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4:13 又對他們說:你們不明白這比喻麼?這樣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 在福音書裡主耶穌講到了撒種的比喻,其中有四種土,路旁、土淺石頭地、荊棘、好土,耶穌並為門徒們解釋其中的意思。並點出假若人不明白這撒種的比喻,就不可能明白其他一切的比喻;也就是說這個比喻是最基本、基礎的比喻,假若我們不明白領受這個比喻,則更深的比喻我們就更不容易明白了;同樣若沒有在了解這個比喻的基礎上,我們也不容易經歷更多神國的豐盛。
- 撒種比喻講到真道種子唯有撒在好土上,最後才能有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好收成。撒種的比喻可以運用在說明傳福音的工作上,主耶穌--天國的福音就如同那好種,世人的人心就如同土壤,有的就像路旁的土,有的像土淺石頭地,有的滿是荊棘,有的則是好土。我們要像殷勤的農夫常常到田裡走走,墾墾荒地掃除石頭,拔除雜草與荊棘,鬆軟土壤,並定時施肥,使土壤成為有利農作物成長的好土。
- 除了比喻成傳福音的工作外,撒種的比喻也可用在我們屬靈生命的成長。有時信徒聽了天國的道理如同撒在路旁般,輕看不在意不願去追求,對上帝的道就多有不明白,不明白當然對上帝就多有疑惑,就易被惡者把道的種子擄去,就不會有後面的生根、成長、結果發生了。有時我們如土淺石頭地,沒有在上帝話語上扎根,沒有把信心建立在主耶穌身上,只是頭腦的相信而沒有去遵行,因此當環境變遷、逼迫困苦,當有風暴時,信心就開始動搖,甚或跌倒在主的道上。另外有時我們如在荊棘地,因著我們貪戀世界,體貼肉體的情慾,投資一切在世上短暫的人事物,無法勝過世界的誘惑,堅持走在主的道上忍耐到最後,自然就無法長出生命的果子。
- 因此我們需要預備我們的心成為心靈的沃土,如此我們才能領受神國三十、六十、百倍的收成與祝福。但要如何預備我們的心靈成為好土呢?很簡單,就是不要成為比喻中其他的土地就會成為好土。求聖靈幫助我們都能好好看顧經營我們自己的心田,付代價渴慕尋求明白真道專心跟隨主,挪除我們生命中的大小石子、荊棘成為好土,使我們自己及我們所耕耘的田地都能得著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豐收。
- 不要成為路旁的
路8:12 耶穌說:「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隨後魔鬼來,從他們心裡把道奪去,恐怕他們信了得救。」
- 在撒種的比喻中,什麼是撒在路旁的與最後的結果呢?耶穌為門徒講解就是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不領悟的,仇敵會把撒在他們心田的道奪去。路旁的土地乃是堅硬無法成長的地方,當種子撒在路旁因土堅硬,不易進入到泥土種子外露出來,飛鳥很容易就把它奪走。
- 從馬太福音13:19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我們可以知道當人聽見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而被惡者奪去的就是撒在路旁的,也就是指神的說話進不了人的心中,原因乃是他不明白所聽的道理。
- 所以撒在路旁的意味著人的心剛硬,不接受神的道,無法領受從上來的啟示。為何人心無法明白領悟並接受天國的道理?許多時候可能是我們的心只喜歡接納屬世的人、事、物,自然無法把神的話存在心裏反復思想,因此也就不能明白,而魔鬼也很容易把我們所聽見的道奪了去。帶有這樣心田的人很可能對神國的事、屬靈的事沒有感覺也不渴慕,這樣的人常常漠視真道,裡面有蒙蔽驕傲無法接受別人的意見,當然不容易聽見、明白從上來的啟示。神的話、真道自然無法栽種在他們心田,更不要說他們會敬畏上帝,遵行上帝的命令法則了。
- 明白領悟天國的道、神的話很重要,假若不明白、不清不楚,就會被仇敵奪去。因此我們必須看重、努力去尋求明白、了解它的真義,這樣真道的種子才會撒在我們的心田裡,我們才能真正的領受、吃進去。祝福神的兒女們,求神賜我們飢渴慕義的心,讓我們務要追求認識神、認識祂的真道、追求認識真明白祂的話,不要成為路旁的被惡者奪去神所賜給我們的道。
弗4:27 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
- 福音書中撒種的比喻提到路旁的地乃是種子落在這樣的土地,隨後飛鳥來把種子奪去。這比喻點出那些聽到真道,容易被魔鬼擄去、搶奪的人的心田,乃是屬於路旁的土地。那怎樣的人聽真道時容易被魔鬼搶奪呢?
- 弗4:27說到: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因此容易被魔鬼搶奪、影響的很可能是那些給魔鬼留地步、妥協真道、與牠有一手的人;或是那些不儆醒、鬆懈不謹守神命令法則的人;或是那些未穿上全副屬靈軍裝,以致身上沒受保護暴露在危險中的人;或是落單、瘦弱、疾病、軟弱的,他們很可能會是列入魔鬼吞吃壓制的名單。當人在罪中、生命有破口又沒同伴很可能落入這樣的田地,就容易成為魔鬼吞吃擄掠的對象,不容易明白真道,魔鬼常常從他們心裡把神的道奪去。
- 不是我們沒看見就沒有魔鬼,魔鬼就像吼叫的獅子在我們周圍要吞吃我們,因此我們要如彼得前書5:8彼得的提醒,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所以我們無時無刻需要做的就是謹守,警醒。
- 我們也要如弗6:11所說,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除此之外,我們要做的是如弗4所說,一個在基督裡的新人應該要棄絕謊言、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給魔鬼留地步、不可再偷竊,要親手作正經事、不說污穢的話,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從心思、意念到言語、態度與行為都更新變化。也就是說要有好的情緒控管,不給仇敵留地步、給牠任何的機會;要成為神忠心又有見識的僕人,不要偷竊與偷懶,偷了神的榮耀,偷了神給我們時間、恩賜、才幹...,我們應該盡力、盡意、盡性、盡心在我們神託付的職分與工作上,把神所託付的不僅做「完」、作「對」、做「好」、更要做「美」。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都能謹守、警醒,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不給仇敵留地步,以致能讓領受神所栽種的真道最後能有好收成。
徒2:38 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
- 撒種比喻中路旁的地主要的問題乃是因種子無法埋入、栽入土裡,聽到神的真道、福音的人無法聽進、相信、信入、接受。吳俊德傳道分享他從中輟生到主廚的見證中說到,他會成功的關鍵,乃是如同他的主廚師傅所說的:「我跟所有人都講一樣的話,只是你聽進去罷了。」吳俊德因被愛、認識自我價值,聽進、經歷神的話語,因而有所改變、有所悔改不再像以往。
- 所以關於路旁的土地,我們要怎樣做土地改良呢?徒2:37當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徒2:38 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太4:17 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 從耶穌開始傳道的第一個信息,使徒彼得的第一篇道,甚至啟示錄中神給七個教會的信所提的,我們可推知路旁的土地的改良的動作應該就是「悔改」,改變它讓它不再是人畜走的路。「悔改」在希臘文裏的意思,乃是心思的轉變。聖經說:「應當悔改歸向神」。這裏的「歸向神」,原文是「轉向神」。人墮落在罪惡中的時候,人的心思總是背向著神之外的人、事、物,悔改是說,人必須從原來在神之外的一切人、事、物,轉過來向著神。悔改不是重在改過自新,不是重在脫離甚麼,乃是重在轉過來向著神。
- 查經資料大全的註釋提到,聖經又說:「當向神悔改」。因為悔改是轉向神,所以真實的悔改,必須是「向神悔改」。世人所要的悔改,是向善悔改,向對悔改。但神所要的悔改,不只是向善、向對,更是向神悔改。人很可能從惡改向善,從錯改向對,而仍沒有改向神。聖經裏所說能使人得救的悔改,必須是向神悔改;不是以神之外的人、事、物作目標,乃是以神自己作目標。求聖靈常常的光照啟示我們,讓我們感到扎心,能聽進、經歷神的話語,進而能常常悔改轉向神,不再像是路旁的土,而能成為能栽種真道的沃土,領受神所要給我們祝福與恩典。
羅2:4 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
- 撒種比喻中像路旁的地的心田,需要透過悔改轉向神來改良土質,但怎樣才能使人悔改轉向神呢?悔改的工作是神的工作,但人卻可以成為神的工具管道;關於如何能使人悔改,在聖經中似乎只在羅2:4提到神的恩慈能領人悔改。
- 神的恩慈領人悔改的實例可在路加福音19章撒該的故事裡看到,當周遭人看輕撒該沒給與他應有尊榮,但耶穌因著尊榮撒該帶出了撒該的悔改,因著耶穌的恩慈、愛讓撒該對自己有重新的認識,他是被愛的、他是耶穌所愛的所看重的,他看到了他的價值,他重新認識了自己是誰。
- 而在路加福音第5章中,耶穌供應了專業的魚夫彼得約翰從沒經歷的資源供應,耶穌並不是透過講一篇道使彼得悔改,祂乃是透過神蹟、屬天的能力與工作,讓彼得經歷超自然的能力,迫使彼得必須做個選擇,讓彼得與主的關係,從夫子學生到主與僕人,也讓彼得悔改認知自己是個罪人。
- 福音再出擊一書作者提到非基督徒經歷神的恩典時,有些事情會在他們內心看似無法穿透的深處裡發動。雖然我們有時候會忽視恩慈的力量,然而接受恩慈的人們卻不會。恩慈改變他們心裡的氣候。非基督徒不會對恩慈無動於衷。透過恩慈,這個世界通用的語言,我們超越重重障礙。
- 他提到我們絕對不能忽略或漠視屬靈爭戰的主要目的:在人們轉向基督時,鬆掉黑暗強大的綑綁。恩慈,是不善於戰鬥者的利器,任何耶穌基督的跟隨者都可以顯出恩慈。神的恩慈被實際彰顯的時候,所成就的工作,比任何好聽的辯論,或以恐懼為基礎的威脅要來得多。即使在最遙遠的心房裡,恩慈也能改變氣候。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都能運用神的恩慈這個好用的武器,幫助更多還未回神的家的家人,悔改轉向神回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