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投資天國一生跟隨主

馬太福音13:11 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

  1. 馬太福音第十三章耶穌用一些比喻來說明天國的道理,為何主不直接用淺顯明白的話來說明呢?因為縱使耶穌行了許多明顯的神蹟,但猶太人還是硬著頸項不相信不接受耶穌就是彌賽亞。所以問題可能不是出於真道與天國的道理本身,問題更多是出在人的驕傲與自以為義,因著先入為主的觀念,輕看別人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這反而推卻了從人可得的許多知識、智慧與經驗,更推卻了上帝要給我們的應許與恩典。
  2. 撒種的比喻點出人的屬靈土質、生命景況,有如同撒在路旁的,對上帝的道不明白,容易被惡者把道的種子擄去;也有如同土淺石頭地的,沒有在上帝話語上扎根,當有風暴時信心就開始動搖甚或跌倒;另外也有像在荊棘地的,被周遭世界的誘惑所擠住,無法長出生命的果子活出真道;當然也有相信、願意領受明白真道,扎根遵行生命經歷神的大能能結出豐盛果實的好土。
  3. 關於麥子與稗子的比喻,主講解說到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聖經啟導本註釋說到,這稗子指的並不是未信的人乃是指假信徒而言。相信現今的教會也有所謂的稗子--假信徒混在真信徒當中,他們不討主喜悅的行為,讓許多人跌倒而不願接受主及主道。尋寶與買珠子的比喻,提醒我們尋找永生之道有如尋寶與尋找珍珠一般,耶穌所賜我們的永生之道,是值得我們變賣一切來換取的。
  4. 撒網的比喻裡,講到天國就像人撒網網東西,好的收起來,不好的丟到火爐裡。這提醒聖徒在跟隨主的路上,屬靈的生命必須成長,舊有不屬於主的性情與行為舉止必須有所變化,必須容讓主耶穌來改變我們舊有不屬上帝的生命。芥菜種與麵酵比喻講到天國就像芥菜種與麵酵般,本來微小但當他們發揮功效功能時,顯出來的影響力與造成的成果非常大!每一個跟隨主的人,就像是一個個小小的芥菜種與麵酵,須發揮應有功能並影響改變我們所在的世界。
  5. 天國的奧秘、屬靈的原則我們能領受多少,就像撒種的比喻土質的預表啟示,人的心對神的話敞開多少、與能明白多少、相信接受多少息息相關,而且也會影響後續能否結出豐盛的果子。耶穌提到天國的奧秘只給那些願意付代價跟隨的主門徒知道,那些相信、願意領受明白真道、扎根遵行、結出果實,一生跟隨主的門徒也就是主所說的好土,相信這樣的人也會在生命裡經歷神的大能。因此祝福神的兒女們都能成為神國的好土,都是願意成為相信、領受、追求明白真道並能扎根遵行、結出果實,在生活中經歷聖靈奇妙的大能與工作,一生跟隨主的門徒。

  • 反思

根據撒種的比喻,我們如何分辨自己現階段的「屬靈土質」(路旁、土淺石頭地、荊棘地、或好土)?在日常生活中,我的哪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或「自以為義」的行為,最常像荊棘一樣擠住並推卻上帝要給我的真道與恩典?

  • 禱告

懇求天父幫助我除去心靈深處的驕傲與自以為義,柔軟我的心,使我願意變賣一切,以尋寶和買珠子的態度來珍視和追求天國的奧秘。願我能成為扎根、遵行、結出豐盛果實的「好土」,一生緊密跟隨主,在生活中經歷聖靈的大能。

  • 行動

從這個禮拜開始,當您聽到或讀到一句與您的現有經驗或看法「相悖」或「不習慣」的聖經教導時,不要立刻排斥或合理化,而是刻意寫下:「這句話在挑戰我哪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然後用一週時間反覆默想、禱告,直到心裡的「土質」對這句真道願意敞開並試圖遵行為止。

馬太福音14:31 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

  1. 馬太福音14章施洗約翰的遭遇提醒我們,在遇見試探與逼迫患難的時候,很需要主幫助我們仍有足夠的信心堅守所信的,持守在主所喜悅的道路上。經文中也提到了耶穌的五餅二魚神蹟,從主與祂門徒的互動,我們學到當事情是出於神,不是我們能力所能控制、管理時,我們就必須把焦點轉到主的身上,不要再定睛在我們有限的能力上,而阻攔了主的計劃與作為。當主要我們分享時,讓我們沒被自己的軟弱有限所限,而是轉眼定睛在主身上,並沒有保留的為主獻上自己所擁有的,跨出信心腳步去經歷主所要成就大事。
  2. 經文中提到當彼得看見耶穌走在海面上,他要求耶穌也讓他能走在海面上,耶穌答應他,只因見風甚大、彼得害怕將沉下去。於是彼得發出求救訊號,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並點出他的問題乃是小信、懷疑。什麼時候我們會呼救呢?大概和彼得一樣,當環境險惡、有生命危險感到害怕的時候,我們會真實的從心中發出呼救。許多時候我們也像彼得一樣,剛領受神引導的時候信心滿滿,但走著走著遇見困難、風暴,開始產生疑惑害怕,因而失去了起初向著神的信心,進而讓仇敵在我們心思的戰場產生進一步的恐懼、害怕;威脅;灰心;自憐;懷疑;混亂;沮喪;憂鬱;矇騙;絕望;一步一步地使我們信心動搖進而讓我們徹底地被擊敗。
  3. 但感謝主,當門徒驚慌、害怕而發出驚叫、求救時,恩主的手常常在旁及時伸手扶持保守我們;耶穌會「連忙」、「趕緊」出手搭救。主對門徒說:放心,祂透過話語安定受了驚嚇的門徒,這並不是說危機就不存在,耶穌乃是試圖讓門徒知道有祂在,無須害怕。神的名字是『我是那我是』,因此只要有主(神)的同在,我們就可以放心,不用懼怕,祂是那位能控制海浪並創造江河湖海獨具聖名的那位我是的真神。
  4. 許多時候,當我們沒有察覺風險就不會感到害怕,自然不會來到主耶穌面前求救。但可能有更多的時候,我們太小看自己、小看上帝、沒有信心...,於是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恐懼害怕不敢向前跨越舒適圈。求天父幫助我們,讓我們抓住天父的應許,信心堅定不懼風浪的勇敢向前;讓我們也能敏銳看見環境的險惡,當面對險惡危險有需要幫助的時候,能謙卑地來到那愛我們、願意幫助的主耶穌面前,向祂求救以得著及時的搭救,讓主耶穌來到我們的船上,使我們生命中各樣危險的風浪能停止。

  • 反思

當我們面對「見風甚大」(環境困難或威脅)而開始下沉時,我們是傾向於馬上承認「小信」並呼求主耶穌伸手搭救(像彼得),還是傾向於用自己的力量掙扎,直到徹底絕望才想起主,以至於錯失了主「趕緊伸手」及時扶持的機會?

  • 禱告

懇求主赦免我們的「小信」與「疑惑」,求聖靈賜予我們敏銳的心,使我們在信心的旅程中,面對任何「風浪」與困難時,能立刻把焦點從自己的有限轉向主的權能,並謙卑且真實地向主發出呼救,經歷主「趕緊伸手」的及時扶持與保守。

  • 行動

當您在未來一週內,感覺到任何一絲懷疑、恐懼或灰心(仇敵在心思戰場上的攻擊)時,請立即停止目前的行動或思緒,並大聲或默想唸出經文中的求救訊號:「主啊,救我!」接著,主動將一個您原先認為自己「有限」或「不可能解決」的問題,像「五餅二魚」神蹟交託給祂,跨出信心的腳步去做您能做的那一步,並期待祂的大能作為。

馬太福音15:28 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他女兒就好了。

  1. 馬太福音第十五章裡主教訓文士和法利賽人,點出法利賽人表面上遵守上帝的誡命,而且做得很好,但實地裡卻沒有真正遵行上帝的誡命,他們只是表面行為的遵守,卻不是真心的行出誡命的真義。會不會我們也是如此呢?常常忽略了事情與行為的真義,被字句所轄制了。以為常常上教會,固定的繳十一,常常的奉獻、常常聚會......這樣就算是好基督徒?
  2. 照主的教導,我們的動機假若只是為了讓人以為我們虔誠、是好基督徒,那麼我們不見得是主的好門徒,好的門徒應該是願意跟隨主的腳蹤,學習主的樣式,乃是甘心樂意的奉獻、聚會....,乃是因基督而改變生命真實的流露。一個主的真正門徒跟隨者,不是以世人的標準、模式、遺傳或吩咐所做的行為、功德的多寡來評判他們的屬靈生命。
  3. 迦南婦人的故事裡,我們可以學效這位迦南婦人,一顆謙卑、愛子女愛人的心,一顆緊緊抓住主求主幫助的心,以及即使被屈辱也不放棄的信心。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信心的功課,怪不得主要稱讚說,婦人、妳的信心是大的,婦人也因著她的信心得到主的幫助。我們是否有像這婦人的信心呢?當我們不斷遇見挫折、困難與挑戰時,我們是否因而對人事物感到灰心,甚至對主灰心、對主失去了信心。
  4. 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不要像經文中主所教訓的文士和法利賽人只是在做表面工夫,讓我們與主的關係不是建立在一些外在的行為上,而是建築在甘心順服遵行主的命令與祂有真實的互動上。讓我們學習迦南婦人的信心,不僅使我們面對的困難、挑戰得解決,得到耶穌的稱讚。學習她鍥而不捨的信心,沒有因一些攔阻、人的不友善而妥協,也沒有因耶穌的指正、為難而退縮,學像她對主耶穌的權能有正確的認識,能採取信心的行動,不顧面子、謙卑的來到主的面前,因而得到主的幫助與成全。

  • 反思

我們是否經常像文士和法利賽人一樣,只滿足於「表面的行為或宗教功課」(如固定奉獻、聚會等),而忽略了這些行為背後真實的「愛主、順服或謙卑」的「內在動機或真義」?

  • 禱告

懇求主光照我們,除去我們一切追求表面虔誠的虛浮動機,賜予我們像迦南婦人那樣鍥而不捨的大信心和極深的謙卑,使我們在面對挫折、人際攔阻甚至主看似的「不回應」時,仍能緊緊抓住主、不灰心退縮,並真實活出流露因基督而改變的生命。

  • 行動

選擇一項您目前在信仰上固定會做的行為(例如:參加小組、讀經、奉獻等),並在接下來的一週裡,每次進行此行為前,刻意問自己一個問題:「我這樣做,是為了證明給誰看(或滿足社會或教會標準),還是甘心樂意地出於對耶穌的愛和順服?」藉此操練行為背後動機的真實性。

太16:18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

  1. 馬太福音第十六章主耶穌提到了有關屬天君王和教會的啟示,當中主耶穌點出了得著啟示的阻礙,其一為錯誤的追求與動機,人到主面前竟是求看神蹟;其二是遲鈍的心竅,主的門徒親眼看見主所行的許多事,他們竟仍不明白主的話,不記得主的作為。透過天父的啟示我們認識耶穌是活神的兒子是基督;也透過基督的啟示認識教會的建造與權柄,認識十字架的道路是得榮耀的途徑。
  2. 第18節經文一般認為神要把祂自己的教會建立在基督這塊磐石上,彼得因著得神啟示辨識認識耶穌就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因此神把天國的鑰匙賜給彼得,並得著屬天的權柄與能力。這意味著神要賜給教會,也就是神的兒女權柄與能力來完成祂所託付的任務與使命。
  3. 從福音書其他的經文也正證實上面的說法,路10:17-19:那七十個人歡歡喜喜的回來說,主阿,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們。耶穌就對他們說,我曾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像閃電一樣。我已經給你們權柄,可以踐踏蛇和蠍子,又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斷沒有甚麼能害你們。耶穌要給我們這樣的權柄,要我們行使這樣的權柄,來勝過撒但一切的能力。
  4. 腓2:9-10 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太28:18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太18:18-19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這幾處經文告訴我們,耶穌擁有所有的權柄,而且主自己證實了前面的說法,祂賜給祂的跟隨者行使這樣的權柄來勝過撒但一切的能力。
  5. 經文中看到彼得才剛剛得了啟示說了對的話,卻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一下子又說錯話了,因此被主責備他絆主的腳攔阻主的工作。耶穌也教導跟隨祂的人,就當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主,不要貪愛世界短暫的享受,要做對的選擇,看重並寶貴生命,因為生命比世界更寶貴,人不能用賺取的世界來換取生命。耶穌也設一個比喻說到新衣與舊衣不相稱,舊衣會把新衣撕破,新酒必須新皮袋才能承受。一個重生得救的人假若要領受從神來豐盛卓越的生命,就要做正確的選擇與投資,必須脫去棄絕我們老我作主的生命,穿上為以耶穌為我們主宰的新生命。
  6. 祝福神的兒女們,願我們都能得著神的啟示而真認識祂,得著天國的鑰匙與屬天的權柄能力,在基督磐石上建造祂的教會,以勝過撒但一切的能力除滅牠的作為。祝福神兒女們都能選擇最好的投資,投資永恆投資生命(永生),進入生命永恆的國度,得著更豐盛的生命。

  • 反思

經文指出彼得在得到「基督啟示」後,立刻又因「體貼人的意思」而被主責備。這是否提醒我們,屬天的「權柄與能力」並非單單基於知識上的「正確啟示」,更取決於我們每天是否願意「捨己、背起十字架」,持續行在體貼神旨意的「對的投資」中?

  • 禱告

懇求天父光照我們,啟示我們真認識耶穌是基督,並賜給我們謙卑、捨己的心志,使我們能持續做「對的投資」,看重永恆的生命,並有勇氣和信心去行使主所賜下、勝過陰間權柄的屬天能力,成就神所託付的使命。

  • 行動

從您今天預計要做的事情中,找出一個「體貼自己意思」或「短暫享受」的選擇(例如:多滑手機30分鐘,或逃避一個艱難的責任),然後有意識地用一個「體貼神的意思」或「投資永恆」的行動來替代(例如:用那30分鐘安靜讀經禱告,或鼓起勇氣完成那個責任),以此操練「脫去老我作主」,並實際走上「背起十字架」的道路。

馬太福音17:21 至於這一類的鬼,若不禱告、禁食,他就不出來。

  1. 馬太福音第17章一開始提到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我們看到他們三個似乎是與主耶穌互動關係最密切的門徒,主耶穌登上變像山、在客西馬尼園、使睚魯的女兒復活等場合只有他們在場,他們是最早被呼召跟隨主的,也是與主最貼近互動學習的門徒。
  2. 經文提到耶穌的登山變像,有摩西與以利亞顯現,彼得看到一開始還高興的想為耶穌、摩西、以利亞搭三座棚。但當神的聲音從雲彩裡出來,門徒聽見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門徒們的反應是屬肉體的人們的正常反應,當我們真實遇見神,神聖潔的光照出我們的黑暗、缺陷與不足,使我們認知自己的罪、軟弱與有限,在榮耀的神面前我們當然會恐懼戰慄,不得不敬畏謙卑俯伏。
  3. 這段聖經提到有人去找耶穌的門徒醫治他兒子害癲癇的病,但耶穌的門徒卻不能醫治,後來耶穌斥責孩子身上的鬼、鬼出來,孩子就痊癒了。耶穌點出門徒們無法趕除的原因,乃是因為他們的信心小,並告知他們需要透過禱告、禁食使他們有信心,才能趕出。
  4. 信心是信仰生活裡經歷神作為很重要的關鍵,經文的例子裏耶穌說到只要有像芥菜種那樣大的一點點信心,就能挪山、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有聖經注釋提到耶穌所說門徒的『信心小』,乃指門徒們的信心『性質』貧乏到相當於『不信』的地步。信心是從神而來,不是靠人努力去爭取的,因此唯有與主更親近,更認識主,聆聽主的聲音、心意、引導,來建立加增我們的信心。耶穌教導門徒禱告、禁食,乃是要門徒不為食物分心,使我們能更專心,更專注於親近主,以能領受主的聲音、心意、引導而得著足夠的信心。
  5. 祝福神的兒女在面對許多艱難與挑戰的時候,讓我們都能謙卑看見自己的有限,能常常藉著禱告、禁食親近神,使我們因與主連結而得著信心、得著權柄,進而能使被擄者能得著釋放與自由、貧窮的人能得著福音與飽足。使我們能領受神的光照與醫治、使我們的求告與呼求得到神的應允,使我們能成為神的器皿祝福建造人。

  • 反思

當我們面對生命中「這一類的鬼」(指那些長期困擾、靠個人能力或常規努力無法解決的屬靈/生命難題)時,我們是否習慣性地只用「世俗的方法」(如努力、理性分析、尋求專業幫助),而忽略或迴避了耶穌所強調的「禱告、禁食」,這個親近主、領受超自然信心的「根本解方」?

  • 禱告

為自己禱告,求主幫助我們謙卑承認信心的小信與不足,並賜予我們渴慕的心,使我們願意捨棄屬肉體的舒適與分心,藉由恆切的禱告與合宜的禁食,更專心親近主、聆聽主的心意,領受從神而來、能移山的信心與能力。

  • 行動

選擇一個您目前最需要「超自然突破」的個人或家庭難題。接下來兩週內,每週擇定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例如一餐或半天)進行一次「專注性禁食」(可以禁食食物、或暫時禁絕分散注意力的媒介如社群媒體)。在禁食的時段中,專門且迫切地為這個特定的難題禱告,以操練專注親近主,直到您對此難題領受一個從神而來的「微小但堅定的信心」。

馬太福音18:20 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1. 馬太福音18章的一開頭門徒問耶穌一件事,在天國裡誰是最大的,耶穌教導他們要回轉像小孩一樣謙卑才得進天國,並且要為祂的名接待像小孩子謙卑的人。神阻擋驕傲的人,人的驕傲、自高、自大、自義..使我們無法領受別人甚至神的建議與幫助。許多時候神的國度沒降臨,我們沒有經驗屬天的祝福,可能就是因為人的罪、驕傲所造成。當我們把眼目從會使人驕傲的人事物,轉向主耶穌謙卑的單單注視、倚靠祂時,祂賜下的話語和引領將使我們領受天國的豐盛與祝福。
  2. 經文裡主提到使人絆倒的有禍了,由和合本字面看不出主所指為何?假若是指人那聖徒就要小心了,我們必須避免我們的行事為人、言行舉止絆倒人。假若是外在的人事物,那我們就要謹慎小心警醒不要受了魔鬼與世界欺騙試探,而讓這些人事物所絆倒而沒有進入屬神的豐盛。檢視我們裡面是否有因人的爭競、人的驕傲...所造成的傷害,使我們不饒恕而被絆跌,對人對神失去愛心信心。主的提醒要我們將一切會使我們跌倒的東西捨棄,使我們沒被這些東西所牽絆,進而無法進入神永恆的國度。
  3. 失羊的比喻主耶穌講到了天父的心意與憐憫,祂不願我們沈淪,乃願眾人都得救,祂看重每一條靈魂,看重靈魂的得救勝過一切。我們未信主前如同羊走迷般,不知如何走回家,但天父親自派祂的獨生愛子來引領我們,要帶領我們回到天父的懷抱裡。經文中主也清楚指示了對待犯錯弟兄姐妹的做法,要讓這些弟兄們有回轉的機會,使他們能回到神的正路上。 
  4. 經文裡主教導了聖徒處理爭端的原則及「兩三個人」的原則,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祈求,「兩三個人」奉主的名聚會。這也是一個「神同在」、「神工作」的重要原則與關鍵,當聖徒奉耶穌的名與同心合意祈求的時候,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甚至有人認為耶穌所說的這段話,這就是教會,並以20節作為教會的最簡單定義。或許這是為何現今教會界興起RPG的原因,透過兩三個人、小群聚集的原則,我們可以更深的團契相交,達到同心合意,進而更多的經歷天父的同在與引導。
  5. 這章最後也講到了神兒女彼此如何對待的原則,主耶穌教導我們要盡力挽回得罪我們的弟兄,也要從心裏饒恕得罪我們的弟兄。饒恕、原諒的功課是現今社會很重要的課題,主耶穌教導我們饒恕人要饒恕到七十個七次,也就是說要沒有限度。我們的饒恕必須是從心裡饒恕,不是只有口頭說說的饒恕。唯有真實的饒恕、出自於心裡的饒恕,才能夠在靈界裡發生作用。真實的饒恕才能夠叫黑暗的權勢崩潰,真實的饒恕才能夠解除捆綁。
  6. 因此祝福神兒女們讓我們回應主的教導,常保謙卑如小孩,服事接待肢體中的小子如同接待耶穌。祝福神的教會在生活中遵行落實神的命令,在小群中學習彼此真實的相交與相愛,「同神的心」,「與人同心」,因著彼此同心合意地禱告祈求,帶下神的同在與祂奇妙榮耀的作為。也祝福神的兒女們,都能從心裡真實的饒恕冒犯我們的人,選擇讓我們的身心靈行在基督的真理中,得到真正的釋放自由。

  • 反思

經文指出「驕傲」是阻擋天國降臨和屬天祝福的原因,那麼在我們與兩三位弟兄姊妹的團契(如RPG)中,我是否曾因「自高、自義或自認更屬靈」,而阻礙了達到「同心合意」的深度,進而限制了神在我們中間更完全的同在與工作?

  • 禱告

懇求天父幫助我們徹底放下一切驕傲、自高和自義的心,賜予我們如小孩子般的謙卑,使我們能在與人相交中,先求「同神的心」,再追求與肢體真實的「同心合意」,並從心裡真實地饒恕所有得罪我們的人,使神的同在與自由釋放在我們群體中彰顯。

  • 行動

在您下次與「兩三個人」的聚會(如小組、RPG或同工會議)前,刻意花五分鐘單獨禱告,為聚會中所有參與者的名字祝福,並特別為他們求得神的啟示與智慧,藉此放下「我是最大的」的心態,主動以謙卑服事的心態,來預備進入「同心合意」的深度團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