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201812代禱家書

標籤: ,

親愛的牧長弟兄姊妹:

    平安!在這佳節,祝您聖誕快樂!新年快樂!

    謝謝您們的關懷與代禱!和您分享我們的近況,我們家老少這段期間都平安順利,感謝上帝都有信實的供應,甚至我們還能用有限的資源去祝福周遭有需要的人。

    感謝神的恩典,大女兒Jessie就讀清華教育學院學士班一年級,她在新竹有好的適應(除了不習慣新竹的風大),最開心的是上華德福的課去農場餵雞種木瓜樹,也在學校信望愛社和新竹的教會有美好的聚會,享受一大群年輕人敬拜神的喜樂;邀請帶領同學參加團契,也開始培養大學生的思辨能力,她大約兩三週回家一次。

    感謝神還有可愛的小女兒Elsie在家自學陪伴我們,她最開心的是每週半天的戶外課,出外走走還可以吃不同口味的午餐;她這學期參加慕真教育協會自學直播文學課(是新竹實驗中學退休的巾賢老師授課),了解許多有名的文學作者,作業是練硬筆字、朗讀、默寫和寫作文(給她拍拍手)。阿公這半年來聽力較差些,感謝神我們和阿公的溝通越來越好;阿公會每天騎腳踏車去市場買菜,喜歡和我們去嘉大餵魚鴨吃冰淇淋,還有到港坪公園走走;他這次選舉,也願意放下長久堅持的意識形態,支持站立在神價值的候選人,真是讚嘆神!

    教會的青少們長大了,有的成為公務員、外地就職,有的退役預備到法國學習甜點,有的繼續服志願役或就學;青少年的族群變少了。很特別的是雖然暫停北部領袖學院的直播課程,張思聰牧師的拉法心靈醫治影音課程卻持續進行了近十個月,透過此課程的教導我們陪伴並幫助了幾位外教會的兄姊。最近也陪伴心靈需要的姊妹及幾個自學的家庭,感謝神經驗到祂賜的平安與引領!另外也關懷幾位外籍媽媽的家庭,盼望她們在台灣能感受到被接納、及家人溫暖的愛!

    近期我們重新檢視省思了以往的服
事與模式,覺得需要常常歸零對齊神,回到神的面前,尋求祂的引領,明白祂的託付與階段目標。我們深感那起初的呼召不變,乃是要把人帶到天父的面前,經歷祂的慈愛、恩典與真理,成為願意專心跟隨祂的門徒。因此陪伴、引領、協助、教練,透過教會生活門訓幫助人成為耶穌門徒,並真實經歷神的同在與更豐盛生命,一直是我們不變的負擔。期待如同撒母耳找著大衛,摩西身邊的約書亞,求神把願意委身跟從,能謙卑接受教練的人帶到我們中間,讓我們有機會個別的陪伴服事他們。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大有平安

標籤: ,
愛你律法的人有大平安,什麼都不能使他們絆腳。
詩篇 119:165 (和合本)

怎樣的人大有平安,不會被任何人事物所絆腳呢?就是那些喜愛上帝律法的人,就是那些認真看待且遵行上帝律法的人。這樣的人清楚他們所思所想所做的,行事為人遵守上帝的法則,為上帝所喜悅,自然會得到上帝照護不會絆腳。願我們也都能得著這樣的大平安。


2018年12月16日 星期日

「平安之子」原則與實例

標籤: , ,
  • 迪克.史柯金斯,《拓植家庭教會網絡》
    耶穌在路加福音十章1〜9節指示那七十個人,進入城裡時,要尋找「平安之子」。這人早已預備好了,要領受
神國的好消息。他有好名聲,也和社區裡的許多人關係良好。這人的家成了傳福音者的活動中心,信息從那裡發出,滲透整個社區。
  • 東尼.戴爾
「平安之子」原則在使徒行傳中清楚說明了。哥尼流敬畏神,是改信猶太教的人,他以慷慨對待猶太人而聞名。他藉著邀請彼得及其同伴進入他的家,而示範了「平安之子」原則。我們在使徒行傳第六章的呂底亞身上,也看到類似的情形。呂底亞的故事裡並沒有暗示她在尋求以色列的神,但是她顯然渴慕神。她聽見保羅講道,就開放她的家。這是「平安之子」的特徵。
  • 印度植堂者
印度最大的運動,是以吃喝為基礎。這是一個很低的種姓,他們的領袖訓練了一些工人,已有將近十萬人受洗。於是我問他,「你怎樣做到的?」他說,「很簡單。只要照著路加福音第十章去做,就會有人信主。」我問他,「你在村子裡做什麼?」

他說,「我去到村子,就坐在一家外面的蔭涼地方,我問那家的女主人說,『你能給我一杯水嗎?』她上下打量我。我穿得很好看,她以為我的種姓階層高,所以不給我水。同時,我和男人們談話。過一陣子我提醒她,『我向你要一杯水,你卻什麼也沒給我,有問題嗎?』又一次,她不曉得該拿這人怎麼辦,因為她以為他的種姓階層高,那麼一來,他就不會喝這水了。她以為,這整件事會讓人尷尬,因為或許他不知道她的種姓階層低。然後又一次,我第三次問,『我請你給我水,問題出在哪裡?你沒有給我水。』然後她就走了,悄悄地問她的丈夫說,『我該怎麼辦?』她丈夫通常會來找我,說,『抱歉,你知道我們是什麼種姓嗎?』我說,『我來自和你們一樣的種姓,因此問題出在哪裡?你們為什麼不給我水?』他們說,『你看來不像我們種姓的人。』那就是我講道的時候了,我說,『如果你們相信耶穌基督,你們看起來就會像我一樣。』於是他們問,『耶穌基督是誰?』」

他告訴他們有關耶穌基督的事,他也說,他不只得到水而已,也得到晚飯,隔天他們全都受洗了,於是天天都有洗禮。我想,上個月他們為八千人施洗(他們平均每個月為八千人施洗),全部都是以關係、吃東西、喝水為基礎。

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

重建愛網-事工策略

標籤: , ,

  • 重建愛網/豐盛撒種  
     如同農夫耕種翻土撒種,可透過禱告、神的恩慈鬆軟屬靈的土壤,接著就是大量地撒出福音真道種子。透過聖靈的引導讓我們走進社區、工作職場去尋找「平安之子」預備工人,向失喪的人傳合乎聖經的福音,用對方熟悉、能明白的言語傳好信息給貧窮謙卑的人;並藉著密集有效的愛心、僕人事奉,用簡易可行的福音行動,把神的恩慈、良善、神的愛、權能持續鬆軟我們的社區與鄰舍!相信當人經歷被接納、尊榮,與上帝超自然相遇,認識自己的身分價值,我們所在的周遭、社區、城市的人心、屬靈空氣,必將產生出人意外的轉化與改變。

    農
夫想要看到豐盛的收成,他就必須多撒一些種子,因為不是所有的種子都會發芽生長的。林後9:6保羅對哥林多教會教導了“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話是真的”的原則。想要更多人認識主、跟隨耶穌,就需要豐盛的撒出福音種子。撒的種子越多,福音就越被廣傳,越多的人就會前來相信基督。
  • 跨越框架與障礙
    約4:7-10耶穌向雅各井邊婦人傳福音的故事,耶穌教導我們需跨越文化障礙,用仁慈、良善和尊重去拯救失喪的人。在我們的周遭存在的宗教和文化是什麼?跨越這些框架與障礙,我們會經歷上帝使人驚訝的奇妙作為

    最大的收成也許會出現在我們原以為最不重要的地方。門徒設想撒瑪利亞人不可能對神感興趣,或者設想神對撒瑪利亞人也不感興趣。但整個村莊的撒瑪利亞人都前來信耶穌(約4:28-30, 39-41)。我們認為那些不配得福音,或對福音冷淡的人中,卻經常會得到最大的收成。我們需要舉目,禱告明白上帝的心意與帶領,跨越我們個人的歧見、立場、經驗、知識...等框架,看見屬靈田地的莊稼已經熟了(約4:34-38)
  • 耶穌教導的佈道重要原則
    路加福音十章1-10節,耶穌差遣七十個門徒兩個兩個往祂所要到的村莊去。這個團隊佈道和植堂的模式,持續遍及整本新約。我們的任務是去收割已經預備好了的莊稼。你們去一個村莊拓植教會時,我們的本分是要收割那裡所有的人,所有不同的種姓和族群。但問題不在莊稼,我們的問題是:我們沒有工人,沒有足夠的工人,以及工人不能看到他們眼前的莊稼;耶穌命令我們要禱告求主打發工人出去收莊稼。

    我們的真正目的是求主感動工人進禾場或就在那裡預備工人;那個村莊就是禾場,那是我們要預備工人的地方。最好不要從外面引進工人,因為那些工人會回去。也許我們帶了一些工人來訓練當地的人,然後帶來的工人回去,由本地工人接手。因此,去那裡的目的不只是想要講道、教導,更重要的是要預備工人。因此當我們離開那村莊時,那裡將有一些工人持續發揮功能;否則當我們離開後,那禾場沒有工人,莊稼就沒有得到保存、培植、後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