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具有 家教會實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家教會實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神國藍圖--如何開始植堂(3.簡單教會聚會是什麼樣子?)

標籤:
   第三部為拓殖簡單教會的熱情,摘錄整理書中部分的章節與重點,底下為「神國藍圖--第16章如何開始植堂(3)」(天恩愛修園叢書)心得分享:

第三個問題:簡單教會聚會是什麼樣子?

Jaeson提到他們乃作早期初代教會所做的

使徒行傳2:42「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歌林多前書14:26「弟兄們,這卻怎麼樣呢?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繙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
希伯來書10:24-25「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原文作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當福音查經班裡的慕道學生變成了基督徒,並受了洗,查經班就變成了一個新的教會。新教會照著新約聖經裡的家庭教會模式成熟並增長。簡單教會的聚會是弟兄姊妹們在基督裡聚集,而在於根據具體情況,仿效聖經的榜樣,最重要的是在每次聚會中聆聽和順從聖靈的帶領

五個W

1.歡迎(Welcome)

    可以從吃飯開始。早期教會稱之為「擘餅」。一起吃飯可以使氣氛輕鬆,大家更容易分享彼此的生活。簡單的破冰遊戲也可營造歡迎的氣氛。通常在簡單教會聚會吃飯的時候,我們還會領聖餐,為的是記住我們聚會的原因--全是為了耶穌

2.敬拜(Worship)

    敬拜是向神表示我們的愛,因為祂是神,並為祂所行的向祂感謝。方法之一是對神唱情歌,或用其他有創意的方法向神表示我們的愛,如畫畫、跳舞,或作見證讚美祂。
  
  沒有人帶領敬拜並不意味著你不能敬拜。可以有些創意。有誰想要感謝神,就讓他說出他的感謝。可以清唱一首讚美詩歌,或者用敬拜CD伴唱。新的簡單教會也許就唱幾首歌,對一個比較成熟的簡單教會,這段讚美敬拜的時間會自動延長。

  敬拜也通過我們的奉獻表達出來。有一段接受十依奉獻的時間是適當的,因為奉獻也是我們對神表示愛的一種基本方式,是支持神的教會的一個方法。許多校園的簡單教會把十一奉獻放在慈善和公義事工上。作者還用這些奉獻祝福他們組裡有需要的人,這是我們的責任。

3.等候(Waiting)

    在作者的簡單教會裡,他們會練習靜默,為要使他們的靈安靜下來,增強與神的親密關係。帶領聚會者,每次都要解釋怎樣等待神和傾聽祂的聲音,這樣人們才知道要期待什麼,以及如何反應。有時,有人得到一個字,一個預言,看到一個圖像,領受到一個異象,或被聖經的一處經句啟示並與小組分享,或為了鼓勵和解釋與一個人分享。聚會中可以在靜默中等神幾分鐘,或想等多久就多久;關鍵是在聚會的時候,要意識到聖靈的同在,並讓聖靈帶領聚會的流程

    等候通常是在敬拜之後。靜默等候,聆聽神的聲音以後,領會者可以問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有沒有要感恩的?要禱告的? 從神來的話?或有罪要認的?」這樣一來,每次簡單教會的聚會,每個人都期待聽到主,並其他組員分享神放在他們心裡的,或是一句聖經教導,一首新歌,或是一 個預言,一段知識的言語,或是一個見證,一個禱告,或是別的什麼。這樣個人都操練了他們的屬靈恩賜,並且都造就人(林前14:26)。帶領聚會及說話時,要對聖靈敞開。不要受形式和聚會的結構限制。期望那意想不到的!

4.話語(Word)

    在作者的經驗裡,每次簡單教會聚會,在歡迎、敬拜和等待之後,他們會有一段時間學習神的話語。他們用的是參與的形式,而不是講道的形式。不是牧師和教師承擔每週的講道,而是所有成員都能餐家的互動查經方式,學習並互相督促查核,立刻將所學的實踐出來。帶查經的人所扮演的角色不是講道者,而更像是教練或召集人。召集人的責任是確定學習的進程,每個人都參與,沒有人霸佔主導權,而且每個人都對所學的負責。在重視遵守神話語的環境裡,新信徒經常成熟的很快。

    一個簡單參與式查經法是問:「說了些什麼?」包括何人、何事或何物、何時、何處、為何?接著問:「是什麼意思?」(在當時什麼意思?在現代又是什麼意思?)「我們怎麼立刻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最後是「我要告訴誰?

   底下是簡單教會的聚會中可應用於討論聖經的三個問題之進一步解釋。
  1. 觀察:聖經說了些什麼?有些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表達了什麼思想?結果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在哪裡發生的?何時發生的?為什麼發生的?事情是怎麼完成的?
  2. 解釋:聖經的涵義是什麼?對原始的聽眾是什麼意思?現在是什麼意思?中心思想是什麼?這段經節與本章或整本書有什麼關連?其他聖經經節對這段經節有什麼啟示?
  3. 應用:我該怎麼做?S.P.E.C.K.(太7:3~5)

          S:有我要避免的罪(Sin)?
          P:有諾言(Promise)要實踐,有讚美(Praise)要給予,有
                 禱告(Prayer)要作?
          E:有我要跟隨的榜樣(Example)?
          C:有我要遵守的命令(Command)?
          K:有我要學的知識(Knowledge)?

    作者另提出參考導航會而加以改進的查經方法,叫「問號,燭台和箭頭」。讀幾句經文,找出與三個不同標誌對應的事。第一個標誌是「問號」:顯然是指不明白的 地方。第二個標誌是「燭台」:代表一些發出亮光的東西,可能是聖經的另一段經節,或是在某人生活中發生的事。第三個標誌是「箭頭」:代表個人應用,和神扎 某人心的地方--這人聽到了神的聲音,需要作些什麼。

5.做工(Works)

    在這段做工的時間裡,提醒聚會者我們的異象是遵守大誡命和大使命--愛神、彼此相愛和愛失喪的人;目標是「每個人都屬於簡單教會,每個人都建立簡單教會』。作者以禱告結束,為更新與神的熱情禱告,為彼此禱告,為校園裡失喪的人禱告。「做工」的時間很重要,因為在這段時間裡,他們會求聖靈在每個人心裡動工。他們鼓勵聚會者分成小組,在聖靈的大能下彼此禱告、預言。這段時間裡他們還為生病的、需要釋放的和被聖靈重新充滿禱告,並挑戰慕道友把生命交給基督。他們從來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他們只是敞開,讓聖靈帶領!如果有什麼重要的活動或新聞也是在這段時間以後宣布。這以後,他們就結束聚會,花更多的時間團契

最後一個區別

    簡單教會聚會與一般小組或細胞小組聚會非常不同。簡單教會不僅僅查經--主日崇拜的補充,因為他的核心不在教導。簡單教會是一個家庭。它是真正的教會,它授權每一個成員負起責任,相互支援。大部分聚會的時間至少是三個小時或更長。焦點是敬拜神,歡迎聖靈,是一個24-7建立關係分享生命的團體

   作者提到細胞小組教會和簡單教會網絡之間的區別可以在章魚和海星的區別中找到。章魚像一個細胞小組教會;它有觸手(代表細胞),如果我們砍掉一條觸手或 腿,它會再長出另一個,但如果我們把它的頭砍掉(細胞教會從屬的中央教會),章魚就會死掉。相反的,海星是自給自足的。如果把海星一切兩半,它就變成了兩 個海星。如果把海星切成一百塊,每塊都能長回去,而變成一百個海星!兩種教會都是好的,但是就如大象和兔子 之別,後者倍增繁殖得更快些。

相關詳細的內容請參考「神國藍圖」一書(天恩愛修園叢書)或JaesonMa的網誌。

神國藍圖--如何開始植堂(4.簡單教會網絡的運作與領導)

標籤: ,
   第三部為拓殖簡單教會的熱情,摘錄整理書中部分的章節與重點,底下為「神國藍圖--第16章如何開始植堂(4)」(天恩愛修園叢書)心得分享:

第四個問題:簡單教會網絡如何運作?

    可不可以是傳統教會或大型教會的一部份,還是必須有自己的教會網絡?答案是都可以!Jaeson校園教會與地方教會(大型教會、社區教會、傳統教會)同工,同時也幫助校園跨教會機構,與他們的學生在校園建立簡單教會,或「宣教社群」。Jaeson他們還培訓這些地方教會和機構將簡單教會的原理運用在他們自己的事工上。有些學生在校園裡建立簡單教會,與此同時也參加在教堂聚會的地方教會,他們還幫助世界各地的校園、城市和國家從零開始建立了許多簡單教會。作為迅速倍增的獨立簡單教會網絡,這些簡單教會是完全自治的。

    作者依Larry Kreider所著<家庭教會網>一書的基礎改寫,如下簡單教會網絡的定義,且也顯示了作者的事工,完全自治的教會網絡與運作的樣式。

    會與傳統的社區教會和大型教會很不同。不需要大教堂,因為每個簡單教會本身都是一個全功能的教會,聚會的人少到十到二十位信徒。

    可以在不同地方聚會,包括宿舍、公寓、家裡、教室、營業場所、自助餐聽、溜冰公園、購物中心、公園、咖啡廳或任何學生聚會的地方。

    一個團隊的學生領袖(長老們)帶領一個校園教會,同時由一位屬靈父親或母親以教練的關係輔導、守望他們;他們的責任是牧養簡單教會。一個城市或地區的校園 簡單教會彼此聯繫,建成一個教會網,防止驕傲、排他性和異端。在同一區域的新簡單教會可以一個左右舉行一次聯合慶典,禱告或舉行外展活動。簡單教會是真實的教會,不僅僅是查經班,甚至也不是細胞小組。他們有長老,他們收十一奉獻,而且教會的領導要為教會裡的靈魂在主面前交帳(來13:17)。

    此外,這些年輕領袖致力於簡單教會的迅速再生。這些簡單教會有訓練新 領袖的小細胞小組,並為每個信徒提供事奉機會。每次一個學生領袖被差派出去建立新的簡單教會,他們會留在這個領袖細胞小組,或得到差派他們出去的簡單教會 領袖一對一的不斷指教。這種師徒關係(輔導者和被輔導者之間),討論他們內在生命和外在事工的狀況。隨著教會網落的成長,他們可以舉行定期的「退修會」, 所有簡單教會聚在一起,在真理的根基上、內在的醫治和釋放中與神相遇。並且,當簡單教會增長,聚會點容納不下的時候,不是修建一間教堂,而是建立新的簡單教會。

    這個簡單教會網絡將由在這個區域的一個團隊,包括使徒、先知、傳福音、牧師和教師來管理,他們將是屬靈父母,訓練每個簡單教會的長老牧養教會,成就事工(弗4:11)。每個教會植堂運 動,都將有國際性的、全國性的、地區和校園的「411團隊」(根據弗4:11的教導而組成的團隊)。裝備中心和24-7禱告殿將建立在每個地區,為領袖們 作及時的訓練。411團隊可以在週末為網絡內的所有長老們每月舉行一次(或更多)密集領袖培訓。學生畢業以後,將在職場、家中、鄰里建立簡單教會網絡,從 校園、城市到各國,在貧困區到社會各階層,建立跨世代的簡單教會網絡。

第五個問題:簡單教會網絡的領導

    簡單教會的領導方式是根據以弗所4:11所指示的模式。神安排了使徒、先知、傳福音者、牧者和教師,不是當家作主,而是為了事工「裝備」聖徒。每個事工的功能都與其他不同。

  • 使徒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神子民的使命感(擴展)。
  • 先知的主要功能是裝備肢體聽見神的聲音並做出反應(經歷)。
  • 傳福音者的主要功能是培養對失喪者傳福音的緊迫感,增長教會,並訓練人如何去作(佈道)。
  • 牧者的主要功能是確定大家彼此關懷,共同成長(造就)。
  • 教師主要功能是確定大家得到神話語的餵養並活出來(教育)。

    每一位411隊員可以有多種功能,每一種功能可以有多位411隊員。每個411團隊有幾位牧者、幾位使徒、幾位先知都沒有限制。411團隊是建立在恩膏之上,而非潛能之上的。之所以被任命監督各項功能,是因為他們的恩賜和被證明了的恩膏。411團隊通常由五到七人組成,他們分享恩賜,一起同工,照看一個教會網絡。

    不是教會裡的每個人都必須有這五種恩賜之一。這五恩賜是從基督來的禮物,為的是幫助造就聖徒。一個健康的411團隊會有這五種功能的代表在他們的小組裡。此外,一個人也許有一個以上的411恩賜。例如保羅自稱是使徒、傳福音的和教師。

     411團隊不是在那裡作所有的決定,或者作所有工作的。相反,他們只是在那裡服事聖 徒,在他們做工時幫助裝備他們。411團隊定期聚會,討論校園簡單教會網絡的健康和成長需要。他們為簡單教會網絡內的領導團隊安排定期的強化訓練、退修會 以及提供教會事工資源。此外,隨著簡單教會的數量在某一特定區域的增加,更多的411團隊將會興起,新的教會網絡就會在其他校園、城市和國家誕生。

簡單教會領袖概覽

    底下是作者根據渥夫根‧辛森的<改變世界的家>,改寫的校園領導系統如何運短名參考:

A)長老(Elders):簡單教會,或校園教會由長老(學生領袖)帶領,功能是教會屬靈父親或母親。他們把救贖的智慧帶給教會,像父親照顧著孩子一樣照看羊群(學生),向他們顯示如何過一個基督徒的生活,因為他們已經這樣生活並被證實如此了。
B)五重職事(Five fold ministers):長老們由神呼召的五重職事之一來訓練和裝備。這些五重職事: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者和教師,在校園教會裡流通。「從一個校園教 會到另一個校園教會」,其功能就像是屬靈的血液循環系統,哺育著所有的校園教會,為他們提供所需的養分,使他們健康而且倍增。這些職事們就像肌肉和關節, 將不同的校園教會聯接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他們的事工是將獨立的校園教會變成基督肢體的屬靈基因庫,特定校園或區域的校園教會或簡單教會可以從中之取資源, 有時甚至超出那範圍。
C)使徒父親(Apostolic fathers):與屬靈裝備者五重職事相關的第三組人稱為「使徒父親」,他們是一些有使徒和預言的 恩賜,有從神而來的魅力,以及對一個特定校園、城市、區域或國家的特殊呼召。那些使徒父親,通常可以從他們對一個特別的校園、城市、國家或人群組幾乎不堪 忍受的極度痛苦和屬靈負擔認出(加2:7-9),成為地方骨幹,地區或全國的「信心柱石」,成為當地整個簡單教會的錨,並為整個城市的教會慶典負責。因為 他們通常有真正的國度意識和被他們所負的重責壓碎的靈,他們最不可能以自己為中心興起一場大規模運動或建立一個王國,而是真正地為眾人作僕人--因而成為 --「作首先的」,不是自上而下的權利金字塔的等級制度,而是腳踏實地,與其他裝備者同工(可9:35)。

    執事的功能可以看成與長老一同同工的人(腓1:1),並作使徒性父親的文書或助理,處理行政事務,滿足社會需要,讓使徒們騰出手來,作他們要作的工(徒6)。

如何在你的校園裡興起簡單教會運動

列出至少十位以上失喪朋友的名單。

開始一個禱告細胞小組(邀請其他委身於在失喪者中建立簡單教會的學生宣教士加入你的復興禱告和團契
  1. 分辨並讓每一個成員進入一個未觸及的學生群體。
  2. 祈求神聖的約會,並求神為屬靈的討論和大能的相遇開門。
  3. 開始一個福音性查經班。
  4. 使用十四步程式跟進栽培新決志者。
  5. 建立一個簡單教會。
  6. 興起新領袖開展倍增運動。
相關詳細的內容請參考「神國藍圖」一書(天恩愛修園叢書)或JaesonMa的網誌。

神國藍圖--浸潤式植堂

標籤: ,
 第三部為拓殖簡單教會的熱情,摘錄整理書中部分的章節與重點,底下為「神國藍圖--第14章浸潤式植堂」(天恩愛修園叢書)心得分享:

    作者Jaeson的朋友比爾,讓作者看一份他在中國的「策略協調人」的報告,透過家庭教會網絡的領袖,幾個月內,他在某一個特定地區建立了一千多個教會。而那個地區最頂尖的兩個教會植堂者,不是什麼使徒「張」保羅或「天堂男人」,而是兩位年輕的中國女子,一個大約十八歲,另一個二時出頭。比爾說:「她們倆沒有建大教會,她們建的是小教會。 她們每天從東家到西家傳福音,建立福音性查經班,把新決志的人聚集由十到二十人組成的家庭教會,教導他們遵守基督的命令,建立一些簡單的培訓計畫,然後就 繼續前行。他又分享了簡單教會如何有意識地建立其他簡單教會,以及如何持續快速地擴展,直到整個地區的城鎮都被福音浸潤。這是「浸潤式植堂」(saturation church planting)SCP的概念就是在族群、地區、城市、國家和世界的每一個人群單位裡看到基督化身的異象。換句話說,目的就是在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地方,甚至在校園裡,看到教會在運作。

德州大學

    作者和他的朋友吉米在「校園革新網絡」的事工合作,其中吉米和他的團隊開發了為基督有效地接觸到校園的四個關鍵訓練專案
  1. 動員禱告:聯合校園裡所有基督肢體舉行策略性的禱告。
  2. 領袖培訓:聯合校園裡的教職員和學生領袖互相學習,分享資源,一起同工。
  3. 繪製屬靈地圖:透過圖像診斷,分辨在校園裡,主和仇敵各在作什麼。
  4. 浸潤校園:識別沒有信徒在其中的群體,差遣信徒們作為宣教士進入那些群體,建立基督教會。
    他們意識到,要看到福音傳到校園裡每一位學生的唯一方法,是聯合他們所有的力量和資源一起禱告,並在校園每一個群體建立「宣教社群」,或「簡單教會」。透 過屬靈圖像的診斷和研究,他們在校園裡找到700多個未被接觸到的學生/教職員群體,他們決定要接觸所有這些群體。過去幾年,已有120多個「宣教社群」 或「簡單教會」建立在德州大學未被觸及的群體中。各團契的學生志願座校園的宣教士,參加每月兩次的簡單教會植堂培訓,然後兩個兩個到不同的未被接觸的學生 群體中。

    另一個主要的觀念性轉變,是校園裡的基督徒不再把自己看做是觀眾,而自視為校園裡的宣教士。他們為失喪的朋友禱告,關心他們的實際需要,透過成立簡單的福音性查經班與他們分享福音,其結果是建立了簡單教會。

校園的浸潤式植堂

    歷代志上12:32「以薩迦支派,有二百族長都通達時務,知道以色列人所當行的;他們族弟兄都聽從他們的命令。」如果我們要看到福音浸潤每座城市的每所校園,我們必須通達時務,抓住異象,然後知道採取什麼具有策略的行動。

瞭解教會植堂運動(CPM

    作者的一位輔導,華大衛是美南浸信會的宣教士,他利用「教會植堂運動」,十二年內,他在北印度建立了三萬多個家庭教會,有一百多萬新信徒。這個運動完全是本土化的(由當地人帶領),開始於六個家庭教會,然後級數式地倍增,幾乎無法想像。美南浸信會國際差傳委員會給這個運動下的定義是:「教會植堂運動的簡要定義是當地的教會在一特定族群內部植堂快速地、級數式的增長。」每次教會植堂運動,必須有人施行一個仔細考慮過的教會植堂策略。

    作者認為當我們走進一個未觸及的學生群體時,我們的目的是「一個自動倍增簡單教會的本土化運動。」
  • 本土化的:適應當地情況/社區;能與校園語言和文化的核心融合。
  • 運動:自發自動的行動(活的,不是靜止不動或死的。)
  • 自動倍增:讓「嬰孩」自立(不是加法增長--幾年增加幾個教會,而是乘法增長(像人口似的激增爆炸)。
  • 簡單:由精簡的要素組成,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複雜性或繁瑣性。
  • 教會:任何數目的一組信徒相互委身,並遵守耶穌的命令。
校園植堂運動的八個要素
  1. 禱告(24-7的禱告)
  2. 聖經的權威
  3. 佈道(大面積地傳播福音)
  4. 教會建立教會
  5. 門徒栽培(在職領袖培訓)
  6. 職場事工和宣教
  7. 學生領袖
  8. 簡單教會
1.禱告(24-7的禱告)

    禱告總在復興之前,並使復興持續。建立並發展成功的校園教會網絡需要很多禱告。個人、集體和地區的禱告是CPM的基礎。個人,校園中的基督徒必須過禱告的生活。集體,校園或簡單教會,必須定期聚會參與屬靈的爭戰,為失喪的人代禱。地區,校園教會必須以代禱網為目標,保持為他們校園和城市24-7的禱告。禱告是這些被呼召出來開始簡單教會植堂運動的首要任務。從一開始就是你的禱告生活塑造這個運動(路18:7;賽62:6~7)

2.聖經的權威

    「學習神的話並服從聖經」必須深植為每個校園教會的核心。聖經必須是教義和教會制度的指導根據;接受聖經的權威和完全遵守神的話是任何校園教會運動成功的根本因素。聖經教學不是以知識為基礎,而是以順服為基礎。用所有成員都能參與的聖經學習方式,代替由一位牧師或老師承擔每週的講道,這樣大家可以參與、互動、學習並互相守望,立刻遵守所學到的。每此聚會,大家互相查核是否遵守了上次學到的話語,並且是否交了其他人。

3.佈道(大面積地傳播福音)

    有許多方法,但關鍵是要把福音不斷地介紹給盡可能多的學生。簡單教會的焦點是收割!路加福音第十章是我們傳福音的榜樣。裝稼是多的而工人是少的。所以我們禱告求神差派工人出去,兩個兩個,到校園特定未被觸及的區域或群體禾場去,為他們禱告,關心他們,與他們分享神的好消息。

4.教會建立教會

    校園裡的大型佈道特會是很棒,但其結果若不是教會的建立,並連帶促發更多教會建立的話,就沒有果效。要使植堂運動發生,新信徒必須要被造就,帶進一個健康的屬靈家庭,必須立刻向他們傳遞為基督贏取社區朋友和家人的異象。佈道的結果導致教會的連鎖增值絕不是 隨意發生的;必須是從開始就刻意考量的。宣教士也許開始了第一個教會,但之後,是當地的學生領袖帶領建立下一代的教會。

5.門徒栽培(在職領袖培訓)

    真正的教會植堂運動,隨著教會的迅速增殖,沒有時間讓新的簡單教會領袖或建立教會之前離開校園,受長期的神學訓練或幾年的門徒培訓,更不用說倍增運動了。這樣做,會妨害福音的迅速傳播。培訓應當盡可能與實踐相結合。在職培訓的形式隨宣教核廠的不同而變化,但通常包括一系列不妨礙佈道、教會植堂和牧養之類主要任務的短期訓練機制。作者的構想是,在每所主要大學附近都有使徒事工中心,備有一間永久的24-7禱告室,用及時供應訓練來裝備校園裡的學生宣教士。

6.職場事工和宣教

    校園教會植堂運動不應該停在校園或止於畢業。職場事工意味著滲入、改變社會的各個層面:政府、商業、教育、媒體、藝術和社區。所有校園教會網絡的學生必須從一開始就受訓,並被授權建立簡單教會,把神的國度帶到社會的每個領域,特別是貧困區和未被觸及的「10/40窗口」。

7.學生領袖

   校園教會植堂運動需要由學生領袖推動。因為學生領袖瞭解那些傳福音對象的景況,而且容易被同儕認同。隨著校園教會網絡的發展,一位畢業生可能成為受薪的教職員。然而,運動的大部分工作及成長將繼續由在校園附近工作的信徒或雙職學生或校友領袖帶領,由他們繼續輔導校園裡的學生作事奉的工作(弗4:11)。這種依靠非神職的學生領導,為教會植堂者和簡單教會領袖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潛在資源。依賴受過神學訓練,甚至是受過教育的教職員/牧師領導,意味著這個事工將永遠面臨領袖的短缺

8.簡單教會

   校園教會不能依賴外界經費或擁有聚會的教堂。這樣只會抑制校園教會植堂,減慢教會的增長。反之,因為簡單教會可以在任何地方聚會(公寓、家裡、店面、公園等等),教堂的費用省去了,奉獻可用於更多的事工(例如,教會建立教會、社會公義行動和海外差傳)。這樣,建堂經費再也不能阻礙簡單教會的再繁殖。此外,因為這些簡單教會不採中央集權的領導方式,為了全市範圍內的教會共同拯救失喪者的努力,他們會在一個校園區域結成聯盟和關係網絡。簡單教會浸潤校園越多,伸展到校園各個不同學生群體的潛力就越大。

相關詳細的內容請參考「神國藍圖」一書(天恩愛修園叢書)或Jaeson Ma的網誌。

神國藍圖--由學生帶領的策略性植堂

標籤: ,
第三部為拓殖簡單教會的熱情,摘錄整理書中部分的章節與重點,底下為「神國藍圖--第15章由學生帶領的策略性植堂」(天恩愛修園叢書)心得分享:

路加福音10:2「就對他們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作者的禱告(路加福音10:2禱告):主啊, 今天就打發工人出去--千萬個工人--而且在我找到他們之前,讓信徒和非信徒們找到我。賜各處的學生一顆心,到校園禾場上傳福音,收割豐產的莊稼。主啊, 伸出祢大能的右手,以祢僕人耶穌的名,透過祢的僕人,校園上的工人之手,行神蹟奇事。謝謝祢,主,這是祢的心意。各處校園裡要收的莊嫁多;所以打發更多的 工人出去!奉耶穌大能的名,阿們!

路加福音10:2的禱告出自路加福音的一段經文,記載著,耶穌差遣七十個門徒到各成各地去,有策略地傳講福音。祂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去,裝備他們建立教會,結果導致全世界教會植堂運動的興起。

在校園裡倍增簡單教會的五個步驟

以下策略乃作者借鑒他朋友尼爾的<有機教會>(Organic Church)一書和<暖房植堂計畫>(Green Church Planting)資料,並通過深入研究馬太福音第9至10章和路加福音第10章中耶穌宣教的手法發展出來的。其中作者亦列了一些大有能力的學生的故事, 礙於篇幅請詳參其所著的書「神國藍圖」。
1.禱告的操練

建立校園教會或簡單教會的第一步始於我們的膝蓋。路加福音10:2「就對他們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在我們差遣任何一位學生出去植堂之前,這人需要在禱告裡尋求主,禁食尋求神的方向。
禱告必須在計畫之前

禱告求神給你一個團隊,有一個合作伙伴與你一起去收校園的莊稼是必須的。你可以從與校園裡或校園附近認識的信徒交談開始。或者作路10章2節的禱告,看神如何提供禾田裡的工人(非信徒)讓你來贏得並授權。不要在校園外尋找工人,工人在禾田裡!接著馬上建立一個禱告細胞小組,禱告鏈,或在神帶領你們團隊去建立教會的學生區開始禱告行軍,向神求收成;求祂從裡面興起工人。詢問神校園裡不同領域的屬靈營壘在哪裡,然後求神摧毀這些營壘。
2.一小群人

路加福音10:5「無論進哪一家,先要說:『願這一家平安。』」第二步是要尋找福音沒有傳到的一小群人。路10耶穌差遣七十門徒是到失喪的羊中,我們是去找需要醫治的人。耶穌命令這七十為門徒去特定的「屋子或人家」(house or households)。

    希臘文中的「人家」(household)這個詞是Oikos,涉及到家庭、一戶人家、親戚、朋友、甚至鄰居。當我們出去植堂時,我們要集中精力於一個Oikos,或一個特定的學生組織,或一群關係密切的朋友。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個團隊瞄準某一福音沒有傳到的特定學生組織,在一個有共同喜好的學生群體之內傳播福音,所遇見的障礙會最少(徒10)。

    我們的目標主要是校園其他團契未曾觸及過的學生群體(oikos)。不要去招募和爭取信徒,而要集中精力於非信徒。到校園李學生常聚集的地方去:咖啡廳、校園中心、男生聯誼會、女生聯誼會、球隊、校園俱樂部、學生活動會場、市中心。我們的目的不是把學生帶到教會,而是把教會帶給學生。

與你的團隊一起進行屬靈概況分析,尋求聖靈如何帶領你的團隊進行屬靈爭戰。詢問聖靈要將那個未被觸及的學生群體放在你心裡,成為你要接觸的負擔,把他們放在禱告裡,並開始籌畫如何接近他們。如果這個區域還有其他亦接納的學生群體,組織更多的宣教會團隊去接近他們。目標是每個學生群體有一個簡單教會。避免把個別或幾個新決志的信徒從他們的小群體帶出來,加入你的基督徒文化,把他們留在他們的小群體中,造就他們,使他們負起責任,並把在他們自己社群裡為基督傳福音的異象給他們。

3.同在的大能

馬太福音10:7-8「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 」簡單教會倍增的第三步很簡單,就是要到場。耶穌命令祂的門徒們「去」,使他們作門徒,不是等著他們來教堂作門徒。我們不是「來」傳福音活著,而是為「去」傳福音活著。我們被呼召用我們的光照亮人,而不是藏起來。當我們禱告,聖靈將我們帶到福音未被傳到的學生群體時,我們應該到場,與那些失喪的學生作朋友。

與失喪學生作朋友最有效的方法是幫助和關心他們的需要。 找出他們的需要,在與他們分享福音前,先滿足他們。找出他們屬靈的需要,練習禱告佈道。簡單詢問是否可以和他們一起禱告,因為沒有太大或太小的禱告是神不 能應允的。無論是什麼,先滿足學生們感受到的合理需要;如果他們向你敞開,就問是否可以為他們禱告,釋放先知的知識話語。如果他們病了,為他們禱告,祈求 神的醫治。如果他們被邪靈壓制,禱告祈求把他們從壓制中釋放出來。當機會的門打開時,與他們分享耶穌基督的好消息!禱告佈道很簡單,就是禱告、關心和分享。

4.平安的人

路加福音 10:6 那裡若有當得平安的人(當得平安的人:原文作平安之子),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不然,就歸與你們了。第四步是在學生群體內找到「平安的人」或「平安的學生」。耶穌告訴祂的門徒到城裡村裡去,尋找歡迎福音,開放他們家的「平安的人」。「平安的學生」非常重要,因為他們將是贏得那失喪的學生社群的本土領袖。

「平安的學生」是:(1)易接納--他們對傳福音的人和基督的平安採取開放的態度;(2)交遊廣闊--他們認識校園和社區裡的許多學生;(3)有名聲-- 他們是有好名聲或壞名聲的人(如徒10的哥尼流或約4的撒瑪利亞婦人);(4)重生--他們通常是慕道友,被主贏得並重生得救。
5.有目的的人

當平安的學生把他的朋友和家人帶到基督裡時,一個簡單教會就誕生了。這個教會誕生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生於禾場,建於禾場,並轉向宣教,繼續接近失喪的人。平安的學生可以讓新教會在他的家、公寓、學生宿舍,校園裡或校園附近任何方便的地方聚會,甚至可能成為新興教會的新領袖。

第五步如下:關鍵是一旦新教會在校園裡誕生,簡單教會的植堂者一定要想辦法使自己脫身,要示範訓練新興學生領袖帶領和牧養薪的簡單教會。這樣一來,薪的簡單教會就不會依靠植堂者牧養他們,而是當地的人自行承擔起責任,自然地產生他們自己的領袖。他們的焦點從第一天起不是向內的,相反,他們的焦點是向外的,要使他們的朋友、家人和世界歸像基督。如此使新的簡單教會持續宣教,並成為植堂的教會的基本策略,可以用一個稱為M.A.W.L.程式來描述。

植堂M.A.W.L.法

M=Model(示範)

校園教會植堂者的最終目的是從簡單教會脫身。植堂者第一個目標是識別平安的人,使那人的一家歸向基督,記練一個簡單教會。當教會誕生以後,校園教會植堂者 為潛在的學生領袖示範如何用一個簡單的、可再生的方式運作教會事工,教導學生領袖贏取他們的朋友歸向基督,建立更多的校園教會,或簡單教會。

A=Assist(協助)

校園教會植堂者與簡單教會的群眾領袖(長老)們一起工作,向這些學生長老們示範如何作教會事工以後,教會植堂者就要向後一步,協助新的學生領袖,授權他們牧養簡單教會。這個階段,植堂者協助新的學生牧者帶領會友。

W=Watch(觀望)

在示範和協助以後,校園教會植堂者就要授權學生領袖完全獨立自主地去組織、監督和牧養會友,而不依賴校園宣教士。在這個階段,校園教會植堂者只是觀望,而不協助學生領袖。校園宣教士可以給學生領袖提建議,但不要充當「後排駕駛員」(比手劃腳地出意見)的角色。
L=Leave(離開)

當校園裡的學生可以獨立的帶領簡單教會的時候,校園教會堂者的角色就完成了。教會植堂者就會離開這個教會,去建立另一個教會。校園宣教士仍然可以繼續輔導 簡單教會的領袖,並為他們提供所需的資源。校園教會植堂者離開之前,一定要確定地方的學生領袖有這樣一個異象的裝備與訓練,就是在他們的會友中興起領袖, 在校園建立另一個簡單教會。當這個循環圈在校園裡開始以後,校園教會植堂運動就可以順利進行了。

相關詳細的內容請參考「神國藍圖」一書(天恩愛修園叢書)或Jaeson Ma的網誌。

聚會時團契的真諦

標籤:
查考初代教會歷史顯示:贏得這麼多人信主的原因不只是信息本身,還有基督徒對彼此的愛。這份愛超越文化、宗教、種族差異、甚至為奴的與自主的藩籬,就是對眾人所作的偉大見證。初代門徒乃是以一種深刻而有意義的方式,一同分享他們的生活。教會的組成是由一群重生得救的人,願意按著神對他們的愛而實踐生命分享的人的集合,彼此相愛、訓練、又相互分享在基督裡的新生命;在愛中經歷恩典、歡笑、淚水、喜樂、憂愁、饒恕…;不是那麼複雜的教義教條、組織架構、開會章程,搞得人無所適從。

耶穌教導說,我們彼此相愛,世人就知道我們是基督徒了。

一首英文老歌是這麼唱的:
 
讓我們向彼此敞開,
不怕受傷或被拒絕,
因我們需要承認自己軟弱,
請求弟兄們以愛遮蓋,
真心誠意,得知我們的真實身分。

真實的團契就像這樣,是彼此真誠相待,彼此愛護關心,真實而不虛偽。知道某人是否遭遇困難,因為我們與他們熟悉得足以看出端倪。願意摘下我們都戴上的面具(「是的,我很好,謝謝,」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裡頭卻硬撐)冒著讓人認識我們本相的風險。真實的團契需要時間和委身。

聖經裡「團契(koinonia)」的基本意思是指:交通,與人分享,施捨,在別人的需要上有分參與。

在約翰福音十三章三十四節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 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因此團契乃是神所賜下的命令。若沒有團契我們如何彼此相愛、彼此學習、彼此勸勉、彼此建立....呢。就廣義而言凡聖經裡題到有關彼此( )就有團契的意思了。

團契生活的字Koinonia.在新約聖經出現十八次,充分表達了基督徒團契的特色。它基本上有三個意義:

1.分享

a.信仰的分享 (徒二42)
b.愛心的分享 (林後八4 )(林後九13)

2.彼此有分 (共享)

a.與基督及福音事工有分 (腓一5 )(林前一9, 十16~17)
b.與基督的苦難有分 (腓三10)
c.信心的共享 (門5~6) (羅十五1)
d.在恩情上有分 (林後八4)

3.彼此相交

a.與上帝相交 (約壹一3 )(約壹一6 )
b.與信徒相交 (加二9 )(約壹一7 )

新約的團契生活,應從耶穌基督與十二門徒開始。我們由聖經上可以知道主與門徒常在一起(可三14),一起參加婚筵(約二1~2),門徒時常聽主耶穌證道 (約六1~3) 及看主行神蹟(約六14)...總之門徒與主的團契生活時刻不斷。在耶穌升天後,我們在使徒行傳看見三千人 '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他們並且實現了愛的分享生活:凡物公用、共同施與、幫補有缺乏的弟兄姊妹(徒二44)。

基督徒乃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才可以及需要與弟兄姊妹相處。基督徒因著相信,透過每日靈修與主相交與主建立關係;但單憑個人與主獨處,靈性不足以進入高峰,所以除了與主獨處外,更要與弟兄姊妹有肢體相交的生活,藉著彼此讀經、祈禱、分享,彼此建立,使每一個肢體與主更親密,所以團契生活是必要的。"

分享物質及屬靈的祝福

主耶穌曾對一個問「要如何得永生」的年青財主說: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然後來跟從我(路18:22)。他做不到,但後來新約的教會做到了: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共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的所需用的分給各人(徒2:44-45)。身為蒙拯救的團體,我們不再是屬於自己的人,乃是屬主的,是屬神的社團。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屬主的,屬於主的家庭的;這不是理論,而是行動。

凡物公用的觀念就是,我不是一個擁有者,我不以擁有自居,我是一個經營者、分享者。因為被神的愛所感動,而看到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弟兄,願意將東西拿出來跟別人分享,它是建立在被愛的覺醒裡面。上帝通過我們這種自動自發的分享裏面,實現均平,完成了愛。它是一種自覺和自發性的,不是被逼的也不是一種制度。

經過神無條件的恩典與祝福,問題不再是問:我應該給多少,而是問:為什麼我要保留一些下來?新約的基督徒,在家教會裡分享兩種恩典:物質及屬靈上的祝福:參徒4:32-35:另參林前:14:26 「…你們集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保羅勸基督徒要以:「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弗5:19)。對提摩太說:「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

基督徒知道現有的一切,都不是他們的,而是受托的;因此,當他們聚在一起的時候,他們能夠與人分享一切所有的,包括物質與屬靈的。在實際的運作上,教會可以有資金,物資,工具,材料的收集,而隨時順著聖靈的引導,去使用及給出去。當每個人都有一些東西,可以分享和給出去,他們就能互相祝福;看見彼此間的價值。當然,這不只是對內有愛的團契;也應該包括神所命令的,「施比愛更為有福」。

保羅就曾為了耶路撒冷教會的需要,而開口向其它的家教會,要求奉獻幫助。不要只限制「給」的祝福,在自己的教會圈子裡;應該能走進國度性的圈子。透過這樣特殊的生活分享,在信徒間建立起社群的連結力與見證力。這樣的生命關係是何等能帶給基督榮耀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