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贏在關係



經文:創9:20-27 講員:蕭富山傳道

大綱:

※ 人際關係的重要(創9:20-27)

 不好的人際關係讓人與別人難溝通,但有美好的人際關係讓人事事通達。

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我們更有活力、勇敢向前行,反之,

不良的人際關係則有可能使我們的人生雪上加霜、前途更加窒礙難行。

好人際:分工合作、和諧愉快、合群、客觀、朋友眾多、喜好和平、善於表達、開放爽朗、自信開朗、好的情緒、正向想法、豐富的資源、…等。

負人際:遭受排擠、鬱鬱寡歡、孤僻、主觀、沒有朋友、愛辯好爭、沈默寡言、封閉自我、自卑退縮、情緒不佳、負面想法、得不到資源、…等。

 祝福或咒詛,諺語:「做事好不如做人好。」,約瑟的例子。

※ 培養人際關係(創9:20-23)

 好的人際關係並不是天生的,人際關係亦與能言善道沒關係。

好的人際關係並不是天生的——英俊瀟灑、學問能力都跟人際關係並沒有絕對關係:「誰喜歡功課好的人﹖只有父母喜歡他。沒有人喜歡能力強的人,別人都給他比下去。」人際關係亦與是否能言善道沒關係,察言觀色的人亦可能裡外不一,影響人際關係。甚至基督徒亦可能令人討厭。一個辦公室職員、老闆、同事都是基督徒,可能都希望對方體諒自己,影響辦公室的關係。

是每天建立從家庭中開始的、在子女、配偶關係中學習。人常常將人際關係定位在職場或社會關係上,因此在兒少時期不重人際關係,父母亦不重孩子的人際關係。但家庭是我們第一個人際關係的場所。(李建長老)

→會不會做人,需懂得如何做人!

 約瑟的學習階段:僕人→犯人→宰相

僕人:學習與在上者的關係
犯人:學習何為關係的破口
宰相:運用良好的人際關係

 由挪亞三個孩子學習人際關係(箴27:5;加2:14;提前5:20)

『含』:看見父親犯錯,理應顧念到為父的身份和尊嚴,卻反而去揭發尊長的錯處與羞恥。據猶太人的傳說,是迦南先看見祖父挪亞赤身露體,他去告訴父親含,隨後才由含去告訴他的兄弟,故挪亞咒詛迦南(參25節)。

『閃和雅弗』:遮掩別人的過錯,並避免使對方進一步蒙受羞辱。
犯的過錯完全不可揭發或責備呢?聖經提到凡是違背真理或存心故意犯罪的事,是應該當面責備、指出對方的錯來的。(箴27:5;加2:14;提前5:20)

 用愛遮掩過錯(箴 10:12,箴 17:9,彼前4:8)

<最後一塊餅乾> 巴肯

一天晚上,有個女孩在機場等候飛機,離起飛還有幾個小時,於是她在機場商店找了一本書,買了一袋甜餅乾之後找了個地方坐下。

她酷愛讀書,所以聚精會神的沉浸在書里,卻無意中發現,那個坐在她身邊的男人,竟未經允許就從他們中間的袋子里抓起一兩塊甜餅,塞進嘴裡。

她試著迴避這件事,避免在大庭廣眾發怒。她繼續讀著書,並使勁嚼著餅乾,看著時間──當那個偷餅賊繼續消耗她的甜餅的時候。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她也越來越氣憤,她想:「我要不是這樣寬容,一定當眾讓他出出醜,可惡的偷吃別人餅乾的人!」 

每當她拿一塊甜餅,他也跟著拿一塊。當只剩下最後一塊時,她猜測那個偷餅賊會怎麼做。沒想到那偷餅賊的臉上浮現出善良的微笑,並略帶拘謹的拿起最後那塊甜餅,並把它分成了兩半。 

他遞給女孩半塊,自己開心的吃著手中的另一半。女孩從他手中搶過那半塊餅,心想:「天啊,這傢伙還挺有意思,他無禮的吃了我的餅乾,連聲謝謝都不說一句。」 

當她的航班通知登機時,她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收拾起自己的行李走向門口,並拒絕回頭看一眼那個吃她甜餅而且忘恩負義的傢伙。 

她登上飛機,舒適的坐在座位上,然後找到那本快看完的書,當她把手伸進皮包時,她意外而吃驚的摸到了一袋沒有開封的甜餅!!!! 

如果這是我的,她後悔地自言自語道,那剛才另一包就該是他的,而他卻儘力與我分享本屬於他的甜餅! 

可是已經太遲了,她無法道歉了。飛機進入雲層,她忘著厚厚的雲層,心情是那樣的沉重和難受,那個忘恩負義的偷餅人竟然是自己。

生活里,很多人養成了習慣,不斷在以懷疑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人,哪怕那些和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的陌生人。我們甚至還懷疑自己是否受到了那些善良陌生人的「挑釁和侮辱」。在我們深深地厭惡這些身邊人的時候,是否會想到,我們也許誤解了他人。那位被誤認為偷餅賊的男士,心胸多麼的寬大呀,如果我們的餅乾被一個陌生人不聲不響的分著吃,我們會怎麼反應呢?

<寬容是什麼?>

美國前總統林肯曾做過很恰當的詮釋。林肯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後來終於引起一位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

一語中的。多一些寬容,人們的生命就會多一份空間,多一份愛心;人們的生活就會多一份溫暖,多一份陽光。

(以上摘自希望之聲)

 謙卑僕人領袖(加 6:1,太 20:27)

 不看不聽不碰不摸不題(弗5:3)

 盡力同理對待(太7:12,羅12:18)

 不論斷、不定罪、不惡言、不閒言、不指摘、發憐憫(賽58:9-12

金句: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4:8)

<先恩典,後真理 / 張恩年牧師 (611靈糧堂)>

我們常常講求真理,卻不太懂得給予恩典,覺得犯錯受罰是應該的。我們常用真理思考卻不懂得用恩典思考。但耶和華神和耶穌都是恩典思考的。如浪子的故事,浪子花光父親所有家財,他父親還為他宰牛,用愛歡迎他回家。這父親用恩典思考,是生命樹模式。故事中的大兒子呢?他用真理思考,是分別善惡樹模式,比較父親對自己與浪子的待遇。神要我們有生命樹的模式,因為生命樹是講恩典,也講真理。

1.耶穌先恩典後真理(約8:7-11)

當恩典和真理發生衝突時,怎麼辦? 耶穌的處理原則是先恩典後真理。在約8: 1-11,當時耶穌在殿中教訓人,一個行淫的婦人被拿,文士和法利賽人問耶穌應該怎樣處理。耶穌為了救這婦人甘願冒險和付代價,祂給這婦人恩典。當眾人離開,耶穌對她說:「我也不定你的罪。」祂赦免她的罪,賜恩典給她,接著耶穌跟她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這是真理。這也是先恩典後真理。

2.耶和華先恩典後真理(出32:15-20、33:12-23、34:1-7)

當摩西40晝夜在山上領受十誡,以色列人卻在山下犯罪,做金牛贖並且下拜。摩西知道後發怒,並把兩塊法版摔碎,但神有恩典,吩咐摩西再鑿出兩塊石版和先前一樣,再一次吩咐以色列民要遵守十誡,神是有恩典有真理並且先恩典後真理。

3.約櫃:恩典在真理之上(出25:21-22)

「要將施恩座安在櫃的上邊,又要將我所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裏。我要在那裡與你們相會,又要從法櫃施恩座二基路伯中間,和你說我所要吩咐你傳給以色列人的一切事。」(出25:21-22)施恩座(恩典)和約櫃(真理)是相連的,但施恩座在約櫃的上邊,所以看到恩典在真理之上。從約櫃的構造已看到我們的神是先恩典,後真理,並且神站在施恩座與我們對話。神每次見到你,都是站在恩典的立場,而不是律法的立場。所以弟兄姊妹我們也要站在恩典的立場與人對話。

「先恩典後真理」和「先真理後恩典」的結果截然不同,前者是建立,後者是拆毀。你願意你身邊的人得著改變嗎?你願意我們教會更大被神使用嗎?你願意你的家庭、配偶和下一代之間關係和好嗎?要先恩典後真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