發生的;必須是從開始就刻意考量的。宣教士也許開始了第一個教會,但之後,是當地的學生領袖帶領建立下一代的教會。

5.門徒栽培(在職領袖培訓)

    真正的教會植堂運動,隨著教會的迅速增殖,沒有時間讓新的簡單教會領袖或建立教會之前離開校園,受長期的神學訓練或幾年的門徒培訓,更不用說倍增運動了。這樣做,會妨害福音的迅速傳播。培訓應當盡可能與實踐相結合。在職培訓的形式隨宣教核廠的不同而變化,但通常包括一系列不妨礙佈道、教會植堂和牧養之類主要任務的短期訓練機制。作者的構想是,在每所主要大學附近都有使徒事工中心,備有一間永久的24-7禱告室,用及時供應訓練來裝備校園裡的學生宣教士。

6.職場事工和宣教

    校園教會植堂運動不應該停在校園或止於畢業。職場事工意味著滲入、改變社會的各個層面:政府、商業、教育、媒體、藝術和社區。所有校園教會網絡的學生必須從一開始就受訓,並被授權建立簡單教會,把神的國度帶到社會的每個領域,特別是貧困區和未被觸及的「10/40窗口」。

7.學生領袖

   校園教會植堂運動需要由學生領袖推動。因為學生領袖瞭解那些傳福音對象的景況,而且容易被同儕認同。隨著校園教會網絡的發展,一位畢業生可能成為受薪的教職員。然而,運動的大部分工作及成長將繼續由在校園附近工作的信徒或雙職學生或校友領袖帶領,由他們繼續輔導校園裡的學生作事奉的工作(弗4:11)。這種依靠非神職的學生領導,為教會植堂者和簡單教會領袖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潛在資源。依賴受過神學訓練,甚至是受過教育的教職員/牧師領導,意味著這個事工將永遠面臨領袖的短缺

8.簡單教會

   校園教會不能依賴外界經費或擁有聚會的教堂。這樣只會抑制校園教會植堂,減慢教會的增長。反之,因為簡單教會可以在任何地方聚會(公寓、家裡、店面、公園等等),教堂的費用省去了,奉獻可用於更多的事工(例如,教會建立教會、社會公義行動和海外差傳)。這樣,建堂經費再也不能阻礙簡單教會的再繁殖。此外,因為這些簡單教會不採中央集權的領導方式,為了全市範圍內的教會共同拯救失喪者的努力,他們會在一個校園區域結成聯盟和關係網絡。簡單教會浸潤校園越多,伸展到校園各個不同學生群體的潛力就越大。

相關詳細的內容請參考「神國藍圖」一書(天恩愛修園叢書)或Jaeson Ma的網誌。

神國藍圖--由學生帶領的策略性植堂

標籤: ,
第三部為拓殖簡單教會的熱情,摘錄整理書中部分的章節與重點,底下為「神國藍圖--第15章由學生帶領的策略性植堂」(天恩愛修園叢書)心得分享:

路加福音10:2「就對他們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作者的禱告(路加福音10:2禱告):主啊, 今天就打發工人出去--千萬個工人--而且在我找到他們之前,讓信徒和非信徒們找到我。賜各處的學生一顆心,到校園禾場上傳福音,收割豐產的莊稼。主啊, 伸出祢大能的右手,以祢僕人耶穌的名,透過祢的僕人,校園上的工人之手,行神蹟奇事。謝謝祢,主,這是祢的心意。各處校園裡要收的莊嫁多;所以打發更多的 工人出去!奉耶穌大能的名,阿們!

路加福音10:2的禱告出自路加福音的一段經文,記載著,耶穌差遣七十個門徒到各成各地去,有策略地傳講福音。祂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去,裝備他們建立教會,結果導致全世界教會植堂運動的興起。

在校園裡倍增簡單教會的五個步驟

以下策略乃作者借鑒他朋友尼爾的<有機教會>(Organic Church)一書和<暖房植堂計畫>(Green Church Planting)資料,並通過深入研究馬太福音第9至10章和路加福音第10章中耶穌宣教的手法發展出來的。其中作者亦列了一些大有能力的學生的故事, 礙於篇幅請詳參其所著的書「神國藍圖」。
1.禱告的操練

建立校園教會或簡單教會的第一步始於我們的膝蓋。路加福音10:2「就對他們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在我們差遣任何一位學生出去植堂之前,這人需要在禱告裡尋求主,禁食尋求神的方向。
禱告必須在計畫之前

禱告求神給你一個團隊,有一個合作伙伴與你一起去收校園的莊稼是必須的。你可以從與校園裡或校園附近認識的信徒交談開始。或者作路10章2節的禱告,看神如何提供禾田裡的工人(非信徒)讓你來贏得並授權。不要在校園外尋找工人,工人在禾田裡!接著馬上建立一個禱告細胞小組,禱告鏈,或在神帶領你們團隊去建立教會的學生區開始禱告行軍,向神求收成;求祂從裡面興起工人。詢問神校園裡不同領域的屬靈營壘在哪裡,然後求神摧毀這些營壘。
2.一小群人

路加福音10:5「無論進哪一家,先要說:『願這一家平安。』」第二步是要尋找福音沒有傳到的一小群人。路10耶穌差遣七十門徒是到失喪的羊中,我們是去找需要醫治的人。耶穌命令這七十為門徒去特定的「屋子或人家」(house or households)。

    希臘文中的「人家」(household)這個詞是Oikos,涉及到家庭、一戶人家、親戚、朋友、甚至鄰居。當我們出去植堂時,我們要集中精力於一個Oikos,或一個特定的學生組織,或一群關係密切的朋友。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個團隊瞄準某一福音沒有傳到的特定學生組織,在一個有共同喜好的學生群體之內傳播福音,所遇見的障礙會最少(徒10)。

    我們的目標主要是校園其他團契未曾觸及過的學生群體(oikos)。不要去招募和爭取信徒,而要集中精力於非信徒。到校園李學生常聚集的地方去:咖啡廳、校園中心、男生聯誼會、女生聯誼會、球隊、校園俱樂部、學生活動會場、市中心。我們的目的不是把學生帶到教會,而是把教會帶給學生。

與你的團隊一起進行屬靈概況分析,尋求聖靈如何帶領你的團隊進行屬靈爭戰。詢問聖靈要將那個未被觸及的學生群體放在你心裡,成為你要接觸的負擔,把他們放在禱告裡,並開始籌畫如何接近他們。如果這個區域還有其他亦接納的學生群體,組織更多的宣教會團隊去接近他們。目標是每個學生群體有一個簡單教會。避免把個別或幾個新決志的信徒從他們的小群體帶出來,加入你的基督徒文化,把他們留在他們的小群體中,造就他們,使他們負起責任,並把在他們自己社群裡為基督傳福音的異象給他們。

3.同在的大能

馬太福音10:7-8「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 」簡單教會倍增的第三步很簡單,就是要到場。耶穌命令祂的門徒們「去」,使他們作門徒,不是等著他們來教堂作門徒。我們不是「來」傳福音活著,而是為「去」傳福音活著。我們被呼召用我們的光照亮人,而不是藏起來。當我們禱告,聖靈將我們帶到福音未被傳到的學生群體時,我們應該到場,與那些失喪的學生作朋友。

與失喪學生作朋友最有效的方法是幫助和關心他們的需要。 找出他們的需要,在與他們分享福音前,先滿足他們。找出他們屬靈的需要,練習禱告佈道。簡單詢問是否可以和他們一起禱告,因為沒有太大或太小的禱告是神不 能應允的。無論是什麼,先滿足學生們感受到的合理需要;如果他們向你敞開,就問是否可以為他們禱告,釋放先知的知識話語。如果他們病了,為他們禱告,祈求 神的醫治。如果他們被邪靈壓制,禱告祈求把他們從壓制中釋放出來。當機會的門打開時,與他們分享耶穌基督的好消息!禱告佈道很簡單,就是禱告、關心和分享。

4.平安的人

路加福音 10:6 那裡若有當得平安的人(當得平安的人:原文作平安之子),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不然,就歸與你們了。第四步是在學生群體內找到「平安的人」或「平安的學生」。耶穌告訴祂的門徒到城裡村裡去,尋找歡迎福音,開放他們家的「平安的人」。「平安的學生」非常重要,因為他們將是贏得那失喪的學生社群的本土領袖。

「平安的學生」是:(1)易接納--他們對傳福音的人和基督的平安採取開放的態度;(2)交遊廣闊--他們認識校園和社區裡的許多學生;(3)有名聲-- 他們是有好名聲或壞名聲的人(如徒10的哥尼流或約4的撒瑪利亞婦人);(4)重生--他們通常是慕道友,被主贏得並重生得救。
5.有目的的人

當平安的學生把他的朋友和家人帶到基督裡時,一個簡單教會就誕生了。這個教會誕生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生於禾場,建於禾場,並轉向宣教,繼續接近失喪的人。平安的學生可以讓新教會在他的家、公寓、學生宿舍,校園裡或校園附近任何方便的地方聚會,甚至可能成為新興教會的新領袖。

第五步如下:關鍵是一旦新教會在校園裡誕生,簡單教會的植堂者一定要想辦法使自己脫身,要示範訓練新興學生領袖帶領和牧養薪的簡單教會。這樣一來,薪的簡單教會就不會依靠植堂者牧養他們,而是當地的人自行承擔起責任,自然地產生他們自己的領袖。他們的焦點從第一天起不是向內的,相反,他們的焦點是向外的,要使他們的朋友、家人和世界歸像基督。如此使新的簡單教會持續宣教,並成為植堂的教會的基本策略,可以用一個稱為M.A.W.L.程式來描述。

植堂M.A.W.L.法

M=Model(示範)

校園教會植堂者的最終目的是從簡單教會脫身。植堂者第一個目標是識別平安的人,使那人的一家歸向基督,記練一個簡單教會。當教會誕生以後,校園教會植堂者 為潛在的學生領袖示範如何用一個簡單的、可再生的方式運作教會事工,教導學生領袖贏取他們的朋友歸向基督,建立更多的校園教會,或簡單教會。

A=Assist(協助)

校園教會植堂者與簡單教會的群眾領袖(長老)們一起工作,向這些學生長老們示範如何作教會事工以後,教會植堂者就要向後一步,協助新的學生領袖,授權他們牧養簡單教會。這個階段,植堂者協助新的學生牧者帶領會友。

W=Watch(觀望)

在示範和協助以後,校園教會植堂者就要授權學生領袖完全獨立自主地去組織、監督和牧養會友,而不依賴校園宣教士。在這個階段,校園教會植堂者只是觀望,而不協助學生領袖。校園宣教士可以給學生領袖提建議,但不要充當「後排駕駛員」(比手劃腳地出意見)的角色。
L=Leave(離開)

當校園裡的學生可以獨立的帶領簡單教會的時候,校園教會堂者的角色就完成了。教會植堂者就會離開這個教會,去建立另一個教會。校園宣教士仍然可以繼續輔導 簡單教會的領袖,並為他們提供所需的資源。校園教會植堂者離開之前,一定要確定地方的學生領袖有這樣一個異象的裝備與訓練,就是在他們的會友中興起領袖, 在校園建立另一個簡單教會。當這個循環圈在校園裡開始以後,校園教會植堂運動就可以順利進行了。

相關詳細的內容請參考「神國藍圖」一書(天恩愛修園叢書)或Jaeson Ma的網誌。

聚會時團契的真諦

標籤:
查考初代教會歷史顯示:贏得這麼多人信主的原因不只是信息本身,還有基督徒對彼此的愛。這份愛超越文化、宗教、種族差異、甚至為奴的與自主的藩籬,就是對眾人所作的偉大見證。初代門徒乃是以一種深刻而有意義的方式,一同分享他們的生活。教會的組成是由一群重生得救的人,願意按著神對他們的愛而實踐生命分享的人的集合,彼此相愛、訓練、又相互分享在基督裡的新生命;在愛中經歷恩典、歡笑、淚水、喜樂、憂愁、饒恕…;不是那麼複雜的教義教條、組織架構、開會章程,搞得人無所適從。

耶穌教導說,我們彼此相愛,世人就知道我們是基督徒了。

一首英文老歌是這麼唱的:
 
讓我們向彼此敞開,
不怕受傷或被拒絕,
因我們需要承認自己軟弱,
請求弟兄們以愛遮蓋,
真心誠意,得知我們的真實身分。

真實的團契就像這樣,是彼此真誠相待,彼此愛護關心,真實而不虛偽。知道某人是否遭遇困難,因為我們與他們熟悉得足以看出端倪。願意摘下我們都戴上的面具(「是的,我很好,謝謝,」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裡頭卻硬撐)冒著讓人認識我們本相的風險。真實的團契需要時間和委身。

聖經裡「團契(koinonia)」的基本意思是指:交通,與人分享,施捨,在別人的需要上有分參與。

在約翰福音十三章三十四節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 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因此團契乃是神所賜下的命令。若沒有團契我們如何彼此相愛、彼此學習、彼此勸勉、彼此建立....呢。就廣義而言凡聖經裡題到有關彼此( )就有團契的意思了。

團契生活的字Koinonia.在新約聖經出現十八次,充分表達了基督徒團契的特色。它基本上有三個意義:

1.分享

a.信仰的分享 (徒二42)
b.愛心的分享 (林後八4 )(林後九13)

2.彼此有分 (共享)

a.與基督及福音事工有分 (腓一5 )(林前一9, 十16~17)
b.與基督的苦難有分 (腓三10)
c.信心的共享 (門5~6) (羅十五1)
d.在恩情上有分 (林後八4)

3.彼此相交

a.與上帝相交 (約壹一3 )(約壹一6 )
b.與信徒相交 (加二9 )(約壹一7 )

新約的團契生活,應從耶穌基督與十二門徒開始。我們由聖經上可以知道主與門徒常在一起(可三14),一起參加婚筵(約二1~2),門徒時常聽主耶穌證道 (約六1~3) 及看主行神蹟(約六14)...總之門徒與主的團契生活時刻不斷。在耶穌升天後,我們在使徒行傳看見三千人 '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他們並且實現了愛的分享生活:凡物公用、共同施與、幫補有缺乏的弟兄姊妹(徒二44)。

基督徒乃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才可以及需要與弟兄姊妹相處。基督徒因著相信,透過每日靈修與主相交與主建立關係;但單憑個人與主獨處,靈性不足以進入高峰,所以除了與主獨處外,更要與弟兄姊妹有肢體相交的生活,藉著彼此讀經、祈禱、分享,彼此建立,使每一個肢體與主更親密,所以團契生活是必要的。"

分享物質及屬靈的祝福

主耶穌曾對一個問「要如何得永生」的年青財主說: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然後來跟從我(路18:22)。他做不到,但後來新約的教會做到了: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共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的所需用的分給各人(徒2:44-45)。身為蒙拯救的團體,我們不再是屬於自己的人,乃是屬主的,是屬神的社團。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屬主的,屬於主的家庭的;這不是理論,而是行動。

凡物公用的觀念就是,我不是一個擁有者,我不以擁有自居,我是一個經營者、分享者。因為被神的愛所感動,而看到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弟兄,願意將東西拿出來跟別人分享,它是建立在被愛的覺醒裡面。上帝通過我們這種自動自發的分享裏面,實現均平,完成了愛。它是一種自覺和自發性的,不是被逼的也不是一種制度。

經過神無條件的恩典與祝福,問題不再是問:我應該給多少,而是問:為什麼我要保留一些下來?新約的基督徒,在家教會裡分享兩種恩典:物質及屬靈上的祝福:參徒4:32-35:另參林前:14:26 「…你們集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保羅勸基督徒要以:「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弗5:19)。對提摩太說:「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

基督徒知道現有的一切,都不是他們的,而是受托的;因此,當他們聚在一起的時候,他們能夠與人分享一切所有的,包括物質與屬靈的。在實際的運作上,教會可以有資金,物資,工具,材料的收集,而隨時順著聖靈的引導,去使用及給出去。當每個人都有一些東西,可以分享和給出去,他們就能互相祝福;看見彼此間的價值。當然,這不只是對內有愛的團契;也應該包括神所命令的,「施比愛更為有福」。

保羅就曾為了耶路撒冷教會的需要,而開口向其它的家教會,要求奉獻幫助。不要只限制「給」的祝福,在自己的教會圈子裡;應該能走進國度性的圈子。透過這樣特殊的生活分享,在信徒間建立起社群的連結力與見證力。這樣的生命關係是何等能帶給基督榮耀的見證。

聚會時擘餅(聚餐)

標籤:
    有一項因素比別的更重要,更能決定一個團體成功與否。他們聚會的時候一起吃飯嗎?一起吃飯的人,一定比那些不一起吃飯的人做得好。吃飯,顯然在初代教會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耶穌的生活中也一樣。耶穌與非信徒之間最有果效的相處時間,有的包括吃飯,例如撒該、馬太的朋友們等等。

    聖經裡描述祂和門徒相處的場合,很多也和吃飯有關,例如最後的晚餐、祂復活後和門徒相處的時間。使徒行傳二章46節顯示,初代教會天天存著歡喜的心,一起用飯。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提到,當他們守主餐、記念主的死時,有些人不以合宜的方式一起吃飯而產生問題。

    最能夠表達彼此間有深度社交的舉動是一起吃飯。在大部份的文化裡,只有被看為自家人的,才會常在一起用餐。家教會的彼此用餐,就是要表達這點,我們是在神裡,藉著基督的寶血買贖而成為一家人,神是家裡是父親,基督是一家之主,信徒們亦是家中大小的成員(太10:25),在家裡同享恩典,同得生命,同得職分,也一同吃飯。一直以來,能夠共同坐下來吃一餐(最基本需要的食物),象徵著擁有一份深度的團契,認同,合一。這行動已經把個人,種族,階級的隔膜打破了。在一些文化裡,一同吃飯表示和解,認同,接納。當一批不同背景,階級的人,能夠坐下來一起用飯,他們對這個世界的人,傳出一個強而有力的信息:如今我們視彼此為一家人。看,我們甚至還一起吃飯呢。而聖經告訴我們,當教會被提到天上時,全教會與主相聚時,所作的第一件事是,同享一個「羔羊的筵席」。

    一起吃飯,和大家彼此的關係有關。我們發現,這產生一種不拘形式的氣氛,使人在一起分享生活時容易多了。然而,我們也用了一些指導方針。就像在別的事上一 樣,我們努力使它容易複製。如果一個接待家庭煮了一頓美食,對別人而言就很具威脅,以為必須達到那個標準才行。一般而言,我們聚會時一人帶一道菜,人人都有所貢獻。 如果是晚上,我們可能請上班族從商店裡帶些東西來,例如汽水或甜點。偶爾在缺乏組織下,會出現缺點,例如每個單身家庭都帶某種麵食來。不過一般而言,這個 方法非常有效。我們想確定大家會幫忙收拾,而且如果我們知道有的家庭經濟拮据,那麼剩菜就能不帶痕跡地協助他們。(我們有時候會煮特別多食物,以便那麼 做。)

    每當耶穌在執行教導時,他都是選擇在家裡進行,而他們會一同享用家主所供應的食物。有時他的教導是在餐桌上,周圍坐滿了大大小小,以非常自然的,生活會談方式進行;而不是餐後,以一個專業集會程序的方式,來開始他的教導。家教會的團契,是個以真正食物彼此接待,桌上的團契。聖餐在家教會裡是以真正的食物套上屬靈的意義;而不是以真正的屬靈意義,套上一個象徵性的用餐。傳統猶太人,在用餐前是先把餅擘了,然後才開始吃正餐,最後以喝幾口酒來結束用餐。它有三個步驟:啟用,正餐,甜品。新約用這樣的話,來形容初期教會的信徒:「他們天天在殿裡,且在家裡擘餅,存著歡喜與真誠的心用吃飯(徒2:46),似乎說明這是屬於每天的經歷。  

   他們的集會必定有用餐的習慣:你們集會吃的時候,要彼此等候(林前11:33)。 在神國擴展的過程中,離不開共同用餐的習慣。當主耶穌差遣門徒,兩個兩個出去的時候,他吩咐他們,要找一個接待的家庭住下,然後吃他們所擺上的各種食物 (路10:1-8)。門徒只能憑信心相信,真會有接待的家庭供應食物,當他們從家主領受食物時,他們就會知道神是信實的,可以叫一切人類所需的,各按其位 置而得到供應;而門徒們將以生命的真誠,友情的感激,來說明神對人類,身心靈的信實供應;轉而以屬天的靈糧,來回報接待的家庭。

聚會時查考聖經的原則與方法

標籤: ,
底下文章乃節錄整理家庭教會建立手冊裡,一些查考聖經的原則與方法,希望可以成為弟兄姊妹聚會時查考神話語時的參考!

     如果教會要快速倍增,就不再能耗上幾年來訓練一位聖經教師了。往往,一名新基督徒只要短時間以後,就能帶領某件事。保羅也面臨這點――在某些情況下,他很快就換地方了,例如在腓立比,他只「住了幾天」(徒十六12)。因此,我們需要運用一種能讓聖經自行教導的方法,甚至最年輕的基督徒也能用這方法來帶領。

    有些教派基督徒往往強調優秀教導的重要性,這就沒抓到重點了。不可少的是:人們真心誠意地學習並且應用聖經到日常生活中。統計數據顯示,我們藉由
積極參與所學到的,遠比光是聽講而學到的還多
。 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對於所聽到的內容記得百分之二十,對於我們看見又聽到的內容記得百分之五十,對於我們聽到、看見、然後自己說出來的內容,則記得百分 之七十。在教會裡,我們應讓人人都有機會投入。在新約時代,教導遠比現在更為互動;例如,用來形容保羅在以弗所的長篇教導的字(徒廿7;「講論」)就是 dialegomai,從那個字衍生出dialog(對話)一字。耶穌告訴我們,我們要教訓新門徒遵守祂的吩咐。在小組中,可以建立某種交賬關係。不只一 次,有人對我們說,他們在家庭教會才幾個月,比坐著聆聽好的講道幾年所學到的更多!

    以下有四種在家庭教會或小組聚會進行的不同查經法,提供大家參考。方法不重要,
方法所導致的參與式討論才重要
。這三種方法都各需要一個人來帶,他們的責任是確保查經過程流暢,人人參與,沒有人(尤其是帶領人!)霸占著不放。回答每一個問題不是帶領人的工作,相反地,他應該把問題丟回給小組,說,「其他人怎麼想呢?」

    在這類型的查經裡,每個人的意見都寶貴,沒有所謂的錯誤答案。可是,萬一有人教導異端怎麼辦?(基督徒似乎一向擔心這種可能性!)多年來在幾十個這種小組 裡,我們從未見過有人因錯誤的教導而走岔路的。聖經成了權威,而非小組長。即使是和最年輕的基督徒在一起,如果有太古怪的話出現,也總會有人說,「那似乎 不對。」一位優秀的帶領人會要求人提出意見時,附上某種聖經根據來支持。

    我們的教會通常一起研讀一卷書。有時候,一次聚會查考多達一整章;比較頻繁的是只查考幾節經文。因為在某些小組裡,讀寫能力也許是個問題,我們通常只讀幾節經文,然後停下來討論我們所學習的內容。

方法一

讀了幾節經文,然後由小組回答三個問題:

它在說什麼?
它是什麼意思?
它對我的生命有什麼影響?

    你也許納悶,第一和第二個問題有什麼不同。但是以約翰福音第一章所說的「太初有道」為例,如果不問第二個問題,就可能遺漏很多意義。我們把這方法用在退休社區的教會聚會,非常簡單又容易。

方法二

    這是修改過的導航會(Navigators)方法。讀幾節經文,然後尋找與三個不同符號一致的事。第一個是問號,顯然象徵一個人不明白的某件事。第二個符 號是燭台,用來代表某件照亮(闡明)的東西,也許是另一段聖經經文,或者是某人生命中發生的事。第三個符號是箭頭,表示神正刺透一個人的心――他們知道自 己聽見神的聲音了,也需要採取某種行動。因此一個人也許會說,「我在這節經文有一根燭台,這描述上週上班時發生在我身上的情況……」

    我們運用這方法,成立了我們現有的這群教會。我們召聚了十幾位非基督徒工商人士,查考箴言這卷書,看看與作生意和財富有關的原則。在查考的過程中,每一位都成了基督徒!

   舉例應用說明:關於三個讀聖經時三個符號的象徵:第一個符號是問號,第二個符號是燭台,第三個符號是箭頭。

   我 試著就我的領受以使徒行傳13:1-5為例來說明,使徒行傳13:1-5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 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 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他們既被聖靈差遣,就下到西流基,從那裡坐船往居比路去。到了撒拉米,就在猶太人各會堂裡傳講神的道,也有約翰作他們的幫手。

   我們帶領這段經文時,可以問大家有沒有什麼問號、燭台或箭頭?

1.當有人對地理位置不清楚,對一些語彙不清楚,或某些聖經節不明了其意思時,他可以說我有個問號:安提阿在哪裡?什麼叫先知?怎樣的人才成為教師?什麼叫禁食禱告?如何禁食禱告?...?
2.當有人對讀的聖經節有豁然明白時,或讀出特別的亮光時,他可以說我有個燭台或亮光:原來教會裡除了牧師的職分,還有先知與教師的職分。聖靈會向人啟示祂的心意。這幾天我也深深感到聖靈提醒我...在經過幾天的禁食禱告後,我真的更深的經歷神的同在 
3. 當有人覺得某節或某段經文似乎在對他說時,他可以說我有個箭頭:這段經文讓我覺得我以前都沒有認真的禱告,我需要更迫切的為我的家人禱告,需要付上代價為 他們禁食禱告。原來許多時候我是奉別人差遣,甚至是自己血氣所差遣我應該更多的到主前認真禱告尋求,作聖靈差遣與祂所召的工。

方法三

第三個方法,我們是向羅伯.費茲學的。

    查經討論時,我們只是讀聖經,每人輪流讀幾節,視多少人出席而定。讀聖經時,人人都可以隨時打斷,發表意見或提出問題。

――阿拉法俄梅戛聖經學院(Alpha Omega Bible College)
如果看起來已經讀太多經文了,那麼帶領人就要阻止那人往下讀,問道,「誰有意見嗎?」讀了幾節還沒有開始討論,是很不尋常的事。

方法四,第四個方法是參考校園禱告網絡的T4T訓練:

    三個簡單問題帶領據點查經:1.這段經文在說什麼?2.這段經文要我怎樣順服?3.段經文我可如何與人分享? 真理的靈會在其中引導
    使用什麼方法並不重要,那只是工具而已,目的為了使人人參與查考聖經。在這裡,聖經本身就是老師,小組裡每個人不只投入教導和學習的過程,也把所學到的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我們難道是說,傳統的教導就沒有地位了嗎?我們的經驗是:在家裡的小型聚會,並不是長期、講課式信息的最佳場所。如果神啟示了某項有益或令人興奮的真理,務必以簡短的形式分享出來。不過,冷酷的事實卻是:聆聽冗長的演講,並不會使人成為教師!

    大聚會和小聚會有兩點主要的差異:第一,說話的機會的確少了。長期下來,人人都有機會說話,但卻不是在每次大聚會裡。第二,人數一多,常常就能名正言順地邀請具有恩賜、信息有力或有恩膏的信徒前來。

聚會時的祈禱

標籤: ,
同心禱告:他們建立起同心禱告的網絡(徒2:42)。  

    禱告,可以說是基督徒與上帝連結的心跳。每當基督徒聚在一起時,他們就會為彼此禱告,為執政的,為平安,為眾人,為仇敵,為逼迫他們的,作代禱祝謝,醫病趕鬼。禱告是雙向的交通,我們向主說話,主也向我們說話。神在我們敬拜禱告親近祂時向我們說話,有時也藉著異夢,異象,方言(翻方言)先知等管道,向我們說話;「耶和華若不將奧秘指示祂的僕人,先知,就一無所行(摩3:7)」。預言(先知)在家教會裡是個關鍵性的恩賜:「你們可以兩個人,或三個人輪流作先知講道(說預言)林前14:29」。

    在家教會(House Church)或簡單教會(Simple Church)裡,沒有太注重的程序,儀式;復活的基督,才是他們中間所當注重的「程序」。 也就是說,當家教會不知道下一步要作什麼時,他們就會禱告,仰望主而得到啟示,知道下一步要作什麼。啟示性,預言,造就性的信息,常指出人心的隱秘事(徒 5:3; 林前14:24),將特別的信息帶給使徒(徒8:26);指出屬靈的潛能(徒9:10-19);安排特殊的神聖約會(徒10:9-47);指出使徒性的突 破(徒16:6);鼓勵個人(徒18:9-11)。     主耶穌教導人禱告時說:求主赦免我們的過犯(路11:4)。在一個彼此分享生活的團體裡,任何不良的行為都不會隱藏太久;這樣的團契提供彼此負責,監察,與委身的環境,因此,我們須要容許彼此認罪: 「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的(雅5:16)」。若我們公開認罪,又公開被赦免,這樣的舉止不論在什麼文化裡,都是合宜的(西 2:13),而且這樣能停止假冒偽善;打破隱藏的罪,把需要,呈現在恩典與赦免中;放下面子,得到愛與接納;離開黑暗進入光明(約二書);謙卑自己,被主 升高(雅4:7-10)。在這樣的團契裡,我們讓犯錯的人,為罪生出懊悔(不是審判要他付出代價),結出自訢,自恨,慇勤,熱心。保留了團契的健康,聖 潔。

    我們的神是一位有創意的神,當我們學習在聚會時順從聖靈,發生的事情就令人驚奇了。彷彿我們是管弦樂團裡的 樂器,聖靈是指揮,我們各人演奏祂分別給我們的旋律時,祂就製作出一首交響樂來。哥林多前書十四章26節說,你們聚會的時候,人人都要有所貢獻。聚會中有 一段公開的時間,人人都能把心裡所存的事帶來,典型的聚會可能包括某種含有詩歌、經文、讚美的敬拜,然後也許是一句預言、或某人看到的圖畫,伴隨著一些討論,服事那裡有需要的人,分享大家在這一週內所學習的事,為城裡我們想成立新教會的地區禱告――可能做的事情說不完

    為個人禱告是很寶貴的。我們時常請他們坐在中 央,有些人來按手在他們身上,表示認同他們。然後無論禱告時有什麼感動,我們就環繞著那方面來禱告。往往大家會有預言或圖畫給他們,或者受感而給他們一節 經文。這種禱告是可能改變生命的!對我們而言,溫約翰(John Wimber,葡萄園教會運動的創始人)的教導一直很有幫助。他教導我們,「信心的寫法是『冒險』。」為某人大膽祈求具體的回答可能有風險,但是我們憑信 心跨出去,神就會以奇妙的方式回應。隨時有需要、聖靈的感動就講道、聚會、敬拜、禱告、醫病、趕鬼…不消滅聖靈的感動,神的靈向人說話,就馬上起來行動。

    試著想像你將來會有的參與式聚會。你會看見這裡所列的一些令人興奮的要素:

個別的讚美與敬拜
感恩與見證
認罪
簡短的默想
為別人加油打氣
原創的詩詞與歌曲
代禱
分享從神所學到的功課
分擔需要
當場決志委身

路加福音第十章--植堂、繁殖教會的參考原則

標籤: ,

底下文章乃參考修添自家庭教會成立手冊

    植堂方面最令人興奮的原則了,那就是路加福音十章1〜10節所 描述的觀念。這段經文談到,耶穌差遣七十個門徒兩個兩個往祂所要到的村莊去。我們看見這個團隊佈道和植堂的模式,持續遍及整本新約。在印度,他們運用這方法而成效卓著。但這顯然需要經過調適,才能順應各地的文化,因為在村莊作街頭佈道不見得是各地可行的作法。然而,這裡卻有一些強有力的原則。

    你們的任務是去收割已經預備好了的莊稼。你們去一個村莊拓植教會時,應該明白:你們的本分是要收割那裡所有的人,所有不同的種姓和族群。你們的問題是:你們沒有工人。因此,你們去那裡不是要講道或高聲喧嘩,而是去那裡預備工人。這需要改變心態,因為多數人去的時候說,「我們想要在那個村莊講道。我們有大鼓,我們有小對鼓,我們有唱詩班,我們有麥克風,所以我們要去講道。」那不是你們的真正目的。你們的真正目的是要在那裡預備工人。那個村莊就是禾場,那是你們要預備工人的地方。你們不要從外面引進工人,因為那些工人會回去。你們也許帶了一些工人來訓練那些人,然後他們會回去,由本地工人接手。你們去那裡的目的不是要講道,不是要教導,而是要預備工人。因此當你們離開那村莊時,那裡將有一些工人持續發揮功能。否則你們離開後,那禾場沒有工人,莊稼就沒有得到保護。我們心裡想的是去講道,可是耶穌說,「不,你們去那裡預備工人。」

    然後耶穌會告訴你們必須帶什麼東西去。你們需要帶小對鼓、大鼓、音樂團隊、卡車和擴音系統嗎?祂說,「請不要帶任何東西去。」別帶多餘的衣服,因為你們不必留在那裡。你們心想,「我要永遠留在這裡!」別那麼做!那就是「什麼東西都不要帶」的含意。你們去那裡,盡你們的本分,然後回來。

   在第5〜6節,耶穌界定你們去做的方式。祂說,你們去的時候,要非常安靜地去, 甚至不要問人的安。我們去的時候,卻唱得又大聲又響亮――砰,砰,砰,大家都需要知道我們是來講道的。耶穌說,「不,甚至不要問人的安,要非常安靜地去。」今天我們要開始明白祂為何那麼說。要非常安靜地去,不要吵醒沉睡的魔鬼,讓牠在那裡睡覺吧。你們安靜地去預備你們的工人,然後回來,那些工人就會接管那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你們從事這類宣教任務,去的時候也要一邊禱告。顯然,你們是為了要得著那個村莊而禱告。你們要建立一個家庭教會,藉此你們就得著那個村莊了。你們應該非常安靜地去,其中一個理由是因為你們要進入敵人的地盤了。在那時刻,那村莊為魔鬼所有。牠全然控制了那村莊,而你們要進入敵人的地盤,從牠那裡奪去那村莊,因此你們一路上要禱告,安安靜靜地。

    你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平安之子(當得平安的人)。 你們向哪一家問安,如果平安之子在那裡,你們的問安就會被接受;不然,就歸與你們了。因此基本上,你們是在尋找一位平安之子。你們去到一個村子時,目的不是要講道。耶穌界定你們先要尋找一個平安之家,因為你們要在那裡建立教會。「平安之子」是非常重要的概念。這個字的希臘文是huios eirene,huios意思是「人」,eirene意思是「平安」。他不是基督徒,他是一個和平的人。他是平安之子,他不會與人、或與自己不和。他也是具有影響力的人。我們怎麼知道他就是那人呢?因為他會說,「請來我們家坐坐。」

   這個人會邀請你進入他的家,對你說,「請來和我們喝杯茶。」你告訴他,你來是為了談神國的事,他就說,「好啊,請告訴我們有關神國的事,」接著過些時候,他說,「何不留下來吃午飯?」然後他告訴妻子,「請準備午飯。」因此一步接一步發展,你知道這就是平安之家,這人就是平安之子了。他是你要培養成領袖的工人,他也會知道戰略上重要的人是誰,你不必挨家挨戶去。可是如果他說,「我們必須去那家,因為那裡有人生病了,」你就去。你是在選立一位將在那村子裡行使權柄的人。耶穌說,「你們要去待在那裡,」接著又說,「你們吃吧。」

   可是,我幾時開始講道呢?你知道,我們帶了這團隊來,我們也帶了許多人來,我現在也準備好,可以講道了,那麼我幾時開始講道呢?就是在這裡,耶穌說, 「不,不,不,請你不要講道,只要等候就好。」第7節,耶穌說,凡是擺在你們面前的都要吃喝。這是很重要的,凡是擺在你們面前的都要吃。你不可以說,「抱 歉,我不吃豬肉,只吃雞肉。」第8節,耶穌再次提醒我們,無論你們進哪一家,請吃吧。吃可以產生關係,而關係是人們在尋找的東西。如果你沒有關係,你雖然可以傳講一篇很棒的道,卻什麼也不會發生,看不到什麼成果。

   因此,你們去一個村莊時,耶穌說,你們的第一件職務就是吃, 即使有蒼蠅――吃掉蒼蠅和所有的東西,不要拒絕。凡是擺在你們面前的,端來了就吃,這是耶穌的方式,這就是講道。開創關係是一種生活方式講道。你在教導一 種生活方式。想想耶穌立下的榜樣吧,祂和人們一起吃:撒該、馬太、馬大和馬利亞;法利賽人。在撒該家,耶穌沒有講道,祂只是吃,然後每件事就發生了。撒該講道,在那裡一切惡名昭彰的罪人都信主了。這不是靠耶穌的講道,而是靠耶穌和他們一起吃飯,與他們相交而表現出祂的謙卑所致。耶穌的事奉,很多都圍繞著所謂的「餐桌團契」進行。

    然後,耶穌說,你們吃完了以後,還是不要講道,還是沒有聚會。祂不相信聚會。我們所用的「聚會」一詞,不是從聖經來的。第9節說,「然後你們就施行神蹟奇 事。」於是你們為這些人禱告,趕鬼。如果人們有問題,你們就按手在他們身上,為他們禱告。當腓利這第一位傳福音的人去撒瑪利亞時,他的事奉大多與醫治病人、趕出邪靈等等有關。那就是講道,他是傳福音的人。因此神蹟奇事、醫病、釋放、解決問題,這些是你的講道。 一旦病得醫治、獲得釋放,人們就開始敬畏主了。他們問,「這是怎麼發生的?我們去那間廟,我們去找那位巫醫,我們獻上椰子、獻上葫蘆、獻上雞隻,我們花了這麼多錢,去找這麼多醫生,什麼也沒發生。這些人一來,在這裡才五分鐘,他們禱告,這人就得醫治了。於是他們滿懷敬畏。現在他們要問你們了,「這能力是什麼?我們去找過其他所有的人,什麼也沒發生。這能力是什麼呢?你只說一句話,兩分鐘內邪靈就離開,這人得醫治了。」當他們問你們,「這能力是什麼?」你們就述說有關耶穌的事,然後一間家庭教會就成立了,因為他們問這些問題。這就是你的講道。

    以這種方式,一間教會成立了。現在他們會問你們,「你們幾時再回來呢?因為還有很多人需要禱告。」趁這個機會你就說,「是的,我會回來,但是你們看見我們所做的,你們也能做同樣的事。當我們不在那裡、而有病人來時,你們就奉耶穌的名禱告,如果你們有信心,他們就會得醫治。你們所需要的只是信心。」於是你們留下一名工人,你們不是留下一片真空。如果他們說,「不行,不行,我們做不到,」你們就說,「好吧,我們會回來教導更多,直到你們做得到為止。」你們再去二、三、四次以後,你們會發現那人說,「弟兄,上次你們不在這裡時,有一個婦人前來,她病得好重,已經很多天沒吃東西了,沒辦法起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我聯絡不到你們,於是我禱告。你不會相信的,這叫人好興奮哪。你不會相信的,這個婦人起來了。」於是他們的信心增長了。

    基本上,你們是在那個家(平安之家)裡拓植一間家庭教會,這是一件永續發展的事,是耶穌的植堂方法―― 很簡單,花費很少,很有效。而且它會倍增,因為一旦平安之子負責管理,每次你們去,就教導他更多東西,然後全家受洗,於是全家都進入神國。如此一來,對你們而言就容易多了,對他們而言容易多了,對那裡的社區而言也容易多了,因為這個具有影響力的家庭,現在已經進入神國了。

    「平安之子」是我們應該了解的重要概念。這些是神要用來收割莊稼的工人。上一段所舉的例子提到的人,大多是「平安之子」。問題不在於莊稼沒有預備好。莊稼已經熟了,主啊,打發工人收莊稼吧!

在你的鄰里拓植家庭教會的建議步驟:

1. 「以禱告滲透」鄰里(代下七14;耶廿九7)。
2. 尋求「平安之家」顯明出來(路十5〜6)〔譯按:原文的經文出處有誤〕。
3. 把它轉換成「萬國禱告的殿」(可十一17)。
4. 栽培慕道友作門徒。
5. 為那些悔改、接受耶穌作主的人施洗(太廿八19)。
6. 裝備(成全)他們,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2)。在現場裝備他
們比較好。
7. 差遣他們出去,重複整個過程,「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廿21)。

    結果:優質教會快速倍增:「於是眾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加增」(徒
十六5)。這應該會導致在農場、工廠、辦公室、工作地點、茶館、街市、學校、大學、當然還有家裡,迅速增加許多教會。轉化社區、城市、國家(代下七14)。

8. 以此為戰時編制――直到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然後耶穌要以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身分前來,我們將與祂一同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哈二14;啟一5〜6)。神命令你要愛人如己。你能做的上好事情,就是為他(她)禱告,使他(她)進入神國(路十27、37)。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你們去網似乎也引用此原則(請參其網站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