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1月31日 星期五

先從家的復興開始

傳道書4:10 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
  1. 這段經文提到了孤單需要同伴這個主題,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我們每個個體是何等的有限、不完全,因此我們需要同伴、團隊、需要支持系統,透過夥伴、團隊的彼此陪伴、支持、激勵、扶持、協助,使我們得著更多的力量、智慧、經驗,去面對我們的困難、挑戰。傳道書第四章點出了伙伴、配偶、伴侶、家庭、團隊的重要。
  2. 另外在管理領導裡常提到的雁行理論說到,當每一隻雁鳥展翅拍打時,造成其他的雁鳥立刻跟進,整個雁群抬升。借著V字隊形,整個雁群比每隻雁鳥單飛時,至少增加了七十一個百分比的飛行距離。但許多時候我們個人的生活方式,就像一隻隻單飛的雁,分工較多而合作較少。因此不管是在教會或社會的工作生活中,我們每一人都應找到同伴,透過團隊一起工作服事與生活來面對我們生活中大小難事與挑戰,才能省力有效率並長遠。
  3. 這也難怪在創世記一開始看到神為人設立婚姻、建立家庭,目的就是為要解決人孤單的問題,透過伴侶、團隊彼此幫助成為完全,進而完成神對人的託付與偉大的計畫。但魔鬼仇敵卻破壞神的計畫,牠要使人孤單、繼續的不完全無法完成神的託付,牠破壞神興起的團隊、牠破壞家庭、破壞婚姻。
  4. 魔鬼仇敵的破壞從現今社會家庭出了許多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父母與子女間的代溝所產生的問題、夫妻不和與外遇問題、老年父母的安養問題、已婚婦女外出就業導致的子女照顧問題,以及家庭暴力等問題。青少年許多的問題的造成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家庭壓力、親子關係極不和諧、家庭氣氛不好、缺乏家庭支持及家庭問題。德雷沙修女點出問題的癥結:「今日的世界我認為是非顛倒的,也有著很多的痛苦,因為家裡和家庭生活的愛太少了。」
  5. 家是我們的主要生活圈,是我們吃、喝、住、分享、教導、團契、代禱、流淚…的地方、是非常重關係感情的地方、是保護你我、使你我成長的地方;是我們經歷生→養→教→訓→放→離→衍的主要地方,但每個經歷的過程與階段,惡者卻虎視眈眈想趁機而入破壞。因此祝福每一個神兒女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得著可以同心相伴、彼此扶持激勵的同伴或團隊,尤其是影響我們最大的家庭團隊,並能用心去經營維護。求神幫助我們都能成為別人的好同伴、家庭的好成員,進而能與參與團隊的成員、家庭中的家人,一同奔向神為我們設立的美好目標、完成祂所託付的使命。
創3:6 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他丈夫,他丈夫也吃了。
  1. 人類的墮落從第一個家庭開始,創世記第3章說到了人類最初的犯罪史,因著人類始祖沒有控制眼目、肉體的慾望;加上惡者在旁的誘惑欺哄,人類始祖違背了上帝的命令,最後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從創世記中我們看到魔鬼為要破壞神的計畫著手攻擊人類,牠首先就是破壞神設立的婚姻,造成夫妻互相推卸責任;接著攻擊家庭,使手足相殘!
  2. 在這段聖經裡我們看到狡猾的蛇,使用試探、誘惑、讓人懷疑神、質疑神的伎倆來欺騙人做破壞的工作。今日仇敵一樣仍會藉著約一2:16所提的肉體的欲望,眼目的情慾,驕傲比較來引誘我們進入試探,藉著謊言使我們懷疑神的話,陷入試探、進入罪;破壞家庭關係,讓家爭吵分裂,讓人沒有家,讓人有家歸不得,或不想回家。
  3. 我們都需要家、需要回家:許多人會認為,家是一間房子或一處庭院。然而,當你或你的親人一旦從那裡搬走,一旦那裡失去了溫馨和親情,你還認為那兒是家嗎?
  4. 家是什麼?一九八三年,發生在盧安達的一個真實故事,也許能給家作一個貼切的注解。盧安達內戰期間,有一個叫熱拉爾的人,三十七歲。他的一家有四十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兒全部離散喪生。最後,絕望的熱拉爾打聽到五歲的小女兒還活著。輾轉數地,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自己的親生骨肉後,他悲喜交集,將女兒緊緊摟在懷裡,第一句話就是:「我又有家了。」
  5. 親愛的朋友!你的家在哪裡?你是否已回家?祝福神的兒女們,讓我們都能熟記了解看重並順服遵行神的話語與命令,與天父有美好的互動,因著認識經歷天父的本質,而能勝過我們肉體、眼目的情慾,以及魔鬼詭詐的試探欺騙。讓魔鬼無從破壞我們的家,讓我們都有家可回,並讓我們的家人都喜歡回家。
創3:17 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
  1. 創世記第三章我們看到夏娃聽從了蛇的謊言,違犯神的命令吃了分別善惡的果子,而亞當後來也聽從了老婆夏娃的話違犯神的吩咐。當事情發生後神第一個找的就是亞當,因為神當初主要交代託付是亞當,亞當負有丈夫領袖的身分與主要的責任。但蠻可惜的,亞當不僅沒有堅持守住神的吩咐,他沒有在對的順序上,聽從妻子的話勝於聽從神的話,他沒有做到制止、保護家人陷入罪的職責,自己竟也陷入罪中。後來也沒有自省認清自己的問題悔改認罪,勇敢的承擔自己的責任。
  2. 類似的情形我們在創世記16章也看到,亞伯蘭雖然得著神的應許要得著後嗣,但等候許久沒有什麼動靜,撒萊想到一個方式求亞伯蘭與撒萊的使女夏甲同房,亞伯蘭竟聽從了撒萊的話,以致於導致後來家庭的問題骨肉的分裂。亞伯蘭如同亞當一樣因著聽從妻子的話,沒有堅守神的吩咐,最後為兒女一生勞累。他們的問題出在家庭沒有對的次序,領袖沒有站立在對的位置負起責任,並因著仇敵的謊言、使用世界的方式,在人情壓力下妥協沒有遵行神的命令。
  3. 我們需要有對的順序、對焦正確,家中必須有對的次序,家中成員站在對的角色並負起責任,我們的家庭生活才能帶來真正的美滿平安。在提摩太前書三章提到擔任監督或執事的條件,保羅教導: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也就是說一個想要服事事奉、擔任領袖的人,應該要先能好好管理兒女和自己的家。所以弟兄姊妹參與服事前應先把自己的家管好,不應火熱的投入教堂的服事,卻反而忽略對自己家人與周遭的鄰舍親人的服事。我們必須很小心,因為上帝不要人把祂當作逃避家庭責任的藉口,更不要人用服事的成就感轉移取代人應對家庭的重視與責任。
  4. 人如果連跟看得見的自己家人關係都處理不來,那怎麼談要服事人?要事奉看不見摸不著的神?與神的關係怎麼會良好呢?在教會服事多、參與的活動多並不代表與神的關係就好,我們不應藉著服事工作取代或逃避與神建立個別的互動的關係。祝福神的兒女們,都能建立正確的順序,在家庭中有對的次序,並能在對的角色上負起責任,從在家庭中服事自己的家人做起,好好管理自己的家,進而蒙神的悅納而托負照管神的教會、神國度的工作。
瑪4:5-6 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
  1. 這段經文指出在神大而可畏之日來臨前先知以利亞要做的事,就是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也可以說在末後的復興必會發生的事,乃是親子間關係的恢復。我們看到這世代許多的問題、咒詛都是源自於不合神心意的家庭、親子對待;因著親子、家庭、婚姻出了問題,人與人、連應最親密的配偶、親子彼此疏離,彼此被許多的人事物占據、攔阻了之間的互動,沒有時間陪伴、互動了解溝通,加上不知也不會同理與溝通,於是彼此的鴻溝越來越深甚至對立。
  2. 惡者的破壞從家庭著手,建造也需從家庭著手,如同瑪拉基書提到的末後的復興也會是從家庭功能的恢復著手。「復興」的英文「revival」字根: 指回歸生命、回歸生命的源頭,因此個人、家庭的復興乃是指我們的回轉、歸回神,遵行神的道。相信末後的復興親子的關係會有改變,會有個回轉在許多人肉身的家庭,而且在屬靈的家庭、神的家,也將會許多的人回轉歸向父神。先知的工作就是為主預備道路,就是使人心轉化歸向神,相信當人回轉向神,各樣的問題必會得到解決,不僅在我們個人、家庭,在社區、城市、國家也會帶來轉化。
  3. 因此我們要禱告祝福神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的工作,求神祝福有更多的人能帶著為父為母的心,去懷抱身邊的人、教會、城市、國家。不是一個位置,乃是一個生命和心腸。求神幫助我們從弟兄的心態改變成為屬靈父母的心態。兄弟還是會打仗相爭,但父母和兒子永遠不會打仗,打不起來,因為一方的愛遠遠超越另一方。求神幫助我們對下一代我們能擁有為父為母的心,當看見孩子們犯錯的時候,對他的感受不是厭棄而是憐憫,是與以前完全不一樣的眼光。不再是一犯錯就棄絕他們,乃是滿有憐憫的心,給他們機會陪伴他們成長,告訴他們錯了不要緊,起來勇敢繼續走,再走對就行了。
  4. 我們也要禱告祝福神使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的工作,求神祝福幫助我們能降服自己卑微下來,尊榮我們的父輩,讓他們站在他們的位置上。尊榮我們屬世、屬靈的父母,我們需要在靈裡認出他們來,接受得著他們的遮蓋、保護、供應、引導、陪伴、愛、訓練、管教…。挪除我們心中孤兒、悖逆的心態,求神醫治並除出我們成長歷程中所產生的傷害、苦毒與所結出的果子。學習做兒子,浸泡在神的愛裡面,磨成神兒子的形象、長大成人、滿有基督的身量,越來越有「長子」的模樣。
提摩太前書3:5 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
  1. 提摩太前書第3章保羅提到做監督者,一個教會服事管理者的條件之一,就是要能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兒女能凡事端莊順服。從經文我們可以推知想要管理好神的家,就先要能管好自己的家,而要管好自己的家則先要能管好自己!
  2. 華人也講到類似原則,治理國家者需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步驟,因此要成大事需要先從修身、管好自己開始,而家庭正是神用來訓練我們成為得勝者的重要學校,在家庭生活、與家人的互動的過程,學習體貼聖靈不體貼自己,學習彼此接納、尊重、捨己、相愛...,進而學習從小到大的事上都能得勝、處理得當。
  3. 在美國洛杉機,有一個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是當地的一位富翁。當警察說讓我送你回家時,富翁說:「家?我沒有家」。警察指著遠處的別墅說:「那是什麼?」富翁卻說「那是我的房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三個不同的概念,分別是house(住屋)、family(家庭)與home(家)。「我的家非常的寬敞」、「今天晚上不回家」指的是house;「我家有四口人」指的是family;而「我有一個溫暖的家」則指的是home。真正溫暖的家乃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爸爸和媽媽我愛你,父母兒女兄弟姊妹彼此相愛的Family,不是一個空殼、沒有彼此相愛家人的建築物。
  4. 彼此相愛就是在遵行神命令、行真道,就是愛神,約翰一書提到當我們講我們愛神,我們就當愛弟兄,愛神的人必定關心弟兄姊妹。因此一個真正溫暖的家,家人們就會愛、關心、看顧自己的家人。但說很容易實際活出來卻非常的有難度,對於可愛的弟兄、家人可能容易,但對不可愛、常冒犯傷害我們的,我們可能就會愛不下去。
  5. 但約翰壹書裡提到如果我們不愛我們所看見的弟兄,我們怎能愛沒有看見的神?所以假若我們渴望愛神、跟隨神、學像主,那家會是一個實際學習執行神命令、真理的最佳場域與學校。讓我們先從家這個學校,學好成為得勝者、治理、領袖的學習功課,打好基礎以進入進階的神國度學習課程。
使徒行傳10:2 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賙濟百姓,常常禱告神。

  1. 這段經文提到了哥尼流,他及他家乃是福音書中提到的平安之子、平安之家。經文提到哥尼流是個虔誠人、全家敬畏神、賙濟百姓,常常禱告神。相信乃是哥尼流的敬虔、且有美好的見證對全家產生影響力,才能召聚許多的親屬密友,使他們一同認識耶穌領受救恩。哥尼流乃是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把上帝美好的祝福帶給親屬密友,於是當他領受神啟示就邀請他的親屬密友,神在哥尼流的家裡聚集起一個教會;因著他美好的生命見證與分享,他對他周遭的人帶出好的影響與結果。
  2. 同樣在聖經中我們看到神常常使用一個祂眼中的義人帶出美好的影響,譬如挪亞一個人帶出全家八口人,再帶出時代的復興;亞伯拉罕一個人帶出318個人,也帶來一個民族的復興;大衛王從一個人帶出六百多個人,帶來一個國家的復興;耶穌從一個人帶出12個人、120個人,帶出整個人類的復興。
  3. 神在一些普通的家庭中彰顯祂奇妙的作為,在初代教會我們看到神使用家庭成為拯救的管道!在徒10中神拯救哥尼流一家及親友們,啟示出福音要傳給外邦人的真理。徒16:14-15呂底亞一家成為保羅宣教團隊的接待家庭。徒16:30-34腓立比的獄卒全家歸主。徒18:2-3亞居拉和百基拉夫婦與保羅同行和同工,更是不斷建立家庭教會。徒18:8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成為保羅的最佳見證人。徒21:8傳福音的腓利一家不但傳揚福音,更說預言成為神話語的出口。
  4. 一位推廣教會繁殖的陳牧師分享說到:「復興的策略是家的模式,人人要起來作屬靈父母。」他引聖經解釋家的觀念是從上帝來的;並說明耶穌、保羅都有家的觀念。他提到「教會不是戲院、醫院、法院,教會乃是家,有生命、關係、生命之約的地方。」並非人人皆能進入聖殿,但人人有家。因此教會的發展應該以家的概念,用家來傳福音。
  5. 因著挪亞的義、哥尼流的敬虔,他們的全家得著拯救,神的救恩乃是關乎全家的。方舟是神指示,人所造,最後神關上;同樣哥尼流領受神的啟示、引領並順服回應遵行;他們乃是神的工加上人的工、人正確的回應,最後成就神的計畫。如同挪亞方舟不是神建造後讓人去享受,挪亞需要付上代價花了極長的時間才建造完成。同樣這世代現代的方舟也需要你我來建造,相信當我們建造好了,神也要為我們關上,使我們能在這末世的洪濤中存活。親愛的朋友你開始建造你的家庭方舟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