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徒行傳21章一開始記載保羅團隊從特羅亞回到耶路撒冷的過程,他們中途換船來到推羅,在推羅停留七天,門徒勸保羅不要去耶路撒冷,保羅團隊從推羅經多利買到該撒利亞,先知亞迦布預言到保羅將在耶路撒冷被人捆綁,保羅不聽眾人的苦勸仍從該撒利亞上耶路撒冷,住在拿孫家裏。
- 這段聖經講到了保羅上耶路撒冷所面對的兩難,推羅的門徒們被聖靈感動,對保羅說:不要上耶路撒冷去;當保羅他們到了多利買,進了傳福音的腓利家裡,先知亞迦布也指出聖靈說:猶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綁這腰帶的主人(也就是保羅),要把他交在外邦人手裡;弟兄姊妹苦勸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這些與他以成就神的旨意為念相左。
- 這段聖經裡眾人領受了聖靈的感動與啟示,他們的反應乃是苦勸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但保羅的反應卻是他願意為主耶穌的名,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最後保羅沒有聽眾人的勸,眾人便住了口,只說:願主的旨意成就,便了。雖然神的靈感動眾人,聖靈也透過先知說話啟示,但眾人與保羅對聖靈的回應卻不一,這提醒我們當我們領受聖靈的感動時,每個人的解讀與回應可能會有出入,我們必須謹慎小心不要照著人意、私心來解讀,因為有時反而會攔阻了主的旨意成就。
- 另外這章中也看到初代教會的執事、傳福音的腓利的四個未出嫁的女兒,都是說預言的,是為神說話、傳道事奉主的人。腓利不僅自己傳福音、事奉主,相信他的女兒們是因著腓利的榜樣,受感染淺移默化而起而效行,以致他們的家成為事奉主的家。
- 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不僅能敏銳地聽到聖靈的聲音,更能清楚的辨明主的旨意,沒有讓我們的知識經驗使我們誤判了聖靈的啟示,或為體貼我們個人的私心私意喜好,而沒有完全順從主的旨意攔阻了神的計畫進行。也祝福每個神兒女的家庭都能有美好的信仰傳承,讓我們的家都能成為為主大發熱心、樂意服事人、事奉主的家庭。
- 反思:
在生活中,當神的感動或啟示與身邊人的建議或我們的經驗有所衝突時,我們是否願意像保羅一樣,放下自己的私心與恐懼,單單順服神至高無上的旨意?
- 禱告:
主啊,求祢賜給我們一顆敏銳且順服的心,讓我們能清楚辨明祢的旨意,並勇敢地排除個人的私慾、恐懼或旁人的建議,即使那意味著要走一條看似艱難的道路,我們也願意完全順從,讓祢的計畫得以成就。
- 行動:
與家人或屬靈夥伴分享你對這段經文的領受,討論如何在家中建立一個樂意事奉神的環境,並一起為彼此的信仰傳承禱告,讓家庭成為事奉主的堅固堡壘。
- 這段聖經講到了保羅到了耶路撒冷,向弟兄和長老們問安,並一一述說神用他傳教,在外邦人中間所行傳道之事,眾人聽見就歸榮耀與神。但為了避免造成律法狂熱的猶太教徒的反對與衝突,長老們勸保羅帶人遵行條規以表示他乃是循規蹈矩的。縱使保羅為了顧全大局接納依長老們的建議而行,但結果卻不如預期,為律法熱心的猶太人還是發動了暴亂。
- 保羅此時經歷一個的矛盾與兩難,神用他在外邦人中間傳教,特別是教導他們只憑信心而不靠遵行律法得救的啟示,但他在耶路撒冷卻被迫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就作律法以下的人。在耶路撒冷保羅似乎做出妥協配合耶路撒冷領袖們的辦法,藉以保證他自己的行為是正統的。保羅為教會的緣故而壓抑自己的願望和觀點,一個有屬靈高度的人,有時妥協並非表示軟弱,而是表示力量。
- 保羅其實是貫徹了他「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的原則。他不是沒有立場,他的立場是傳福音,而福音是不變的真理;但福音不是活在一個真空的狀態底下,福音常要穿上文化的外衣,保羅向甚麼文化的人,他就接受他們的文化,以他們的文化來傳出福音不變的真理。保羅為要多得人、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他向甚麼樣的人,就作甚麼樣的人。凡保羅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他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作事方法,以適應並尊重不同的福音對象,為要讓對方更容易明白、領受神的恩典。
- 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傳福音、傳道的時候眼光能看得遠,不是只為了自己的方便,而用很簡單或隨便的方式去分享、教導、傳遞。我們應為著對方的生命能得救、得造就,找出最能幫助對方的最好方式。因為在上帝眼裡對方的生命是非常寶貴的,他們值得我們用認真、謹慎的態度加以對待。讓我們學習保羅的謙卑愛人,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親近,乃是為著人得著福音的好處,跨越我們的舒適圈,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作事方法,屈身俯就那些有需要的人,為要讓對方更容易明白、領受神的恩典。
- 反思
當面對與自己觀點或方式不同的人,我是否願意為了愛與福音的緣故,放下個人的堅持,跨出舒適圈去體諒和接納對方?
- 禱告
懇求神賜我一顆像保羅一樣謙卑的心,使我能放下自己的驕傲和偏見,為了福音的緣故,願意彈性調整我的生活方式和做事方法,為要使更多人能認識並領受您的恩典。
- 行動
找出一位你身邊與你信仰背景、生活習慣或價值觀截然不同的人,試著放下對他的刻板印象,主動關心並了解他的生命故事,學習用他的方式與他對話,並在其中尋找分享福音的機會。
- 使徒行傳21章的後面記載保羅在聖殿裏被猶太人捉拿,後來千夫長帶著兵丁把保羅從人群中救出來,縱使在這樣的景況下保羅仍請求千夫長准許他對那聲勢洶洶的暴民說話。保羅實行他的一貫政策,他對提摩太的教導: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他勇於面對敵對的人,就如同近期的查理科克一樣。
- 這段經文我們也看到神的手適時地介入干預及保護使危機化為轉機,神使用千夫長來拯救保羅。因猶太人沒有按法律行事,神藉著法律所賦予的治安公權力來保護保羅。這不僅讓保羅有機會針對猶太人的反應做回應,也透過他的澄清將實情言明,以免猶太人因虛謊的消息而行事;而保羅更趁此機會正面地傳講福音,使這些敵對的人在信仰上能有機會步入正軌。
- 為神的律法發熱心當然很好,但我們要如同保羅的自省與分辨,保羅也曾為律法大發熱心,想因行律法來被稱義受肯定,但最後他認知到他先前以為與他有益的,他現在卻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另外從這個例子裡我們看到保羅能辨識形勢並冷靜應對,不單人沒有被環境所牽動,他更因神的愛激勵,將福音傳給這些逼迫他的人。
- 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都能為主大發熱心,但求神賜給我們柔軟謙卑的心,能尋求明白並體貼順從神的旨意心意,沒有像經文中的猶太人因自己的有限、驕傲,錯解神的真理與心意而不自知,還大發熱心自以為義地落入行為主義、律法主義,攔阻了神的工作與計畫。讓我們學像保羅能辨識形勢冷靜應對,不被敵對的人、環境所牽動、激怒,而是更多的被神的愛激勵,將福音、祝福傳遞給有需要的人。
- 反思
我是否曾在「為神大發熱心」的同時,也因為自己的驕傲或自以為義而錯解了神的旨意,甚至阻礙了祂的工作?
- 禱告
求神賜下柔軟謙卑的心,使我能敏銳地辨識情勢,在面對挑戰或敵對時,不是被情緒所牽動,而是被神的愛所激勵,將福音與祝福傳遞出去。
- 行動
當我面對來自他人的誤解或挑釁時,先深呼吸並暫停回應,提醒自己效法保羅的冷靜,並思考如何以愛與真理來回應,而非單純反擊。
- 使徒行傳22章記載了保羅對敵對他的人的分訴與見證,他提到了他得救以前為律法大發熱心,但他在大馬色的路上蒙主的大光光照而仆倒,因著主向他的顯現使他由『為律法熱心』改變成『為恩典的福音熱心』。
- 這段經文中保羅做了如何做蒙恩得救見證的示範,他分訴了他得救以前的為人,他說到了他的身份、出生背景:他是生在大數的猶太人;他說到了他的受教、他的學經歷:他在迦瑪列門下受教;他說到了他的事奉、服事態度:他熱心事奉神如同眾人一樣;他說到了他的行動、他以前所做的:他常逼迫基督徒下監。接著他分訴他得救的時候的經歷,他經歷神的大光、恩光照耀,他也經歷了聽到主的恩言呼召,以及主的恩典祝福與帶領。
- 保羅的見證沒有用高言大智,而是用真實明白的話。就是很簡單的,很真摯地陳述他如何蒙召,如何改變,如何為福音而站在王的審判台前。怎樣的見證最能吸引人注意呢?就是我們親身的經歷,我們自己的故事。如同人們買東西時的心理,人們想知道好不好用,信仰推銷也需要有有效好用的見證,人們會想知道你信主前的生活如何?怎樣信耶穌的?信主後你的生命有好的改變?
- 【生命見證比話語更好】有一商人本來不信有神並極其屬世。可是,有一天他得救了。人就問他是怎樣得救的?他說,在我店裏有一個夥計是基督徒,我因他的好榜樣信了主耶穌。他生命的見證比話語更好。當我發誓時,他不斥責我,當我向他生氣時,他卻不生氣;因我尊重他的這種態度,我的不良習慣也就漸漸脫離了。他雖沒有勸我信主,但是在他身上的主耶穌,影響我比任何人都厲害。現在我藉著主耶穌基督所得的永生,非常喜樂。
- 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都能真正認識神經歷主,進而透過我們親身的經歷,我們自己的故事,向人訴說我們是怎樣信耶穌的,信主前後我們的生命有何改變。並透過我們生活、生命的見證,讓人認出在我們身上的主耶穌,吸引影響人認識領受神的祝福與恩典。
- 反思
回想自己的生命歷程,我曾在哪個方面像保羅一樣,熱切追求某種世俗或自認為的「好」,但後來因著遇見主而經歷根本性的轉變?這個轉變如何體現在我的生活與人際關係中?
- 禱告
主耶穌,求祢幫助我更深地認識祢、經歷祢,並賜我勇氣與智慧,能真實且不帶高言大智地,向身邊的人分享我信主前後生命的改變,讓他們從我的故事中看見祢的愛與恩典。
- 行動
寫下或與一位信任的屬靈夥伴分享自己的「三段式見證」:
1. 信主前:我的生活樣貌、價值觀或掙扎是什麼?
2. 信主時:我是如何遇見耶穌或決定信主的?
3. 信主後:我的生命、習慣或內在平安有了哪些具體且可見的改變?
- 使徒行傳22章保羅向人自訴他信主的過程,有亞拿尼亞奉主的差遣去為他施浸,後來保羅回到耶路撒冷,在殿裡禱告的時候,主回應他的禱告,差遣指示他往外邦人中間去作見證。從保羅的例子可以了解人對主進階認識的一些可能歷程,一開始會像保羅一樣先按字句來認識並事奉神,接著透過領受屬天的光照,認識了主自己,另外也因著屬靈肢體的幫助認識主的旨意、揀選的目的,最後蒙主親自的顯現,在與主更深的禱告交通中,領受主對個人特別的託付與旨意。
- 第17-21節,神在異象中說明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不會接受保羅的見證,保羅當時的回應是與神爭議,他說猶太人都知道他熱心逼迫基督徒,由他來向猶太人作見證必定有效。但是神的回答卻是∶「你去吧!我要差你遠遠地往外邦人那裡去。」就人所想所認為的,會像保羅一樣以為他找到與聽眾的共同處,可吸引他們的注意進而分享自己的見證,他的背景及這樣的經歷應有助於他在耶路撒冷對猶太人的福音工作。
- 但在使徒行傳22:18 我們看到主向保羅說話,要他趕緊離開耶路撒冷不可遲延,並告知他要差他往外邦人那裡去。保羅乃是在與神禱告互動中,領受了主的引領、「主向他說」,這不僅保守保羅免除狂熱猶太教徒的陰謀殺害,而且他也轉進到更好或預備好可領受他為主作見證的福音工場;在禱告中保羅同時也得著主清楚的差遣,進入神對他的生命的計畫與旨意。
- 祝福神的兒女們,也能保羅一樣透過神話語認識並事奉神,並透過屬靈肢體的幫助認識主的旨意、揀選的目的,更能在與主更深的禱告交通中,領受主對我們個人特別的託付與旨意。另外讓我們禱告時不只是我們自己單向的一直在說、在要、在報告,而是花更多的時間去聽、傾聽、側耳而聽,聽神要告訴我們什麼,有什麼指引與啟示;而且能聽從、聽了能去遵行,以致我們能像保羅一樣蒙神保守祝福,並走入我們的命定及走在神的旨意中。
- 反思
當我們認為自己找到一個最合適的方法來事奉神時,自己是否會放下自己的想法,先來傾聽並順服神可能截然不同的引導,就像保羅一樣?
- 禱告
懇求聖靈幫助我們,在禱告中放下自己的計畫與想法,單單地傾聽主對我們個人的引導和託付,並賜給我們順服的勇氣,走在祂為我們預備的命定中。
- 行動
在接下來的一週裡,可以每天撥出五到十分鐘安靜的獨處時間,不只是向神報告或祈求,而是專注於「聆聽」。可以試著問神:「主啊,祢今天想對我說什麼?」然後靜默,留意心中浮現的任何感動、經文或想法。
徒22:22 眾人聽他說到這句話,就高聲說:這樣的人,從世上除掉他罷!他是不當活著的。
- 使徒行傳22章的後段記載眾人聽完保羅的分訴後的反應以及千夫長的處置,一開始猶太人安靜聽保羅的申訴,但當保羅提到把福音帶給外邦人的時候,就引起眾人瘋狂的嫉妒和憎厭,他們高聲喊叫要除掉保羅。千夫長為要知道眾人向保羅喧嚷是為甚麼緣故,吩咐手下將保羅帶進營樓準備拷問,但因聞知保羅是羅馬人而不敢鞭打,次日叫齊全公會的人查問實情。
- 經文中提到保羅說的「這句話」引起眾怒,這句話乃是指保羅說他被差派往外邦去傳道這話。因為保羅在外邦人中宣揚因信稱義的道理,聲稱外邦人毋須遵守律法行割禮便可成為神的子民,這些教訓在猶太人看來儘是異端邪說。從猶太人的反映我們看到信念、偏見對人的影響之大,甚至讓人產生恨意想要除滅人。
- 當保羅將受鞭打之時,便行使出羅馬公民的權利,一個羅馬公民在未定罪之前是可以免去一切鞭打的。因此事件便急轉直下,千夫長立即給保羅一個公平受審的機會。神給保羅智慧使用了這權利,使保羅能為自己與福音分訴;保羅反而利用受迫害作為一個見證的機會,敵人的迫害好像給他築了一個台,讓他向整個猶太議會講話。
- 從聖經裡看見許多聖經人物,每一次逼迫使他們更認識神;有牧者說到有時苦難是為著我們,受苦是與我們有益,我們若沒有受苦,就無法進到豐盛之地,因我們經過流淚谷,才能成為泉源幫助人。被逼迫的時候是神啟示你,領受神祝福的時候,怪不得馬太福音5: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當人受逼迫時的賞賜乃是認識基督,逼迫讓我們丟下萬事,為要得著基督,所以保羅在腓利比書3:7-8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 保羅服事的一路上受盡許多的逼迫、患難,但他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不順服。甚願我們也都能像保羅般沒有選擇自己的好惡,願我們能選擇離開我們的舒適圈,選擇順從、勇敢的進入主要我們為祂進入的領域與地方。領受因受逼迫而得的祝福賞賜,認識基督、得著基督。
- 反思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曾因信仰或堅持某些信念而遭遇他人的不理解、排斥或攻擊?這段經歷如何影響你對神的認識?
- 禱告
主啊,求祢幫助我在面對逼迫或挑戰時,能像保羅一樣,不被恐懼或憤怒所勝,而是能將這些困難視為為主作見證的機會,並藉此更深地認識祢,得著祢為至寶。
- 行動
選擇一個你目前感到困難或不舒服的領域(例如:在工作中為信仰立場發聲、向家人分享福音、或參與一個挑戰你舒適圈的服事),試著勇敢地踏出一步,並觀察神如何藉此啟示和裝備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