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小組(門徒)事工的看法文章裡提到,不管中外地區神曾作了一些工,造成該時空地區社會轉化與復興,但蠻可惜的是雖然復興帶來屬靈的覺醒與影響,時間似乎都維持的並不夠久。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工人預備不夠,大量悔改覺醒歸主的人沒有受到應有的牧養與引領,最後還是回到原點。相信預備未來領袖不僅關係到我們國家社會的復興與轉化,也更是是否能完成主所託付大使命的重要關鍵。甚至大使命「馬太福音 28:19-20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裡也明白得點出,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就是要預備裝備未來領袖,甚至裡面也提到實際的作法去裝備未來的領袖,不僅給他們施洗,而且主所吩咐我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主就常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但如何門訓、如何裝備聖徒呢?在家庭教會建立手冊裡作者提到:在大使命裡,耶穌叫我們去教導新門徒遵守凡祂所吩咐的事。門徒訓練就是學習怎樣過順服的生活,使人一生受用不盡;而非學習一套知識。我們把門徒訓練變成一系列的道理或教導,就是剝奪了新信徒的權利。門徒訓練是裝備人來生活,而非藉由一系列道理來教導人。它是回答真實生活的問題,處理與那人有關的事情;是學習以「耶穌的跟隨者」身分來生活的過程。
在整本新約裡,顯然新門徒要接受裝備而在神國生活。他們接受什麼教導?如何受訓呢?
他們接受裝備的方面包括:進入神國、救恩與基督的主權、洗禮――以水和聖靈、在神國生活、憑信心祈禱、查考聖經,然後遵行、傾聽神的聲音、財務、關係、屬靈恩賜,尤其說預言、教會生活、拓展神國、屬靈爭戰的本質――如何勝過撒但、使人得釋放――傳福音、釋放、醫病等等、成立教會。(請看來六1〜3,太五〜七,可十一20〜26,林後十3〜6,林前十一〜十四,路四18〜19等等)
他們如何接受教導?
耶穌的門徒所受的教導,不只是上課(看來有討論、提問、回答,互動很強),還有,耶穌和他們相處,活出祂的生命來,他們就充滿活力,天天把祂的教導付諸實踐。
人們需要以實際方式接受訓練和裝備,才能在神國生活。「作徒弟」的觀念在這裡很適合。頭腦的知識沒什麼價值;凡事都需要務實,並與生活有關聯。比方說,如果我們想教導新信徒有關說預言的事,原則就是討論、示範,然後練習,直到他們能自在地傾聽神的聲音而說出預言為止。一個人愈快進入服事,就成長得愈快。
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新信徒必須學習把他們所學的傳授給別人。在中國某些地方,他們使用「門訓鏈」(discipleship chains)。
有個方法能確保每位信徒都參與、並且長大成熟,那就是運用「門訓鏈」。「門訓鏈」的關係,要在正規的教會聚會以外進行,通常是一對二的門徒訓練過程……這個模式是,一位比較成熟的信徒訓練會眾裡的另外兩位,這兩位又分別訓練另外兩位;他們再訓練另外兩位。每份門徒訓練關係裡都要彼此交賬,看看是否把所學到的聖經真理付諸實踐,並且把所學到的教導別人。這份雙重的交賬關係非常重要。(他們很重視這點。如果接受門徒訓練的人沒有把上次課程的主題付諸實踐、並且至少教導另外兩人,他們就會再談這個主題直到做到為止。)
村民不會因為我們講了一篇很好的道而信主,他們信主是因為我們訓練他們作門徒,而門徒訓練的意思是:解除他們的疑惑、麻煩和問題。全部都是問與答,互動很強。――印度植堂者
耶穌那時代的門徒訓練是趕鬼、醫治病人,認同沒有權勢的人,為朋友、甚至還沒信主的人捨命。今天卻是何等不同啊。門徒訓練進到大學去了,而聖經學校則成了一種事奉形式,接觸不信的世人少之又少。――傑若德.寇提茲,《沒有宗教味的基督教》
耶穌的門徒訓練是關係式的。祂呼召門徒,要他們常與祂同在(可三14)。祂與他們一同生活、一同吃飯,一同喜樂,一同哀哭。祂一再地述說、並且展現祂愛他們。他們不是祂課堂上的學生,也不是祂工作的「事奉計畫」。他們是祂所愛、所獻身的弟兄,祂與他們一同生活、一同工作,祂愛他們,那方式永遠改變了他們的生命。這就是門徒訓練的事奉。――迪克.史柯金斯,《拓植家庭教會網絡》
學習不只是聽聽而已,還要看它怎麼做的,然後去做,最後自行教導別人。
――沃夫根.辛森,《改變世界的家》
門徒訓練提供分殖教會時的建築用石塊。耶穌命令祂的使徒們「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他們實行這項計畫的情形,記載於使徒行傳。實行什麼呢?使徒們去拓植教會,然後這些教會繁殖門徒,接著他們再出去拓植新教會。――迪克.史柯金斯,《拓植家庭教會網絡》
另外僕人大衛在http://www.shepherdserve.org其所寫文章結果子和倍增的聖經原則第一章的內容裡提到,耶穌最大的目標是要我們造就門徒,即是一些為自己的罪悔改了,現在學習和順服耶穌命令的人。並提到耶穌進一步為門徒下的定義與幾個要求,約翰福音八章32節: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五8)人到我這裏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子、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十四26)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隨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十四27)這樣,你們無論什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十四33)
我相信我們所承接的使命乃是有關生命的,生命乃是用生命來感染與影響,生命乃是需要用生命榜樣來裝備、成全與裝備,生命乃是有人願意付上代價尤其是生命代價來換取。所以,門徒的裝備與訓練,或許注重的不是數目的增長而是生命的繁殖;注重的不是〝工作服事〞注重的是〝生命的關聯〞;注重的不是訓練的材料,注重的是生命的改變;不是訓練知識的累積,而是看重生命的傳遞;門訓的結果不是要訓練更多的〝經理〞,而是栽培更多的〝父母〞。
摘錄修改在網路上看到的一篇有關教會復興策略的轉載文章裡提到的一些觀點:
家(屬靈的家--教會)是由父母和兒女組成的,不是會眾。所以不是事工導向,乃是生命導向。父母不是訓練出來的,也不是按立出來的,一定要付代價生兒育女的才是父母。父母和兒女是生命的關係。兒女負起作父母的責任,就會培養更多的父母,所以,兒女是訓練父母的最好機會。神學院不是訓練父母的地方,家才是訓練父母的最好地方。所以,當你開始去生孩子,成為父母,生命自然就改變了。所以,要鼓勵弟兄姐妹多去當屬靈的父母,建立更多的家庭祭壇。屬靈的父母就是我們的遮蓋,屬靈的兒女則是我們生命的傳承。父母的心就是無條件的愛與付出,即便孩子不好,依然接納他們。父母留給兒女最寶貴的產業就是榜樣。耶穌也是如此,親自為我們作了榜樣,讓我們能夠效法跟隨。作父母的成全兒女,作兒女的就要尊敬父母。
保羅說,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這正是今天教會的光景,一個教會會復興,是因為每個人都願意起來作父母,而不是訓練人作〝經理〞。父母不是先被訓練,才能作父母的;乃是生了孩子,才開始學習作父母。夫妻二人成為一體,就會生孩子;同樣地,我們與主合一,自然就能生養屬靈的孩子。如何培養下一代作父母?就是〝我做你看〞、〝我做你做〞、〝你做我看〞。每一個人都可以當父母,當父母不是一種恩賜,不是選出來的,不管你的智商、背景、年紀……如何,只要願意起來負責任,就可以作父母。父母不是用錢買來的,父母是甘心樂意付代價的,只要願意擔責任。
作父母的七個主要責任,生:生孩子,自然就是父母了。養:就是養育。教:就是教導。訓:管教孩子。放:就是放手。離:孩子成長了之後,鼓勵他們離開父母,學習負責任,組成家庭。衍:就是以家繁殖家,常常問他,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我要做公公啦,我要抱孫子,當他生了孩子以後,做了公公婆婆,責任就完了。不是等到你學會作父母了才來生孩子,而是你不會作父母,就去生孩子,自然就會做父母了。教會看重的應是生命的傳承,成全每一個人在各樣的職分上,建造基督的身體。誰會陪孩子走路呢?只有父母,老闆不會陪員工走路的,所以,當孩子跌倒的時候,作父母的就要鼓勵他,陪他走路直到會走為止。我們一定要有〝願作父母的心〞,才可能栽培更多的人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