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什麼是信心?



信心與基督徒的生活是息息相關,所以我們要簡單來探討三個W,也就是What?Why?及How?什麼是對神的信心?為什麼要建立對神的信心?以及如何建立對神的信心?
首先我們要來看What?信心是什麼?

大衛與歌利亞的故事大家應該很熟悉,大衛戰勝歌利亞憑藉的就是他對神的信心。底下藉著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信心,某小國與鄰邦的強國交惡,雙方的衝突與日俱增,終於逼使小國的大使與強國首相坐上談判桌。雙方劍拔弩張,小國大使不惜以開戰來威脅強國。小國大使:我們擁有戰車三十輛,飛機八十架,足以攻擊貴國。強國首相輕蔑笑道:我們的戰車和飛機數量,要多過你們一百倍。小國大使仍不甘示弱,繼續恐嚇對方:我國有二萬五千人的精良部隊,能夠佔領貴國。強國首相大笑:我們擁有的軍隊,人數多過你們一百倍。談判至此,小國大使顯露慌張神色,表示必須先向國內請示之後,方能再繼續談下去。當雙方再度展開談判時,小國大使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趨向妥協,轉為向大國求和。強國首相詫異對方的改變,以為小國受到己方國力強盛所震撼,故而細問小國大使求合的原因。小國大使神色自若地回答:不是我們懼怕你們的兵力,而是我們的國土太小,實在容納不下兩百五十萬名戰俘。從小國大使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無比的信心。

信心是什麼呢?我們必須更精準來了解,希伯來書11章1節(P.322)合和本聖經翻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在希臘原文字典裡信的意思為,對任何真理的堅信、相信;是針對人與神的關係,以及屬神的事的堅信和相信,一般都包含著信靠的觀念,以及由相信而生的神聖火熱,並加入其中。在摩法特(Moffatt)譯本翻為:如今信心就是,對於我們所盼望之事,篤信不疑;對於我們尚未看見之事,十分確信。還有一個譯本譯為:信心是一張所有權狀,也就是說,我們所盼望的事,至終是我們的。馬可福音11章24節(P.64):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甚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我們要來思考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的意思。在希臘原文的語態裡,前面信是得著的裡信的語態是現在式,得著的語態是現在式但也常被譯作過去式,就是所謂的"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一個狀況",也就是說讀者好像在過去的那個時間裡,親眼目睹了事件發生的過程。也就是說當你相信在過去就已得到。而後面就必得著裡的得著,語態是未來式,也就是說在未來的某個時刻你會的得到。這段經節意謂著耶穌的意思是說:你們得先相信你們已經得著,然後你們才能得著。

羅馬書10章8節(P.220):他到底怎麼說呢?他說:這道離你不遠,正在你口裏,在你心裏。就是我們所傳信主(原文是:信心)的道(rhema)。有些人的信心可能只停留在理性,但內心尚未真正感受到。不斷覆誦聖經的應許不表示有信心,也不表示能夠行神蹟。走鋼索表演者的故事,(相信走鋼索的人可以在懸崖走過鋼索,甚至相信他可以騎單車推推車載人通過,與自己讓他載著推過去是兩回事)頭腦理性的相信與實際坐上去的相信信賴是不同。

約翰衛斯理曾說過,魔鬼給了教會信心的替代品;這個替代品無論看起來或聽起來都很像信心,以致很少人能分辨出其中的差異。他把這個替代品叫作理智上的贊同,許多人讀神的話語,也同意那是真實的,但他們只是在頭腦上同意。我們把他稱為理性的信心,或者說多馬式的信心。然而事情不是這樣成就的,惟有從心裡發出的信心,才能從神領受並被成全。多馬說:除非我看見,否則我總不信。但相反的,亞伯拉罕的信心卻不一樣,亞伯拉罕對於神的應許並不搖動…反而信心堅固。多馬用的是頭腦的知識,而不是心裡的相信。多馬擁有的只是天然人的信心,意思是說:除非我能夠看到並感覺到,否則我是不會相信的。然而亞伯拉罕相信的是神的話,羅馬書4:17-21(P.213)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神,他在主面前作我們世人的父。如經上所記:我已經立你作多國的父。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國的父,正如先前所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經斷絕,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並且仰望神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裏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裏得堅固,將榮耀歸給神,且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做成。亞伯拉罕不是考慮他自然的知識或個人天然的感官的感覺。他乃是藉著神的話更新他的想法,改變他的心思意念,並進而往下進入他的情感,讓意志順服在從聖經領受的啟示之下。內心真正相信,口裡自然能夠宣告出來,這就是羅馬書10章8節(P.220)所說:這道離你不遠,正在你口裏,在你心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