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贏得你的鄰舍2-耶穌教導的佈道原則

經文:路10:1-11                 講員:蕭富山傳道
大綱:
10:1-11  這事以後,主又設立七十個人,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在他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就對他們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你們去吧!我差你們出去,如同羊羔進入狼群。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不要帶鞋;在路上也不要問人的安。無論進哪一家,先要說:『願這一家平安。』那裡若有當得平安的人(當得平安的人:原文作平安之子),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不然,就歸與你們了。你們要住在那家,吃喝他們所供給的,因為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不要從這家搬到那家。無論進哪一城,人若接待你們,給你們擺上什麼,你們就吃什麼。要醫治那城裡的病人,對他們說:『神的國臨近你們了。』無論進哪一城,人若不接待你們,你們就到街上去,說:『就是你們城裡的塵土黏在我們的腳上,我們也當著你們擦去。雖然如此,你們該知道神的國臨近了。』
u 問題所在 (10:2)
農產豐富不收割只擴充倉庫的比喻
路十2耶穌告訴我們「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祂的莊稼。」
耶穌辨認出真正問題的所在:不在於莊稼,而是缺少工人,工人不在田裏。
u 解決之道  (28:19,16:15)
解決之道是什麼呢?讓工人出去收割莊稼!太廿八19與可十六15的第一個動詞:「去!」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又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
停止把人群帶入教堂,開始把教會帶入人群。宣教的使命需藉著像撒出去的種子,把信徒差入人群中,去職場、社區、城市、國家,影響他們,才能為主得著這個世界。
u 佈道原則與步驟  (以下原則參考於艾德‧史福索(Ed Silvoso)牧師信息)

     張蒙恩牧師教會依路加福音十章經文原則設計的Fight k 探訪原則之可愛動畫版

1. 祝福失喪者  v.5
為何基督徒要祝福他們的鄰舍?因為不知不覺中,基督徒易於藉一些論斷的話語咒詛他們的鄰舍,如:「對面的婦女總是早上十點醉酒,她將死於肝硬化」,或「那些吵鬧的年輕人是有害的,他們威脅到我們的居住環境。他們醉酒開車,一天都可能死於車禍。」或更糟的,「我隔壁鄰居是一位背教者,他將在地獄中被焚燒。」
在奧勒岡州的波特蘭有一位牧師和他的太太。他們有個兒子,這兒子帶給他們許多煩惱。不只如此,這兒子離家出走、斷絕音訊三、四年了。牧師於是找了一位咨商師,把他心中的苦楚告訴對方。
這名咨商師看着他說:“你已經咒詛兒子多久了?”
這牧師很訝異,他說:“你說我在咒詛兒子,這是什麼意思?”
咨商師回答說:“所謂咒詛的意思就是,說另一個人的不是。剛才你所說的,都在告訴我有關你兒子的不是。你這樣咒詛兒子多久了呢?”
這位牧師低着頭,說:“是的,他一出生我就咒詛他到現在,對他,我從來都不曾說一句好話。”
咨商師說:“結果是無效的,對吧?”牧師回答:“是的。”
於是咨商師說:“我要挑戰你和你妻子,在接下來的兩個月,當你們想到這兒子時,要祝福他,而不是想到他的不好。我要你們禱告,求上天賜福給他。當你們說起兒子時,我要你們記得他好的一面,說他的好話。”
牧師回家后,把這事告訴太太,他們同意這咨商師的意見,也願意這麼做。當他們為這兒子禱告時,他們求上天賜福予他。當他們談起兒子時,他們嘗試記得兒子的優點。
他們每天都持續這麼做。大約過了第十天,牧師正在書房念書,電話響了。是的,電話的另一端竟是這位兒子。
兒子說:“爸爸,我真的不確定為何我會打電話給你,我只想告訴你過去一個星期,我一直想到你和媽媽,還有我們的家人,所以我只想打電話給你,看看你們好不好。”
這位父親說:“兒子啊!我真的很高興你打電話來。”
他們在電話中聊了幾分鐘,然後父親問:“我不知道你心裡怎麼想,但周六要不要一起吃午餐?”兒子欣然答應。
周末午餐時間,這對父子見面了。這位兒子穿着很破舊的衣服,留着一頭又亂又長的頭髮。
過去,父親肯定會嚴厲苛責兒子,然而這次,父親以接納的態度面對兒子,在心裡祝福他。他問兒子問題后,他就聽兒子的回答。兒子說到一些對的地方,他也給予肯定。
午餐約會快結束時,兒子望着父親說:“爸爸!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不過我很享受和你在一起的這段時間。”
父親回應說:“兒子,我也很享受和你在一起啊!”
兒子說:“嗯!爸爸,我想今晚在家裡過夜好嗎?就今晚而已,我想看看媽媽和家人,還有我那張舊舊的床。”父親說:“當然可以啊!我們很高興你能和我們在一起。”
那一整天,父親心裡驚覺當他停止咒詛兒子,而以祝福代之時,情況就有了極大的改變。
那天晚上,當兒子躺在他自己的床上時,父親來到兒子房間,坐下來對兒子說:“孩子,過去么多年來我對你很不好,你願意原諒我嗎?”
兒子說:“爸爸,我當然原諒你啊!”然後他就抱着父親,他們的關係從此開始和好。
然而這和好的關係真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是從這對父母開始為兒子祝福時開始的。
我不是很了解這是什麼原因,但當我們願意祝福他人而不再咒詛他們時,上天也會看重我們的祝福。
我們種的是什麼就收成什麼。
如果我們撒下咒詛的種子,我們就收咒詛;若我們撒下祝福的種子,我們的收成就是祝福。
我願意收到祝福,而你呢?
我們藉著祝福而非咒詛,走出我們的負面境遇,解決了一切人際關係的難題。
一、為屬靈認領的對象作祝福的禱告:
(1)提名為代求,使聖靈的能力進入他心中。
(2)求神興起環境,引導他發現靈裡的需要。
(3)奉主名驅除他生命中的捆綁及黑暗權勢。
(4)禱告求神賜給你口才與智慧,在最適當的時機使你成為平安與救恩的導管。
      二、開始提名為家人、鄰舍、親戚、同事、朋友…禱告祝福。

2 .
與失喪者相處  v.7
當相處機會來時,好好開心就可以了。不要在給新朋友漢堡與蘋果派之間,如何談四個屬靈的定律。過去幾年來,你都處之泰然了,要有耐心。不須一個既定屬靈程序的相處來表達接納,單單接受他們的本來面目。耶穌在世上卅三年都是如此做,祂與罪人在一起,證明祂無條件地愛他們。  
開創關係是一種生活方式講道。你在教導一種生活方式。想想耶穌立下的榜樣吧,祂和人們一起吃:撒該、馬太、馬大和馬利亞;法利賽人。在撒該家,耶穌沒有講道,祂只是吃,然後每件事就發生了。撒該講道,在那裡一切惡名昭彰的罪人都信主了。這不是靠耶穌的講道,而是靠耶穌和他們一起吃飯,與他們相交而表現出祂的謙卑所致。耶穌的事奉,很多都圍繞著所謂的「餐桌團契」進行。
太過經常的是,我們傳講真理帶著苦毒與憤怒的靈。這就像人親吻,口腔的味道卻不佳,因此無論吻得多好,接受的人只記得壞口氣。人們在聽我們說話前,會先感受到我們的靈。
一個瀕臨死亡愛滋病同性戀者的故事
 艾德‧史福索牧師所寫的書「不願一人沉倫」(以琳書房出版)中,我曾提到一個瀕臨死亡的愛滋病同性戀者的故事。他邀請一位牧師共進午餐,用餐途中,他瞪著牧師,突然間開口說:「我要你知道,我感染了致命的愛滋病!」
 令他驚訝的是,牧師眼中流出眼淚,伸手越過餐桌,摸著這位同性戀者說:「我很難過。」二十分鐘之後,這位同性戀者就接受了主。
 「你知道為什麼我會這麼突然地願意成為基督徒?」他問牧師。「因為當我告訴你,我感染了愛滋病,我以為你會拿著餐盤與杯子離開我。我害怕你對我說,愛滋病是神給我的懲罰,但你沒有那樣做。相反地,你哭泣,觸摸我,同情我。於是,我馬上就決定,當我死時(很快會來到),我要你的神作我的神,因為祂是一位憐憫的神。」
 這位牧師採取聖法蘭西斯的忠告:「時刻傳講福音,唯有在必要時才說話。」
3.服事失喪者  v.9
祝福開啟了相處,真誠的相處也打開了服事。當鄰舍感受到被愛,他們會開始分享顯露出他們的需要:「我們的婚姻看來穩固,但內裏腐壞了。我需要幫助。」或「我恐怕會失去我的工作。」當我們聽到時,我們應該提出為他們的需要祈禱。你也許會猶豫,若我禱告了事情卻沒有好轉,怎麼辦?嗯,但你不祈禱,又如何呢?
你無須允諾對方在禱告中會有答案。如同基督徒一樣,未信者處於危機時,有人為他們禱告,他們會深受感動。當我們在禱告中與永恆連接,我們能立刻觸動未信者的心。記得,神似乎對為失喪者作的禱告,給予特別的優惠。
(學弟的例子、平鎮的例子)
4.傳講福音 v.9
滿足失喪者的需要,打開了最後一步驟的門:傳講福音。大部分情況下我們並不需要傳講,因為那些被祝福、相處與服事的人,會自動問起這位關心他們的神。在這樣的時刻,很容易作見證,因為他們熱切地想聽。很明顯地,耶穌的榜樣:祝福他們、與他們相處、服事他們的需要,然後,也只在做了這些之後,才傳講福音。
(平鎮的例子)
2:4 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
三分鐘得救見証
1.最容易使別人產生種親切感
2.自己發生的事,所以最容易記得
3.自己親身經歷,所以沒有神學上的爭議
4.操練自己向人作最簡潔有力的表達
常常聽到信徒向人作見証,有時候太長,引起對方的不耐煩,或沒有重點,對方不易掌握你在說什麼,使得對方失去興趣。
三分鐘得救見証
1.接受耶穌前,我的思想和生活狀況
2.如何認識耶穌基督,接受信仰的過程
3.接受之後,思想和生活有什麼改變
4.轉接句:朋友,你是不是也希望從這位愛你的神得到屬天的祝福呢?
   金句:就對他們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10:2)

平安之子 / 家教會建立手冊
  耶穌在路加福音十章 1節指示那七十個人,進入城裡時,要尋找「平安之子」。這人早已預備好了,要領受神國的好消息。他有好名聲,也和社區裡的許多人關係良好。這人的家成了傳福音者的活動中心,信息從那裡發出,滲透整個社區。(迪克.史柯金斯,《拓植家庭教會網絡》)
  「平安之子」原則在使徒行傳中清楚說明 了。哥尼流敬畏神,是改信猶太教的人,他以慷慨對待猶太人而聞名。他藉著邀請彼得及其同伴進入他的家,而示範了「平安之子」原則。我們在使徒行傳第六章的呂底亞身上,也看到類似的情形。呂底亞的故事裡並沒有暗示她在尋求以色列的神,但是她顯然渴慕神。她聽見保羅講道,就開放她的家。這是「平安之子」的特徵。――東尼.戴爾
  你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平安之子(當得平安的人)。你們向哪一家問安,如果平安之子在那裡,你們的問安就會被接受;不然,就歸與你們了。因此基本上,你們是在尋找一位平安之子。你們去到一個村子時,目的不是要講道。耶穌界定你們先要尋找一個平安之家,因為你們要在那裡建立教會。「平安之子」是非常重要的概念。這個字的希臘文是 huios eirenehuios意思是「人」,eirene意思是「平安」。他不是基督徒,他是一個和平的人,也許是穆斯林或任何身分。他是平安之子,他不會與人、或與自己不和。他也是具有影響力的人。我們怎麼知道他就是那人呢?因為他會說,「請來我們家坐坐。」
 這個人會邀請你進入他的家,對你說,「請來和我們喝杯茶。」你告訴他,你來是為了談神國的事,他就說,「好啊,請告訴我們有關神國的事,」接著過些時候,他說,「何不留下來吃午飯?」然後他告訴妻子,「請準備午飯。」因此一步接一步發展,你知道這就是平安之家,這人就是平安之子了。他是你要培養成領袖的工人,他也會知道戰略上重要的人是誰,你不必挨家挨戶去。可是如果他說,「我們必須去那家,因為那裡有人生病了,」你就去。你是在選立一位將在那村子裡行使權柄的人。耶穌說,「你們要去待在那裡,」接著又說,「你們吃吧。」
  可是,我幾時開始講道呢?你知道,我們帶了這團隊來,我們也帶了許多人來,我現在也準備好,可以講道了,那麼我幾時開始講道呢?就是在這裡,耶穌說,「不,不,不,請你不要講道,只要等候就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