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翰福音第一章講到了神兒子的道成肉身、第一次降臨,祂是太初之道、祂就是神;祂是生命之光、黑暗不接受祂、世界也故意不認識祂;祂是同在之主、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
- 經文中提到多人對神子、救主耶穌的見證,其中施洗約翰見證基督是神的羔羊、神的兒子,安得烈見證基督是彌賽亞,腓力見證基督是舊約所指明的那一位,拿但業見證基督是神的兒子、以色列的王,主自己見證─基督是神與人之間的天梯。
- 在這章多處經文可看到「光」、「見證」、「看」、「見」、「看見」等字詞,表示看見是一個重要的關鍵,我們需要光照明才能看見、才不會在黑暗中,人們大多是因著自己看見、見證才因此知道並相信一些事;施洗約翰、門徒們因著看見所以認知耶穌救主的身分。
- 因此世人如何能認識相信上帝呢?除了聽見福音,相信他們還需要透過自己親自看到、經歷到神及祂的大能作為,來證實他們所聽到的是可信的。我們所傳、所說的話人們會相信嗎?假若不會、不要、不想、不曾、不甩、不...,那會不會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沒有可以說服他們的見證?他們並未從我們的身上、生命看到神大能作為的見證呢?祝福神兒女們都能經歷神的大能並活出美好的見證,讓人從我們身上看見那位能改變並祝福我們生命,充滿大能與智慧的真神。
約2:23 當耶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時候,有許多人看見他所行的神蹟,就信了他的名。
- 在約翰福音第二章裡,我們看到耶穌行了頭一件神蹟,祂在迦拿的婚宴裡行水變成酒的神蹟;另外耶穌潔淨聖殿,祂為神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在第二章的最後許多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信了祂的名,但耶穌不將自己交託給這些人。
- 耶穌所做的一切乃是以天父的事、神國的事為優先,祂不會為自己的好惡,更不會為了討世人喜歡、在人情的壓力下而順從於人,祂乃是凡事順服天父的旨意,以能完成神的計畫託付為考量。天父才是主人、掌權者,當神真正的掌權,聖靈自由運行,我們就可以看到神的大能的工作。
- 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就是很好的例子,簡單來看,這個神蹟的成就與底下幾件事有關,這對新人邀請了瑪利亞、耶穌和祂的門徒們,耶穌在現場及耶穌的大能,瑪利亞的關心將新人的難處告訴耶穌,佣人們的順服遵行。
- 因著這對新人平時有做好對的關係經營,在婚宴時做對了,他們邀請了對的人,他們邀請了瑪麗亞,更邀請神兒子耶穌,耶穌也願意來,有對的人在婚宴上;這對新人因著瑪利亞,有成熟的屬靈長者的關懷,因她的協助尋求主並信靠等候;然後加上有這些願意謙卑順服遵行的佣人,回應執行主吩咐,最後神蹟成就。
- 所以我們若想要經歷神的大能工作,那我們就需要邀請神、讓神來掌權發號施令,並且我們須順服遵行祂的引領。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生命的酒用盡了嗎?耶穌來乃是要用新酒充滿我們,祂要在我們的生命中賜下喜樂。因此,讓我們在缺乏時能學習謙卑的邀請耶穌來介入,讓祂來掌權發號施令。並求聖靈幫助我們能學習信靠與順服,讓神的大能自由運行在我們在意的人事物上,使我們的困境能苦盡甘來!使我們不斷經歷水變酒神蹟般的喜樂人生!
約3:3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
- 約翰福音第3章一開始耶穌與尼哥底母論重生,講到了重生的必須,如此人才能見神的國;也講到了重生的意義,是『再生一次』或『從上頭生』;重生的媒介,必須從『水和聖靈』生;重生的條件乃是要『信神兒子』。
- 經文中施洗約翰也再次為主做見證,見證主耶穌是基督、是新郎、是從天上來的、是在萬有之上、是神所差來的、主說神的話、主有無限量的聖靈、是父的愛子、手裏擁有萬有、是人得永生的關鍵。而3:16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文,講到了神對世人的愛,但這樣的愛需要人相信與接受主才能領受。
- 這一章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耶穌指出我們需要屬靈的重生,人的靈必須重生,因為我們的靈會受到邪惡和罪性的感染,一般會稱罪性為靈性上的死,指人的靈中有罪性。當人重生時靈便除去罪性和魔性,為神的性情取代,聖靈會來住在靈裏,不再是「靈性上死」,乃是重生,「靈性上活」,他的靈對神不再是死的,乃是活的。
- 當人不認識主未接受主,則尚未得著永生、神的生命,這樣的人乃是靈性上死,是不可能靠自己的更新而得救。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新生命、新的性情,不只是有一些外在的行為的清理改變,內裏卻仍是一樣骯髒。因此祝福我們每一位都能領受上帝的愛,因信神兒子而得救得永生,靈裡重生,有屬上帝的新生命新性情。
約4:14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 約翰福音第四章裡記載了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談道,耶穌提到祂所賜的水使人永遠不渴,並能在人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並且也分享了如何正確地敬拜神,耶穌可以說是親自示範了如何與不同背景的人做個人福音佈道與談道。
- 這章中耶穌也分享了如何從撒神的種子到收割神的莊稼積蓄五穀,講到了祂的食物乃是遵行神的旨意,作成祂的工;也就是說當人遵行神的旨意,作成神要我們作的工,就如同得著屬靈的食物,我們靈裡全人就能得到真正的飽足。這章最後則提到耶穌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蹟,祂治好了一個大臣在迦百農患病的兒子。
- 這章聖經主要的重點乃是如何真實的敬拜神、領受生命活水。我們為什麼要敬拜真神?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止心靈的乾渴、得著上帝的啟示引導,因為這是神的愛與命令,可以使我們免得走錯路走向滅亡。那什麼是敬拜?在希伯來文這個詞的意義是屈膝敬拜,在希臘文的意義則是走向前去親祂的手,含有『投降』即『五體投地』的意思。
- 那我們又要如何敬拜真神?從經文中可知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我們真正要敬拜的對象;我們必須打破傳統及理性限制;我們還要面對並解決罪的問題;另外敬拜是不在乎地點外在儀文(我們才是聖靈的殿);我們需要用心靈按真理來敬拜,不可僅有外表而無裏面的實際,而是需要外面和裏面、行為和存心都須一致。
- 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都能用靈、用真、用實來敬拜神,不是憑著我們肉體的思想、感情和主張,不憑著字句,乃憑著聖靈的感動與引導來真實敬拜,以致使我們能得著永不再渴的生命活水,不再是迷戀、看重世界短暫的宴樂,進而能勇敢地為主見證,使人認識耶穌有像耶穌一樣的生命。
約5:24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
- 這章聖經講到耶穌在畢士大池旁醫治了癱子,但這癱子卻忘恩負義,反而使耶穌因行善治病而被人逼迫。主受逼迫主要的原因乃是因為祂在安息日作事、祂稱真神為天父,冒犯了當時的宗教徒。
- 這章聖經耶穌引了幾方面的見證來證實祂基督的神性,有施洗約翰的見證、天父的見證、基督工作的見證、聖經的見證、摩西的見證。這些見證說到祂有權柄使死人復活和審判人的作為,祂有權柄賜人永生使人出死入生。
- 主耶穌特別提到,祂憑著自己不能做甚麼,唯有看見父所做的,祂纔能,祂乃是怎麼聽見就怎麼做事;祂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祂來者的意思;主的權柄乃是來自父神,因祂不求自己的意思,完成順從遵行天父的意思,因而能得到如此的權柄。
- 因此,親愛的朋友、弟兄姊妹們,我們想要出死入生,有像主耶穌一樣的生命、性情、權柄能力嗎?假若我們想,那我們就要學像耶穌一樣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天父的意思;我們就要先傾聽神的聲音、尋求明白祂的意思,而且怎麼聽見就要相信且順服按著指示去做,活出祂的話祂的命令,才能使我們的人生乃是出死入生,不再是死在過犯罪惡之中,而是與基督一同活,活得精彩豐盛。
約6:35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 約翰福音第六章有非常豐富的內容,有耶穌行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及在水上行走的神蹟,耶穌講到祂就是生命的糧,並要門徒們吃喝領受祂這生命的糧,但也因為主所說的許多門徒聽不懂,因主的話上跌倒而多有退去的。
- 這邊很重要的重點就是如何領受主這生命的糧,在6:51裡主耶穌題到:「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耶穌講到自己就是生命的糧、就是祂的肉。而且在經文中耶穌很慎重認真的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
- 如同經文中當初猶太人彼此的疑問與爭論:這個人怎能把他的肉給我們吃呢?我們又不是食人族。什麼是主的肉呢?我們又如何吃喝呢?猶太人彼此爭論的原因,乃在於他們從物質的向度來想像吃喝主的肉,不是從屬靈面的向度來了解它的含意。從屬靈來看『人子的肉』預表主的身體為我們而捨,『人子的血』預表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流出寶血;兩者都是指憑信心接受主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贖恩典。而且對照6:47經文:「信的人有永生」與6:54經文:「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吃他的肉、喝他的血」的意思簡單來講就是「相信祂」。
- 另外在約1:14提到「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主耶穌是道成肉身的神子,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神的話、神的道相當於屬靈上的肉,換句話說就是主的肉。而從約6:56我們可以知道吃主肉、喝主血的人就常在主裡面,而常在主裡面會有怎樣的特徵呢?從約15:7「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因此,常在主裡面的人,主的話也必常在他們裡面,也就是說他們會有照主的教訓活出來的行為舉止,他們有主所賜的新生命,活出分別為聖的新生活。所以另一方面來說,吃主的肉,也可說就是把神的道、神的話吃進去,讀神的話、遵行並活出來,以至於我們有像耶穌一樣屬神的新生命。
- 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都能認識相信,領受、有分於、同享從天上降下來的生命糧;並且常在主的裡面,使主的話常在我們裡面,把神的道、神的話吃進去,讀神的話、遵行並活出來,使我們有像耶穌一樣屬神的新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