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8月14日 星期五

神國藍圖--簡單教會植堂(1)

    第三部為拓殖簡單教會的熱情,摘錄整理書中部分的章節與重點,底下為「神國藍圖--第13章簡單教會的植堂(1)」(天恩愛修園叢書)心得分享:

    當作者Jaeson的朋友迦勒第一次要作者幫助他們在UCLA建立學生帶領的家庭教會時,Jaeson問他為什麼。迦勒回答說:「如果復興真的來到UCLA,一天有三千人得救,我們怎樣作跟進栽培?」他不相信現有的校園教會機構和地方教會能夠容納、造就所有新得救的靈魂。他說,他有些失喪的朋友太與眾不同了,不可能融入現有的基督教文化。最邏輯的結論是他們需要建立一個新教會,或是建立許多新的家庭教會,為即將到來的校園復興作準備。使徒行傳中,為了造就每日歸向基督的眾多靈魂,基督徒必須建立多個家庭教會。

    喬治‧懷特腓德和約翰‧衛斯理兩位都是美國大覺醒復興時期的偉大傳道人。但在彌留之際,喬治‧懷特腓德說:「我的弟弟衛斯理作了很明智的事。在他的事工下 復甦的靈魂一一加入了班級組織(class),這樣他辛苦作公所結的果子就得以長存。而我卻忽略了這點,我的這些子民們如今卻像是一根沙作的繩索。」因為 當年雖然,喬治‧懷特腓德帶著大能和先知話語的佈道,使許多人決志,但在大型佈道會以後,卻沒有多少然成長為門徒。約翰‧衛斯理雖然對大眾佈道沒有像喬 治‧懷特腓德那樣有能力,但在他呼召下決志的人變成了門徒,因為他建立了一些系統,讓平凡的信徒也能參與在事奉中。每到一處佈道,衛斯理都會為新信徒設立 「班級」(classes)或守望小組,定期相聚禱告、彼此守望,順服神的話語。衛斯理是明智的,因為他考慮的不是增加門徒,而是倍增門徒。他為「葡萄酒」準備了「皮袋」

    所以,有了禱告的熱情和權能佈道的熱情還不夠,我們還要有建立簡單教會的熱情,為即將到來的豐收作準備。禱告和權能佈道可以帶來復興,或新酒的傾倒。我們 還必須為傾倒在全世界各大校園上的新酒準備好皮袋。這新皮袋就如我們在新約裡讀到那樣的簡單教會或家庭教會--沒有牆的教會,任何人都可以形成的簡單教 會。這類教會容易倍增,可以造就大批即將歸向基督的人。

    Jaeson意識到,許多決志信主的人沒有融入健康的地方教會家庭裡。實際上,校園附近大多數的教會沒有大學生年齡層的事工,許多教會根本不知道如何處理 大學生或年輕人。學生們常常面臨「不適應傳統教會」或「找不到能夠事奉的教會」這一類的問題。作者為如何建立校園家庭教會禱告,把教會帶給學生,而不是把學生帶到教會。經由大量對宣教教會植堂模式的研究,例如,中國的地下家庭教會等,作者確信,簡單的、以關係為基礎的教會將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在以關係為基礎的教會裡,信徒可以遇到神,經歷可信靠的團體,並被授權作神的工。作者在查考研究的過程中,讀到一個重生不久的十八歲中國女孩,如何在一年不到的時間裡,在中國建立了一百多個家庭教會。他們大多數沒有受過教育,但卻依靠聖靈的大能,再加上其他經驗豐富的植堂者的在職培訓,就像是一本活生生的現代使徒行傳。

    Jaeson也有機會觀摩了中國的地下家庭教會運動。他參觀的這些教會屬於小型教會網絡,由十五到三十個成員組成,他們或在家,或在店面聚會,天天分享以基督為主的日常生活。在這些簡單的教會裡,沒有教堂,沒有大量的教會節目,也沒有支薪的神職人員;有的是平凡的人作神非凡的工

    作者明白了如果能把聖經中當得「平安的人」的概念付諸行動(路10:6),就可以在校園建立教會。「平安的人」是對「願意瞭解福音的每一小群人」有影響力的那一位。 如果一位受過訓練的學生宣教士能為基督贏得一位「平安的學生」,並教導這位學生贏得他周遭的朋友,那麼一個簡單教會就可能開始。這位宣教士可以教導這位 「平安的學生」分享他或她的見證,並開始一個簡單的福音性查經班。當慕道學生透過查經班來到基督面前並接受洗禮之後,一個小教會就可以誕生了。一旦開始以 後,宣教士可以示範教導小組的領袖如何牧養教會;目標是有一天,這些學生自己能夠確實成為長老和屬靈領袖。最後,學生宣教士要訓練學生興起他們自己的領 袖,在校園中建立其他簡單教會,機發起勢不當的宣叫運動。一所校園一個教會根本不夠,校園裡學生種類那麼多,沒有一個教會可能接觸到校園裡每一個學生群體。影響校園的最好方法是為每一個未被接觸到的群體建立一個獨特的教會。我們需要把教會帶給他們,而不是把他們帶給教會。

    這些簡單教會通常有十五到二十名學生,他們可以在校園或校園 附近的任何地方聚會--學生宿舍、公寓、家裡、學生會、教室、辦公室、咖啡廳裡,甚至可能在咖啡廳外面!一旦簡單教會人數增長到超過聚會點可以容納的數 量,不是去租一個更大的聚會點,而是訓練另一個(些)學生領袖,到校園的另一個地方,建立另一個教會!教會將「自我倍增」,整個校園滿滿的都是教會,每一個學生都被基督觸摸到,並在一個健康的門徒造就環境中被建立。

    建立簡單教會模式的大能在於學生學會隨處「運作教會」(do church)。教會不再是星期天去的地方,而是他們每天活出基督徒生活之處,不論他們在哪兒。不是說學生星期天不需要去傳統教會作禮拜,雖然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許是這樣;但他們需要把教會看成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個事件或場所。傳統教會應該轉化為使徒性事工的基地,裝備並差遣學生出去建立自治的簡單教會。當學生畢業以後,他們應該被差派出去,在他們的社區、職場和在城市各地,記練簡單的教會,由於他們建立的教會沒有教會建築或受雇專職人員的限制,他們可以隨時隨地運作教會。

    為了使眾多跨教會機構與地方教會能夠接受這種全新的教會理念,作者對簡單教會的解釋是:「差傳社群」,或是使他們的事工在校園延伸,目的是為竭盡所能地贏回失喪者。

相關詳細的內容請參考「神國藍圖」一書(天恩愛修園叢書)或Jaeson Ma的網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相信透過彼此的分享、守望與激勵,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必不孤單。