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回到教會1.0(初探)

標籤: , , ,

緣由

    在歷經許多的教會接觸,看到許多神兒女的光景與需要,看到教會似乎遇到了底下的問題:

  • 服事與家庭無法均顧

許多教會肢體,平信徒、甚至傳道人的家庭、親子關係,都出了問題;許多人因著太於服事、事工,忽略了家庭、兒女、配偶、身體健康似乎出了狀況;教會服事與家庭無法均顧 

  • 信仰與生活無法融合

教會似乎無法滿足弟兄姊妹需要,許多弟兄姊妹不斷地參加許多的大小聚會、課程,問題似乎還在。信仰與生活脫節,聖俗兩分,雖得救卻沒有得勝的生命與生活,沒有活出令人羨慕的豐盛卓越的生命。許多肢體只是過了紅海,卻還未過約旦河,生命沒有被聖靈更新、充滿,就像停留在曠野的以色列人,充滿許多的抱怨、定罪、苦毒...。 

  • 門訓未帶出真實成長

  1. 只是透過單向式課堂、課程式的信仰學習,可能只是禮拜天來坐坐禮拜,甚或只是再加上一周幾個小時多幾次的聚集,就想做好門訓;我們一般課程專業都要花了幾年的時間來學習,但信仰的學習?
  2. 許多弟兄姊妹把問題、需要帶到教會尋求幫助,許多時候式並未得到個別性的滿足與解答,往往又把問題、需要帶回去。門訓是需要花時間付代價的,耶穌都花三年多時間與門徒在一起,摩西與約書亞、以利亞與以利沙、巴拿巴與保羅...也花了極長的時間在一起。
  3. 耶穌對門徒的要求標準其實是極高的,祂的門徒需要常常遵守主的道、多結果子榮耀神、以主耶穌為最愛、願意為主來受苦、撇下一切跟隨主。現今教會的門訓方式是否可以帶出耶穌要求標準的門徒?這實在會讓人懷疑,也難怪會產生許多未得勝、掛名表面、名不符實的基督徒。
  4. 門徒需要生命的深度陪伴,建立關係取得信任,進而才能坦誠團契相交;需要師徒個別互動式的有果效門訓,才會帶來真實影響改變。

回到教會1.0

     為完成主的大使命,教會歷史從初代教會經過不斷的變遷改革,就如同現今3C產品不斷更新、新版本不斷推出,教會的型態也不斷更新,但針對主的大使命,到底是越趨完成還是越離越遠?這些版本是更貼近還是反而偏離了神設立教會的本意呢?我們需要回到神所指示的樣式來建造。我們需要再思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教會?怎樣的教會模式才是合乎聖經的?

符合教會的使命與功能

  • 萬民作主門徒(使命)

若要符合聖經,那麼教會的模式與生活,要能符合並回應神給教會的使命「使萬民作主門徒」

太28:19-20「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作主門徒、門訓應包含:

施洗:代表著團契與基督身體的認同

教導:主所吩咐的都教訓他們

遵行:不僅聽道而且行道

門徒訓練:幫助初信者遵行神的道,並在思想、意念、性情、行為更像基督。

    所以一個符合並回應神給教會的使命「使萬民作主門徒」的教會,它主要的工作應該要包括上述「施洗」、「教導」、「遵行」、「門徒訓練」等完整的工作內涵;就像一個家庭的建立延續,父母與兒女的關係乃是生養、教訓、繁衍,可以不斷傳承增殖。

  •  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功能)

    教會模式若要符合聖經,那麼教會的模式與生活,不僅要符合聖經中提到教會的使命工作,更應發揮其應有的功能。那教會要發揮怎樣的功能?

一、成全與被成全

    弗4:12-13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在以弗所書第4章題到神在教會設立五重職事乃是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所以教會主要要發揮的功能就是成全裝備造就聖徒。教會裡每一個肢體都能成全與被成全,每個肢體都要成為成全別人的人,也很可能必須先成為被成全的人。使本是虧缺上帝形象的初信者,越來越像耶穌,越來越滿有上帝的形象。

二、吃奶到吃乾糧

    透過教會生活與教會的工作,每一個肢體能從吃奶的轉變為吃乾糧的(來5:12-14);在神的引導幫助下,我們都能長大成為心竅習練得通達,能分辨好歹,熟練仁義的道理吃乾糧的大人。

三、幫助聖徒人人皆祭司

出19:6 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

彼前2:9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教會應能幫助每一個耶穌跟隨者,在神國度裡都必需且都有能力參與事奉,「信徒皆祭司」每一位都需站在祭司的位份上起來服事,若這樣的職分只丟給幾位人為制度而產生的人選,那實在是有違真理並對神的心意有錯誤的認知與執行。

教會模式的找尋

  • 尋找具備上述所提的功能的教會模式,並能達成上述教會的使命;它需是24小時-7天信仰生活化的模式,所以從我們生活中待最久的場域上來看,家職場是最有可能的場域...
  • 另外從「改變世界的家」一書的啟發、教會繁殖運動CPM的了解、T4T(訓練成功的訓練者)的接觸;近期「小即是大」、「到處都是小教會」等書的共鳴與激勵,更加印證初代教會家教會,家職場教會、簡單教會、有機教會模式是可行的途徑。
家可否為教會?
  • 末後復興從家庭開始
    • 瑪 4:5-6 「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
  1. 德雷沙修女:「今日的世界我認為是非顛倒的,也有著很多的痛苦,因為家裡和家庭生活的愛太少了。我們沒有時間給孩子,我們相互之間沒有空檔,沒有時間一起享受過生活。愛要從家裡開始,愛要住在家裡。」 
  2. 「revival」:「復興」是指回歸生命、回歸生命的源頭
  3. 如何回轉=>透過築屬天的祭壇,回歸生命的源頭,恢復神與人的關係
  4. 築壇:挪亞、亞伯拉罕、大衛、耶穌、慕約翰… (猶太人的家庭教育)
  5. 我們需要「建立家庭祭壇,使家成為教會」
  6. 祭壇:有
火:獻祭,與神和好,把自己獻上為活祭,討神的喜悅
香:禱告,從我們轉向上帝掙扎的過程
家庭祭壇=> 完成神對我們生命與家庭的計劃
  • 教會就在家裡
  • 徒2:46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
  • 徒5:42 他們就每日在殿中,在家裡,不住的教訓人,傳耶穌是主。
    1. 從新約大部分看來,主要聚會點的確是在家中。使徒在猶太會堂講道,通常不久就被趕出去了。新約也經常提到在某人家中的教會。新約時期的考古證據也證實這點。
  • 家的教會
  1. 西5:15「請問老底家的弟兄和寧法,並他家裡教會的安」。
  2. 門1:2「和寫給妹子亞腓亞,並與我們同當兵的亞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會安」。
  3. 林前16:19 亞西亞的眾教會問你們安。亞居拉和百基拉並在他們家裡的教會,因主多多的問你們安。
  4. 羅16:5「又問他們(百基拉,亞基拉)家中教會的安….」
  • 新約聖經中多處提到家裡、家中的聚會

教會真義

  • 「教會」很明顯指的是一群人,但不是一群普通人,乃是為上帝從世界中呼召出來的人。指的乃是信徒,不是指地方或建築物。
  • 太18:20 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甚至有人認為耶穌所說的這段話,這就是教會,並以20節作為教會的最簡單定義
 

 教會就在家裡適合?

  • 現代的研究報導
  1. 紐約時報刊了一篇文章「適合的教會就在家庭」敘述在全美正如在大陸、越南、英國和澳洲一樣,有越來越多的基督徒選擇了「家庭教會」。George Barna根據調查提到,在美國20到40歲的青年當中,希望更認識神的人數有明顯的增長;他們不一定去教會,但他們在家裡、工作場所、公共場所等地方聚會,估計這些人在美國超過兩千萬!
  2. 時代週刊(Time) 一篇「家是最好的講台」,認真探討這個不需要牧師、詩班、講道、場地費、保險費,卻能自由接觸社區,自己參與敬拜,及自在分享個人情況的地方。「家庭教會」好像「在家學習」,可能帶來第三次美國靈性的大覺醒!這種簡單教會趨勢,已默默無聲地進入社會的每個角落,在家庭、校園、辦公室、餐廳...裡,不斷活出基督徒的生命來!
  • 初代教會生活的證實
  1. 主耶穌在他人的家裡傳道(太8:14-16)
  2. 信徒在家裡建立第一間教會(徒2)
  3. 普世福音的傳播由一外邦人家中開始(徒10哥尼流)。 
  4. 徒2:46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
  5. 徒5:42 他們就每日在殿中,在家裡,不住的教訓人,傳耶穌是主。
  6. 想了一想,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 他母親馬利亞家去,在那裡有好些人聚集禱告。(徒12:12)
  7.  你們也知道,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裡,我都教導你們(徒20:20)
    從上述及許多經文很清楚看到,初代教會許多的傳道、教會建立、福音、教導、教訓、敬拜、禱告、每日教會生活與工作...都是在家庭中進行的,所以教會就在家裡是合適的。

    • 家中聚會實際的益處與功能 

    1. 在家裏的教會指的是人數並不多,房子也夠大,就在家裏聚會的教會。
    2. 在家裏聚會自由許多,能不受壓制的在一起談論屬靈的事。
    3. 一個隨時隨地可用心靈跟誠實聚會,自由禱告、敬拜,無牆、無形的教會。
    4. 會所有兩種:一種是地方教會的聚會,以家庭作為根本的會所。一種是工人的會所,為著工人作工的。地方聚會的所在不是正式的乃是家庭的;人少時在一家聚會;人多時可分多家聚會。全教會聚集一起聚會,可以另找公共的地方。(有沒有牧師?有沒有禮拜?有沒有禮拜堂?- 倪柝聲1938 )
    5. 什麼地方最能考驗個人的屬靈生命?答案是:在家裡!當與家人同在的時候,所說所作的都要經過屬靈現實的考驗,真假一目了然。
    6. 因「家」失去它的屬靈膏抹而衍生許多社會問題。德雷沙修女說:「我們以為貧窮就是飢餓,衣不蔽體和沒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貧窮卻是不被需要,沒有愛與不被關心。我們必須從家庭裡面做起,來修補這個貧窮。」
    教會生活內涵
    《直奔標竿》一書中,華理克牧師強調「健康的教會」應具備五個向度的內涵與目標,就是敬拜、團契、門訓、服事與宣教。那在家中的教會可以包含這些內涵,並達成這些目標?答案是可以的,我們分別從這五個向度來看:
    • 生活(敬拜):
    1. 詩149:1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向耶和華唱新歌,在聖民的會中讚美他!
    2. 不僅在聖民的會中,應讓信仰在生活中實踐出來,生活就是敬拜獻祭,信耶穌就是認真的過生活,要遵行神的旨意討神喜悅,不是加入一個宗教,只是一些外表的宗教儀式行為。在家中不需戴面具或特定的儀式,家是你屬靈生命最佳的試金石,叫人的本性無所遁形,時時獻上活祭。教會是一種新的生活,乃要喚醒更多的人起來重建他們倒塌的人生,重建他們倒蹋的社區、國家。
    • 關係(團契):
      1. 來10:24 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
      2. 家是一個重關係的地方,家人間更容易達到生命的深度團契,在彼此相愛中經歷恩典、歡笑、淚水、喜樂、憂愁、饒恕…。因著深度的團契所造成的生命連結,讓仇敵根本無懈可擊。(團契就是專喫:主裡吃吃喝喝)
    • 成長(門訓):
      1. 太28:20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2. 家應是幫助我們成長的地方,在家中我們應更容易經歷被接納、教導、訓諫、成全以致於能被差派。誰會陪孩子走路呢?只有父母,老闆不會陪員工走路的,當孩子跌倒的時候,作父母的會鼓勵他,陪他走路直到會走為止。
    • 責任(服事):
    1. 弗4:12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2. 信仰是跟神一對一的關係,每一個成員都有相對應的責任,人人皆祭司,家中不允許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每個人都應接受訓練參與事奉。
    • 分殖(宣教):
      1. 人人可當父母,成家當父母是一種責任,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生養眾多遍滿地面 
      2. 徒1:8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我們需倚靠聖靈的能力,傳福音為主作見證,生養繁殖使更多人成為主的門徒。(健康、愛神就會生養,海星v.s.章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