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7:6 神說:他的後裔必寄居外邦,那裡的人要叫他們作奴僕,苦待他們四百年。
- 使徒行傳第7章1-19節記載司提反被大祭司審問,司提反的辨明與傳道,他說到了亞伯拉罕的蒙召及神對他的後裔的預言與應許,講到了十二位先祖的由來,以色列人因著飢荒下埃及寄居外邦,以色列人遭迫害被作奴僕、被苦待四百年;也講到了神要懲罰使他們作奴僕的那國,以及神未來的救贖計畫。
- 以色列人的歷史、歷程、神的救贖計畫,預表未信者得蒙救恩的信仰歷程,會需要經過離別、割捨,在完全得救贖前也會經許多的艱難與困苦;如同17-19節所提在『神應許的日期將到』以色列民卻反而遭受許多的苦難,我們的信仰道路上同樣也會有類似的經歷。
- 但感謝神的應許與計畫,神會親自護衛保守祂的兒女,那使我們作奴僕的那國,神要懲罰;神的手臂要救拔我們出來,進入祂的計畫與心意事奉祂。神也會像與約瑟同在一樣,救我們脫離一切苦難,又使我們在世人、甚至仇敵面前有智慧得恩寵得權柄;為家族、宗族帶來整體救贖。
- 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都能帶著單純、堅定的信心,學像亞伯拉罕、約瑟,因著堅定的相信與順服,領受神的同在與恩典,縱使會面對仇敵的爭戰攻擊,縱使可能會面對許多的困苦艱難,仍能抓住應許堅定信靠,以致我們能領受像亞伯拉罕一樣的福,像約瑟一樣有神的同在、凡事順利,克服我們生活中大大小小難關與挑戰。
徒7:35這摩西就是被百姓所辭,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的?神卻藉那在荊棘中顯現之天使的手差派他作首領、作救贖的。
- 徒7:20-42這段聖經我們看到神對以色列人的救贖計畫,神興起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但以色列人卻在曠野拜金牛犢,看來以色列人的救贖不僅只是身體的救贖,還需要心靈、身心靈全部的救贖。
- 神的救贖除了神的手介入,其中神還需要興起祂的僕人與器皿,這段聖經中看到神興起了摩西,摩西從某些方面豫表基督對人類的救贖,摩西奉神差遣到埃及去如同耶穌奉神差遣到地上來;摩西一開始被以色列人所拒絕,同樣耶穌被猶太人所棄絕;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神透過耶穌拯救神所揀選的百姓。
- 但神的器皿需經雕塑,神透過三個四十年來雕塑預備摩西,頭四十年摩西受盡世上的裝備從以為『我能』,到在曠野牧羊的次四十年謙卑學習知道『我不能』,到最後的四十年因敬畏順服神經歷『神能』。相信神的救贖如今仍進行,祝福神的兒女都可經歷神的救贖,也求神在這個從個人、家庭、城市、國家都需要救贖的世代,能在各領域興起許多被神雕塑從以為『我能』,到謙卑知道『我不能』,到能敬畏順服神經歷『神能』的神國領袖。
徒7:51你們這硬著頸項、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常時抗拒聖靈!你們的祖宗怎樣,你們也怎樣。
- 這段聖經司提反提到以色列人的三段歷史,說到了神的救贖以及以色列人的悖逆;神因看見以色列人在埃及地被苦待興起了摩西要帶領他們出埃及,當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後在曠野裏,他們的心卻歸向埃及,仍戀慕埃及戀慕世界的一切;當最後進入迦南地後,因為他們只有殿的外表,卻沒有殿的實際,反而失去了神的同在。
- 其中最後一段很可能是因司提反被控說話蹧踐聖所,所以他針對聖所提出相關的辨明。司提反點出那裏有榮耀之神的顯現,那裏就是真正的聖地和聖所;有神的同在,遠勝於住在物質的聖地和聖所;物質的聖所不是神安息的地方。
- 司提反講述的最後總結並點出以色列人的問題與需悔改的地方,他點出以色列人民不倚靠神沒有守神的律法,他們向神硬著頸項、硬心不肯聽從神的話;他們時常抗拒聖靈、逼迫先知;不僅如此他們殺害那義者耶穌基督。因為司提反講中了以色列人的心中要害,所以引起民眾對他惱怒,甚至想要把他殺了;但司提反沒有因此而退卻,最後因而為主殉道。
- 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都能領受身心靈完全的救贖與自由釋放,專心跟從神不再戀慕埃及世界的一切,讓我們看重殿的實際遠勝於殿的外表,讓我們的心能成為神樂意居住的居所,常常經歷榮耀神的顯現。讓我們不要學像以色列人民不倚靠神不守神的律法,向神硬著頸項、硬心、時常抗拒聖靈;倒要學像司提反勇敢點出人需悔改的地方,幫助他們回轉歸向神。
徒7:60 又跪下大聲喊著說:「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說了這話,就睡了。掃羅也喜悅他被害。
- 使徒行傳第七章提到了初代教會的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的殉道,司提反的見證與提醒激動惱怒了當時的眾人,當眾人極其敵對時他被聖靈充滿看見天開了,看見神的榮耀顯現,看見耶穌站神右邊;最後眾人將司提反推到城外用石頭打,司提反求主耶穌接收他的靈魂,並效法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榜樣,求主不要將這罪歸於打他的眾人。
- 我們看到了司提反對用石頭打他的眾人的大愛與饒恕,饒恕得罪、冒犯我們的人實在很不容易,C. S. Lewis(C·S·路易斯)說:「饒恕是超越人類所謂的公正,它赦免那些完全無法寬恕的罪行。」特別是當我們無端受害,那加諸在我們身上的痛,就像那「完全無法寬恕的罪行」。
- 什麼時候我們能夠做到像耶穌、司提反一樣饒恕無知、不知、在罪中的人?相信當我們越像耶穌時,我們屬靈的生命越加成熟時,我們有更多的愛時,我們就能大人不計小人過,能夠選擇謙卑、與人和睦;能夠去寬恕別人,注意言行,口不出惡言;不會以惡報惡;會遠離報復;會恨「罪」,但愛「罪人」。
- 今日如同司提反的時代有許多無知、陷於罪中、甚或常常冒犯傷害我們的人,他們不知自己的問題,他們更不會向神祈求,因此很需要有人為他們代求,也就是聖經中認同性代禱。有時指責對方的錯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指責不能讓一個犯罪的人悔改,只會增加對立;我們爭戰的對象不是屬血氣的,乃是與空中屬靈氣的惡魔爭戰。現今缺的是像耶穌、司提反有大愛、能饒恕、用愛遮掩許多錯的人,祝福這世代能有更多像但以理、耶利米能為罪人做認同性禱告的人,不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乃是站在與人認同的地位。祝福神的兒女們,當有人在患難與罪裡,讓我們能為他禱告,他的苦就是我的苦;他的難處就是我的難處;他的眼淚就是我的眼淚。不是去定罪,乃是願意在愛中為他們的罪、無知向上帝求憐憫、赦免、拯救和醫治。
徒8:6眾人聽見了,又看見腓利所行的神蹟,就同心合意的聽從他的話。
- 使徒行傳第八章前半段提到司提反殉道死後,耶路撒冷教會大遭逼迫反而開始擴展,神興起另一位執事腓利將福音傳到撤瑪利亞,使徒彼得、約翰被打發前往前看,知道聖靈還沒有降在相信者身上,就按手使撒瑪利亞信徒領受聖靈,當中也提到了初信者西門心不正想以金錢買恩賜,使徒點出他的問題,並告知當懊悔這罪惡,祈求神使他心裏的意念可得饒恕。
- 在這段聖經裡看到當教會受逼迫時反而帶來教會的復興,因著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以致門徒分散往各處去傳道。在教會歷史裡也常常看到當教會受逼迫時,教會反而增長的越快。怪不得前華神林道亮院長要說:華人教會缺的不是博士、碩士,而是缺烈士。沒錯!教會需要的不是一群只是把聖經的道理留存在腦袋而不遵行的飽學之士,需要的是一群願意順服遵行主命,不怕環境逼迫勇敢活出主道的行道者。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群平信徒被興起,不是大牌的講員、佈道家或使徒,而是這些被逼迫的平信徒、門徒把神的道傳開了,相信這個原則也適用於現今的教會,當更多的門徒領袖被興起時,我們會看到我們的社區城市的轉化、大有歡喜。
- 在這裡我們也看到了另一個重點是,人們能同心合意的聽從腓利的話,信了腓利所傳神的國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有兩個重要的要素,第一腓利宣講基督、眾人聽見了,第二是眾人又看見腓利所行的神蹟。神藉著腓利所行的神蹟,使城裡的眾人同心合意的聽從他的話、相信他所見證的基督。初代教會需要神蹟奇事,同樣的現今的教會也需要藉著神蹟奇事來證實我們所傳的道,讓我們說的話、講的道,不只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在那裡無力的與人辯論,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讓聖靈自己來向人的靈說話。
- 祝福神的教會都能自動、主動分散的出去傳道,許多老基督徒在教會受的裝備夠多了,內聚、浸泡也夠久了,該是起來行動到我們的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到我們的工作職場、生活圈、各大山頭去傳道活出真道,而不要等到神出手興起逼迫我們才被迫起身分散出去傳道。
徒8:40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傳福音,直到該撒利亞。
- 使徒行傳第八章的後半讓我們看到了腓利很棒的福音佈道榜樣與示範,這段經文提到了腓利領埃提阿伯的太監歸主受洗的過程,從中我們可以學習成功佈道的祕訣與要領。成功的佈道需要人與神同工,首先看到神透過使者、透過聖靈引導腓利遇見埃提阿伯的太監,神知道、明白最佳時刻,祂安排製造最佳機會,祂知道埃提阿伯的太監是已經預備好可收割的福音果子。
- 另外腓利是個能敏銳且願順服聖靈引導的傳道者,他順服聖靈的帶領捨棄原來在撒瑪利亞的美好事工,大老遠跑到曠野的路上去貼近埃提阿伯的太監,他敏銳地掌握機會,以對方關切的話題切入福音傳講耶穌,並且不受環境限制果斷適時的引領對方受洗。
- 就收割福音莊稼而言,找到平安之子是很重要的的關鍵,耶穌打發門徒出去傳福音時,祂給出了具體的指示,祂吩咐要尋找"當得平安的人"及接待他們的人;這樣我們參與神的福音工作,就必有大收成。誰會是耶穌所提的當得平安的人?埃提阿伯的太監就是平安的人;簡單來講,就是願意聽取福音的人,乃是聖靈已預備好,願意接受福音的人。另外他們是有聲望有影響力的人,這些人一接受基督,他們的生命、行為被神改變,使人歸榮耀給神。
- 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都能成為敏銳順服聖靈引導的佈道者,透過禱告祈求聖靈帶領我們找到聖靈已經預備成熟的、有動機的、有影響力的當得平安的人,祝福我們都可學像腓利願意捨己付代價,能友誼的、思想的、生活的、關懷的「貼近」福音朋友;更能敏銳地掌握機會,以他們關切的話題切入福音,並能不失焦的傳講見證耶穌;最後更能不拘泥環境適切的幫助對方領受神的恩典與祝福;讓我們能成為一個「傳福音的人」,為主一生傳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