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太福音第七章耶穌教導神的子民對待人的原則,不可論斷別人、要向神尋求如何對待人、要待人如己,另外也提醒神的子民要做對的抉擇,選擇進對的門路、種對的果樹、作對的工作、立在對的根基上。
- 主耶穌教導我們不要論斷人,以免被人論斷,祂告訴我們當我們怎樣待人時別人也會怎樣對待我們。從主耶穌身上我們看到祂並不隨意否定人,祂總是先接納人然後幫助對方改變。真正能定罪的只有無罪的神,審判的事就留讓神來做吧!我們要做的應是常先反省拔掉自己眼中的梁木,能看清楚了再來幫助別人拿去他們眼中的刺。
- 經文中耶穌也教導對待人的原則,講到尊重的律,我們願意人怎樣對待我們,就應怎樣對待別人。對待人時應需靈巧能分辨好歹,寶物珍珠要給懂得欣賞的人,要用神的心腸去善待別人。因此神兒女與人的互動應該要以積極與祝福的態度待人待神,使我們自己不僅可得到別人相同的對待與祝福,更能從神領受美好的回應與祝福。
- 另外耶穌教導我們要防備假先知,要憑著他們的果子認出他們來。我們可以從觀察人的生命果子,從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品格、態度,以及他們所帶來的影響來辨別是否是假先知與異端。耶穌也提到不是稱呼『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天國,惟獨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所以不是我們的服事、工作比較多就肯定會進天國,重要是我們是否有聽從天父的話,有照祂的話去遵行,是否是祂所認識的。重要的是我們根基的建造,我們是否把根基立在天父的話、建立在我們的磐石耶穌基督上,有聽見天父的話就去行,成為天父所認識祂所悅納的人。
- 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都能尊重、看重別人,真誠的待人,拋棄對人隨意主觀的挑剔批評論斷,能設身處地用神的心腸去善待周遭的人,更能以積極與祝福的態度待人待神,以得到人相同的對待與祝福,並從神領受美好的回應與祝福。祝福我們都能成為進天國的聰明人,立好根基,都能聆聽神的聲音、了解神的旨意並遵行,所做的乃是建立在神自己、神的話語上,使我們的根基穩固而不倒塌。
- 反思
經文教導「不可論斷」與「憑果子認出假先知」看似矛盾,我們如何能在尊重和接納他人的同時(不論斷,拔自己眼中的梁木),仍能保持屬靈的警醒,精準地分辨並避免追隨那些結出壞果子的教導和人?
- 禱告
懇求天父幫助我們成為「立在磐石上」的聰明人,賜給我們謙卑聆聽和遵行祢話語的心,使我們能主動以積極、祝福的態度待人待祢,結出聖潔、公義、和愛的生命好果,並且所做的工都是祢所認識和悅納的。
- 行動
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刻意實踐「對待人的黃金法則」: 找出一個您平時容易批評或對其心存芥蒂的人,每天為他做一件「主動、積極、非被動回應」的小事(例如:一個真誠的肯定、一個實質的幫助、或一句溫暖的祝福),以此操練「設身處地用神的心腸去善待人」,並記錄自己內心態度的轉變。
- 馬太福音第八章中的幾個故事環繞在醫治與信心的主題,經文說到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找耶穌,這個長大痲瘋的,他知道主耶穌有主權且擁有權柄能力能潔淨醫治人,因此他不畏環境的阻攔來到主的面前。大痲瘋或嚴重的皮膚病在當時被認為是有罪的,人必須躲起來不能在人群中的,但長大痲瘋的為了罪得赦、病得醫治,他不畏眾人的恥笑、定罪,謙卑的來到主面前。
- 對於這個長大痲瘋的耶穌怎麼回應他?我們看到耶穌竟然不畏懼被傳染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假若是我們,我們會怎樣?許多時候我們會對傳福音或服事的對象有所選擇,常常我們不僅無法接納那些有罪但願意到主面前的人,反而會去定罪論斷他們。但我們看到耶穌祂接納、祂願意、祂肯、祂能潔淨醫治這位長大痲瘋的,而這位長大痲瘋他則是選擇相信,選擇謙卑選擇不怕人嗤笑攔阻,來耶穌面前拜祂求祂幫助,最後他得著潔淨得了醫治。
- 另外經文中記載耶穌稱讚百夫長的信心,百夫長是個慈悲憐憫有愛心的人,他愛他的僕人他到主面前祈求主醫治他的僕人。百夫長為何會有信心?相信必定是因為他對主有正確的認識才能有此的信心,他認識相信主有醫治的能力與權柄,也相信主有慈愛與憐憫會醫治他的僕人,所以他才會謙卑到主的面前為他的僕人代求。
- 經文中提到當主看到彼得的岳母害熱病,他就伸手摸他使熱退了,不知當我們看到有病痛的人時,我們的反應會如何?是希望他減輕痛苦呢?還是不管他呢?還是常常說這有神的美意?從經文我們看到凡耶穌所到之處,他必醫治病人,這正應驗舊約先知所預言的〝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相信今日主的心意沒有改變,祂愛祂的兒女,祂一定希望神的兒女有健康的身心,祂願意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
- 這章的後面提到被鬼附的人得耶穌醫治釋放,放豬的人損失了一大群豬,合城的人卻因此拒絕了耶穌。這真是一個很大的反差對比,耶穌看重一條靈魂遠勝這一大群的豬,但這個城的人卻看重財務勝於人的靈魂,因而推卻了耶穌以及神的國度臨到。這是否也是我們的情景呢?會不會許多時候我們不明白神的法則旨意,常常像故事中的人把耶穌拒絕在門外?
- 親愛的朋友們,你是否正面對像經文中這些軟弱的人的問題、困難、軟弱與挑戰呢?慈愛的主耶穌祂接納我們、祂願意、祂肯、祂能潔淨醫治、祂能解決,讓我們選擇相信並謙卑的來到祂面前,求祂憐憫與幫助使我們所面對的這些得到解決。也求聖靈幫助我們,沒讓我們個人有限的看法,拒絕了神在我們個人身上、家庭、教會、城市以及國家的工作!讓我們學習百夫長的愛心與信心,因著認識神的本質、憐憫與大能,進而經歷祂的醫治、祝福與奇妙大能。
- 反思
經文中,那位長大痲瘋的人不畏眾人的定罪與恥笑來到耶穌面前;而耶穌不畏被傳染伸手摸他。在我的生活中,我是否因為害怕被論斷(像麻風病人)或害怕被玷污(像耶穌)而拒絕靠近或接觸那些我認為「不潔淨」、「有罪」或「軟弱」的人,從而阻礙了神憐憫和醫治的通道?
- 禱告
求主賜給我們像百夫長一樣對您權柄的正確認識,以及像您對麻風病人展現的真實憐憫,使我們能放下屬世的選擇與定罪,勇敢地伸手接觸(服事)那些被世界拒絕和論斷的人,並帶著信心為他們代求與宣告醫治,經歷您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的大能。
- 行動
刻意找出一位您過去曾因「外貌、生活方式或價值觀」而不願或不敢靠近、接觸或為之代禱的人。本週,至少為這位對象專心禱告三次,特別求神賜予您「我肯」的憐憫之心,並請求聖靈指示您可以為他做的、超越您屬世判斷的一件實際關懷或代求行動(如發訊息、送一杯水、或宣告他得醫治),以操練不選擇對象的愛心與信心。
- 馬太福音第九章我們看到耶穌繼續醫治幫助許多有需要的人,這些人為何可以得到耶穌的醫治或幫助呢。前提應都是因他們或他們的朋友先認知道他們有需要、是病人,接著他們聽說耶穌可以醫治,他們對自己、對耶穌有正確的認知,因此他們謙卑自己,採取信心的行動,自己或把人帶到耶穌的面前。許多的例子乃是當耶穌看見他們信心的行動,神的醫治與奇妙的事就發生了。
- 經文中也記載馬太的被召,當主耶穌召他時,馬太放下可以使他富有的工作,單純的跟隨了耶穌。假若是我們,我們會如此嗎?我們會不會放不下我們所寶貴的東西,錢財、愛情、....?另外經文中看到耶穌與稅吏罪人與伍,誠如主自己所說的:祂來乃是召罪人不是召義人,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醫生。當人謙卑時才會發覺自己的不完全、會犯錯、有罪,也唯有這樣的人才會謙卑尋求幫助,希望自己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當一個人驕傲自大自以為義的時候,反而就看不清自己的軟弱,自己生病了可能還在那裡逞強,法利賽人就是一群自以為義的人,以為自己最懂得聖經、最認識上帝,殊不知他們卻推卻了那從天而降,他們所盼望的彌賽亞人子耶穌。
- 這章中耶穌也講到了新皮袋裝新酒的比喻,主耶穌講到猶太人宗教信仰傳統的僵化,只著重外面的敬虔,忽略內心的生命。講到僵化、硬化的傳統難以適應新世代的變化,假若不改變,這個時候若注入新的事物、改變,只會加速其破裂。今天這樣的情景會不會也發生在我們的身上呢?舊有的習性、經驗、價值觀、想法甚至宗教傳統...這些舊皮袋是否仍舊存留在我們身上,以致於當新酒倒入我們身上時,我們舊有的生命無法去適應,因而格格不入甚或被撕裂?
-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看見許多人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就憐憫他們。耶穌辨認出真正問題的所在:不在於莊稼,而是缺少工人,工人不在田裏,因此告知門徒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神的莊稼。看看我們的周遭,我們的家職場工作生活圈,許多人也是困苦流離的,他們也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許多身心靈承受疾病、困難、仇敵所擄掠的人,像經文中所提的癱子、血漏的婦人、瞎子、被鬼附身的...,這些莊稼也都已經熟了正等待神兒女去收割。
- 因此祝福神的教會、神的兒女們,讓我們如同艾德‧史福索牧師對教會的鼓勵,要回應耶穌的差遣,停止把人群帶入教堂,要把教會帶入人群。宣教的使命需藉著像撒出去的種子,把信徒差入人群中,去職場、社區、城市、國家,影響他們,才能為主得著這個世界。求神感動我們自己及更多人看見禾場裡的需要,願意勇敢回應神的呼召在各禾場裡成為祂的工人,付代價農作為主收割神國的莊稼。
- 反思
如果「莊稼已熟、工人卻少」是最大的問題,那麼我們是否正以「舊皮袋」(僵化的思維、自以為義的驕傲、放不下的寶貴之物)來攔阻自己回應「求主打發工人」的禱告,以至於我雖然「身在禾場」,卻無法成為一個有效的「新酒」工人?
- 禱告
求莊稼的主按著《馬太福音》九章的精神,先柔軟我們的「舊皮袋」(心態與傳統),賜給我們謙卑和看見人需要的憐憫之心,使我們願意放下個人的寶貴之物(如驕傲、安逸、舊經驗),勇敢回應主的呼召,成為被差遣出去收割莊稼的工人。
- 行動
識別並記錄一個您所處環境中(如職場、家庭、鄰里)「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的群體或個案。接下來一週,每天為他們禱告,並具體思考一個「把教會帶入人群」的行動(而非等待他們來教會),即使只是一個微小的、帶有憐憫與信心的服務或接觸,以此實際回應「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的禱告。
- 馬太福音第十章一開始提到主給十二個門徒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所以不僅僅只有耶穌醫病,門徒們也可藉著主所賜予的權柄趕鬼醫病。表示當人領受主所給的權柄,是主所叫、所差遣時,神也可藉著軟弱的我們作醫治趕鬼的工作。這地上仍有許多人困苦流離,受疾病困擾的,因著主的恩典與憐憫,相信祂仍會繼續不斷的差遣他的使女僕人,賜給他們權柄做和祂一樣的事,傳道、醫病、趕鬼帶下神的國度,讓人的身心靈得到醫治。
- 當主差遣門徒出去時對他們多有的提醒與指示,相信當中的原則也適用於今日的福音傳揚工作,祂要門徒們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福音的工作就像羊入狼群,有許多莫名的攻擊會臨到我們身上,仇敵隨時在找漏洞、把柄要攻擊迫害。這些攻擊迫害不僅僅可能來自未信主的人,還有可能是許多披著羊皮的狼、躲在羊群中以傳統的神學、世俗的小學、對聖經的詮釋的攻擊批評。但主要門徒們馴良像鴿子、不自己申冤讓主自己來申冤,不靠著血氣去爭去辯,祂要我們順著聖靈的引導,讓聖靈的大能來為祂自己辯明。
- 經文中主提到,凡在人前認主的,主在天父的面前也要認他,相反的在人前不認主的,主在天父的面前也不認他。主乃是要祂的兒女活出像基督的生活,活出一個遵行順服主顯揚主名的生活,堅持活出主道而沒有讓主的名受辱。經文也提到主所帶來的乃是真平安與真喜樂,不是像世界上一時、短暫的平安與快樂。但要領受這些我們必須付上代價,須經過割捨、破壞拆毀的過程,需破壞拆毀舊有屬世舊有的價值觀、體制與傳統。重新把這些體制、價值建立在與上帝的關係上,以屬上帝旨意的價值觀成為我們永恆的價值與體制。破壞的過程總是會帶來傷痛與一些誤解,但假若不經過這個過程,就永遠無法得到那根基穩固的工程,就無法得到真正的永恆平安與喜樂。
- 經文中耶穌用誇張的手法強調祂的意思,說到如果我們要成為祂的門徒,便要以祂為最愛,要對祂委身與專一,因此主耶穌的真門徒會以主為最愛,對祂委身專一。主耶穌對跟隨祂的門徒是有要求的,祂要我們能有正確的優先順序,以神為優先為最愛,先求神的國神的義。另外我們也要勇敢的面對我們的軟弱、老我,背起我們個人的十字架釘死我們的老我,走上十架的道路跟隨耶穌,成為一生跟隨耶穌的主門徒。
- 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都能回應主耶穌要祂門徒們做的事,領受祂所賜的權柄、能力與託付,傳道、醫病、趕鬼,把神的國帶到每一個需要角落。同時祝福神的兒女們都能有對的生命優先順序,以神為優先為最愛,揹起自己的十字架,付代價去愛神、愛己與愛人,活出真愛把祝福帶給周遭有需要的人。
- 反思
經文提醒我們要有「靈巧像蛇」的智慧和「馴良像鴿子」的溫柔。當我們在福音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受到「狼群」或「披著羊皮的狼」的攻擊或批評時,我是否傾向於立刻用血氣去爭辯(失去鴿子的馴良),還是因為害怕衝突而隱藏立場(失去蛇的靈巧或在人前認主的勇氣)?我如何在不靠血氣的基礎上,依然靈巧地堅守真理?
- 禱告
懇求天父幫助我重新校準生命的優先順序,使我能付代價以祢為最愛;求祢賜下屬天的權柄與能力,不僅用於傳道,更用於在生活各層面活出「像基督」的生命見證,以「馴良像鴿子」的順服讓聖靈為我們辯明,並將真平安與祝福帶給周遭有需要的人。
- 行動
識別並紀錄一個您目前正面臨的「割捨、破壞拆毀」的過程(例如:一個需要放下舊有價值觀、或一個需要更換優先順序的習慣)。本週,選定一個具體且微小的行動(例如:每天減少 10 分鐘滑手機時間,用來安靜思想神的旨意),並勇敢「揹起十字架」去執行,以此操練以神為優先、以屬上帝旨意的價值觀來建立穩固的人生根基。
- 馬太福音十一章我們看到當主吩咐門徒完工作後,祂並沒有和他們一同前去,這意謂著主所賜的權柄,不見得一定要祂在場才會發生功效,也就是說主已賦予門徒實質的權能,如同交通警察有管理道路交通的權柄能指揮交通。同樣神透過聖經告訴神的兒女,祂已給了我們許多的應許與權柄,這樣的權柄是實實在在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去使用這些主所賜的權柄,不要浪費忽視了這些權柄。
- 經文中看到施洗約翰似乎因被關於牢裡,信心發生了動搖,懷疑耶穌真的是那位彌賽亞嗎?我們常常也是如此,因著環境的變化不如所期信心就動搖,我們常常把信心建築在看得見的事物上面。理智、知識所建立的信心,往往是短暫並隨著環境變化而改變消逝。我們要建立的信心應該是如主對多馬所說的,是那沒有看見就相信的信心,乃是需建立在主身上的,建立在主不變的信實與應許上的信心。
- 經文說到從施洗約翰後,天國乃是需要努力才能進入。許多時候當逼迫、困苦來時,當事情不如我們所想時,我們就退縮、或與世界與環境妥協而不前進了。但奔跑天路就如同賽跑比賽一樣,必須努力去跑才可以跑到終點!假若連跑都不跑,那是不會到達終點,更不要說能拿到獎牌得獎了。
- 經文看到即使主行了許多的神蹟異能,但當時許多猶太人並沒有因著神的大能而認罪悔改相信主,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人無法歸榮耀給主,相信耶穌就是那要來的彌賽亞?相信是人的心硬、不信、傳統、知識、宗教觀、神學觀、對聖經的詮釋,人的驕傲、自大、自以為義推卻了上帝的救恩、應許與恩典。殊不知花香必須用鼻去聞,鳥聲必須用耳去聽,甘甜的泉水必須用口舌去嚐,上帝的愛是要用你我的心好好去感受的!
- 這章最後主耶穌呼召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祂那裡得安息,如何才能得著真正的安息?首先人需要先自覺自己有安息的需要,接著需要找對對象要來到耶穌那裡。耶穌教導一個人要得真正的安息,就是要到主那裡學祂的樣式。學祂的樣式、效法祂的樣式,就是「學基督」,就是成為主耶穌的門徒。當我們負主的軛、學主的樣式,越來越像耶穌,屬靈的生命不斷的成長,自然能重擔皆脫落,心裡得著安息!
- 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在天路的路程上都能信心堅定不動搖努力奔跑,都能來到主的面前,學習祂柔和謙卑的樣式,順從神的旨意與主同負一軛,越來越像耶穌,負主的軛學主的樣式,以致我們的重擔能皆脫落,心裡得著安息!
- 反思
經文指出天國需要「努力才能進入」,而心靈安息卻來自「負主的軛,學祂的柔和謙卑」。那麼,我們在天路歷程中需要「努力」去做的,是靠自己的力量去拼搏和解決問題,還是「努力」放下自我中心、驕傲、傳統知識等重擔,而專心學習並順服基督柔和謙卑的樣式?
- 禱告
禱告求主幫助我們卸下因「心硬、不信、驕傲或知識傳統」所帶來的屬靈重擔,賜予我們堅定不移的信心,能將信心建立在主不變的信實與應許之上,並心甘情願地負主的軛,努力學習祂柔和謙卑的樣式,以致我們的心靈能得享真正的安息。
- 行動
刻意檢視您目前最「勞苦擔重擔」的一項事工、人際關係或個人目標。接下來一週,每天花五分鐘思想這件事應如何以「耶穌柔和謙卑的樣式」來處理(即:不爭競、不自以為義、不依賴個人能力或知識),並在您的態度或方法上做出一個微小的調整,以此具體操練負主的軛、學主的樣式,好讓重擔脫落,心裡得著安息。
- 馬太福音第十二章記載法利賽人責難耶穌的門徒,認為主的門徒違背了律法上的行為行了不應作的事。但主反而責備法利賽人,並引用大衛的事來點出法利賽人對神的話語沒有認識完全。耶穌點出法利賽人先入為主偏頗的眼光,看事情並不真確,只在字句裡打轉沒有讀出上帝話語的精義.他們如同眼瞎者,沒有看見、不認識在眼前的正是能賜他們永生之道的主。
- 經文也提到耶穌趕鬼醫病,法利賽人卻毀謗祂,耶穌駁倒他們的錯謬並點出屬靈的原則,耶穌是靠著神的靈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另外必須先捆綁壯士(惡者、撒但)才能搶奪他的家財。許多時候我們的工作、事情出狀況,常是因為罪使惡者有機可趁造成破壞;因此,我們需先認出壯士、惡者、問題根源,捆綁、處理牠,我們才能奪回被擄去的產業。神的國臨到就是神掌王權祂是王,當神的靈運行,污鬼、邪靈被趕除,人得著釋放自由,那時就是神的國臨到。主的靈在那裡,那裡就得以自由,當神的靈常駐在我們心裡、不斷臨到我們,污鬼、邪靈就不能再回到我們當中。
- 這章經文中教導提醒警告聖徒,我們所說的閒話審判的時候必要句句供出來,並要憑所說的話定為義或有罪。什麼是閒話呢?閒話就是那些對人事物背後的批評、論斷、埋怨...的話,就是那些沒有造就性、沒意義的言語。這樣的話很可能使自己、使人遠離神,並破壞彼此的和睦合一。
- 經文講到法利賽人所代表的宗教徒,雖也趕鬼但是他們把鬼趕出去之後,並未接受主耶穌住在他們的裏面,他們只注意道德好行為(打掃乾淨)並用儀文規條裝飾自己(修飾好了),但因沒有主的靈住在心裏,所以裏面是空的(裏面空閒),結果污鬼、邪靈就會再回到他們當中。
- 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避免像法利賽人一樣因自以為義、驕傲,推卻了主及祂所要賜給我們的恩典。求聖靈啟示引導我們辨識出我們所面對問題的癥結與壯士,奉主名綑綁並解決問題的根源,使我們所做的都能順利。也求神幫助我們謹守我們的口不說無意義與沒造就性的閒話,能以基督的心為心來看人事物,因心中所存從神來的善,多說能榮神益人造就人的好話。最後祝福弟兄姊妹們都能讓神來掌權,常常經歷神的國臨到,並讓主長駐在我們心裡。
- 反思
我們是否也像經文中的法利賽人一樣,雖熟讀聖經知識或持守宗教行為(「打掃乾淨、修飾好了」),卻因「先入為主、自以為義」的眼光,限制或錯失了聖靈正在我們生命或周遭環境中執行「趕鬼、釋放、掌權」(神國臨到)的即時工作?
- 禱告
求聖靈光照我們,辨識出生命中那個阻礙神國全面臨到的「壯士」(可能是驕傲、論斷或某項難以棄絕的罪),賜予我們權柄和信心來奉主名綑綁牠、奪回被擄的產業,並幫助我們謹守口舌、多說造就人的好話,使我們裡面充滿主的靈,真實地讓神來掌王權。
- 行動
認真記錄接下來三天內,您對某人、某事或某處境發出的「閒話」(批評、論斷或埋怨)。在每句閒話的後面,刻意加上或替換成一句能「榮神益人、使人和睦、或宣告神主權」的造就性言語,以此操練「讓神的國在口舌上掌權」的實際行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