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1:1 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
- 聖經四本福音書都是描寫耶穌基督,但所描寫的角度各不相同,馬太福音說到耶穌為王,書的一開始提到家譜的名稱,稱到祂是萬國之父亞伯拉罕的後裔和以色列第一位王大衛的子孫。王是有王系的,所以我們看到王的家譜追敘到亞伯拉罕。而從這個家譜我們看到耶穌正應驗舊約中的預言,創世記22章所提為亞伯拉罕的後裔,詩篇132篇所提為大衛的子孫。
- 第一章除了記載王的家譜,還講到這位萬王之王耶穌的降生過程,祂是他肉身母親馬利亞從聖靈懷孕的,當中也提到祂的養父約瑟從天使得到主降生的啟示,最後記載主的降生和起名。
- 許多人看到書中家譜記載,一大堆誰生誰可能會覺得聖經很無聊,但當小心觀察、歸納與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特別的地方與真理。首先耶穌的出生與一般人不同,只有祂是因著聖靈感孕;另外經文中〝生〞這個字眼出現特別的多,『生』這個字似乎意味著生命,意味著從上而來的生命氣息不斷延續著,也意味著主耶穌所帶來的是生命。
- 耶穌的家譜中特別提到幾位女子,不是用誰「生」誰,而是用「從」字,從舊約中可以知道從這幾個女子出生的後代,並不是常規的,這些女子有些是外邦女子、妓女,當中有些後代的出生是有誖於倫常的。在這家譜中有作王的、為平民的、被擄的,以及從被擄之地得釋放歸回的,這些告訴我們,不管人的身份是尊貴或卑賤,遭遇如何不幸惡劣,都不會影響神的計畫與神的預定。重要的是人是否聯於基督接上神的計畫,當人接上神的愛、憐憫與計劃,他的生命就會得著變化與升高。
- 經文清楚說到耶穌的出生,不像世上有罪的人受孕的方式,祂是從聖靈懷了孕從神懷了孕,因著祂無罪的出生,祂既是神亦是人。經文也點出耶穌降生的目的及祂要做的事,如同祂的名字「耶穌」的意思,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溺水的人無法自救,有罪的人類也無法自救,因此唯有無罪的神子耶穌才能救拔我們,把我們從罪惡裏拯救出來。
- 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就是要救拔我們離開罪惡,祂是以馬內利的神,應允並樂意與我們同在。因此祝福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都可以真實的經歷這位可以使我們勝過罪惡、得勝死亡的耶穌,經歷祂的拯救、同在與幫助!
- 反思
當我們面對自己或他人在家世、出身、過去的錯誤(如同家譜中非正規的女子或遭遇)時,我們是否容易用世俗的眼光否定或感到羞恥?還是能真正相信並擁抱經文透過家譜所揭示的真理:人的尊卑或遭遇絕不影響神拯救和成全祂計畫的能力?
- 禱告
我們為著耶穌基督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的君王身份獻上感謝,並禱告求神幫助我們真實經歷「耶穌」就是「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的神,使我們能藉著與祂的連結,脫離所有罪惡的轄制,並提升生命的價值,活在祂榮耀的計畫中。
- 行動
刻意檢視並列出自己生命中三個您過去或現在最不願向人提起、覺得羞恥或充滿軟弱的「家譜片段」(例如:某個家人的行為、自身的重大失敗、或不好的出身)。然後,對每一個片段宣告:「主耶穌,我將我的『生命片段』與祢的王系家譜連結。祢的拯救和計畫(『生』命的氣息)超越(這個片段),它不能影響我的價值,我現在領受祢的生命。」
馬太福音2:2 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
- 馬太福音第二章主要記載萬王之王耶穌的誕生,耶穌誕生在伯利恆,東方的博士看到猶太人之王的星,來到耶路撒冷特地要來拜他。但此舉卻引發希律王內心不安以及耶路撒冷人的不安,後這星引導博士們見到基督,博士們俯伏敬拜小孩,又獻上禮物。經文中提到博士以及約瑟分別在夢中被主的使者啟示引導,最後約瑟回到以色列加利利境內的拿撒勒城去,應驗了先知的預言。
- 從經文提到東方博士前來敬拜,表示耶穌的出生不只是關乎猶太人乃是關乎萬民的,祂當受萬國萬民稱揚敬拜祂。另外因著祂的出現對地上的王權勢造成很大的威脅,王因而不安,連帶也造成這國與國中的民的不安。
- 這一章經文總共引用了四個舊約預言印證關於耶穌基督的出生,所有預言都發生印驗在耶穌身上,這正證明耶穌基督的不平凡。從經文看到希律王召集了文士和祭司長要瞭解基督要生在何處,但蠻可惜的是雖然他們知道這樣的預言與應許,卻推卻了這樣的祝福,他們不接受、也不承認先知所預言要來這一位就是耶穌基督。
- 另外從經文看到博士們進來看見瑪利亞和小孩子,乃是俯伏拜那小孩子,很明顯的博士們所要找、敬拜的對象乃是嬰孩,也就是主耶穌基督。這提醒神兒女們,我們真正要敬拜的對象是主耶穌,太多時候我們可能讓其他人事物取代了我們應敬拜的對象。
- 經文中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乃是,第一章的約瑟、第二章的博士們與約瑟都曾受主或主的使者在他們夢中指示他們當行的。表示神可以藉著夢向人顯明祂的意思與指示,而且當主指示他們的時候,他們都去順從地遵行,最後神的旨意計畫得以成就。
- 東方博士尋找猶太人之王要來敬拜祂,除了在東方看見祂的星,另外他們還大老遠來到耶路撒冷,透過祭司長、文士知道先知書所記有關基督出生的消息。同樣我們尋求神的心意,如同博士需要星的引導與先知書點出確切的位置,我們需要聖靈的引導帶領及聖經神的話來分辨查驗辨明神真正的心意。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都能渴慕聖靈的引導,勤讀聖經神話語並求明白,以致能明白神的心意走完成祂的託付。另外也祝福神的兒女們,都能學習約瑟及博士們,領受得著神的啟示指示後,都能順從遵從祂的指示而行,最後實現上帝美好的計畫與旨意。
- 反思
- 禱告
- 行動
馬太福音 3:2 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 馬太福音第三章一開始講到了施洗約翰的傳道,講到他的使命工作與生活,他主要的工作就是先知所預言的: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他要人真實的悔改並把人引到基督。經文中也記載耶穌的受浸,講到主的降卑盡諸般的義,除了前面施洗約翰的見證,還有父神親自為主見證。
- 約翰所宣告的信息是天國近了、你們當悔改﹐這個信息和主耶穌後來所傳的一樣。人為什麼要悔改呢?天國近了代表的是什麼呢?啟導本聖經提到,天國近了乃指主耶穌的降生,因此人的罪可得赦,我們可以因著相信主的拯救進入神永生的國度不再受罪惡捆綁。我們到底有什麼需要悔改的呢?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認識神,不敬畏神不接受順從祂的法則!當一個人不敬畏神遠離神,就會容讓罪轄治我們進入黑暗的國度,使我們所在的世界因著人的悖逆發生種種的問題。因此唯有悔改重新回到神的面前,這個社會我們所處的地土才會有所改變。聖經中看到神一再差派祂的僕人傳講悔改的信息,希望祂所造的都有機會進入永生的國度,這正是神的慈愛、憐憫與恩典。
- 經文看到約翰很嚴厲的責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他們來到他面前要受洗,為什麼還挨約翰的罵呢?約翰主要責罵他們不要把這樣的洗禮只當成一種例行的儀式,而沒有真實的認罪悔改,要他們結出悔改的果子,假若沒有悔改那樣有洗跟沒洗還不是一樣。另外約翰提到他的洗禮與耶穌的洗禮不同,約翰所施的洗只是使人悔改,但耶穌所施的洗乃是聖靈與火,那聖靈將如火般在我們身上燃燒,把我們生命中的雜質慢慢的煉淨。
- 經文記載主謙卑自己接受約翰的洗禮,他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讓世人無話可說,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想一想,我們多少時候因著看重世上的身分地位,不肯謙卑自己因而拒絕了許多領受祝福和傳福音的機會。耶穌誠然給我們了一個好榜樣,不讓仇敵有任何的漏洞去抓,只要合上帝的的旨意的事情,他就盡心盡性盡力的完成,不容讓有任何破口存留,讓我們學效主耶穌,在凡事上都能盡心盡性盡力去做,以得上帝喜悅。
- 悔改應該是福音信息中非常重要的部份,使人認罪悔改轉離惡行,如同是在為神預備道路,為神預備聖潔的居所,讓神樂意來居住。我們所傳的是怎樣的信息呢?若都只是傳講得到祝福,而沒有講到悔改,那這樣的福音信息是不完全的,耶穌不僅僅是救主,更是我們生命的主,我們必需要悔改轉向神,心意不斷地更新變化,交出我們的主權讓「主」耶穌真正作主,我們才能得著得勝、更豐盛的生命,吸引神的同在經歷神的國度降臨。天國近了,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都能悔改轉向神,並且去傳悔改的信息。
- 反思
- 禱告
- 行動
馬太福音4:22 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
- 馬太福音第四章記載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試探,耶穌不僅沒有被試探所引誘,他還勝了魔鬼。魔鬼從幾方面試探耶穌,牠在肉體需要上,在與神的關係,在敬拜、遵從神方面來誘惑、試探耶穌。從經文看到耶穌乃是靠著上帝的話語,靠著持守遵行神的話語勝過魔鬼的試探。
- 主耶穌不是從小就開始傳道,祂是30歲以後在曠野裡經魔鬼的試探,受施洗約翰的水洗禮且等聖靈降臨在祂身上後,祂才正式的傳天國的道。施洗約翰也是先在曠野一段時日,然後才在曠野傳悔改的道給人施洗。這似乎告訴我們全職傳道前必須先有預備與裝備,必須學習並經歷一段曠野過程,藉由聖靈引導及加添的力量,勝過肉體、世界...一切的誘惑與試煉,以致能在險惡逼迫的環境下堅定持守在主所托付的使命,往前不挫的持續走在傳揚主道的路上。
- 經文中記載耶穌呼召彼得、安得烈、約翰、雅各,這四個人就世人看來似乎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主怎會使用他們來完成祂的事工呢?但從聖經我們看到當主呼召他們跟從時,彼得與安得烈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主耶穌,而雅各與約翰則是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魚網與船可說是漁夫賴以謀生的工具,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願意放棄賴以維生的工具呢?是主耶穌,因他們認知當他們跟從主耶穌時,主將賜給他們更豐盛的生命,一個與以往不一樣的生活與生命,是那些漁船與魚網所不能給他們的。
- 從主耶穌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傳福音的最佳範本,經文說到主走遍加利利,是怎樣的動機與動力讓耶穌要走遍加利利?相信是主愛靈魂搶救靈魂的心,祂要萬人得救唯恐一人沈淪,祂盡其可能要踏遍加利利每個角落,深怕有人沒聽到福音失去了蒙拯救的機會。祂透過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彰顯祂的公義與慈愛,讓人明白上帝的道從自己的罪中悔改,講說天國的福音讓人有永生的盼望,同時藉著醫治人身心靈各樣的病症彰顯出祂的大愛,解決眾人的切身的問題。
- 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都能活出這章的真理原則,讓我們都能渴慕親近神,渴慕付代價讀神的話語,以致我們能成為被神話語充滿的人,吸引神的同在並帶下神的恩膏能力,進而勝過仇敵與世界的試探誘惑。也祝福神的兒女們都能學像主有一顆憐憫人、願意幫助人、迫切搶救靈魂的心。並能學像當初的主門徒,當主的呼召臨到時,都能捨了網棄了船選擇主,選擇那永恆的生命與祝福。
- 反思
經文中的門徒能「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耶穌,他們必須對耶穌的身份、能力與呼召有極深的確信。你目前對「跟從主」的「捨己」心態,是「立刻」的果斷,還是「計算代價」後的猶豫? 你是否真的相信跟從主所換來的豐盛生命,遠超你現在所持有的「魚網與船」(例如:職業、舒適區或世俗價值觀)?
- 禱告
求主賜予我渴慕神話語的心,使我在面對世界的試探誘惑時(特別是針對我的「魚網與船」),能緊緊抓住並持守神的話語,像主耶穌一樣得勝。並求主加添我搶救靈魂的迫切心,使我願意付上捨己的代價,回應祂的呼召。
- 行動
識別出一個您目前難以放下、影響您更深委身於主的「魚網或船」(例如:某項耗費大量時間的娛樂、一種上癮的習慣、或某種賺錢方式)。具體制定一個在接下來一週內「捨棄」或「大大減少」這項事物時間和精力的行動計畫,並將節省下來的時間用於禱告或研讀神的話語,以此操練「立刻捨己」的決心。
太5: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 馬太福音第五章記載耶穌的登山寶訓,裡面耶穌教導天國屬天的八福及五條新律法。這八福是主應許要給所有人的,但每一福的獲得都有前提,我們必須遵行並合於這些前提,才能獲得上帝所應許的這些福。
- 經文中主耶穌提到了主的門徒、基督的跟隨者,就像是世上的鹽與光,必須發揮鹽與光的功用。鹽有潔淨與調味的功用,光有照明與溫暖的功用,基督徒要藉著什麼發揮出這些功能呢?主給的答案是要藉著基督徒的好行為、豐盛喜樂的生命來見證,讓人知道主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 主耶穌的出現造成當時的猶太社會很大的波動,他的所行與猶太人以往的做法有很大的差異。猶太人過去只是形式表面上的遵行律法與先知所吩咐的,並沒有真實從生命中行出來,主耶穌教導他們要從心中真實的行出來,必須言行一致真實的把神的真理與命令行出來。
- 怎樣的人必稱為天父的兒子呢?第9節提到: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經文提到當人有使人和睦的生命特質,這樣的人必稱為神的兒子,天父與世人會認出他們是上帝的兒女。主耶穌是最好的榜樣,祂溫柔謙卑、在愛裡饒恕人的冒犯、遮掩許多的過犯、祂不是去定罪、論斷,祂乃是在愛中、尊榮中、用超然的眼光去看人事物,讓人看到看重自己的價值與身分,祂不竊取天父的榮耀、歸榮耀給天父,讓人看到天父的心意、旨意與計畫,進而能知罪、願意悔改歸正,與神與人和睦,走進上帝的心意、計畫與道路上。
- 另外耶穌也教導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結出果子與悔改的心相稱。我們必須先認識主的本質本性,明白神的話語、命令,才能領受並結出果子活出豐盛的生命。這也就是為什麼主耶穌要用許多的教訓與比喻來教導門徒,祂乃是藉此讓我們能明白真理認識神,進而能真正結出生命的果子,成為世上的光、鹽祝福這個世代。
- 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都能成為明白、自己先遵行神律法誡命並且進而能教訓人遵行的主門徒,結出生命的果子與悔改的心相稱。願我們都能稱為神的兒子成為有福的人,有使人和睦的生命特質、言行舉止,與神與人和睦,走進神的心意、計畫與道路。
- 反思
- 禱告
- 行動
馬太福音 6:34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 馬太福音第六章主耶穌論到幾件事,天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其中一個是施捨,主耶穌要祂的門徒行善行在暗中,為善不為人知、默默的行善。這點似乎與上一章基督徒光鹽角色有點矛盾,主不是要我們要把光把我們的好行為行在人前,讓人看到嗎?怎麼現在反而要我們行善在暗中呢?這兩點其實是不互相衝突的,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動機,我們的好行為、善行的動機到底為何?主所喜悅的行善與有好行為的動機,應是人因喜悅遵從主的話語與命令,從生活中自然行出來的好行為與善行,施捨行善是一個基督徒應有的生命特質與品格。
- 另一個要行在暗中的乃是禱告,主要我們禱告不要像假冒為善的人般,乃是為了求自己的榮耀或為了得到別人的賞賜而禱告,禱告的動機不對是不會得到主的悅納並成全的。主要我們弄對禱告的動機、對象與目的,我們禱告的對象是天父不是世人,我們不是在演戲給別人看。禱告乃是暗裡低調的工作是行在暗中的行為,必須與我們的生活結為一體,就如同我們的呼吸吃飯一般,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
- 經文中提到眼睛就是身上的燈,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人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約翰福音1:4提到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這告訴我們當人有在基督裡的生命,人就有光就不會在黑暗中。人若要在光明中行,那我們在基督裡的生命就要不斷地長大成熟,要能吃乾糧、心竅習練通達,我們心中的眼睛瞭亮自然能看清是非黑白、分辨好歹。
- 經文講到人因小信而憂慮,主不要我們定睛在環境、困難、貧乏上,乃是要專一定睛在天父身上。當我們沒有專一定睛在神身上,被其他事物影響而分心,就如同眼睛對焦一樣,眼睛有兩個以上物體為焦點就容易模糊失焦。模糊失焦就會使人看不清如在黑暗中,在黑暗中因著看不見、未知、不明白時,我們就會落入憂慮、恐懼。
- 相對的主耶穌要我們先求上帝的國和義,主不是要我們從此不要工作、不要去賺錢了,主乃是要我們先專一定睛在神身上,做對優先次序與選擇,有正確的對焦就不會模糊失焦。如此我們就不會為了追求世上的名利而去憂慮、去跟人比較,反而失去了更寶貴的東西。當我們能先求上帝的國與義,照著祂的旨意、法則依序行在主的道路上,不僅我們生活物質所需祂會供應,祂更要滿足我們靈魂體全面各樣的需求。
- 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都能讓施捨、善行、禱告、禁食融入我們生活的日常,讓我們能先求上帝的國和義,有對的優先次序進而不為明天、為生活憂慮,因我們相信並真實領受經歷天父各方的豐盛的供應。
- 反思
- 禱告
- 行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