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

天父與我們

標籤: , , ,

✝️天父會尊重我們 https://youtu.be/ie_J0FSNXhQ

馬太福音20:28 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1. 馬太福音20:20-28節耶穌教導門徒成為僕人領袖,誰願為首就必作人的僕人,祂自己就是最好的榜樣,祂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祂雖掌管萬有,卻願成為僕人服事屬祂的百姓。
  2. 從耶穌神兒子的服事、捨命,我們能了解天父的心,天父不會壓制我們、挾制我們,要求我們一定要怎麼樣,祂乃是要來服事我們、供給我們、幫助我們。我們乃是被天父所尊重的,天父不濫用祂的權柄與能力,就像路加福音15章中的父親尊重浪子、小兒子一樣,天父尊重我們的決定,祂給我們選擇權,祂容許我們犯錯,祂也不會用任何強逼的手段來控制我們,強迫我們一定要來順服祂。
  3. 縱使我們仍不完全,天父給我們自由、尊重我們的意見,尊重我們的選擇,祂容讓我們可以失敗。藉著這樣的過程從中服事幫助我們,也透過這樣的過程、經歷學習負責任並真實的醒悟,使我們不會像孤兒般退縮,我們會像有靠山的兒子般勇敢、積極、有自信的去面對我們的工作、家庭、生活,我們的生命及未來。
  4. 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都能經歷天父的尊重、服事、帶領與幫助,知道自己是有最大靠山的兒女,以致我們都能勇敢、積極、有自信的去實現天父放在我們每個人裡面的夢想、願景與計畫。
約翰福音3:17 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1. 這段聖經講到了我們在天父眼中的價值,約翰福音 3:16「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我們在天父眼中是何等的寶貴,以至於祂差祂的兒子降世、犧牲祂的兒子,為要叫世人得救;在祂的愛中我們看到了我們的價值。
  2. 路加福音15章中浪子的父親願意把浪子應得的家產分給浪子,在當時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他應該知道他的兒子很快就會把那些錢花光,可是他沒有禁止他的兒子離去,因為他看重他的兒子,比那些產業更為寶貴。
  3. 有一個女孩從小就覺得父親對別人很溫和,對自己家人卻是很兇。他的父親花了許多的時間在自己所喜好的事情,可是很少陪他玩,很少陪他談話。當她有所要求的時候,他的父親就說:「下一次再說。」如果這女孩在家裡作錯了什麼事情,特別是把東西弄壞了,她的父親就會大發雷霆。她的結論是:「我一直覺得,我一生當中,別人都比我重要。爸爸的事永遠比我重要,連東西都比我重要,我一點都不重要。」
  4. 但我們的天父不是如此,祂永遠有時間給我們,祂不會嫌我們問題太多,也不會嫌我們學這麼久還沒有學會,也不會嫌我們麻煩。因為祂認為我們是值得祂寶貝、值得祂愛的。我們是上帝付上極大代價,用祂獨生愛子的生命所換來的。
  5. 所以親愛的朋友、弟兄姊妹們,請不要輕視你自己的價值,也不要聽信仇敵及週遭的聲音說:我沒什麼價值、我微不足道、沒有人會在乎我,沒有人會注意我,沒有人會跟我說話…。我們在上帝眼中是非常有價值的,就如同母親眼中的獨一嬌兒,如同上帝眼中的瞳仁,祂願意付上極大的代價來保護的。在天父的眼中,你我非常珍貴,是非常有價值的。
提摩太後書2:13 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
  1. 這段聖經講到了神的信實,祂應許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祂同活,雖然有時看似遲延,但只要我們相信並忍耐等候,時候到了我們必和祂一同作王,祂的應許不會落空,信實是祂的本質。有兩樣東西,我們肯定可以永遠抓住,一個是天父永遠愛我們,另一個是天父對我們永是信實的,這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2. 路加福音15章中浪子在父親還沒有離世之前,就要求擁有他的產業。他等於在對他父親說,我希望你早早死去。因為當時代的背景乃是需父親過世後,孩子才能分得家產。可是浪子卻因自己心之想要,竟如此對待他的父親,雖是如此,浪子的父親對浪子的心卻沒有改變,他給他應得的產業,他依然愛著他,沒有放棄、沒有忘記、一直等待他。
  3. 如同故事中浪子的父親對浪子的信實,我們的天父更是如此,縱然我們失信,祂仍是可信、信實的,因為祂不能背乎祂自己。祂不像我們世上肉身的父母,有的時候會忘記,有的時候會疏忽,有的時候會是自私,甚至有的時候會不守諾言,讓我們對他們失去信任。但神是我們不失信的天父,祂永遠不會使我們失望。
  4. 祝福每一位神的兒女都能相信並忍耐等候,以致能真實的經歷這位永遠愛我們,應許永不落空,信實可信的天父。
羅馬書15:7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
  1. 羅馬書提到保羅要聖徒們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我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基督如何接納我們?在西番雅書3:17提到:耶和華你的神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祂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經文提到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天父、基督不是因我們的所作,而是因我們的所是來接納、愛我們。
  2. 路加福音15章當浪子的父親看到兒子回來,他就跑去擁抱他的兒子。正在抱的時候,你想他會發現什麼,他會聞到一股臭味,因為他的兒子在豬圈裡待了許久的時間。豬圈待久的人,即使洗澡洗乾淨後,還是有味道的。這位父親沒有拒絕他兒子,他沒有說:「先去洗個澡,把身體弄乾淨了再來。」這位父親一看見兒子回來,就去抱祂親他,而且連連的親他。當我們醒悟來到天父面前時,我們如同浪子也是帶著因罪、苦毒、污穢…產生的滿身臭氣。
  3. 但我們的天父並沒有對我們說先去洗乾淨,先去處理那些臭氣再來就近祂。天父乃是像故事中的父親,照著我們不完全的本相接納我們,而且連連的親我們。祂不像世人、仇敵、週遭…許多拒絕的聲音:「你看看你自己什麼樣子,看看你的表現、看看你的行為、看看你所做的、你的過去那麼糟、你犯那麼多錯、…你根本不配得、你沒有資格…。」我們的天父不是這樣的,在基督裡,祂說:祂肯、祂願意,我們不需要藉著表現,來得著祂的接納,天父乃因我們是祂的兒女,照著我們的本相接納我們。
  4. 親愛的朋友們,你是否如同福音書中的浪子一般,在外漂流、嚐盡許多人間的冷暖,累了倦了、心傷了、痛了,那鼓勵你能學像福音書中浪子明白你有一位天父,祂照著我們的本相接納我們,祂正等待每一位兒女回到祂溫暖的家中,回家吧!
啟21:3 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
  1. 從啟示錄的經文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的父神樂意與人同住,喜歡與祂的子民、兒女同行;我們的天父乃是樂意與我們同在、溝通互動的神。
  2. 在路加福音15章31節中浪子的父親:兒阿!你常和我同在,故事中的父親常與兒子同在,我們的天父更是如此,天父永遠與我們同在,一刻都不離開我們。我們肉身的父母親不可能二十四小時都與我們在一起,但是我們的天父卻是可以。
  3. 有一個小男孩花了一整天,用家裡的廢木頭釘成一個他覺得很可愛的小軍艦,他就給他媽媽看,媽媽誇獎他一番。他就等著爸爸回來要給爸爸看。可是那天他的爸爸很晚才回來,飯已經涼了,家裡許多事情等著他爸爸去作。這個小男孩很興奮的拿著他的小軍艦,就要給他爸爸看,可是爸爸太忙了,連一眼都沒有看。我們的天父卻不是如此,祂看到我們的每一件事,祂的眼目一直看著我們,也很喜歡我們所做的事情。
  4. 在浪子的故事中我們看到,當浪子向父親認罪以後,父親的回應很快、很積極、很盛大。他把戒指戴在浪子的手上,恢復他兒子的身份,馬上叫僕人出來,把他穿上鞋子,為他宰了肥牛犢,表示他不是一個僕人,他是有兒子的身份。
  5. 故事中這位父親也是立即回應並溝通處理大兒子的疑問,我們的天父就像故事中的父親,祂很樂於和我們溝通,回應我的需要,並將祂的心意向我們顯明。雖然神的話常常一針見血、當頭棒喝,可是你會發覺,祂的話語不帶著刺,乃是帶著權柄能力,在愛中使我們降服改變。
  6. 祝福神的兒女們都能經歷這位喜歡和我們溝通互動,回應我們的需要,樂於與我們同在、同住、同行的天父。
路加福音15:20 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
  1. 從路加福音15章這段經文我們看到,小兒子、浪子因為後來變得很落魄,最後決定回家向父親認罪。當浪子遠遠的往家裡的方向走時,他的父親遠遠就認出他來,因為那是他所認識、所愛的寶貝兒子,當他離家開始,這位父親就時時惦念著兒子、盼望兒子能趕快回來。
  2. 如果這個浪子是現實生活我們的兒女,我們很可能會說:「你真笨啊,好好的日子不過,你看,當初你若聽我們的話,今天就不會這樣了!」,但故事中這位父親當他看見了浪子,他就動了慈心,他充滿愛與同情。遠遠地他就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
  3. 孩子怎樣可以體會父母的愛?相信不會是因為我們告知他父母為家庭上班賺錢很辛苦,他們就能感受到父母很愛他們?孩子通常不易藉此深刻體會瞭解父母的愛。每一個孩子領受愛的感受很不一樣,他們必須接受父母多方面的愛的語言,才比較容易認知感受到父母愛他。父母肯定的話,鼓勵的話、饒恕的話;父母看他的眼神、擁抱他們;付出時間陪伴他們、供給他們、實質的幫助支持他們,時時的注意到他們與他們的需要,與他們有心對心的互動,才能使他們深深的體驗到父母的愛。
  4. 從這段聖經的例子可以了解,我們的天父乃是用足了各樣愛的語言,祂運用肯定鼓勵的言語、禮物、身體的碰觸、精心的時刻、幫助服務的行動…,來表達祂對我們的愛,為要告訴我們,在天父的眼中,我們是蒙祂被珍愛的。甚至祂愛我們到一個地步,祂甘願割捨祂的最愛--祂自己的獨生愛子給世人。祝福每一位神所造的人都能真實經歷天父的愛,知道並確認我們是天父祂所愛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